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市高二政治下学期9月月考_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48: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湖南益阳市高二政治下学期9月月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题”。

2017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52分。)1.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A. 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C.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3.网络曾出现“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作用。以下关于文化作用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4.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5.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缅怀追思。材料表明()①纪念日深刻影响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意在形成本国的公共文化 ④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6年央视春晚回归和创新并重,以不同影像、实物、音乐、表演等形式,展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流行元素,使不同年代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回忆。这折射出()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春晚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8.“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A.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 B.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与标志

11.2017年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A.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C.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

12.歌曲《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发了众多人的共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科技在推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②文化要为大众服务。

③文化回归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传统文化都是国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传承,创新,发展。”由此可见()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一曲琵琶演绎的《春江花月夜》拉开了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的序幕。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方来宾置身于湖光山色中,聆听中国经典名曲,观看水上歌舞表演,感受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晚会的成功表明()

A.体现民族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文艺创作的目的和归宿 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繁荣的根源 D.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16.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以及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①透过物质载体,可以认识和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②在城市化进程中全部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风格,才能弘扬传统文化 ③城市发展要自觉延续历史文脉,留住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 ④城市传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全面继承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7.“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的稳定性 B 鲜明的民族性 C.较大的包容性 D.较强的保守性

18.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包含的生活智慧,焕发出灿烂的光辉,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幸福和和谐安宁。但当狭隘民族主义与道教极端主义相结合时,就有可能产生很大的破坏力。这启示我们要()

①发挥传统道教文化的积极作用,杜绝其消极作用 ②分清传统道教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去其糟粕、择善而从 ③保持和发扬优秀道教文化,让传统道教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④全面继承道教文化,辩证认识道教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故乡是文学创作离不开的母题,时代发展了,现代人的乡土情结也变得多种多样。乡土文学不能仅仅是怀旧的风景式、景观式静态书写,社会的高度流动与开放,要求作家敏锐捕捉当下现实的活跃及其对乡土文化产生的影响,纵深开掘乡土题材。这表明()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②文学创作的发展取决于文学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用现代元素取代传统元素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③④

20.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A.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B.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C.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D.形式创新,新奇吸人

21.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①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④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22.屠呦呦,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长期在制药厂工作并虚心向老药工请教中药炮制经验;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追踪国外最新科研成果,终于提取出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迹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有()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尊重文化差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 ③批判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坚实根基 ④吸收外国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而西方绘画偏重再现,但也总是力图将自己 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这说明()A.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形式各具特色 B.不同的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C.中西画作都强调尊重客观事实 D.中西绘画逐渐和而归于统一

24.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从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精神。以下诗句内涵与此不一致的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5.“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①使各族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③加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没 ④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 B.①② 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A.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突出成就的解读和肯定 B.有利于全面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C.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D 表明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二、简答题(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每题12分共48分。)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7.材料:益阳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我市农村农民的积极影响。

28.材料:桃江县素有中国竹子之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远流长。近年,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 5 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和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A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理由。

29.材料:《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喜爱与鼓励,其收视率和影响超越了电视剧和综艺选秀,成为年度最热的文化现象之一。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30.材料:司马光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德”与“才”的辨证关系。

政治模块结业考试参考答案

1------5:DCABC 6----10:DBDCB 11----15:CAACD 16-----20:DABCA 21----26:ABBCDC 27:(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2)文化塑造人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通过增加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村民精神需求,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改善了村民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竹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推动下,使竹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竹文化越丰富越活跃,竹产品品种越丰富,竹产品贸易越频繁,竹产业越发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就巨大,魅力非凡。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对中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力在提高。30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才”在当代是指科学文化知识与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才者,德之资也”。

“德”在当代是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所以“德者,才之帅也”。

湖南衡阳市高二政治10月月考.

湖南省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 (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每年的11月20日是彝族年,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中最重要......

湖南益阳市、湘潭市届高三政治9月调研考试

湖南省益阳市、湘潭市2018届高三9月调研考政治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答题前请把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政治教学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高二下学期政......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实施“合道德”的学校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

下载湖南益阳市高二政治下学期9月月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益阳市高二政治下学期9月月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