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优秀村支书先进事迹”。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工作就做到家了”。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1986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2.95亩,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场地,年产值达到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1999年初,四安镇了民营园区,张支书瞄准这个机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80%的村(居)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的道路,其中有近10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2001年道路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4公里的黑色路、至户5公里的砂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在镇成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办企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用土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总结范文,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好字、订好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和努力下,全居近40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中有达1000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为全居提供了1000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我领先
平日的工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和精神创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素质教育中,他组织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村改革20年来的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的富民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交由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85%以上,科普示范户达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通宵达旦是常事。如有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年底前全居再新办3家民营企业,产值1.5个亿,居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150万元,新建厂房1400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张季明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如果这也能算得上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反来复去、设身处地地去想,疏漏就会少了,办法就会多了,成功的把握就大了”。看似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个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
一、勇于开拓,创经济强村15年前,民丰村是个穷得出名的穷村。1987年4月村委会换届改选时,村民一致推荐某担任村委会。此时,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接受吧,这个穷家不好当;再说......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柯名志,男,现年48岁,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三门县小雄镇山场村村主任,2011年4月份通过村民选举担任山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以来,他爱岗敬业......
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整理12篇)由网友“yduhave2b4oqt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 他是桃源镇桃锋村一位朴实的......
“**变了,原来村里哪配得上叫花枝,顶多说得上是个枯枝,现在才真真伸出了花枝。”6月中旬,在**市**乡**村采访,村民们说起村里的变化,一脸幸福的笑,他们说这一切全靠村里的**支书—......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事迹材料一、勇于开拓,创经济强村15年前,民丰村是个穷得出名的穷村。1987年4月村委会换届改选时,村民一致推荐某担任村委会。此时,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