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 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精神有哪些”。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与时代要求(上)
邹广文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一起讨论“中国精神”这样一个话题。
一、为何要强调中国精神
(一)提出“中国精神”的时代语境
提出“中国精神”,基于这样一个背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带领新一届的国家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所举办的复兴之路的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
“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有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时候,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大历史任务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我们国家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走过之后,我们新一代领导集体非常明确提出了来中国的发展之路,指出了未来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发展蓝图。
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有这样一种表述,他说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中国梦,应该明确地要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三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因此在这种“中国梦”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当中,因此我们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的进程当中,“中国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课题,所以提出“中国精神”,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使命。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以这里面我想集中围绕着“中国精神”这样一个话题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理层面和大家做一下分析讨论,“中国精神”的提出为什么如此重要?说到“中国精神”,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精神的问题。毛泽东曾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表述,说:“人总是要一点精神的。”看起来人生在世,活的就是精气神。所以一个人的精神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一种支柱性的东西,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王安石作为宋代的一个著名思想家,王安石曾经也有一句话,他说:“丹青难写是精神”,那也是说,你做水墨丹青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要传神。做一个画家的最高境界是表达出你所表达这样一个审美对象它这种精神,看样子是说,“中国精神”提出实际上也是从中华民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这样一个实现的历史进程当中,必须首先要展示全体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所以说,这是对于真正实现“中国梦”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什么是“中国精神”
讲完精神问题,进一步我们讲到底什么是中国精神?我想这一点还是要和大家做一些具体的讨论。说到“中国精神”,我个人认为它是生发于中华文明的传统、贯穿于现代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历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种思想观念。当我们提中国精神的时候,它是一个生成性的具有历史承传的这样一个要素。中国精神是从过去经现在走向未来的一种精神,它是一种进行时,而不是一种完成时。
进一步讲,“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势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复兴,那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文化复兴具体要落实到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展示在世界的文明发展的舞台上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中国精神”,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向。人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这是我们说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那么,从人的这种目的性的角度来讲,强调人是一种追求意义,为人生规划方向,具有未来的明确的目的性指向的这样一个存在,那么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同样也是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宏伟目标是代表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
所以,中国精神的建构,它是中华民族复兴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实现“中国梦”中国精神它自然体现于其中。只有“中国精神”的这样一种自觉,“中国梦”走的步伐才会更为自觉、更为坚实、更为充满自信,这是我们对“中国精神”的一个理解。进一步我们来看“中国精神”怎么讲,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所以,那么,习近平同志在解释“中国精神”的时候,他强调了两个维度,首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实这也是从历史的这种动态发展当中对中国精神做了一个很好的表述,所以,“中国精神”既包含着民族性,同时也包含着世界性,可以说我们把握“中国精神”应该在民族性和世界性这样一个二元张力当中去很好地进行中国精神的这样一个把握。所以,“中国精神”既不是完全的向后看的一个固定的、静态的东西,它是一种展示中国,立足过去经现在走向未来的这样一个气质和风貌,所以说,“中国精神”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强调“中国精神”的时候一方面强调民族性的特征,但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中国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那么,从时代性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从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展示了越来越鲜明的中国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色,而在中国特色的这样一个背景下面,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它同样也是中国融入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发展进程的30年。
(三)中国精神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那么改革开放是汇入世界文明大潮主流的这样一个进程,所以我们可以表达为这样一句话:中国精神它是在全球化的语境当中展开的一种过程。你讨论“中国精神”,你就不能不讨论全球化,不能绕来全球化的这样一个课题。就像我们曾经讲,我们不能关起国门来设计自己的发展道路,因为今天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语境当中来。
什么是全球化?简单来说,全球化它是以现代性作为核心价值诉求的,工业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拓展过程。当我们说全球化的时候,首先我们感到它是一种经济的全球化,它是资本的全球性的一个扩张。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有一句非常明确的一个表达,马克思讲,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那么由此带来的是一种资本的全球性扩张。资本主义把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这种离散时空下年这样一个发展状况改变了,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在资本的逻辑背景下的一个全球的扩张过程。所以,我们看到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性扩张。
现在在世界舞台上很多大的企业其实它都是一种全球性的企业。30年的中国改变我们中国的企业也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世界。因此这里面是说在全球的背景下我们看到发展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印证了马克思当年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所讲的这样一个内容。
进一步我们看,今天我们提出“中国精神”,同样也要基于全球化的这样一种语境。我们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们设计“中国精神”并不是仅仅着眼于中国自身的发展,退一步讲,即使你着眼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发展已经是全人类的,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发展大潮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这里面强调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是强调什么?在全球化时代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所发生的事情都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所以说,从理论上来讲,在全球化时代已经不会具有那种纯粹的地方的民族的自我封闭的发展了。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当中,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当中,你所确立的“中国精神”,必然要体现出一种时代的开放的精神。所以说“中国精神”包含着这样两个维度。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强调中国精神其实就带来了两个比较标志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中国精神”的这样一种反省过程当中,在“中国精神”这种一般文化自觉的过程当中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需要认真去消化和思考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华文明对于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性贡献到底在哪里?第二个问题,中国可以向世界输入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问题呢?这是基于当今时代中国在世界整个发展进程当中的这样一种位置和影响。
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中国经济获得的长足性的进步,我们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不管怎么样这种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一种事实。中国经济的走向直接对世界的经济的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如何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不尽如人意,或者说的更客气一点,说的更委婉一点,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和我们的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是不匹配的。
那么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和我们周边的韩国相比。韩国只有一个四千多万的相对来说的一个中等国家,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人口达到13亿的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世界人口第一。但是我们发现在当今的历史舞台,我们和韩国的文化交流都处在文化的逆差状态。所以,社会生活当中大家经常调侃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文化现实,说韩流滚滚,韩潮来了,年轻人穿哈韩装。
其实这就反映了,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世界的这个发展舞台上、世界的文化的交流当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的进步,因为经济的进步相对应的要带来文化的这样一个进步。但是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发现:今天我们文化发展还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们的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这样一个历史课题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首先要在思想观念层面要有这样一种紧迫感,所以我们提出这两个问题,随着中国的进步,特别是经济的进步,我们要使得我们的综合国力也要有一个质的提升。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上也要有一个很好的这样一个状态凸现出来。所以,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国家在这方面也看到了这个紧迫性,所以我们近年来所提出的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通过向全世界各国来举办孔子学院,现在我们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已经有将近三百五、六十所孔子学院,所展示的同样也是中华文明它的精神、中华文化的风貌。所以说,这个也是一个向世界来表达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这里边,我们在展示中国文化也好,在表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好,这里面同样也有一个文化之魂的问题,这个文化之魂是和我们所强调的“中国精神”有机连在一起的。这是我们和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要强调中国精神?因为中国的历史发展走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走到今天,时代已经向我们的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使命。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从大的“中国梦”的角度来讲,还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角度来讲都要呼唤“中国精神”,都要培育“中国精神”的这种自觉意识。使得我们民族的发展有一种追求意义上的自觉,有一种未来发展在文化上的这种自觉,从而实现我们的发展一种自觉,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这是我们和大家讨论的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强调“中国精神”的一个最迫切的问题。
(四)提出中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把前边我们所讲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些总结,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讲,提出“中国精神”,它的现实意义可以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民族身份的识别问题。在世界舞台上,中华民族文化、中国人的形象、中国人的气质、中国气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第一个问题是民族分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提醒我们,一个人当你把自己关起(来),关在自己屋里的时候,当你的自己私人空间的时候,你大可不必强调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身份问题。但今天在全球化时代,人类进行普遍性的交往了,这时候我们就要强调中国精神,强调文化身份。因为我们要把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最亮丽的这样一种形象呈现给世界。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激发民族的创造性活力,激发民族活力。民族的创造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民族的最深厚的创造力的源泉是源于这个民族它的历史,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内在的品质、内在的精气神。所以,我们今天其实“中国精神”,也是激发民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因为所有的创新都要有原动力,这个原动力是来自于“中国精神”。
第三点,凝聚社会的道德。“中国精神”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培养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建构起具有责任和担当的,富有时代精神的这种社会道德,我想同样是具有着不可估量的这样一个作用。
最后一点,构筑民族的信仰。一个人需要信仰,一个民族也要有信仰。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坚定不移地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支点。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够真正赢得未来,所以,信仰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我有时候在讲企业文化的时候经常讲一句话,企业家要有信仰,为什么?因为一个有信仰的企业家才有可能带出一支有信仰的队伍出来。我们讲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你要有担当意识,你要把经营企业作为一项人生事业去做,而这里边是和你的精神的气质的培育相关联的。因此,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民族来讲培育信仰至关重要,这是我们第一个问题和大家做的一个讨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
(一)中国精神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中
接下来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这是我们围绕着“中国精神”,我们下一步准备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从“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一个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特征,从两个角度和大家讨论。那么谈到“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内在精神特质的一种考察和回顾。说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或“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精神”它应该植根于悠久的文化传统当中。
“中国精神”不是说我们凭空在我们脑子,大脑一热想象出来的。“中国精神”我强辩讲的它是一个具有这种历史承传的一种文化的之河,它是经过去,从过去经现在走向未来,它是一种流淌的河流。
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从文化的源头来说“中国精神”我们可以从《周易》里边所讲的两句话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从文化的“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来讲。《周易》里边在谈到乾卦和坤卦的时候,《易传》里面有两句卦辞,这大家都非常熟悉。“天行健,君子以自相不息。”这是乾卦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坤卦的卦辞。乾坤两卦代表着天地,天地之间是人,所以,天、地、人,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三才”。人类所有的文化故事都是发生在天地人这三个维度当中运行展开的。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浓缩了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一个最集中的本质。
如清华大学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精神,这个精神正好是承传承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这样一个(精神),所以清华的精神也并不是清华的独创,它是中国精神的一种结合在校园的一个特殊的表达。
(二)中国精神的总体价值取向
所以,我们可以从《周易》里边的这种乾卦和坤卦的卦辞当中得到启示,是否可以把中国精神,它的这从民主性的角度来讲,从总体价值取向上概括为以下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做“贵和持中”;第二句话叫“自强不息”。
那么人生在世,其实你的历史使命无非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人;第二个是处事。人生在世,为人处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总体的价值诉求上告诉我们每个人怎么去做人呢?做人要贵和持中,其实贵和持中这里面和乾卦里面、《周易》里面、坤卦里面所讲的厚德载物的道理有相似性,为人要宽容,人和人要和睦相处,不要以一种偏激的情绪去和别人打交道,更不能以一种两极对立的非此即彼的这种心态去和别人交往,所以这叫贵和持中。人和人之间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样的。进一步拓展到民族和民族之间,人和社会之间都是如此;第二句话是做事的要求,要自强不息,做事要自强不息。所以,我们这里面把贵和持中、自强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的,作为总体的价值取向来概括。这样一种表达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精神的,从传统的角度概括中国精神一个最集中的层面。因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你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可以概括中国精神更多的一些精神气质。但是问题是,有的时候你概括得越多,往往它会混淆了人们对“中国精神”的一种最根本特征的一种把握和表达。其实我们在提炼中国精神的时候话不一定说得太多,要对接传统,所以言简意赅,贵和持中,自强不息。
首先,我们强调和,那么孔子在《论语》当中曾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礼之用,和为贵。”你把礼用来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因为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当中占有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孔子一生所要做的工作是要克己复礼。礼是什么?当然在他那么时代讲他更多是强调周礼在生活秩序稳定,社会和谐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孔子所要克己复礼、所要恢复的这个礼是周礼。礼在社会生活重要,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所以孔子他说把礼用来指导社会生活,首当其冲的是和。所以,和为贵,“和”是至关重要的,看起来对一个社会秩序的很好的呈现,“和”不可或缺。
我们发现“和”的这个字它的最原始的发音是发去声,那么就也是发“和”(四声)的声音。那么“和”(四声)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成语叫一唱一和,随声附和。那么我个人一个理解,这个“和(四声)”实际上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它是两种不同声音的非常美妙的搭配,那叫“和”(四声)。那么进一步我们阐释说这个“和”是什么?是包含着差异性的。“和”包含着差异性。今天我们强调“和”,首先我们应该容忍不同的意见,容忍不同的声音。和谐也好,如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它是一种包含着差异性的社会。有差异性,这个和谐社会才丰富多彩,否认的话是“铁板”一块,所以,和谐社会应讲求文化在实践过程当中的异质性,“差异”的“异”、“品质”的“质”。它不是一个自里向外的一个同质的过程。同质,相同的“质”,从本质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同质是没有活力的了。
所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有类似的表达——“合生万物,同则不继”。完全相同的话它就没有继承了,没有生长了。为啥合生万物呢?因为合本身包含着差异性。
孔子也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和”实际上是包含着差异性的。唯独有差异性,我和你不一样,我们才能产生彼此的相互欣赏,我们才能够在这种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当中求同存异,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认同。所以,这是我们强调“和”的这样一个作用。
进一步我们强调“中”,贵和持中,“贵”和“持”这都是动词了,“持”是秉持,要秉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持一种中性的这样一个中道的中庸的这样一个智慧,防止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不要追求极端化的这样一种状态。这种两极对立,不利于事物的建设,不利于一个事物和谐的建设性的生长。所以,要防止过犹不及的状态。
所以,这个“中”,它是华夏民族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它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而应该执两用中,允执厥中,追求中庸、中道、中和的人生。所以,“中”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资源。以至于说中国,这个“中”,它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性的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品质。它是中国人为人处事,行言立事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我们把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今天讲贵和持中,其实是人与人相处的之道,人与社会相处之道,以及民族和民族相互对话,相互交流之道,这是关于贵和持中。
第二,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这个道理大家把握起来更为容易、更为明确。中华民族是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著称于世的。提起中华民族那么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这样一种鲜明的感受,中国人吃苦耐劳。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先辈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乃至于飘洋航海、远走他乡,但是不管走到何地,总能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下面打拼出一片生存空间来,这和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这种品质,这样一个精神气质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性。不光历史这样,回想一下我们改革开放30年,那么,中国社会今天所面临的这样一种非常良好的一个发展环境。我们在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的历史成就,同样和我们自强不息的这种民族品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个我就不多讲了,总而言之,如果回视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传统,我们会发现:它在总体价值取向上我们概括为“贵和持中”、“自强不息”两句话。
(三)中性智慧,中道品质
那么我想重点进一步从“贵和持中”的这样一个角度来进一步对中华、中国精神民族特征做一个进一步的阐释。我们可以把贵和持中进一步表达为中国人的中性智慧、中道品质。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种表达?我们可以作为进一步来进行交流和讨论。我曾经把它作为中性智慧。围绕这,我也曾经写过几篇文章。所谓中性智慧,我认为这是中国精神,民族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什么叫中性智慧呢?其实就是前面强调的说中庸、中道、中和的这样一种品质。这里面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文化原点,对我们这样一种判定做一些相关的一种论述和论证。
举个例子,孔子在《论语》当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简要来说,孔子是讲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孔子心目当中,中庸是一个非常至高无上的一种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涵养了这样一种中庸的品质,那对于你的做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但是孔子接着又做了第二重感叹,第一重感叹是“多少至高无上的道德啊”,中庸,但接着又做了第二重感叹,什么感叹呢?孔子讲很可惜老百姓已经很久不具备这种道德了,“民鲜久矣”。“民”就是“百姓”,“鲜”是“没有”,“久”是“时间很长”。老百姓已经很久不具备这种道德。孔子为什么发出这种一种感慨呢?我们回视历史,发现孔子所处的年代,世风日下,礼崩乐坏,正处在一个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周礼被崛起的这样一种诸侯把整个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坏了。诸侯并起直接导致了犯上作乱,君不君,臣不臣。整个社会秩序受到了挑战。所以,孔子感叹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败坏,他才感叹出了这样一种“民鲜久矣”。孔子的历史使命由此他也确立起来了,要重新找会社会的应有的秩序,所以就克己复礼。而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急需在社会得到一种传扬,得到一种呼唤,因此这也是孔子的整个思想建构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具体孔子这种中性智慧,它所表达的这样一种理想,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和大家做一下讨论。我们可以举两个个案。
首先我们看孔子心目当中的人格理想是什么?在《论语》当中,孔子也讲过这样两段话。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面的“质”,我们从人格的角度来把握的话,一般我们从学理上来说讨论一个人的人格,人格在西语当中是一种面具,因此当我们讨论一个人的人格的时候,无非是要从一个人的本色和角色两个角度来看这人,所以从本色和角色的角度来讲,什么是质?这里面的“质”就是“本色”,“文”是“角色”。我们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话什么意思呢?孔子是说,如果一个人你的本色胜过了你的角色,那么这个好不好呢?这是一个极端,孔子认为这不是特别理想的,而应该什么?因为你质胜文,是你的本色胜过你的角色的时候,他说你显得你很粗野、不文明、没有教养,这是“质胜文则野”。反过来另外一种做人的状态,那么就是“文胜质”。什么叫文胜质呢?是说你的角色胜过了你的本色,甚至人们在你的言行当中,言谈举止当中都看不到你的本色,孔子认为这同样不好,又走了另一个极端,这叫什么?“文胜质则史”,什么是“史“,”史“是迂腐,太匠气,太书呆子。不懂得权变,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以,孔子认为这两种极端,一个是质胜文太粗野,一个是文胜质,太迂腐了,太书呆子气。孔子从一种中性的、中道的这样一个品质,这样一种视野出发,他提出了第三种做人的理想,什么理想?叫“文质彬彬”。“彬彬”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所以说文质彬彬的意思是当你把你的人格,把你的本色和角色调整的恰到好处的时候,在本色和脚色当中保持一种平衡和张力的时候你就成为君子了。所以君子之风是什么,文质彬彬。也就是该本色的时候本色,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该角色的时候要角色。所以咱们老百姓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要随着你的社会交往环境的变化要调整自己与人打交道的这样一种心态,所以说这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我们讨论的孔子这段话的本意。
这些话仔细回过头来,回到我们生活当中来,我们认为意味深长。在生活当然有时候我们发现这个社会人有两极化的这样一个发展趋势,那么一方面是普通老百姓,另一方面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我们发现社会现实有时候出现一个什么状况?普通到百姓往往是表现出一种质胜文的态势,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往往表现出文胜质的态势,所以,这个社会和谐从做人的人格,从文质角度来讲就有了一个差异性。我这种分析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参考。
我举个例子,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一个初步的第一阶段的现代化的洗礼,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公共意识也在不断地成长。但我们仍然发现:有一些人,特别是普通人,到了一些公共场合不注重公共秩序,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我们的物质硬件已经越来越和国际接轨,那么我们这些公共环境,从物质硬件来讲有时候做得非常漂亮,但是你发现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整个这种精神状态,我们这种生活方式还没有跟上现代化的物质环境这样一个状态,二者之间不匹配。现代化的洗礼,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如果公私不分,到了公共环境不注重自己的这种修养、自己的约束、自我自觉,那你就表现出一种不文明的状态。你从个体来讲是不文明的,从一个民族来讲,你的文明的洗礼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那么,同样的还有另外一种状态——文胜质,有一些人有身份了、有地位,反过来表现为进入一种角色出不来,以至于老百姓从他身上看不到本色的东西,他始终活在一种面具当中。进入色出不来了,这个好不好呢?孔子认为同样不好。因为生活本应该是本色和角色的有机统一,该本色的时候要本色,该角色的时候角色。但有的时候你的地位越高,在你身上你发现你进入角色的这种意识逐渐在强化,最后大家在你身上看不到本色了。看不到本色老百姓就骂你,“你看,这人真能装。”你装什么呢?装孙子。老百姓把这种人叫做忘本了。有的时候更什么一点,“你看,这个人都不知道怎么姓什么了。”这种表达,忘本也好,不知自己姓什么也好,其实是在他身上看不到本色的东西了。我们觉得从文质彬彬的角度要求,我们这个社会要想和谐,地位低的人,普通人应该高调去活,我们自配为比得上世界上最高尚的东西。反过来,自认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应低调一点去活,你不要可以去强化你和别人的不同,这样的话,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慢慢培育出一种比较和谐的,相互可以交流的社会局面,所以,孔子所讲这个人格理想很有意思。
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窦桂梅2014年9月9日,我亲自实践研究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荣获了建国65周年以来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得到......
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窦桂梅 2014年9月9日,我亲自实践研究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荣获了建国65周年以来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得......
提升组织力 展现新作为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八个明确、......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作文:我精神上的营养品,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 本课提示: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把理想信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