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源村“6.19”洪水事迹报告(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洪水实验报告”。
太源畲族村“6.19”特大洪水抗洪抢险事迹
6月19-20日降大到暴雨,我村河流水位迅猛上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村两委班子立极率领广大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洪,及时做好住在低洼地带的群众和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带群众的安全转移等工作,并妥善安置群众3人,确保无发生一例人员伤亡;无基本农田损失,赢得了这次抗洪救灾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在这场与天的搏斗中,太源村两委班子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作最高原则,把抗洪救灾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汛情发生始,就紧急召开会议,传达通报了水情、雨情,安排布置防汛各项工作,全面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三级响应,立即成立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抗洪抢险应急分队。随着灾情的日益严峻,田家庵水位达到1.5米,水情就是命令,村两委干部全部到抗洪一线指挥防汛,村党员群众一律在村委会待命,随时准备抢洪。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制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每人。
村两委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全村安全渡汛,村委会按要求备置编织带400条,木桩100根,铁丝10公斤,碎石2余吨及锤、钳、锹、铲等各类工具。为确保我村基本农田不会被洪水冲毁,冒着暴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20余人上基本农田防洪堤进行全线加高加固河堤,仅用半天时间就铺加高加固基本农田防洪堤200多米,使得全村200多亩良田无1亩损失。由于实行了村领导带班和24小时拉网式巡查,对于险情,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6月19日,巡逻人员发现本村碾米机快要被洪水冲毁,这关系到全村村民吃饭的问题,村主要领导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抽调10余人,实施紧急抢险,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排除了隐患。6月20日凌晨,巡逻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廖家村一处基本农田被洪水冲出3米长口子,洪水将要冲毁20多良田,村立即组织应急分队,经长达3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才把险情被迅速扑灭。由于巡逻细致,发现及时,处理得当,使得一处处险情都得以控制扑灭。
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村两委班子成员始终站在抗洪一线的最前沿,一些村干部已经在坚守了2天2夜,从未回家一次,为广大干群做好表率作用。村书记主任带头扛起了土袋,和广大群众一起穿梭在的河堤上。在广大党员干部在鼓舞带动下,群众的抗洪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60多人的护堤大军中,有年逾70的老者,有数十名妇女同志,还有无数自发赶来的群众。
在这次“6.19”特大洪水,我村受灾人口已达80多人,受灾面积达到60多亩,冲毁公路80多米,护坡300多米,水渠7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左右。针对此情况,村两委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病能医。妥善安置灾民生活,做好灾民的思想稳定工作,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灾区社会治安稳定。村干部每天都要查访灾情,做到灾情每天一上报,保持信息畅通无阻。
此次灾情虽然非常严重,但我村干部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援助,全村上下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财产损失,并使群众及时恢复了生产,取得了抗洪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目前,村两委把生产自救工作摆到了当前工作的第一位,紧急启动生产自救应急预案,一但洪水退去,立即组织进行农作物补种,尽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三日
太源畲族乡马鞍村后进村整顿情况汇报马鞍村位于太源畲族乡西南面,距乡政府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157户,628人。该村因村级组织较弱,基础设施较差,被定为县2011年后进村,于......
文章标题: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乡**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村地处##乡东南部,2001年以前,该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困难,村干部工资难兑现,村班子......
美丽印象-模源村闪亮大理石路沿,弧线蓝白相见围栅。印入眼帘的景象无比美丽,这是永丰县坑田镇模源村的新外围。笔者走进模源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青瓦、飞檐交相辉映,青翠的树......
洪水!洪水!2015年8月1日原本晴朗的天,在傍晚时分却突然下起了暴雨, 小镇立刻湮没在狂风、雷声、闪电和瓢泼大雨之中。站在廉租房内窗前的我心急如焚,因为就在一个月前的一场暴雨......
在党旗下凝结的生命价值———一位村书记的工作历程又是一年热烈的夏天,XX的天空依旧清澈,微风吹着庄稼摇曳生姿,秃尾河的乳汁滋养着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我站在农田里,看着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