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_感动中国事迹和颁奖词

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0-02-28 22:16: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感动中国事迹和颁奖词”。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

“中华之光” 朱光亚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回溯 祖国和人民给了朱光亚崇高的荣誉,称他是“奋力挺起民族脊梁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而他却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高义薄云” 胡忠、谢晓君夫妇

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回溯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年头。胡忠下定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肝胆春秋” 吴孟超

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事迹回溯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吴孟超手术时,用的麻醉药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从不用专门的器械。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2009年,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

“隐形翅膀” 刘伟

“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就是你们用手做的东西,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 ——刘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事迹回溯 刘伟10岁时因一场可怕的事故而被截去双臂。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233个字母,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专访:刘伟 “活着是你得到所有事物的一个基础,因为只有你活着,你才可以得到幸福、得到磨练、得到以后你所有所有想要的东西。”“要么赶紧死,要么就精彩地活。活着就值得庆幸。”“很多事情,你努力去做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你不努力去做就肯定什么也得不到。”

“公仆本色” 杨善洲

颁奖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事迹回溯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捐赠给大亮山林场。他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义侠巴郎” 阿里木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崔永元这样评价阿里木:

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颁奖辞: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希望之翼” 张平宜

颁奖辞:噫吁嚱,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事迹回溯 为筹建建校资金,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她带着积攒的善款,回到大营盘。11年来,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孝女当家” 孟佩杰

颁奖辞: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事迹回溯 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全身涂抹褥疮药膏。孟佩杰一直悉心照料养母刘芳英,不离不弃。

“最美妈妈” 吴菊萍

颁奖辞: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事迹回溯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目前小女孩已经好转,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烈火金刚” 刘金国

颁奖辞: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事迹回溯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自己的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他从不接受各种宴请,从不接受任何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没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车,家属从未用过。附:清镇一中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人物”评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为入选的老师,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刘兰芝、荆轲、蔺相如、刘和珍等),文化名人(屈原、曹雪芹、冰心、莫言等),感动你的楷模(刘翔、孙杨、邰丽华、杨光等)写一段100字以内的颁奖词。

要求:

1、符合人物特征。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生动、得体。

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篇2: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1、中华之光---朱光亚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辞】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事迹】

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2、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 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事迹】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

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3、肝胆春秋---吴孟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颁奖辞】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事迹】

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50年代,从同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3月1日,他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1999年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4000例。肝癌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

年近90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1.4万余例肝脏手术,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2006年1月,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多万元。

4、隐形翅膀---刘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事迹】

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12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篇3: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央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 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 年病 逝。林俊德入伍 52 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 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 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 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 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 40 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 30 多项科 技成果。2012 年 5 月 4 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 和化疗。5 月 26 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 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 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 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 月 31 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 9 次向家人和 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 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 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 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 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 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事迹】陈斌强,38 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 9 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 年,妈妈得了 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 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 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 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 车行驶 30 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 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 妈妈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 9 时,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 1 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 5 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 7 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 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 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 2+1 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

走的。”何玥: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 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 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事迹】人物介绍:何玥,女,12 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 部组织,2012 年 11 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 3 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 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虽然我们的女儿没了,但我们帮她完成了心愿,我们很欣慰!”在演播室,何玥的父母从走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就几度泣不成声。去年 4 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9 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 3 个月时,何玥做出了 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 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 月 17 日凌晨 0 时 10 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 短 12 年的人生路。凌晨 4 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 181 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 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 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 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 10 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 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 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陈家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颁奖词】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 谁。【事迹】人物介绍:1968 年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从 2007 年 9 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 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一、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

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导读]: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

感动中国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事迹及颁奖词(精选18篇)由网友“曾大福”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感动中国事迹及颁奖词,欢迎阅读!篇1:2022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摘抄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感动中国事迹颁奖词

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白岩松和敬一丹联手主持,2011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当选的......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中华之光—朱光亚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

下载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