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养殖先进事迹(精选3篇)_养殖业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04-28 07:24: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先进事迹材料】

虾蟹养殖先进事迹(精选3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养殖业先进事迹”。

第1篇: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一)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渤海 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10或高于27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1/3 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 ±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二、选择题 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A)

A、活动能力弱 B、摄食强度大 C、索饵育肥 C、雌雄交尾

2、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

A、3月 B、5月 C、8月 D、10月

3、对虾的无节幼体(A)

A、有明显的趋光性 B、摄食单胞藻 C、第Ⅳ期身体分布 D、不蜕皮

4、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般(B)

A、从无节幼体期开始 B、从蚤状幼体开始 C、从糖虾期开始 D、从受精卵开始

5、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A)

A、1厘米 B、0.7厘米 C、0.8厘米 D、1.2厘米

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10%)

1、对虾育苗池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

2、对虾可以适应盐度较大的变化。()

3、PH值对对虾的生命活动无影响。(×)

4、对虾性腺发育阶段是雌雄同步的。(×)

5、对虾的幼体发育阶段不脱皮的。(×)

6、亲虾产卵越早越好。(×)

7、亲虾培育时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以便性腺早日成熟。(×)

8、盐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9、输水管可以用镀锌管。(×)

10、在育苗过程中,要经常检测水质。()

四、简答及简述题(56%)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8分)

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2、简述已交尾雌虾的主要特征。(8分)

对虾刚交尾后,在雌虾的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一对白色精荚的附属物,扇形、,长1.5~2厘米,随体移动,3~4天后脱落。纳精囊由透明变为乳白色,饱满凸实,以此可以作为雌虾已交尾的标志。

3、对虾的幼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生态特点?(20分)

对虾的幼体阶段有无节幼体阶段、蚤状幼体阶段和糖虾幼体阶段及仔虾,其中无节幼体分6期,蚤状幼体分3期,糖虾幼体分3期,仔虾以日龄分期。

无节幼体身体不分节,以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有明显的趋光性。

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小型浮游植物,捕食能力差,有明显的趋光性,常在体后拖一条长长的粪便。糖虾幼体的活动能力增强,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在水中的中上层活动,水中呈倒立态。仔虾初期浮游生活,后期转入底栖,摄食小型浮游或底栖动物。仔虾后期可水平运动。

4、简述对虾幼体培育各阶段的水温控制范围,为什么要控制水温?(20分)

无节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20~22℃,蚤状幼体期的水温应控制在22~24℃,糖虾幼体期的水温以24~26℃为宜,仔虾水温控制在25~27℃。

水温是对虾幼体发育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从受精卵的孵化到幼体培育,控制水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因为,无论是受精卵的孵化,还是各阶段的幼体的发育,都需要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之间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下,幼体的发育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因此,在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要控制水温,1 使之有利于幼体发育,又使虾苗按计划时间出池。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二)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20%)

1、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对虾的一生有两次洄游,即产卵(或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

3、在自然海区,中国对虾雌虾略呈青灰色。

4、人工育苗中,亲虾一般都暂养在略光的环境条件下。

5、雌虾的外生殖器官称为纳精囊。

6、对虾的无节幼体阶段分为六期,具有三对附肢。

7、糖虾幼体在水中呈倒立态。

8、对虾产卵池的水深应控制在1米左右,孵化池的水温应调节在18至20℃,PH值7.8~8.6,总氨氮在毫克/升0.6以下。

-69、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危害对虾幼体,应投放EDTA钠盐(或EDTA=钠盐),投放量掌握在浓度2×10~-610×10。

10、育苗池的四角要抹成圆弧形,以避免有死角。育苗池一般为水泥建造。

11、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是因其含有效氯成份。

二、选择题 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亲虾越冬期当水温最低光照应控制在A A、50勒克斯 B、1000勒克斯 C、1000勒克斯 D、室内自然光强

2、对虾交尾时

A、雄虾性腺成熟 B、雌虾性腺成熟 C、雌雄虾性腺都已成熟 D、雌虾的性腺

3、纳精囊是

A、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卵子受精的地方 C、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雌虾的性腺

4、育苗生产中亲虾暂养的好处是

A、能得到质量好的 B、避免亲虾的机械损伤 C、控制性腺成熟的时间 D、提高亲虾的存活率

5、幼体棘毛萎缩病

A、由细菌感染所致

B、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C、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D、由充气量过大所致

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打“×”。(10%)

1、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2、对虾无论是幼体还是成虾都生龙活虎活在沿岸浅海区。(√)

3、用肉眼可以大致判断对虾卵巢的发育情况。(√)

4、仔虾是用蜕皮来区分发育的。(×)

5、对虾的糖虾幼体常在体后拖一条粪便。(×)

6、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温度越高越好。(x)

7、附着性纤毛虫病不会使虾苗死亡。(×)

8、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充气是必不可少的。(√)

9、在什么地方建造育苗场都无所谓。(×)

10、输水管可以用镀锌管。(×)

四、简答及简述题(60%)

1、卵巢的发育分期及各期外观情况如何?(20分)

对虾的卵巢可人为地分为五期,即未发育期、发育期、发育后期、成熟期、产后恢复期。

未发育期的卵巢纤细,透过甲壳看不见,无色透明。发育早期的卵巢扁带状,透过甲壳隐约可见。发育后期的卵巢大而宽,透过甲壳可见,颜色为绿色。成熟的卵巢宽大肥实,极度伸展,颜色为褐绿色。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已产过卵,萎缩、变小,颜色为土黄我色或灰白色。

2、如何暂养过路亲虾?(10分)

过路亲虾暂养条件为:PH值7.8~8.6,盐度15‰~35‰,其它水质要求符合育苗水质标准.每天以0.5℃的梯度升高水温,直到产卵的适宜水温范围16~20℃。在升温前,要暂养5~7天,以使其适应当地水质。光照度以暗光为宜,100~200勒克斯。

3、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饵料投喂种类、投喂方法和投喂量。(20分)、无节幼体阶段由于以本身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此阶段的主要饵料是植物性饵料的单胞藻类,也可辅以蛋黄等人工饵料。投饵量一般维持单胞藻类第毫升5~10万个细胞,台若喂蛋黄,50万个幼体日投喂量为一个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1.2~1.8个。

糖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此阶段的优质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投喂量保持每天每尾幼体30~ 2 40个卤虫无节幼体,并可以搭少量蛋黄。

仔虾以小型浮游动物可底栖动物为主,种类有卤虫无节幼体、中型虫体、绞啐的贝肉等。投喂量卤虫无节幼体P1~P2为每尾70~100人,后期视摄食情况投喂卤虫中型虫体及绞碎贝肉。

4、简要叙述对虾疾病的预防方法。(10分)

预防非生物必疾病,首先严格水质管理,使用水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严格按各阶段管理工艺要求操作,杜绝此类疾病的发生。

预防生物性疾病,最好使生产用水、设施、工具严格消毒及严格水质管理,严禁污染,切断致病菌的感染途径。

一旦对虾患病,应用时诊断、治疗,严防疾病的蔓延。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三)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5%)

1、在自然海区,处天幼体发育阶段的对虾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主要有硅藻或单细胞藻和轮虫及贝类幼虫等。

2、雄虾的生殖腺称为

精巢,储精囊是贮存精子的地方,雌虾的生殖腺称为卵巢。

3、对虾的雄虾产接器为古钟状,在不同的种类,交接器的形状稍有不同。

4、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卵巢发育越快。

5、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是,前者有受精膜。

6、换水用的网箱一般用筛绢及箱架制成。

7、运输亲虾在尽量使用原海区的海水,长途运输在途中要充氧,运亲虾的海水透明度要大。

8、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

9、过路亲虾的暂养时间一般为5~7 天,有地需 10天左右。亲虾转折暂养期的饵料要充足。

10、雌虾刚交尾后,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精荚附属物(或瓣状体),纳精囊变成乳白色。

11、仔虾出池应该是仔虾的 P期以后,全长应在 1.0厘米以上。

12、越冬期间,亲虾的常见环境疾病有藻类附着病。

13、幼体培育期间,因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引起棘毛萎缩 病。

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的四人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10%

1、(B)是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A、贮精囊 B、纳精囊 C、生殖孔 D、精荚

2、无节幼体Ⅰ期与Ⅱ期的区别是B。

A、身体分节的不同 B、附肢刚毛数及尾棘数的不同 B、肢体附肢数的不同 D、肢体内部构造不同

3、下列哪个是消毒药品。C A、EDTA B、土霉素 C、福尔马林 D、呋喃西林

4、雌虾的性腺。B A、只能成熟一次 B、可以多次成熟

C、不能成熟 D、与产卵次数无关

5、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D A、聚氯乙烯塑料管 B、镀锌管

C、普通钢管 D、聚乙烯塑料管

三、是非题 理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

1、所在地的对虾都有越冬洄游和产卵洄游。×

2、对虾在越冬场摄食强度大。×

3、雄虾吸能产生一次精荚。×

4、糖虾幼体不食单胞藻。×

5、无节幼体期间应少量加水或不换水。√

6、越冬期水温太高会引起卵巢退化。√

7、亲虾暂养期可以不充气,以免亲虾受惊。×

8、蚤状幼体应每天换水。√

9、越冬亲虾褐斑病的症状是附肢变红。×

10、育苗场的沉淀底质对育苗用海水PH值有影响。√

四、简答及简述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5%

1、简述雌虾与雄虾外生殖器官的区别。(10)

雌虾的外生殖器管是纳精囊,在第四、第五步足之间的腹甲上,略呈圆盘状,中间有纵形裂口,为雌虾贮存精子之用。

雄虾的外生殖器官为交接器,古钟状,不同种类的对虾其形状略有不同,为第一腹肢特化而成。

2、亲虾消毒的目的是什么?(10)

消毒可以减少疾病。因为亲虾来自自然海区,身上带有细菌、寄生虫等,若不消毒,会引起水质污染,3 造成幼体疾病或大量死亡。其次,消毒可以防止亲虾因机械损伤发生的伤口感染和溃疡。

3、简述将产卵亲虾的特征。(10)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填满,卵巢宽而饱满,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饭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1/2~1/3。这是临产亲虾的重要特征。

4、亲虾越冬期的水温应控制在什么范围?怎样控制,为什么?(10)亲虾越冬期间,应控制较黑的环境,光照强度一般50~200勒克斯。

光照强度与性腺发育有关,为了控制性腺发育,就得控制光照强度,光照太强,影响对虾摄食,也会使池中单胞藻或绿藻类生长。因此,要保持较黑暗的环境。

5、简述对虾幼体发育阶段对环境因素的要求。(15)对虾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00无节幼体期:水温20~22℃,pH值7.8~8.6,盐度15/00~35/00,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在0.6毫克/升以下。

蚤状幼体期:水温22~24℃,其它条件与无节幼体期相同,从此期开始换水,每日1/3。糠虾幼体期:水温24~26℃,其它条件与前期相同,日换水1/2。

仔虾,水温25~27℃,出池前逐渐降温至室内自然温度,其余与前相同。日换水2/3~。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四)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

1、在自然海区,幼体常集中在河口附近,或在内湾中生活。

2、在自然海区,7~9 是中国对虾索饵育肥时期。

3、雌虾卵巢将产卵时外观为褐绿色色。

4、尾棘的对数可以作为 无节幼体的分辨依据。仔虾以日龄来表示发育期。

5、新建水泥池育苗前要经淡水浸泡,使池水PH值稳定在 8 左右长能使用。

6、一般来讲,亲虾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7、越冬亲虾池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为 5毫克/升以上,PH值为 7.8~8.6,总氨氮含量不超过0.6毫克00/升以下,盐度控制在 15/00~35/00。

8、越冬亲虾的来源一是,二是。

9、仔虾出池时,要求体质健壮,各附肢和头胸甲完整。?在水中游动活泼,受惊吓腹部 弓起,?弹跳有力,游动平稳。

10、一般1000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室可以选用每水时蒸发量为 1~2 吨的锅炉。罗茨鼓风机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供气设备。

11、受精卵在适应的条件下,经过 24 小时可以孵化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经 3~4 天时间可以发育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 4~5 天可以发育为糖虾幼体,而糖虾经3~4 天可以变态为仔虾。

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中的四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中。10%

1、对虾的卵子受精时是在(C)

A、产尾时 B、精卵成熟时 C、排卵时 D、卵巢成熟时

2、雌虾交尾的标志是(B)

A、卵巢褐绿色 B、纳精囊乳白色 C、纳精囊乳白色 D、雌虾身体健壮

3、幼体开始摄食是在(D)

A、无节幼体阶段 B、仔虾阶段 B、糠虾幼体阶段 D、氵蚤 状幼体阶段

4、将产卵亲虾的卵巢发育期应为(C)A、Ⅱ期 B、Ⅲ期 C、Ⅳ期 D、期Ⅴ

5、弧菌病是(C)

A、因重金属离子超标而引起的 B、因水温过高或光线太强而引起的 C、由细菌引起的 D、由病毒引起的三、判断是非题 下列各题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10%

1、所有的对虾都要经过幼体发育阶段。(√)

2、对虾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生态习性不同。(√)

3、氵蚤 状幼体有3对附肢。(×)

4、肉眼不能判断卵巢发育情况。(×)

5、亲虾是在晚上排卵。(√)

6、无节幼体期水温调节与氵蚤 状幼相同。(×)

7、出苗越早越好,可以延长养殖时间。(×)

8、改善水质条件,控制幼体密度,可以减少幼体期疾病的发生。(√)

9、育苗场的建立要考虑海水情况,而不用考虑淡水情况。(×)

10、育苗室应有两台鼓风机轮流使用。(√)

四、简答及简述题。56%

1、临产亲虾的特征是什么?(6分)

临产前的亲虾卵巢很丰满,是深褐绿色带黄色,整个头胸甲被卵巢充塞。卵巢宽而饱满,卵块轮廓清楚,从背面看,卵巢在第一、二腹节处各两侧有一突起。侧面观,前二腹节卵巢向腹面下包,其下包的高度可达整个腹节的1/2~1/3。

2、简述正常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15分)

正常受精卵的外形圆整,略呈绿色,卵膜无破裂,卵粒大小正常,膜外有一层肥厚透明的胶质层,称为受精膜。

非受精卵无受精膜,大水质条件下不适时,还会出现畸形卵和坏卵。

3、怎样区别无节幼体阶段的各期?(15分)

无节幼体I期:身体为椭圆形,附肢刚毛不成羽状,身体后端具有一对尾棘,无尾凹,体长为350微米左右。

无节幼体II期:尾棘一对,各附肢上的刚毛变成羽状,体长约360微米,无尾凹。无节幼体III期:尾棘三对,尾部出现尾凹,体长约370微米。无节幼体IV期:尾棘四对,体长410微米。

无节幼体V期:尾部延长,尾棘六对,体长约460微米。

无节幼体VI期:尾棘七对,出现头胸甲锥形,体长约520微米。

4、简述亲虾性腺发育与水温的关系,怎样调控水温?(10分)

温度与性腺发育密切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性腺发育越快。如中国对虾在14~15℃水温下培育,比自然海区提前35天产卵,在16~18℃水温条件,提前45~50天产卵,但一般不宜使亲虾过早产卵。

升温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温度。

5、简述幼体培育阶段从哪一期开始投饵?饵料种类及投喂量。(10分)

在对虾的个体发育阶段,从蚤状幼体期开始投饵,蚤状幼体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可以投喂单胞藻,也-4-3可以每天投喂浓度为5×10%~10%的豆浆,分3~4次泼洒,从蚤II开始,除喂豆浆外,还可以喂蛋黄,一般每日每50万个幼体或每立方米水体每日喂1.2~1.8个蛋黄。

糠虾幼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轮虫和卤虫的无节幼体都是其优质饵料。糠虾I期每天每尾糠虾投10个卤虫无节幼体,II~III期投30~40个。

仔虾期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贝肉末为主,投饵量P1~P4每天每尾分别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0、150、200、250个,而且仔虾期还可以喂冷的卤虫成体和小毛虾。

第2篇: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

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

每年3月放河蟹和青虾苗,每亩放养长江蟹扣蟹550-600只(规格为150-200只/公斤)、青虾苗18公斤左右(规格为1600-1800只/公斤)。春季河蟹小规格生长期,主抓青虾6月养殖,确保每亩能捕获商品虾35公斤以上,同时河蟹也有足够的水体空间,生长不受影响。

待6月份青虾捕获结束,每亩放养鳜鱼苗7-8尾,规格5-8厘米,使其正好能吃掉池中的野杂鱼,而鳜鱼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一般不进入浅水处,不影响河蟹的脱壳生长,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到冬季捕获期,河蟹个体规格雄蟹可达200克左右,雌蟹125克以上,每亩可捕获70公斤以上,鳜鱼个体规格可达750克左右,每亩可捕获商品鳜鱼5-6公斤。

第3篇: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汤道盼

【摘要】小球藻(国外称绿藻),是五亿四千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物。它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色微藻类,小球藻旺盛的繁殖能力,不管是环境改变或自然灾害都无法摧毁它们,其稳定的基因始终没有改变。小球藻营养价值极高,是虾蟹理想的生物饵料。在虾蟹养中,虾蟹池塘通过使用小球藻,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起到补充溶氧、改善水质、提供饵料,稳定水质等一系列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和培养管理。【关键词】小球藻;虾蟹;肥水;溶氧;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绿色生活、健康生活。传统的养殖模式下池塘投药量大,养殖品种的规格小且有药物残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通过小球藻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改进养殖方法,减少药物的使用,形成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小球藻隶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非定形体亚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细胞球形或椭圆形。常见的小球藻有蛋白核小球藻、盐生小球藻、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以似亲孢子繁殖是小球藻属中种类的惟一生殖类型[1].现简要介绍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作用。1小球藻在养殖中的主要作用 1.1提供饵料作用

蟹苗有清水下塘和肥水下塘两种方式。清水下塘蟹苗时虾蟹苗种活动力不强,摄食能力弱,由于缺乏适口饵料,蟹苗成活率较低,生产中多用肥水下塘。所以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肥水则是培养可以作为早期饵料的水生生物[3]。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干重计可达50%左右,是生产蛋白质的良好藻类而且含有维生素[1],生物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是虾苗、[2]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蟹苗、最好的天然饵料,而且小球藻蛋白质中的天然免疫物质和促生长物质,是配合饲料无法达到的。河蟹塘早期施用小球藻,池水嫩爽,河蟹通过过滤水进行采食,大大提高了脱壳成功率。

早期池塘水体较浅,阳光直射池底,光照强烈,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青苔极易大量爆发。如用化学药品消除青苔,会对蟹苗产生药害,对肥水不利,对已栽水草不利,不宜采用。而小球藻喜生活在较肥的水体中,所以通过肥水培藻,培养小球藻,应用生物竞争机制,还可以有效起到控制青苔的作用。1.2调水作用

有人认为,养殖进入投饵阶段后蟹不再吃浮游生物,改吃配合饲料,水色和透明度并不重要,水越清越干净,水质就越好。这样观点都是严重错误的。须知,肥水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藻,通过有益藻,改变了水色和透明度,而水色和透明度主要是由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透明度就越低,放出的氧气就越多。大多养殖户都明白,天气好,不下雨,虾蟹不易生病。相反,若是阴雨天,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更有甚者或是台风天气,虾蟹就特别容易得病。其实虾蟹发病的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上天气来临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供氧量不足,虾蟹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来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抗病能力减差容易得病。

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水体在酸性条件下容易爆发蓝藻,容易给虾蟹带来危害。有研究表明硅藻与绿藻在养殖高峰期时占水体中微藻细胞数的比值高达90%[4]。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小球藻,使其在水体中起主导作用,则可有效抑制蓝藻的发生,减小养殖风险。1.3解毒作用

小球藻对增加水体溶氧,降解水中氨氮、H2S、亚硝酸盐等毒素,有特殊功效。

在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条件下,藻类能够被诱导产生一种植物螯合的金属结合蛋白和金属硫蛋白MT(Meterothion-ains,MT),这两种蛋白靠多肽结合有毒的金属离子解毒。

小球藻精中的成分:S一核玳缩氨酸能恢复红血球。小球藻排除重金属的作用,有如下3种途径:(1)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作用;(2)小球藻体中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CGF)的免疫细胞激活作用;(3)小球藻体内酸性多糖的作用。[5] 1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以上3种作用中,功能最强的就是小球藻生物活性生长因子(CGF)的作用,它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合成机能正常化。1.4增加水中溶氧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又产氧,实践证明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是其他植物的数十倍,即摄取太阳能的力量非凡,被誉为“罐装的太阳”,是已知光合作用最强的生物之一。所以小球藻对于池塘中的溶氧具有重要的作用。1.5提高虾蟹免疫力

小球藻能够提供丰富、均衡的天然营养素,包括18种氨基酸组成的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叶酸、叶绿素、活性因子CGF、藻多糖、核酸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诱发干扰素,激活NK细胞的免疫活性,提高防病能力和抵抗力。小球藻具有修复细胞的作用,可以解除体内各细胞代谢异常的根源,使各器官的机能恢复正常。

小球藻能使吞噬细菌或病毒的网内系细胞作用过于活跃,小球藻富含丰富的活性生长因子CGF,它以一种全方位、多功能性的方式帮助免疫系统的整体运作。因此,能加强对外侵细菌与病毒的抵抗力,即预防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2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1小球藻的使用方法 2.1.1养殖前期正常肥水使用

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药残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等都会对肥水培藻产生不利影响。水温太低,藻类生长会受到抑制,如采用无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培藻,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水温低,养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份易渗漏流失,有的养份结晶于底泥中,水体表层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难。

措施:进水不宜过深,以10厘米为佳,在早期肥水培藻中,因小球藻在6℃时可以生存,故肥水水温不宜再低于此温度。先使用解毒药物解毒,防止水中有药物残留。用后第三天使用适量的生物肥,与此同时使用活力强盛的小球藻种植入水中。肥水五日后水中肥力下降,应再次加入适量的生物肥。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1.2青苔已爆发时的使用

水体中已经存在大量的青苔,使水体清瘦,造成水体肥水困难。对虾蟹生长照成不利影响。

措施:在水中溶氧充足的情况下,使用腐植酸钠加适量磷肥全池泼洒,三日后捞出死亡青苔后使用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兑水全池泼洒。第二日全泼小球藻。如需要施肥可以使用肥料。2.1.3蓝藻爆发后的使用

高温季节蓝藻爆发,虾蟹摄食后不宜消化,且产生藻毒素,造成虾蟹死亡,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措施:蓝藻与细菌结构相似,亦称蓝细菌。先使用红霉素加粗盐化水全池泼洒(也有使用硫酸铜的,在此不予推荐),同时配合增氧。三日后使用解毒药物解毒。解毒后第二天使用小球藻,如需要施肥可以使用肥料。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水体中缺乏藻类需要的镁、锰、硅、硼、钙等微量元素,都需要及时补充,故最好补充一些微量元素的肥。2.1.4亚硝酸盐高的情况下使用

蟹养到中后期,投喂量逐步增加,河蟹排泄物越来越多,多种动植物的尸体累加沉积,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这些有机物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会腐败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养殖有害的物质。

措施:首先全池泼洒硝化细菌,待亚硝酸盐降低后使用小球藻与枯草芽孢杆菌全泼,可以起到肥水,调水,降低亚硝酸盐的作用。2.2小球藻使用的注意事项

(1)建议在晴天上午光照条件较好与溶氧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2)如果水中原生动物过多,应先杀虫,三天后再使用小球藻。(3)若水体偏瘦,肥力不足,应施用促进藻类生长的微量元素和复合肥。(4)小球藻使用前、后三天不得使用外用杀虫药和消毒剂,以免影响藻种的生长和繁殖。(5)贮藏时应在常温、密闭、阴凉干燥处。可光照,避免阳光直射。3小球藻的管理

为减少养殖成本,我们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自行进行小球藻的培养与繁殖,这样可以既减少养殖成本,又可以改善水质,提供饵料,提高虾蟹成活率,提高蟹的品质增大规格,使养殖户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藻类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3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等条件的控制对藻类生长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接种后加强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6]。现将该藻的管理技术价绍结如下:

3.1通气

根据培养液体积的大小及条件,采用不同的通气方法。一般采用振荡培养、空气压缩机充气培养和人工搅拌培养,目的是通过充气和搅拌,使藻体充分接触二氧化碳和光照,并使藻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加速其生长。3.2光照

在一定范围内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表明光强为4.5×103lx时小球藻生长最好。因此,在晴天(尤其是夏天,培养室可用竹帘、布帘、遮阳网等进行适当遮光(冬季例外),阴雨天光照不足时应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光照。3.3温度

在10℃~36℃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好地生长繁殖,在25℃的条件下,,小球藻的细胞增长量及其增长速度均大于20℃~30℃.所以小球藻最适温度为25℃~26℃[8]。3.4 pH值.pH在5.0~9.0时,pH的对小球藻的影响较小,而最适pH为7.0。由于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引起藻液pH值上升或下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经常测定pH 值,并根据变化及时加以调节[9]。3.5病虫防治

在小球藻培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藻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沉淀和附壁现象,液面有无菌膜以及有无敌害生物污染迹象等。最常见的污染是原生动物,它们以小球藻为食,如有发生,可用漂白粉1ppm进行杀灭。为了防止病虫害及杂藻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始终为藻体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好藻液的适宜浓度,当浓度达1×10个/ml时,应适时的进行扩繁或采收利用。

虾蟹养殖是一项简单而又复杂的工程,其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进行论述,通过合理的运用小球藻,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控制虾蟹池塘养殖中的病害,从而取得良好的效益。在不久的将来,小球藻在水产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

7[7] 4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孙成渤.水生生物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61.[2] 黄瑞,张欣.虾蟹增养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40.[3] 刘焕亮,黄樟翰.中国水产养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912-915.[4] 李卓佳,贾晓平,杨莺莺.微生物技术与对虾健康养殖[M].北京:海军出版社2007:150-152.[5] 王帅,梁英.不同浓度的Cd2+、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球藻的和微绿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1(04):210 [6] 田程,崔建升,刘杰.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J],中国水产,2011(05):42 [7] 于贞,王长海.小球藻培养条件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2005(03):209 [8] 张正洁,汪苹.自养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01):57 [9] 李奥搏,汪苹,张正洁等.异养小球藻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2):135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一)一、填空题 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渤海 黄海。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4~6。4......

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

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每年3月放河蟹和青虾苗,每亩放养长江蟹扣蟹550-600只(规格为150-200只/公斤)、青虾苗18公斤左右(规格为1600-1800只/公斤)。春季河蟹小规格生长期,主抓......

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

蟹、虾、鱼生态混养养殖技术每年3月放河蟹和青虾苗,每亩放养长江蟹扣蟹550-600只(规格为150-200只/公斤)、青虾苗18公斤左右(规格为1600-1800只/公斤)。春季河蟹小规格生长期,主抓......

虾蟹健康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

虾蟹健康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1 2 3 第一章水质管理所有的水产养殖动物都不能离开水而生存。都需要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溶解氧)进行呼吸活动,有些品种的皮肤、肺已经能进行气体......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

小球藻在虾蟹养殖中的应用汤道盼【摘要】小球藻(国外称绿藻),是五亿四千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的生物。它是一种单细胞的绿色微藻类,小球藻旺盛的繁殖能力,不管是环境改变或自然......

下载虾蟹养殖先进事迹(精选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虾蟹养殖先进事迹(精选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