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先进事迹(精选5篇)_杨丽萍经典语录

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05-26 07:4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先进事迹材料】

杨丽萍先进事迹(精选5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杨丽萍经典语录”。

第1篇:杨丽萍

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推广活动策划

策划目标:

为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2013级招生做宣传工作

目标受众:

2013级广西高考学生

策划主题:

广西PR很牛逼,你要不要来

活动内容:

1.公关专业的教学现状

2.公关专业的教学前景

3.广西财经学院公关专业的教学现状, 方向

4.广西财经学院公关专业取得的成绩以及摸索中积淀的教学优势

5.公关行业的现状

6.公关行业的前景

7.公关人才的匮乏及无限美好的未来

8.公关专业老师寄语

9.公关专业学姐学长寄语

传播策略:

1.官网围脖运营

2.学校官网宣传

3.17PR协力宣传

4.高校入校宣讲

策划人:张文英公关0941班090903404119

第2篇:张丽萍先进事迹

心系信合事业情洒三尺柜台

——张丽萍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然而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美丽的青春,只有拼搏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青春。张丽萍,南康市联社营业部的一名综合柜员,以一个信合人特有的情怀和对信合事业的忠诚之心,在三尺柜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在工作中始终为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视客户为亲人,创造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赞美和褒奖,多次收到客户送来的感谢信和表扬信,无重大责任事故和违规违纪行为,没有受到过任何处分,从无客户投诉。自入社以来年度绩效考核优秀,2008年、2009年被南康市联社评为“十佳综合柜员”,所在柜组连续五年评为市级、县级“青年文明号”。

坚守信念、忠诚服务

她深知,三尺柜台作为农信社的服务窗口,柜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联社的对外形象。张丽萍始终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做为自已工作的出发点,以客户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已工作优劣的尺度。她热爱自已的工作,喜欢看到客户希冀而来、满意而去的表情;喜欢看到客户在她的建议下得到意外收获时的惊喜;满足于由于坚持原则而使银行和客户的利益得到保障后的成就感。

记得有一次,一位大姐提着几大袋零钱一脸难色地走进来,站

在门边,犹豫着什么,她见了马上站起来微笑地说:“大姐,有什么要帮忙吗?”看到她的微笑,大姐受到了鼓舞,走过来问:“同志,我是做公交生意的,每天零钱整出一大堆,我去了好几个银行都碰了壁,有的说要收费,有的说没时间,你们这能存吗?”。“能,请稍等。”她爽快地应了下来,费了将近半个小时,大姐拿着新开的存折非常开心,连声道谢,她忙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久而久之,这位大姐成为联社营业部最忠实的客户之一,逢人便夸,还引荐多位朋友到该网点办理业务。

突出特色、差别服务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无差异中求差异。张丽萍在工作中除推行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外,还总结了“五心”服务法,即对待老年人要关心;对待小孩要细心;对待外地人要热心;对待残疾人要有爱心;对待急燥客户要耐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优质服务的内涵。

为便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她善于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尝试为大客户、优质客户和潜在发展的客户建立了个人档案,其中包括生日、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个人喜好、经营产业、客户需求等。逢年过节与客户沟通联系,生日寿辰为客户发短信或打电话表示祝贺,不断地增进与优质客户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及时把农信社的新产品介绍给客户,从而实现个性化和差别服务,建立了联社营业部的黄金客户群。

某人造板厂经常办理转入查询和转出货款、代发工资等,张丽萍了解、收集了该客户的业务需求。2009年自助转账终端一经推出,她便向其介绍自助转账终端的功能、优点,并向其演示使用操作等,不时地消除客户对新产品的顾虑。像人造板厂这样,由张丽萍发掘并安装了自助转账终端的优质客户有48家,成为联社营业部一批稳定的优质客户群。

走进市场、延伸服务

为了稳定和争取更多的客户,张丽萍将三尺柜台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白天工作忙,她就利用晚上时间打电话,托关系,找熟人,通过各种渠道,展开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为大力拓展联社营业部的存款业务尽心竭力。记得多少次到企业上门收款,她和同事们忙得饭也顾不得吃;记得多少次为争取一个大客户,她磨跛了嘴皮子跑烂了鞋;记得多少个节假日,她加班加点没有和家人团聚。而她却说,虽然这一切都是很辛苦的,但每当看到客户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每当看到卫生、电力、医保、家俱厂商等一批批优质大户在联社营业部开户时,联社营业部的存款也节节上升时,她的内心便格外的充实和快乐。

记得一位老客户,其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家里只剩她一人照顾在中英文学校读小学的儿子,这位客户的孩子,成绩不太行,想找个家教老师。得知情况后,为了拉近和客户的距离,张丽萍马上四处联系优秀的家教,客户连声道谢。现在她不仅和客户成了老朋友,而且客户还把自己的钱全部存入了联社营业部,并动员亲戚朋友把钱也存入联社营业部。

苦练内功、高效服务

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专

业水平外,作为网点的一线员工,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就干不好本职工作。所以,张丽萍同志十分注重加强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赢得客户的信赖。自入社以来,经常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背交易代码,练习点钞等,刻苦操练,勤练技能。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8年南康市联社举办综合柜员业务技能选拨赛中我获得了点钞项目的第二名,核心业务系统操作第二名及综合全能第二名;在省联社赣州市办举办的综合柜员业务竞赛中核心业务系统操作二等奖及点钞项目二等奖,获得了综合全能一等奖;被赣州市办选拔参加了省联社综合柜员业务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二名;2009年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全国农合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最佳服务标兵”。

第3篇:杨丽萍1

在众多艺术家中,我比较敬佩、欣赏的还是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她是云南大理白族人,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被誉为“中国第二代孔雀王”,也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初看,我们不禁会赞叹她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再看,就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再三欣赏,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

第4篇:人物·杨丽萍

杨丽萍 自然生长的舞者

发表时间:2011-07-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杨丽萍去中甸采风途中(摄于二○○一年左右)

“云南映象”歌舞团代表着杨丽萍的舞蹈观:民族舞蹈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

一个人的舞蹈团

杨丽萍要求演员上台一定要跳出汗,大汗淋漓最好。罗罗拔四他们偶尔也去看民族村里招徕游客的舞蹈,一概嘲笑:不出汗算什么跳舞?边笑边学着软绵绵地动动手脚。这是杨丽萍最基本的舞蹈观:出力,每个动作要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杨丽萍告诉我:“我们云南,向日葵叶子都会跳舞。他们和我一样,都从自然里学跳舞。”40岁的罗罗拔四家在大理南涧县的大山里,2001年,在家种地放牛的他从老家送侄子来选拔,结果伴唱的他被选中了。

10年中,这批最早团员唯一一次离开杨丽萍,就是《云南映象》2003年3月8日首演后的第二天。那是非典时期,允许上演一次,下面只有1名观众、3台摄像机。演出完,全体放假几个月,前途不明,可能就此别离了。演出结束,全体吃庆祝饭,其实是散伙饭,当场就有几个重要合作伙伴宣布不做了。杨丽萍拿着话筒,话还没讲就哭出声来,全团哭声一片。合作者殷晓健说:“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歌舞团最困难的时候,她排练完了走很远的路回郊区宿舍。我骑摩托车要带她,路边的她满脸无所谓。这么大名鼎鼎的明星,这么能吃苦,真干净。”

“我们的舞蹈,从开始准备到上演,用了3年,最艰苦的日子,投资伙伴不出钱,杨丽萍把全部队员都养起来了。我帮她联系几个浙江的老板来拍广告,浙江人在酒吧嫌灯黑,说看不清楚她漂亮不漂亮。我当时就怒了,想把这几个人赶走,可是她不让,60多个人等着吃饭呢。”殷晓健说。拍广告之外还“走穴”,杨丽萍说:“那时候拿起孔雀裙就出门,上午飞去晚上飞回来,10万元到手,当时一个月全团伙食费才4万元,演员们可以吃三菜一汤,高兴得很。”

杨丽萍的朋友、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编导张苛说,他不明白这些农民是如何爆发生命力的。“花腰彝的舞,本来是拍手拍脚游戏式的,被小杨破常规地一大横排在台口,动作速度都强化到了极限。比较奇妙的是,演员的情绪也到了极限,我发现她已经从编独舞变成能编多段群舞了。”殷晓健还记得杨丽萍和整个舞蹈团在演出前期的兴奋之情。“其实那时候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没有固定演出的先例,不过整个团都觉得自己创造了有灵魂的东西,从生到死都在里面。”

自闭的舞者

在民族舞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杨丽萍的出现属于偶然。

杨丽萍妹妹小四说:“其实她作为舞蹈演员的天赋条件不算好,她做出来的动作,真没有那些学院毕业的女孩子漂亮。”

杨丽萍11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领操时,被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当年她父亲失踪,母亲一个人带4个孩子,生活窘迫。听说一个月有30元钱,杨丽萍二话没说就去了。在小四印象里,姐姐天生就是独舞的料。不是因为她跳得好,是因为她做动作有力。群舞的时候,别人一个动作已经收回来了,她却非要做到头,收回来的时候已经慢了半拍。剧团的女孩子们并不喜欢她,觉得她“自我表现”。杨丽萍独自排练的习惯在那个时代就养成了。

1979年,州歌舞团排练《召树屯与喃木诺拉》,在国外演出时,A角演员生病了,临时由B角杨丽萍上场。杨丽萍一跳后,A角演员回不来了,那是大家第一次发现杨丽萍舞蹈的动人之力。杨丽萍在公主被迫离开皇宫的那一场里,双手一舞动,下面的人就看哭了,因为她“用自己的心在跳舞”。

演出后,杨丽萍被西双版纳重新认识了。追求她的人甚多,包括州领导的子弟。年轻人在歌舞团外唱情歌,晚上几方面的追求者能打起来,有的人把刀放在她床上,表示谁要追求就和谁火并。不过姐妹俩都害怕,不觉得是件抒情的事情。

1981年,杨丽萍被中央民族歌舞团调往北京。小四眼中的姐姐,已经有了明显的自闭症特征:“她几乎不和别人交流,内心很自信,可周围人都瞧不起她,觉得她基本功很糟糕。”当时民族歌舞团人才济济,周洁、刘敏都是科班出身,一下腰,一个大跳,技术惊人。张苛也觉出杨丽萍的奇怪:“谁要是想让她模仿一段舞,她极差,完全学不会。你要是告诉她,这段舞要表达什么,不限制这限制那,两天后,奇迹能出现,她的表现会超越想象。”

张苛家是杨丽萍的练功地点之一。“人的创造力是被逼出来的。当时我们教舞都是西方办法,要求流动,跳来跳去,可是地方小流动不了,于是她发明了一种定点舞蹈,定在一个点上,让力量在身上流来流去,流出各种姿态。你看她后来的《月光》就是这么个创意。”小四还记得她第一次看姐姐的《雀之灵》,和一般的民族舞迥异,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因为团里没有选送她的节目,杨丽萍自己骑车去送录像带,负责收带子的文艺干事告诉她已经过了截止期,而且基本上是单位选送,她哭了。干事同情她,告诉她可以在评委休息的时候放给他们看看,结果,《雀之灵》是那年全国舞蹈大赛的第一名。舞蹈的生存

《雀之灵》给了杨丽萍自信,她觉得可以把自己心里的那些挣扎都通过舞蹈表现出来。杨丽萍的奶奶是村里的跳舞高手,腰弯成弓状,还去跳。“她告诉我,跳舞是件快乐的事情,能和神说话,特别好。”

《月光》和《两棵树》是杨丽萍对西双版纳生活的演绎。“《月光》是丛林里那些乱长的热带植物、原始植物的生长和攀援。《两棵树》其实是少数民族的性舞蹈,纠缠,互相往上面攀。”小四给姐姐设计了服装:“我设计的服装希望像长在她身上一样,突出胸和臀,有种少女初长成的效果。”

《云南映象》因非典停演后,殷晓健找机会重新开演。先是请省里的宣传部门来看,结果“有4个节目要下。当初设计的是生老病死4个主题,开天辟地地敲鼓,象征男女欢合,是‘生’;‘家园’一幕的狂风暴雨,是杨丽萍对西双版纳童年印象,也代表‘病’;‘天葬’、‘火葬’代表死亡,结果这一场受批判最多,说妇女不能登神山,又说宗教题材不能演。包括前面所谓色情的打歌,这么一下,整个《云南映象》就支离破碎了。”

殷晓健把报道《云南映象》的报纸送到了新来的省委副书记丹增家里,夫人卓玛边看边哭,觉得杨丽萍太苦了。丹增主动买票看了演出。“他看了‘天葬’那一场,黑暗的场景里,一个红色的姑娘升天了,他懂,觉得一点都不用改,直接上。”

即使丹增号召大家都去买票看《云南映象》,也并没有改变局面。直到《云南映象》去上海参加“荷花杯”,得了一等奖,“云南映象”歌舞团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白族的孔雀

见到杨丽萍时,她身穿红色的长袍,下面的脚踝异常消瘦。手上指甲透明,有两三厘米长,为了好看,她戴的手套都是露着指头的,那双手,绝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尽管已经53岁了,她的神气,却带了许多少女特征,扭头的动作,感觉像麋鹿,也像松鼠,给人一种不沾尘世的感觉。摄影家肖全拍摄杨丽萍十几年,第一次是在长城的烽火台上,她的长围巾随风飞起,肖全形容当时的感觉是一股气从头到脚贯通下来。

她的朋友王涵告诉我,杨丽萍其实很爱吃,不过从上台前一个月起,她基本就不怎么正经吃饭了,有时候别人吃盒饭,她会过去吃一口里面的菜,像小鸟啄食,这是她的控制力。

西双版纳有种习俗,只有傣族女孩才能跳最重要的孔雀七公主,谁都知道杨丽萍是白族人,可当年她跳喃木诺拉时,“一出场,下面就不吭声了。美得惊人,动作无可挑剔。”

杨丽萍的告别之作还是选择了《孔雀》。这会是什么样的舞蹈?

走在上世纪70年代西双版纳寨子间的小路上,猴子、鹿、野象出没,野象热腾腾的粪便就在脚边。不过最美的是孔雀,绿孔雀一群群从头顶上飞过。杨丽萍说,最让她目眩的是孔雀交配时候的情景,大群孔雀在荷花池塘边,慢慢地展开尾巴,尖叫声如同轰鸣,让耳朵不得休息。在傣族的孔雀舞中,孔雀不仅是美丽的象征,还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歌舞团同事杨洪安还记得第一次看她跳《雀之灵》的感受:那就是一只孔雀,在森林里无所顾忌地生活,那种骄傲、野蛮,到最后哀伤地死亡。是不是傣族舞蹈已经不关键,她的舞蹈是云南山林里的。(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19期)

第5篇:杨丽萍励志事迹100字 杨丽萍的励志故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杨丽萍励志事迹100字 [杨丽萍的励志

故事]

杨丽萍,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她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与励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杨丽萍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杨丽萍的励志故事篇1:特立独行

你认为你现在面临的困难比杨丽萍更多吗?你说,她有机遇,我没有,她那个时代机遇多,我这个时代机遇少。是吗?我不相信。一个人一生当中总会有那么一两次机遇,准备好的人,一次就够了。所以说,外界的环境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20XX年春晚以后,网络上到处可见对杨丽萍的溢美之词。在王利芬的微博上,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杨丽萍已经54岁了。记者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 她回答:“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这段话让我开始寻找关于杨丽萍的一切。

在鲁豫对杨丽萍的访问中,有一段谈话触动了我。杨丽萍出生在云南大理的偏远山区,舞蹈是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的一部分。而从小感受力丰富的杨丽萍,一向从大自然的花鸟鱼虫、浮云流水中寻找舞蹈的灵感。杨丽萍长大以后,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由于歌舞团中传统的民族舞训练技法与她对舞蹈艺术的直觉背离,她拒绝接受集体训练,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练习。为此,她受到领导和老师的批评,还得不到补助费。鲁豫问她:“因为这样一些原因,会不会有一些演出的机会就不给你了呢?” 杨丽萍回答说:“因为你跳得好,他还是要用你。” 这句话平静质朴,却让我非常感动。

因为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真相。而这个真相,不知道为什么,常常被许许多多“理想远大” 而“不得志” 的人有意地掩盖了过去。

这个真相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实现理想,或丧失了梦想,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好。

“只要你足够好”,一切都不是问题。

但这句话并不是一种鼓舞,更不是一种安慰。因为,“只要你足够好”,是一个最艰难的条件。要做到“足够好”,你需要在自己身上发掘所有的可能性、创造力、智慧和洞察力,同时要将所有的愚昧、过失、失败归咎于自己。你将承担起所有的责任,直视自身蕴含的犹疑、脆弱和无限希望。

面对理想的受挫,人们最容易变成两类人,一类是抱怨者,一类是愤怒者。抱怨者和愤怒者会把对生活的失望投射到外部世界,通过抱怨和愤怒,他们赦免了自己的责任,也放弃了让自己变得足够好的可能性。

说到这儿,我想再讲讲杨丽萍的故事。11岁起,她跟随西双版纳歌舞团背着铺盖行李走遍了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在杨澜的访谈中,她这样描述走村串寨的生活:走在路上,看见大象远去,它的粪便还在冒着热气。走路的时候,忽然听见头顶咚咚响,原来是一条青色的毒蛇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斗笠上。许多队友抱怨这样颠沛的生活辛苦,受不了就离开了,但在杨丽萍眼里,这些都是美,太美好太让人享受了。

在她回忆这些经历的时候,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对别人来说,这十年的经历是在受苦,对杨丽萍而言,她是在接受大自然与多元文化的滋养。20岁出头时,杨丽萍进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在歌舞团的经历,在别人看起来,何止是不顺利,简直是困难重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她的特立独行,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放弃了生活补助,但她似乎毫不苦恼。

鲁豫问起她这些困难是如何影响她的,她淡淡地说:“你只要想开了,你看清事情的真相就可以了,批评肯定是有,但因为你知道你这样做的用途是什么,你就会去承受这种委屈……她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每天晚上在别人结束训练之后独自用功,创作了《雀之灵》。《雀之灵》后来获了奖,因为“只要你足够好,他还是要用你”。

杨丽萍的励志故事篇2:杨丽萍的“苦” 与“不苦”

现在说起杨丽萍,都知道她是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她的《雀之灵》《孔雀公主》《两棵树》《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享誉世界,成为舞蹈经典之作,是中国

重的农活儿,放牛、上山打柴、采茶、插秧、捡麦穗、舂年糕、织布,几乎所有的农活儿,童年的杨丽萍都做过。听杨丽萍微笑地谈起童年,主持人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美丽瘦削的舞蹈家,童年时还做过这么多农活儿。主持人问杨丽萍,那么小,就做这些农活儿,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不苦啊,这是生活需要啊,认识到这一点,就一点也不觉得苦了。比如你上山打柴,想到将柴打回家,就可以把饭做熟,你就会很快乐的。

上世纪70年代,杨丽萍被招入一家歌舞团,成了一名舞蹈演员,开始了她美丽的舞蹈事业。从小没有经过任何正规训练的杨丽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她的舞蹈基础很薄弱,而一个舞蹈演员,需要身体的软度,压腿、练把杆,这都是最基础,也是最艰苦的训练。杨丽萍每天坚持练功到深夜。当时,生活条件很差,每个月只有7元钱伙食补助,经常吃水煮白菜,上面浮着几滴油星。主持人问杨丽萍,生活条件那么差,练功又那么累,一定觉得很苦吧?杨丽萍笑着回答说,不苦啊,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喜欢做的,是为你的舞蹈事业打基础,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怎么能叫苦呢?

为了原生态歌舞《藏谜》的创作,杨丽萍带着她的舞蹈演员们,整整磨合排练了一年,在成都,她们终于

自己的意志改变了的。她将苦差事转变成不苦的经历,是源于她认清了事情的面目,要想成功,就必须辛苦,辛苦过后,才能

杨丽萍的励志故事篇3:用舞蹈养活灵魂的人

背着铺盖走村串寨的日子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她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可能是因为出生于小村庄,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蜓怎么点水……天资聪慧的她把这些看来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很快就成了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13岁那年,杨丽萍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入团后,她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开始了长达10年的访演生活。每次巡村访演,演员们都是自己背行囊,徒

步行进。而村庄之间没有路,几乎都是原始森林。演员们经常得跨过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躲过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前行……每次访演的时间至少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个人都是舞蹈家,只是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起舞。”

从云南土地上长出的原生态20XX年,杨丽萍推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云南映象》的演员共有90余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演员里最小的7岁,最大的20多岁,这些山野中的年轻人汲水能歌,起火能舞。当时杨丽萍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还在干着农活,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专业演员没有的民间味道,在排练时,杨丽萍只需要指导他们习惯舞台表演就行了。他们用不事雕琢的舞蹈技巧,表演蚂蚁走路、青蛙翻身、蜻蜓点水以及这些动物们爱情的游戏,展示生命的自然状态,将高原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尽情张扬。

20XX年推出的《云南的响声》依旧启用原班人马,其舞

台上的效果令人震惊,后台的道具量同样惊人,成千上万个葫芦、用硕大的竹筐盛着的稻谷、比人还高的树干鼓……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乐器:水缸、竹沙漏、独弦拨琴、水烟筒、酒杯、烟盒……每一件都充满着民族风味。这些都是杨丽萍花费了8个多月的时间搜集来的,其中最显眼的当属她从深山里搬来的十几个3米高的大鼓,而这些鼓正是杨丽萍创作《云南的响声》的契机,“少数民族的人为了寻找可以做成这样一面鼓的树,需要全村人出动,然后拿鸡蛋去扔。鸡蛋扔到上面不碎的那棵树才能做鼓。”

在《云南映象》担任领舞的虾嘎,是杨丽萍最引以为傲的徒弟之一。“虾噶原来是个放牛娃,当时他的牛丢了,他就喊对面的人把他的牛堵住,当时我们正好走路去他们那个地区,就听到了他的那种喊声,我听他的声音那么美,还可以跑得那么远,就看中了他。”

杨丽萍说当他们要把虾噶带走的时候,全村的人出来欢送,送了一程又一程。而虾噶也很努力,在每天的排练结束后,他还会独自练上三四个小时,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找寻这种民族舞蹈的感觉。他打出的老虎鼓惊心动魄,就像拿自己的命去敲击一样。她要的就是那种纯粹那种不顾一切那种原始。

猜你喜欢:

1.舞蹈家杨丽萍励志舞蹈的励志故事

5.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杨丽萍

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推广活动策划策划目标:为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2013级招生做宣传工作目标受众:2013级广西高考学生策划主题:广西PR很牛逼,你要不要来活动内......

人物·杨丽萍

杨丽萍 自然生长的舞者发表时间:2011-07-01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体:[大][中][小][打印] [关闭]杨丽萍去中甸采风途中(摄于二○○一年左右)“云南映象”歌舞团代表着杨丽萍的舞蹈......

杨丽萍经典语录

杨丽萍经典语录(推荐13篇)由网友“我兜里有库洛牌”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杨丽萍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篇1:杨丽萍经典语录 1.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停泊下来过一种自......

杨丽萍1

在众多艺术家中,我比较敬佩、欣赏的还是舞蹈家—杨丽萍老师。她是云南大理白族人,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

张丽萍先进事迹

心系信合事业情洒三尺柜台——张丽萍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然而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美丽的青春,只有拼搏的青春才是有意义的青春。张丽萍,南康市联社营......

下载杨丽萍先进事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丽萍先进事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