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_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要点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3:16:1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要点”。

汉本宋元复习范围

一、填空

1.其词被评为洗尽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的词人是苏轼;被王国维称为创调之才多而创意之才少的词人是周邦彦;其自度曲缀有音谱,为研究宋词乐谱的主要资料的词人是姜夔。2.在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新的接受对象,有力地促进了歌词、话本、戏曲等,通俗 文学的兴盛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从此出现转折,诗歌、散文等,正统 文学日趋衰落,世俗化的戏曲、小说日渐发展,及至元、明、清,终于成为文学的主流。

3.《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田园诗人

范成大的代表作。

4.南宋以诗和词这两种体裁突出地表现爱国主题的诗人分别是 陆游和辛弃疾。

5.淮海居士指_秦观,他的词集是 《淮海集》;清真居士指周邦彦,他的词集是《清真词》

。6.元杂剧这朵奇葩,最初是在北中国的广袤大地上绽开的。钟嗣成《录鬼簿 》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共56人,可以说是元杂剧创作的第一批作家。他们的籍贯基本上在北方,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北方进行的。他们相互交流,形成了以大都中心的戏剧圈。

7.王实甫的《西厢记》以惊世骇俗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而熠熠闪光,流传不朽,贾仲明说他是“天下夺魁”;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三部戏并称元杂剧四大爱情戏。

8.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莺莺传》,借鉴金代_董解元所作的《诸宫调西厢记》而获重大成功。

9.《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汉元帝,王昭君,10.名句填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此造物之无尽藏也。”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1.唐宋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南宋严羽推崇唐诗,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他批评宋代的诗人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 议论 为诗”。

12.六一居士指欧阳修;山谷道人指黄庭坚;淮海居士指秦观;清真居士指周邦彦;白石道人指_姜夔。

13.中国古代民间“说话”的“话”字,当故事讲,谓以故事敷衍说唱,相当于后来的“说书”。“说话”可追溯到隋唐,但到了宋代才广为流行。在宋代民间的“百戏技艺”中,以“说话”最为发达,而且分“说话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14.元好问是金代代重要诗人,其以诗形式作诗论批评,题名为《论诗绝句》。15.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16.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二.名词解释

1.西昆体

宋初馆阁文士杨亿、钱惟演、刘筠大倡吟和风习,所吟编为《西昆酬 唱集》,因得名。风格师法李商隐,词采华丽而少实质内容。因是高官文人,故 多影响

2.诚斋体

南宋诗人杨万里,字成斋。写诗自出机杼,独具风格。有活脱通透的 特点。

3.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 和 白朴。关汉卿 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窦娥冤》等是他的代表作。郑光祖,字 德辉,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其代表作为《倩女离魂》。马致远,字 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其代表作为《汉宫秋》。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4.江西诗派

指北宋晚期以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 歌流派,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有“一祖三宗”--一 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5.白石体

南宋诗人姜夔,写词恋情的高雅和语言的刚化,词境幽冷悲凉,手法 虚实传神,具有“清空骚雅”、“伊郁蕴藉”的特点白石体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江西诗派的衰落和江湖诗派的兴起,是白石体形成的两大诗史背景

6.董西厢

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唐元稹《莺莺传》,而 结果从始乱终弃到终成眷属,主题人物均有变化,反封建意义更为积极,篇幅亦 甚宏大,是演变为王实甫《西厢记》的重大关节。董解元生平不详

7.话本

说话人的底本。说话是起于隋唐的一种说故事的行当,有类现代的说书。“话” :故事。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三、简答(回答要点并作简要解释)

1.简述《西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1.简述《西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点主题: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张更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 制度的主题,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艺术特点:1)两条线索;2)清洁波澜起伏3)语言华美自然,流利生动,雅俗 共赏4)人物语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5)突破了传统元杂剧一唱到底

2.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

(要点:有《乐章集》。(1)自创新调;柳永有100 多调是首创或首次使用。(2)扩大题材,将词的内容扩大到山程水驿;(3)丰富艺术手法。如铺叙和白描手法、口语的运用、对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进 行多方面的刻画等)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 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 风格意趣。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 响。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 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子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3.简述诗与词的区别

4.苏轼的词对宋词发展有哪些贡献?

提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地位提高到与诗相等的地位 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拓展了词的内容,不仅写爱情,还写友情、兄弟之情等;创立豪放与旷达之词风;突破韵律限制

5.简述元代散曲的审美特征。灵活多变的伸缩自如的句式;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言语风格;明快 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6.欧阳修散文的成就与地位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 文风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 而发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功 能完备 欧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7.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形成地不同,一南一北,故各自承传有别。(2)形制不同。(3)术语不同。(4)曲调渊源不同。(5)唱法不同

四.作品分析

1.分析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铺叙展演”的特点。)借景抒情,“寒蝉凄切”暗示离别的时间,“寒蝉”即秋蝉,用“寒”比用“秋”更具感 伤意味。蝉鸣无所谓凄切,因离人心情悲伤,所以听到衰弱的蝉鸣便产生凄凉之情,此是移情之法。2)借描写抒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几句是这首词中对离别场面的具体描写。3.)借想象抒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词人在行舟之上的 推想。写酒醒比写酒醉更令人伤感。酒是用来消愁的,酒醒愁复来。

2.分析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清空骚雅”、“伊郁蕴藉”的特点

他对国事的关怀,是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写入词中,委婉蕴藉。“骚雅”便有格调,“清 空”就有神韵。这首《扬州慢》词,写扬州战乱后的萧条景象,感怀家国,哀时 伤乱,抒写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词中还融化了杜牧的诗句,使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 厚。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 片荒凉景象--“ 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 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3.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分析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刚健中不失温婉的特征

全词上片大段写景。景无情而人有情,由纯粹写景而至寓情,“遥岑”三句使用移 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对大好河山沦陷的痛心。从“落日楼头”至“登临意”数句,表现了作者南归数年,空怀收复失地的宏大抱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愁恨、幽怨、悲愤,焦虑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及至忧心如焚的精神状态。尤其“无人会,登临意”更使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下片则直抒其志,作者 表示,既不做为口腹而回乡的张季鹰,又不做只会“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要做如 刘备那样的英雄。其词纵横豪迈,笔力遒劲而笔致婉曲,于纵横跌宕中慷慨淋漓,如闻裂竹之声,表现出独具“辛”味的沉郁悲慨

5.分析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征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 诗情。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五.论述

1.如何理解王国维所说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或 比较苏轼、辛弃疾词的写法与风格差异)

应当说,东坡的词更显一种空旷之意,超然物外,犹如隐士独行于茫茫雪野之感。他的词,避世、道家的意境较浓。如“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而稼轩的词,更多的是悲愤,是不平之意。因而在不平自有一种粗豪淋漓的快意,如“近来始 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2.试论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

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 丰富的认识功能。(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4)善于营 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5)语言的戏剧“本色”。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3.论《西厢记》的思想价值

《西厢记》不仅有优美的曲辞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思想 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主题。《西厢记》思想主题无不打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潮的 烙印。《西厢记》借故事情节,揭历史现象,体现反对封建婚姻门第观念的思想意 义的点睛之笔。《西厢记》作为文学作品,王实甫一箭双雕,运用戏弄性和调侃性的手法,对唐、元两个时期的这一历史现象作了一些暴露和讽刺--寺庙并不是宁静神圣 的殿堂,和尚并不是六根清净的僧人。4.试论婉约派或豪放词的发展轨迹

附背诵篇目: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簇);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先秦文学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原始神话2、《春秋》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3、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通称。4、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体现,对......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诗经》

诗经一、简单概述:《诗经》共收纳了305首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包括从平民到贵族。二、《诗经》的由来:①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②民间收集的诗③周王朝的乐歌(宫廷音......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1.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2.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3.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复习资料汇编 先秦一、散文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南华火车头/编一、填空题陈子昂《感遇》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