水产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产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第1篇: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
2011年蚕桑科技入户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今年是我市蚕桑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二年。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契机,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题培训为抓手,以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为目的,通过政策引导、工程带动、典型示范,构建了以优质茧饲养技术为主要对象的示范推广服务新平台。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不断探索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开展入户指导和技术培训,使我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卓有成效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广大蚕农、农技干部的热烈欢迎。
高明镇蚕桑业具有辉煌的过去,但随着近几年来工商业的发展,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蚕桑业,必然受到冲击,大规模发展是不可能,但在现阶段,蚕桑生产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只要冷静面对新形势,努力克服制约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蚕桑综合经营效益,蚕桑生产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忘,所在这种形势下,就要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更好地推动蚕桑业稳定的发展,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经营,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并将此作为事关全市蚕桑发展的重点调研课题,做强“一村一品”产业,现将今年科技入户工作进展、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技入户的必要性
蚕桑科技入户工程是集茧丝绸行情的信息发布、技术资料发放等诸多功能于一身,搞好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目前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迫切要求,也是技术更新、品种更新及省力化生产的必然要求。通过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蚕桑生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深度与效率,对优质茧基地、蚕桑区域化及高效蚕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蚕桑业稳定、巩固、提高的基础。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入户工作培训的力度。
1、技术、品种更新的要求。
由于现代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大蚕桑技术培训力度,从而不断推广普及蚕桑新科技。
2、节耗增效省力化的要求
传统的栽桑养蚕生产,其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为解决蚕业生产日益突出的劳动生产率,走节耗增效省力化之路,是实现蚕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蚕桑科技入户工程的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二、实施成效
1、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由于实施了蚕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到位,农民掌握并运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茧饲养技术,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节本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市突出抓好了十个镇的蚕桑科技入户建设工作,按照“栽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簇具方格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今年与去年相比,各方面的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带动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是蚕桑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思路,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关键,实施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挂钩结对机制,以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户的农业科技入户
是现阶段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提高科技成果到户率、推进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农林部门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增强了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能力。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养蚕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形成了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良性转化通道,示范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经验做法
1、做好宣传发动
把茧丝绸市场行情、发展前景和蚕桑建设的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建设措施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充分调动广大蚕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整体联动,人人肯干,个个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重点突破,实现小蚕共育化
小蚕共育是提高养蚕单产,增加养蚕效益的关键,以今年春季饲养蚕种数量为基础,每30张蚕种建立一个共育点,确保示范村全面实现小蚕共育化。要强化消毒防病措施,做到一个村民居住院建一个消毒池,并在各季养蚕前组织专业队集中统一消毒,确保养蚕无病高产。
3、扎实推进,实现大蚕省力化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问题,蚕桑“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要按照每养一张蚕种配置30—40平方米的饲养面积的标准,大力推行地面育和室外棚架育,降低劳动强度和养蚕成本。
4、加强培训,认真指导
围绕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我们组织专家分类分批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进行了培训,尤其在对蚕桑生产的关键环节集中进行专题培训:一是针对今年5月春蚕期间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春蚕蚕饲养管理技术培训;二是8月份对全市的养蚕大户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2011年以镇区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2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套共15000余份,技术资料2000余册,专家组组织现场指导15次,受训示范户达4000人次,培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着力点,在实践中积极摸索,不断总结。一是技术人员始终把示范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作为科技入户工作的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养蚕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提高养蚕水平和技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收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村,促进优质茧基地建设和发展。二是实行一村一名指导员、两村一名专家制度,通过专家培训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培训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方式。指导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示范户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每户不低于20次,除了登门服务,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及时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即时帮助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今年春茧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心居村5组石征华全年16.5 张,张产达82.8市斤;中心居丨组鲍义平全年饲养10.5张,张产达81.6市斤。
5、重点建设,“一村一品”
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向蚕农提供适合我市饲养的新品种和适宜新技术,中心居科技示范户12户。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管理。在特色村共示范推广新品种“苏豪交钟晔,“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的建立,形成“精、专、新、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基地,也为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
一是茧价低而不稳。主要因利润分配不合理所致,茧商、丝厂、外贸占据了较大利润分额,而蚕茧收购价长期低而不稳,与其它农产品价格水平比较增幅很小,更远远低于劳务收入增长幅度,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受经济和文化贫困的双重束缚,农民对栽桑养蚕的认识只停留在捉现成、算小帐、赚活钱上,小农意识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钱就刨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农民抛荒弃管,不愿养蚕,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整体效益不高。从目前情况看,我镇张蚕产茧40公斤以上,属全省较高水平,但重栽植、轻管理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全镇可利用高产桑园面积虽然有限,但有桑不养蚕、桑未其用和浪费桑叶资源的现象严重存在,致使养蚕数量长期得不到有效增长。
四是饲养方式不新。全市养蚕大多是以家户为主体的传统经营方式,落后饲养方式普遍存在,蚕发育慢、发病率高。
五是青壮蚕农不多。全市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或陪子女上学做饭,使农村多为老幼村,给蚕桑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不少村栽桑缺劳力,养蚕靠老幼,既不利发展特色产业,推广适用新技术,同时造成大部分蚕桑资源的闲置浪费。
上述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于上述分析,蚕桑要发展,必须立足“特色”、“精品”,面向大市场,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拓展相结合、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兴桑养蚕意识,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因地制宜,实施强村大户和“一村一品”示范带动战略,加强原有桑园管理,稳步发展生态型蚕桑基地和粮桑间作耕地保护型桑园,充分挖掘养蚕潜力,不断扩大养蚕数量,增加养蚕设施投入,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千方百计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确保蚕桑业上台阶、建基地、创品牌。
二是提高蚕桑产业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平台育、大棚养蚕、纸板方格簇使用等新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及设施装备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高产。
三是搞好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用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研究蚕桑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走复合经营之路,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及时了解蚕桑产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宣传丹阳蚕桑产业开发情况。建立健全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充实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培养一批乡镇蚕桑专业能手,带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入户工程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今年,我们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科技入户”工作为重点,转变思想,狠抓优质茧生产和基地建设,抓养蚕大户,服务优质茧生产,增加蚕农收入。高明镇农服中心
鲍晓琴
第2篇: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
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科技指导员,一年来能够深入基地,努力工作,认真履行农业科技指导员职责,通过对负责的10 户小辣椒示范户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保证了各项技术的落实,小辣椒产量、种植效益和示范户种植技术均有提高,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现把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示范户产量及效益
2013年我负责靑华镇三里营村十户辣椒科技示范户,总面积为15亩,平均亩产362斤,亩产值1500元。扣除亩成本1200元,亩纯收入300元,是种植玉米纯收入2倍。该村示范户张进杰2013年度被确定为小辣椒示范户,该户在本年度种植辣椒10亩,亩收小辣椒410公斤,成为辣椒高产典型之一。
二、主推技术
1.推广杂交品种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小辣椒杂交种具有产量高,色素和辣味素含量高,抗性好等特点,比益都红增产30-100%,并且,适于干鲜两用。随着小辣椒加工企业的引入,对红鲜椒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因此,大力发展小辣椒杂交种是实现小辣椒提质增益的关键措施。根据几年来我市小辣椒生产实践,10户示范户选择了宛椒(206)为种植品种。
2.标准化育苗技术
小辣椒属于育苗移栽作物,而椒苗质量与小辣椒产量质量密切相关。为培育优质健壮椒苗,应规范播种时间、播种技术、营养土的配比、种子和土壤消毒、水肥管理和温度管理等技术,实现标准化育苗。为小辣椒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环保奠定基础。
3.地膜复盖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年降雨量小,干旱是农业生产的第一限制因素,发展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小辣椒地膜复盖栽培,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有限的水分得到充分利用,弥补气候干旱的弱点,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实现节本节水;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前期地温和土壤肥力,有利促进小辣椒早期生长发育,实现早封垄,早结果,延长有效结果期,提高优质椒率,实现增产、提质、增效。
4.黑膜无药除草技术
市场上销售的地膜有白色和黑色两种,因白膜透光性好,膜内水分和温度适宜,杂草生长迅速,必须用除草剂控制,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污染了环境,有时还对椒苗产生药害。在苗孔封闭不严或田间作业踩踏下除草济药膜被破坏后,杂草滋生现象时有发生。利用绿色植物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照的原理,使用黑膜复盖,膜内杂草的叶绿素合成困难,除草效果显著,而抗旱保水和增产效果与白膜相当,每亩可节约用药用工成本12元,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药害发生,实现节本、增效、优质、环保。
5.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耕地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状况及小辣椒生长发育需肥规律,确定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和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改变原有传统经验施肥,提高施肥效率。遵循增钾、控氮、补镁钙、忌氯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氮磷钾施肥比例是N:P2O5:K2O为1:0.2: 1.4; 镁
钙肥可作基肥,亦可叶面喷施效果更好;因辣椒为忌氯植物,应忌用含氯肥料。
6.合理密植
宛椒(206)不同于其它小辣椒杂交种,因其株高矮,搞倒伏,栽培密度应适当高于其它杂交种,亩密度4500—5000株。
三、工作措施
1、调研分析及制定方案
走访各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座谈和交流,了解生产情况,听取示范户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各示范户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制定分户指导方案。计走访15次。
2、定期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和培训
在辣椒育苗前、育苗播种、苗期管理、整地施肥、定植、追肥、中后期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时期,深入到田间和每个示范户指导和现场培训,提高了示范户种植管理技术,实现了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3、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对科技示范户的补贴,做到了及时发放,并做了使用说明指导,使之发挥最大实效。
4、组织现场观摩
为了让科技示范户掌握好科技管理技术,并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与乡农业推广站、示范村领导,共同组织示范户和辣椒种植户,于收获前开展了一次品
种现场观摩,参观品种优势,交流种植经验。为明年该小辣椒品种推广做准备。
四.问题及建议
1.农业技术推广的对象是农户,而我国现阶段耕地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制度,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培训受经营制度的限制,多数情况下是对单户或几户的小范围内的指导培训,部分农户因耕地面积有限,不以农为主,对技术指导重视不够,加之受交通工具的影响,技术指导员指导效率低,有效工作时间短。因此,国家和地方应通过多种措施、形式支持土地流转,鼓励耕地集中经营,提高技术指导效率和新优技术推广效率。
2.为充分发挥示范补贴作用,应严格规范示范补贴种类范围,确保补贴应用到位发挥作用。以小辣椒为例,可直接发放适量小辣椒杂交种子,使示范户既用上优良品种,又减少了购种成本,进而提高了产量和种植效益。
第3篇:农技指导员水产工作方案
为加快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运行,推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建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池塘增产、渔民增收,现结合我县水产养殖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科技示范户建设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我县渔业科技能力的示范体系;以辽中鲫鱼优势品牌为重点,突出主攻方向,强化薄弱环节,构建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构建以渔业科技示范户为主要对象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平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渔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
1、遴选示范户。在科技指导组的指导下,到挂点村选出2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养殖水平较高、群众公认、乐于助人的养殖户作为科技示范户。
2、作为技术指导员,要及时将新技术、新品种推荐到农户手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加强池塘管理关键技术环节指导;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到池塘”活动,到池塘边指导渔业生产。
2014年7月—8月,落实开展“主推技术”分户指导工作;强化鱼病高发期的“主要病害防控技术”关键环节指导工作;对示范户进行现场培训。
2014年9月—10月,对示范户进行一次“鱼类越冬安检”培训;主要实施目检、镜检和剖检等“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员要分户检查指导。
2014年11—12月,指导示范户池塘封冰期鱼类越冬管理技术;分期举办渔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技能培训班;总结工作方法,迎接检查。
每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一般农户10户以上,共辐射带动20户以上的农户发展水产科学养殖。
3、加大宣传培训。根据科技示范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进村入户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年培训人数达20余人次,同时发放技术资料100余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传授给示范户和农民。
4、推广养殖新品种和技术。示范优良新品种辽中鲫鱼,德国镜鲤,草鱼等。新技术主要围绕养鱼类病害防控技术、养殖环境修复技术、鱼类安全越冬集成新技术。使示范区内主要先进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保证示范户主养品种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亩节约防治费用200元以上,综合提高养殖成活率20%以上,平均每亩增效1000元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5%以上,全面提升我县渔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养鱼农民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不断提升水产混养生产的科技含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5、全年进村入户技术指导不少于120天,并积极撰写上报各类信息5篇,与科技示范户签协议书,把各项物化补贴及时兑现到示范户手中,落实好惠民政策。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2014年3月-2014年12月)
2014年3-4月,遴选科技示范户,与示范户对接,为示范户挂牌,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和要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2014年4月,与示范户座谈,了解生产情况,听取示范户建议,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荐品种,介绍品种特性和养殖技术要求,拟定重点指导内容和工作计划。
2014年5月,为示范户发放物化补贴,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科技培训服务。
2014年6月,开展鱼种放养安全检查工作,指导“主导品种”放养技术;举办“鱼种主要
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作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科技指导员,一年来能够深入基地,努力工作,认真履行农业科技指导员职责,通过对负责的10 户小辣椒示范户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保证了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1年蚕桑科技入户指导员个人工作总结今年是我市蚕桑类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实施的第二年。今年以来,我们以实施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为契机,围绕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主推品种、主......
科技指导员工作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
20xx年是我县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第一年,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县农技推广体制的探索和创新,推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