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常用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语言 推敲字词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析: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解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2、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巩固练习: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炼字答案: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诗歌鉴赏:语言——炼字
一、答题步骤:
(1)释字义: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面义或语境义;明确技巧)(2)析效果:结合诗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巧联想,绘图景)
(3)谈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二、高考例题展示 例
一、(2008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网”是动词,即网住春天,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新奇,(释字义)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析效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热爱和留恋之情。(谈作用)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注] 狂--猖狂。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1)请分析鉴赏“倚”字的艺术效果。
例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怜:爱怜。幽草:幽谷里的小草。深树:树丛深处。野渡:荒僻的渡口。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历来为人称道,而该句绝妙之处则在一个“横”字,请试作分析。
例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 潘大临(约1057 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例
二、“倚”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例
三、“横”,横浮的意思。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加湍急。郊野渡口,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横在涧中,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横”准确的写出了空空的渡船自如自在,恬然悠闲的形象特征,从而以这种清幽自在的场 景,较好地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例
四、“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人物形象 《师恩难忘》田老师——教学有方 可亲可敬。 《陶校长的演讲》陶行知——关怀、爱护学生。《装满昆虫的衣袋》法布尔——热爱自然、执着追求......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场面。这遭受了精神与经济双重打击的母子三人没有在现实面前悲观绝望,而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第一年、第二年的大年夜头碰头吃一碗清汤荞麦......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
人物形象作文我们身边有不一样的人,你会怎么去描写他们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物形象作文,欢迎参考借鉴。人物形象作文一我有一个姐姐,她叫管姝姝。虽然她不是我的亲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