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过程: 2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打一个分数,猜猜看。(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短片。(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之后,你想说点什么?
师:早在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展示学习目标。(播放课件)
三、探究活动
(一)活动一:说一说
师:四分之三,它表示的是什么呢,举例说一说。看书63页自学完成,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活动二:拿铅笔
1、拿铅笔:
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 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
……
2、提出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师: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师:大家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现在每组的代表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师: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5、小结:
师: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也就是“整体”不一样。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三)活动三:说一说
师: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播放课件)
师: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师:这里是指谁的1/3?
师:你的意思是说书的厚度不确定,虽然都是1/3,也没办法判断谁看的多,是吗?(播放课件)
师: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
生:我认为小明看的多,因为他的书厚,也就是总页数多,它的1/3就多。
(四)活动四:画一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再考考你们。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师: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师:恩,的确如此。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选一选:
师:第一题根据一根圆木的1/3,你能判断这根圆木有多长吗?(出示课件)
师:表述的很完整,请坐,来看第二题:第二题根据一个圆的1/4,这个圆的3/4是多大呢?(出示课件)
2、想一想:播放课件
师: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1/4,你觉得她能做得到吗?
3、辩一辩:播放课件
师: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钱数不知道,也就是整体大小不知道,他们捐了多少就无法比较大小。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1组 10 1/2 5枝
2组 8 1/2 4枝
3组 6 1/2 3枝
4组 4 1/2 2枝
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水笔”、“比一比”、“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继续思考的:分数的再认识,再认识的内容有两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
解决问题练习题1、科学家研究表明,10000平方米的森林在生长季节每周可吸收6.3t的二氧化碳。森林公园有50000平方米的森林,8月份这片森林一共可以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2、在一次......
《 分数再认识》说课稿平泉县小寺沟中心小学 刘敏 【说教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中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