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德育十一五开题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育主题活动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王鹏
课题的提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有一段独具意蕴的论述:“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这段话在揭示着深刻的哲学理性的意蕴中留给我们自由而广阔的联想空间——由恩格斯所说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我们联想到了本渊源于中国思想史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三个短语:逝者如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时空在延展,社会在演进。人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思想界、德育界更坚定地将认识的焦点集中在人自身——人的德性和人的素质上。站在世纪起点上,一个共同的意念呼之欲出了:21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着转型期的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正在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重要领域。
和谐德育的提出,是中央教科所专家、学者詹万生教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为决策服务、为实践服务为宗旨,以创新德育理论、探索德育实践为己任,十年如一日,执著追求,开拓创新。在“九·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十·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德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基础理论体系”课题的实验研究。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价值在于理论上的原创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正是这些新理论、新思想,为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插上了翅膀。
他认为:在学校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其弊端不言自明,有些甚至是活生生的血的教训。作为学校在加强学生智育的同时,应切实把德育、体育、美育连成一体,同步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成才先成人,育人德为先。与此同时,还人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使其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相处。总之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提出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旨在解决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的问题,使德育工作能够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及高,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分层递进,螺旋上升。这样,德育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价值在社会各个领域日益彰显。知识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综观当今世界各国,无不视教育事业为先驱事业,无不视培育人才为发展之本。我国从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振兴21世纪教育行动纲要》“要把教育始终作为优先发展的地位”,都真切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和投入及对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倾心人倾力。因此,和谐德育与教育之间的本质关系,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实质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明包括科学知识方面,也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现在,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创新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德育。和谐德育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通过反思中国近百年的教育,得出的结论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吸纳西方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在继承借鉴中发展创新。中西文化有一种互补性。中国文化强调和谐统一、辩证融通;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生命价值、张扬个性。我们要站在国际大视野下关注德育,要把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很好地结合起来。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和谐德育是以人为本、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德育的功能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巩固上层建筑的功能,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德育必须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二是维护生产关系的功能,德育要用政治、法律、道德来规范学生,使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三是发展生产力的功能,生产力中具有能动性、最活跃的是人。德育最本质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因此,德育不仅是规范性德育,而且更应是发展性、创新型德育。比如:小学要求有求新、求变、求异的启蒙教育;中学要有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育;大学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有些学校担心加强德育会影响到智育,其实德育的发展对智育的发展是起着导向、动力、保障作用的。
德育工作,一方面关系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成绩,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人。必须加强德育。有句话说的好: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残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和谐德育很重要的方面应该是与培养职业素质密切相关,职业素质包括职业理想素质、职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专业素质。像创业敬业精神、勤业乐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对一个求职者至关重要。我认为,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一个人的职业素质远远大于其文凭、分数的价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学校,担负着培育人、发展人的神圣使命。同步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成才先成人,育人德为先。
研究方式: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基础理论体系”课题的实验研究。课题是十一·五德育学科中的创新课题,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同学有着密切的本质关系。德育课题实验研究,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十一·五我们对“构建学校和谐德育基础理论体系”课题研究方式,采取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为决策服务、为实践服务的宗旨,坚持走科研工作者与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教师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把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统一起来
课题研究放思路、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深入和谐德育理论研究,重在实践操作研究,探索和谐德育理论与实践基本原则,建立和谐德育谐理论与实践基本体系。
在和谐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谐德育内容和谐德育管理技术,提出并构建适应和谐德育实践需要的评价管理体系。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
吉林省各实验区将以课题负责人詹万生教授创立的“双主体说、三中心说、四环节说、四原则说、五要素说”等德育新理念,为课题课题的实验研究的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实验研究的原则,以十五课题实验研究为基础,取得和谐德育实验研究的创新模式,深化和谐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比较研究法:
通过中外德育实践的比较,了结各国情况,借鉴国外德育的先进理念发扬我国成功的经验,在比较借鉴中力图有所创新。整理吸收十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课题的成功经验、典型经验和全国各地德育的经典之作在比较借鉴中,力图改革与创新。
系统研究法:
和谐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组织、单位、学生、教师、家长、制度、手段、方法、途径、环境等各个要素,通过系统研究有利于确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整体思维模式,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德育发展运行体系。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步骤设计:
七个步骤:一是收集整理资料;二是调查分析;三是提出关键问题;四是分工协作研究;五是综合整理;六是实践操作调整;七是申报结题。
完成吉林省实验区和谐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和谐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2006年3月-2006年9月“十·一五”立项筹备 2006年9月
开题培训
2006年9月-2007年9月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研究; 2007年9月-2008年9月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 2008年9月-2010年9月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研究。2010年9月-2010年12月
结题工作。
中期阶段完成成果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研究》文集;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文集;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文集。课题完成的最终成果
《整体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研究简论》
2006年9月14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德育答辩开题报告姓 名张巍松学 号20160322042学 院针灸推拿学院班 级针灸推拿学(五年制康复方向)2016级开题时间2017 年4 月1 日开题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良......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系 2009级德育开题论文 专业 信息对抗技术 班级 05610902 学号 20091278 姓名 梁雪萍 日期 2010年5月千里之行始足下, 无限风光在险峰。 骏马应知前程......
德育开题报告《彳亍之路,无悔前行》自从高中毕业,至今已然过去了近十个月。十个月的时光,转眼而过,回想起来彷如才刚刚度过昨天。现在想来,曾经的寒窗苦读,曾经的迷茫困苦,都是今天......
回顾与展望——德育开题报告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学期,回顾上高中时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初入校园时的新鲜与疑惑,和一学期下来的收获与思考,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让我感到......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时间就像是指尖沙,顺着指尖的缝隙悄然的流逝,我们能感觉到手指间流失 的重量,还有,流逝过后,留在皮肤纹理里的尘埃。可是,当我们想握紧它的时 候,它反而流逝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