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教育现象中的破窗理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52: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破窗效应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现象中的破窗理论”。

破窗效应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破窗效应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理解破窗效应的内涵与本质,对预防破窗行为、修复破窗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破窗效应,提前预防“第一扇破窗”,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充分肯定“补窗行为”,合理开展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破窗效应 中学 课堂教学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辛巴杜做了一个实验:他选择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将第一辆车的车棚打开,并摘掉车牌,放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里,结果汽车当天就被偷走了;将第二辆车完好地放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社区,几个星期之后,汽车完好无损,后来,他用锤子在汽车的玻璃窗上敲了一个洞,几个小时之后,汽车就被盗了。根据这个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总结出了破窗效应:如果一辆汽车或一幢建筑物保存完好,没有被损坏,那么其他人一般也不会故意地破坏它;相反,如果车窗或建筑物的窗户遭到了破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修复,那么它的原有秩序就会被打乱,从而产生无序感,这很可能导致暗示性地纵容,并引发更大的破坏,甚至是犯罪。破窗效应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行为矫正、班级管理等领域,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所以,分析破窗效应的真正内涵,研究破窗效应的积极启示,对改进中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前预防“第一扇破窗”。

1.赏识教育。

“第一扇破窗”是破窗效应出现的前提。“第一扇破窗”出现之后,第二扇破窗、第三扇破窗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甚至直接出现盗窃行为。但是如果我们能防止“第一扇破窗”的出现,那么破窗效应就无从谈起。所以,人们在看到美的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倾向于保护美的事物、学习美的事物,而看到杂乱无章的事物时,往往任其自然。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开展赏识教育,即无论对学困生还是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全面看待学生。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学生很可能在语文学习上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以致于语文成绩较好;而在数学或其他学科的学习上缺乏学习动力,再加上原有基础较差,他的这一学科或多个学科就会处于低水平状态。科任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认真对待这些学生,充分分析学生的差异性,走出把学生成绩等同于学生的全部能力的误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示范。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职责。课堂是学生与教师接触的第一平台,上好课是教师做好示范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该规范课堂语言,尽量避免出现“嗯”、“啊”、“这个”等口头禅,做到言简意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规范非语言交际,以文明礼仪影响学生,防止“第一扇破窗”的出现。

二、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

第一扇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是破窗效应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果及时对第一扇破窗进行修复,那么第一扇破窗的波及面就会得到有效遏制,第二扇破窗、第三扇破窗就不会出现,破窗效应也就不会出现。所以,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防止课堂破窗效应的出现。例如,当有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与同学讲话或者直接扰乱课堂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办法,或用眼神凝视,以维护课堂秩序,或通过夸张发音、加大停顿时间来制止学生的某一行为,恩威并施,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三、充分肯定“补窗”行为。

避免破窗固然重要,但补窗行为则更为关键。在中学课堂教学中,补窗行为需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导整个课堂教学,把控教学秩序与教学进展,与学生积极沟通与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加入补窗行动中来,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得到积极暗示,促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转变。例如,当教师向某一个学生提问时,这个学生可能基础差或不认真听讲而不能完全回答出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多鼓励这一学生,同时也应该警醒这一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态势,只有这样,学生的破窗效应才能得到转化。

四、开展分组教学。

从本质上来看,破窗效应是个体相互屈从的结果,即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周边的其他人的行为而做出屈从行为,例如,一个学生上课迟到,另一个学生也可能故意跟着迟到,这样一个跟着一个,整个班级的学生就都会出现迟到的行为。为更好地避免破窗效应,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开展分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性行为习惯。

第一,科学分组。相对而言,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相差不大的。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成绩、能力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组,尽量做到将兴趣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适当将成绩、能力较好的学生与成绩、能力较差的学生组合成一组,使学生的良好兴趣爱好、成绩、能力得到有效扩展,由一个学生影响到其他学生。

第二,开展分组教学。科学分组之后,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给学生安排任务,让每组学生分工合作,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全面提高其学习能力。

第三,正确评估、诊断教与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破窗现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推动中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郝迷章.巧借“破窗效应”的积极影响进行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2(3):111-112.[2]胡耀征.简析班级建设中的“破窗效应”[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57-59.[3]吕京,罗大珍,郑艳.“破窗理论”与英语和谐课堂的构建[J].世纪桥.2011(10):90-92.[4]卢天宇.破窗效应理论对中学实验课堂管理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4(1):36-38.[5]邱清华.“窗”可破,“破窗效应”不可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3):11-13.作者简介:王翠芬,女,1986年1月,江苏常州,本科,中学英语教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管理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在听过讲座中提到的各种心理效应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于各种心理效应进行了细致的揣摩将其运用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发现只要心理效应运用得......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班级管理的新策略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引进教学论,使教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飞跃,这给了教育者一个很好的启示:有效的整合也能创新。由于工......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主讲:张建伟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

期望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期望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期望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的人和事的前途有所期望和期待。它表现为一种心理作用,通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收到德育效果......

心理流程和心理效应在高职审美教育中的运用

心理流程和心理效应在高职审美教育中的运用((推荐6篇))由网友“lisa”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理流程和心理效应在高职审美教育中的运用,希望大家喜欢阅读!篇1:心理流......

下载破窗效应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破窗效应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