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3_中国文学史三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3:17: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文学史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文学史三”。

一、选择题

1.“南戏中兴之祖”是《琵琶记》。

2.“元诗四大家”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奚斯。3.元人施惠创作的戏剧有《拜月亭》;吕本中创作了《江西诗社宗派图》。4.《望江亭》中的女主人公是谭记儿;赵五娘是《琵琶记》的主角。5.《秋胡戏妻》的作者是石君宝;《岳鄂王墓》的作者赵孟頫;《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6.提出“别是一家”的词论的是李清照;提出“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的是苏轼。7.“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黄庭坚的理论。8.属于公案剧的是李潜夫的《灰栏记》,关汉卿的剧本中《窦娥冤》属于公案剧。9.宋初诗歌三体是指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0.“三秋贵子,十里荷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11.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是范成大。

12.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13.王安石诗歌特点:重视实际功用。

14.说话可分为: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尤以小说、讲史最为重要。15.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评论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16.尚仲贤:元代戏曲作家。《录鬼簿》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代表作品:《柳毅传书》、《气英布》、《三夺槊》。

17.欧阳修: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作品:宋词《踏莎行》、《醉翁亭记》《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二、名词解释

11.南戏:南戏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在宋元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民间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对明清戏曲影响颇大。(笔记)

15.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

16.元代四大爱情剧: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三、简答

5.秦观词的主要特点?

(1)情与愁,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词中充满着揪心的愁恨。这与他的经历和个性气质都有关系。

(2)情韵兼胜,为倚声家一作手。秦观词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晁补之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之情韵结合。”

(3)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秦观词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将身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从而给传统的艳情词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

(4)采小令之法入慢词。五代以来的小令,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做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的不足。7.简述《西厢记》的剧情?

答: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大致是: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暂住普救寺。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接着,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有退兵计策者以莺莺许之。”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遂解围。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此后二人数次约会。后为崔夫人觉察并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条件是他必须考得状元。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12.《西厢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才气与勇气——才华出众、富有胆略,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2)崔莺莺:美丽而多情——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

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有追求爱情幸福走向封建礼教的叛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内热外冷——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3)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热心---具有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4)老夫人:是封建卫道者形象。

15.何谓江西诗派?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见名词解释;(2)a.江西诗派是在北宋后期形成的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b.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c.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18.元杂剧和元末南戏的异同?(不同点视题目作答)

答:同:都是古代歌剧,都属于舞台表演艺术,都有说唱、曲牌分工,角色分行。异:①剧本体例不同:杂剧一般比较短。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个别杂剧亦有突破四折一本的形式的。如《赵氏孤儿》为五折。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也有一些作品超出一本,如《西厢记》即为五本;南戏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一本南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②角色不同:元杂剧基本角色有4类:旦(女性角色)、末(男性角色)、净(刚烈豪强及滑稽人物)、杂(其他杂色);南戏主要有生、旦、净、丑。

③曲辞音乐不同:杂剧刚健雄浑,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器乐伴奏以弦乐为主;南戏轻柔婉转,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器乐伴奏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④题材不同(元杂剧:以历史,公案剧为主。南戏:以家庭纠纷,情感方面为主)

⑤表演形式不同:杂剧一般只能一人主唱。其他角色一般只有宾白;南戏演唱形式的灵活多变。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

22.元杂剧剧本结构?(1)“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会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2).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3).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4).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

(5).宾白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6)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23.元散曲的文体特点?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3)除小令和套数之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

(4)散曲作为继诗、词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在它身上显然流动着诗、词等韵文文体的血脉,继承了它们的优秀传统。然而,它更有着不同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b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c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d从上述散曲的特点可见,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

24.宋初诗坛有哪些主要流派?其代表作家分别是?

宋初诗坛三大流派为: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其代表作家分别是? 李昉,徐铉;贾岛、姚合;杨亿、刘筠、钱惟演。25.分析窦娥的形象?

一、善良而多难的窦娥。窦娥善良、温顺、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触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吞唑。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恶和对妇女的毒害。

二、具有悲剧性格的女子。当张驴儿以“官休”“私休”相要挟时,她为了捍卫自己的贞洁与尊严,毅然“情愿与你见官去”,这时她寄希望于官府的秉公断案,她以为官吏会主持公道,会维护她的清白与名声。但“衙门自古向南开”,窦娥忍受着剧痛、屈辱和不公,不得不含冤招认,无辜受罪。这就是窦娥的悲剧性格。她的遭遇,典型地显示出善良的百姓被推向深渊的过程。通过窦娥在公堂和法场上的血泪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刚烈不屈的反抗精神

窦娥本来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她被刽子手捆绑得不能动弹,满腔的怒火和怨气,喷薄而出,她骂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窦娥对最高统治者的大胆指责与否定,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强烈、最尖锐的抨击。并且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通过这惊天动地的描写,关汉卿希望唤醒世人的良知,激发世人对不平世道的愤慨,催促世人为争取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抗争。

四、赏析题

二、陆游《关山月》

这首诗虽然写了统治集团和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

思想性分析:(1)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

(2)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艺术鉴赏:《关山月》诗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丰满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具体说来,概括性强,抒情性强,语言精练自然,圆转流畅,是这首诗的特点。

陆游还相当巧妙地紧扣着关山月这个题目,去组织材料表现主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很强的抒情性。

1.关山原是代表边塞的地理特征,防守时总是在山势险峻之处设置关塞。而陆游却突破这一限制,把关山扩大开去,从关山以内写到关山以外。诗人由近及远,把几方面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爱憎的感情、是非观念,形象而具体地揭示出爱国和卖国两条政治路线的尖锐对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2.同时诗人还紧扣“月”字来表示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月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象征着美好的团圆,因此守边的战士见了它抒发怀乡之情;亡国的遗民见了它,牵动故国之思。可是在南宋统治集团看来,这正是烹歌煮酒的良辰美景。借着月光的照射,诗人从历史到现实,把长期和戎不战的政治局面,作了鲜明真切的艺术概括,沉痛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诗的语言也晓畅平易,精练自然,但却显出一种摧人泪下、惊心动魄的力量。

由此可见,说《关山月》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能代表陆游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三、欧阳修《踏莎行》

1.艺术性:此词运用了三种艺术表现手法。a.一是托物兴怀,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典型景物,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b.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c.三是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

2.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饱满,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她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感觉。伤心时,只能登上小楼,眺望远方,可是,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词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了家里的她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离愁,又由离愁而想到了她临高倚栏远眺,想到了她登高远望而又不见的愁更愁,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3.最后两句重复“春山”,用意深刻。这春山是倚楼远望的闺中人穷尽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又是她的想象所能达到的极限,远方到底怎样,她不得而知。然而越过了春山,也就是越过了她的目力和想像之所及,但她还是要倚那危栏。远行的旅人如此为闺人所想,就显得两人感情的愈加深厚,离别的愈加苦痛了。这就是结句“行人更在春山外”数百年来,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的缘故吧。

四、王安石《明妃曲》

这首诗命题新颖,遭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王安石在这首诗里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

1.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2.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3.王安石也是借事抒情,用王昭君的经历表现出自己怀才不遇,在政坛上没有知音,王安石的《明妃曲》看似做作翻新,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也就是王安石的诗为何可以破旧立新,突破传统的世俗,另出新材,也是可以在翻案诗文中站重要地位的原因。

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2.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因为那山已为异族所占。

3.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5.该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6.本词用了三个典故:张翰闻西风而起莼鲈之思、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不齿、桓温流年易逝之叹。a联系全词,作者恐是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对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这个典故所抒发的主要就是这种有乡难归的苦痛;b表达了作者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北伐抗金为第一要务的高尚品质;c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当是三十五岁,按理当是壮年,不致有“逝者如斯”之叹,但是因为此时他已南渡十二载,一直未得到北伐抗金的机会,所以,逝去的十余年对于一个文武双全抱负远大的英雄来说,怎么不让人伤感呢?三个典故,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堪称辛词中的精品。

六、《西厢记长亭送别》

这一折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全折一共可以分为四部分。

1.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重点部分。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妇人逼迫张生考状元,而张生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场三个主人公对科举功名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礼教和爱情的对立以及礼教对妇女的压迫。

2.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情景交融,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情别绪,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3.第二部分是长亭饯别的场面,主要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表明了莺莺对赴试的态度,显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4.第三部分是临别叮嘱的场面,主要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又担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这种心态不仅表现了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而且表明了她对二人前途的深深的忧虑。

5.四部分是分手后的场面,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这一折突出地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莺莺的态度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执著。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

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1.作品内容分析

(1)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对于士大夫的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

(2)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3)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并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结合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不难发现,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4)《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曲中用诙谐、夸张的语言,描写作者的浪漫生活和多才多艺,表明决不与黑暗现实妥协的决心。2.艺术特点分析

此曲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1).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2.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如首两句,作者增加了39个衬字,使之成为散曲中少见的长句。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一来,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3)同时,在艺术上,衬字还明显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九、元好问《摸鱼儿》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1)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2)词作中大雁的惨死正象征着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礼赞,其中深深寄托了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正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词中写殉情之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正是强调其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3)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联,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元好问的词作以雄浑博大见长。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

十、苏轼在词史的贡献?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1)创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提出“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继柳永之后,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扩大了词的功能与开拓意境。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3)“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诗变革词风的主要方式。这在苏词中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4)打破了词的音律束缚。打破了音律对词的限制,不为形式所羁,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5)开豪放一派,是最早从事豪放词的创作并为爱国豪放词派奠定基础的大词人。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一、文学常识贾谊,字 太傅鲍照,字 明远陆机,字 士衡司马迁,字 子长,世尊为史迁、太史公 张衡,字 子平司马相如,字 长卿 阮籍,字 嗣宗,世称阮步兵王粲,字 仲宣 刘祯,字公干左......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l.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

中国现代文学史

1.语丝社对中国现代(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杂文 散文 诗歌 戏剧本题分值: 10.0 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 散文2.蒋光慈、沈泽民等于1924年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 ),鼓吹革命文学。春......

中国文学史题目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北宋第一个提出革除晚唐五代文弊,恢复韩、柳古文的改革者是( ) ①高锡 ②梁周翰 ③柳开 ④范杲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高涨阶段的最重要的代......

中国文学史题库

《中国文学史二百四十题》目录 1我国上古歌谣的产生及特点(1)2以我国古代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起源、性质和意义(4) 3我国古代神话的流传和保存(6)4神话与宗教迷信的区别及其对我国......

下载中国文学史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学史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