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研究总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差异性教学
在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等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山区学校,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差别,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的程度差距也很大。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已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却还没接触过计算机,像这样的班级,如果按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饿得慌”。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当下的两难问题。
一、因材选材,按需配给
1.制定多元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困生只制定情感目标――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对于中等生则制定大纲要求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优等生则制定提高目标――在提出任务后,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和综合应用。如教学《从剪贴画里找朋友》这课,学困生只要求掌握情感目标――“了解剪贴画的概念,初步了解 Word 字处理软件中对图形的处理”,中等生在掌握情感目标的情况下还要完成基本目标――“如何插入剪贴画的方法”,而优秀生则要进一步探究提高目标――“学会调整剪贴以及设置剪贴画版式”。这样多元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
2.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让教材变得更符合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这课时,我制定了和学生三个层次相对应的三层任务,第一任务――“知道课程表的结构并插入表格”;第二任务“插入表格及合并和拆分表格”;第三任务“插入表格、合并和拆分表格还要绘制斜线和表头”。再比如教学《用键盘符号构图》这课时,我要求学困生能认识双字符键并在记事本中输入就行了,中等生则要求利用学会的符号输出课本图1-1的表情图,优等生不但要学会输出表情图还要自己创编有趣的图形。这种有弹性的任务,能够适合各层学生的需求,让各层学生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符合全体发展的教学原则。
3.以学定教,有的放失
二、小组合作 共同成长。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因此期初我按照“组内质异,组间质同、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小组的规模安排在5~6个学生左右,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且各组间学生的成绩,能力尽量平衡。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已明确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同时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比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这课时,“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的方法是多种的,但结果是唯一的。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示:从菜单栏中的“表格” “自动调整”或“表格属性”中寻找答案,而另一种手工调整的方法则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最终完成作品的制作。再比如,在教学《制作简单表格》一课“插入表格”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和同学说明插入表格的方法不止一种,比赛哪个小组找的方法最多最快,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操作方法去自主探究,找到方法的学生按照一贯方式向组长报告,并继续探寻不同的方法,组长统计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组员已经学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菜单栏、工具栏等窗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最后通过小组汇报,演示,交流等方法,完善各自的作品。这样通过动手探究、小组合作,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1、伙伴教学 互帮互学。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以便促进全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班上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就是“小老师”的人选。“小老师”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吃不饱”的学生有事可做,就不会因为觉得“都会了”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吃不了”的学生也能在这些“小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在教学《制作月历》这课的设置单元格的“线型”、“颜色”、“宽度”以及“边框和底纹”等操作性强的任务时,优秀生能力强、接受快,任务很快完成。这时我就表扬他们,并让他们当 “小老师”,协助“差生”完成任务。期间我只需在旁边兴风作浪――采用多种方式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小老师”不断产生,同时鼓动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产生的“小老师”多,哪个小组就加分,这样随着“小老师”的不断产生,教学任务也就慢慢完成。这种做法能够调动优差生两头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中优生在玩,差生也在玩的窘境。事实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
2、培优补差,取长补短。为弥补班级教学的不足,加强辅导就成了满足学生个别需要的重要途径。按照西方的“掌握学习理论”,以群体教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使更多的学生达到优秀。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困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到重视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应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可以从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多方面入手,提高优、差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比如 “照葫芦画瓢”的基础操作或者较浅显的问题就让学困生来完成,中等生给予订正,优等生则作出评价。最后还可以利用兴趣班学习时间或课余时间为优等生和学困生“开小灶”――分班学习,让优等生学习一些有难度的拓展性的技能知识,如FLASH动画还有简单的网页制作等;而让学困生只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如WORD字处理软件文档处理和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绘画,这样各尽其才,优生吃得饱差生也吃得好,满足了各个群体的需求。
三、以生为本 科学评价
1、评价标准多元化,使评价更具人性色彩。评价是评定学生学习及发展的质与量的全过程,既要考查学习结果更要考查学习过程。为此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优秀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如纪律差的学生上课时能安静地听课,教师就应给予表扬。而优秀学生发言积极、主动探究,教师也应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给予及时肯定。这样采用不同标准评价学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体验更多成功的乐趣,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健康成长。
2、评价方法多样化,使评价更具全面性。新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评价中强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评价方法必须打破将计算机操作结果作为唯一评价尺度,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情感体验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1)及时性口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因受时空限制,教师一般通过口头评价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而且发挥的效果比较直接、明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如在兴趣班进行的PowerPoint初学制作幻灯片时,我不断用语言激励,一会儿表扬甲同学插入的图片很漂亮,一会儿夸奖乙同学选用的艺术字很有有特色,一会儿又赞赏丙同学制作内容很有创意,不断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浓厚的激励氛围中,信心十足,创作欲望不断膨大,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想象的翅膀驰骋万里。
(2)学生互评。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当然学生刚开始评价语言可能不够恰当、合理、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
(3)“效果评价”。即用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进行自评。教师为了能更系统地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先制定课堂活动评价记录表,发给学生,定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做测评记录,并每月将表格收上来,根据学生的自评,给予月评价。通过该表的使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对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总结,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的评价有信息依据,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总之,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的智慧因学习而丰沛,生命因教育而充盈。
2016-2017学年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定远初一初级中学 侯宏东逝者如斯,《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自从2016年11份立项以来,不知不觉半年已过。我作为课题组的成......
2012年课题研究个人研究总结本年度,根据学校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子课题组承担的是进行教师、家长、学生共读活动与三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关系的研究,一年来,我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丰富......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本学期,我继续进行《中学反思型教师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通过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策略,做好资料的积累、研究等工作,现对本课题做阶......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实在”为你整理了“个人课题研究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个人课题研究总结1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回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课题研究个人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