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场大民生_民生广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20:27: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小广场大民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生广场”。

小广场大民生

成县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必要性的调研报告

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尤其是新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成县因势利导大力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农村文化农民办、群众文化大家办,加快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尤其是相继建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农村文化广场,使农民朋友也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成为成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广场建设齐参与

富裕了的农民,期盼精神生活的丰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成县县委、政府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当做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将文化广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兴建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集中地、村委会办公场所三位一体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资金上向上争取、县乡财政补助、援建单位帮扶、村组自筹、社会资助多渠道筹集。

兴建广场的号召,顺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农民们的鼎力支持。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的把以前污染环境的臭水沟、垃圾场填平改造广场;有的通过旧村改造、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建广场;有的盘活闲置空地、沿边垄地带建广场。农民们投工投劳,献计献策,举家上阵。农民们还别出心裁,在建广场的同时,周围还栽种了观赏型树木,修了花坛,在建设广场的同时也美化了农村环境。如今农村文化广场就像镶嵌在成县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射着本县农民生活的福祉。

广场文化醉乡村

“农活忙完了,广场活动去!”如今已成为成县农民农闲时流行的时髦话。秋末冬初,一望无际的田野渐渐寂寥下来,而此时成县文化广场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却多起来。广场上,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健身器材区锻炼的各得其乐;唱歌的、唱秦腔的、做健身操的各展所长。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没有广场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有了广场,都来唱歌跳 1

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现在咱农民真是离不了这广场了呀。”抛沙镇东罗村老梁深有感触地说。

广场文艺建和谐

成县以广场为载体,不断繁荣农村文化,群众文艺表演队遍地开花。目前,全县培育各类文艺团队一百多个,秧歌队,锣鼓队,管乐队,社火队,杂技、舞狮等样样俱全,这些文艺团体利用集会、节庆、农闲等时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农村涌现的新人新事,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而且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然而,农民文化节上崭露头角的成县艺人们,大多是农村文化广场上的常客。

以前,农村“东家走西家串,闲话可街传”现象,如今荡然无存。文化广场俨然成为成县农村农民休闲娱乐、体验先进文化、传播文明乡风的“精神乐园”。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和谐成县,农村文化广场正在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

我们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主要选取了成县的几个主要乡镇和农民个体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并汇报如下: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报告就我县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当然,我县的西峡艺术节也不例外。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

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2)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面前,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3)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近年来,我县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依托村级活动室的空地区域探索建设文化小广场,广泛组织开展了小型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对现有的地方进行特色改造,精心打造了集绿化、休闲化、娱乐化、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的文化小广场,变硬化(水泥地)为软化(公共绿地),休闲化和娱乐区文化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小广场。

已经投入使用的抛沙镇东罗村文化广场占地4.5亩,总投资80万元,广场内配套建设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体育场、舞台、群众休闲娱乐

广场、绿化带等公共设施。整个广场分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区、体育健身区、防灾避难区等四个区域,并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广场全面实行绿化、美化、亮化,绿化面积450㎡,广场铺砖560㎡,建设标准化的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花架120㎡,广场铺设草坪、栽植苗木并配套健身器材。广场的建成,内设党员活动室、多媒体培训室、农家书屋、村两委办公室、综治办、司法办、卫生室、计生办等。既提升了党员活动室的档次和水平,又将为群众提供一处避难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进一步丰富文明长廊建设内涵。

索池乡索池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为1740平方米,总投资54万元,建设场地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全体群众同意,自愿捐出用于广场建设。在广场规划上,在充分考虑交通、地理位置、应急避难等多方面要求的基础上,与村级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总占地面积达到3300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10余套,应急广播、雨量监测仪、农家书屋等设施齐全。如今,广场的建成,为村民晨练休闲,开展农闲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干部与村民的关系,村民们习惯上称之为“民心广场”。

目前,成县共建文化小广场9个,已建成小景观点4个。小景观点在三条公路主干线的路旁适宜区域,选择地理位置醒目,周边环境良好,土质肥沃的地带建成小型的以绿化为主,辅以文化特色的小景观点,周边以白色栅栏相围,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文化站王琼

2013年11月28日

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小财政撬动大民生2013年04月30日05:29山西新闻网 我有话说拥有4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的永济市,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却多达30多亿元——永济市栲栳镇吕封村居民李......

小财政撬起大民生

【摘要】:白水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过渡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唯一的山区县。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却凭借着全市倒数的财政收入实现了多......

大爱书民生

大爱书民生——中国民生银行太原分行履行社会责任纪实(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范毅飞)履行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自1998年成立以来,......

温总理小故事里的大民生

温总理小故事里的大民生(来源:2007-10-18四川遂宁新闻网).十七大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四川省代表团讨论时,讲述了一张照片的故事。温总理说:在“我办公室抽屉里放着两张照片。一张......

民生小故事

民生小故事乐山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10年,乐山镇连续举办了全镇拔河比赛、社区篮球赛、全镇乒乓球比赛、全镇农家书屋知识竞赛、全镇秧歌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体活......

下载小广场大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广场大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民生广场 民生 广场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