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短文》练习题_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2:27: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八年级《短文》练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

《陋室铭》训练题(何燕)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注解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1)在:在于,动词。(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3)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4)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5)惟:只。(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8)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9)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训练题

4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5.《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 朝人。

6.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7.《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8.翻译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何陋之有?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②忘路之远近()③渔人甚异之()④具答之()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⑥君之病在肌肤()⑦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1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1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翻译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 练习

一、解释粗体的字:

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

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香远

亭亭净植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二、给粗体的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

三、根据原文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花之君子者也

2、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恂恂而起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余闻而愈悲

3、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

(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1)(3)(5)B.(2)(3)(4)C.(3)(4)(5)D.(1)(2)(4)

4、下列各组粗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五、阅读•分析

1、本文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噫 菊 之 爱 陶 后 鲜 有 闻 莲 之 爱 同 予 者 何 人 牡 丹 之 爱 宜 乎 众 矣

3、其中“说”是一种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的人。

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回答: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8、相接的两句话,________相同,________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

9、《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对莲花清逸秀美的形态的描写,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请根据莲花的象征,用线条将与之对应的比喻义连起来。

莲花君子

A 出淤泥而不染a 不攀附权贵

B 中通外直b 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C 不蔓不枝c 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D 香远益清d 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E 亭亭净植e 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F 濯清涟而不妖f 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10、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_____________ 句、__________句、________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11、文中“陶”是指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___________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守和感情。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 ______________”。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世风的鄙弃。

1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爱莲说

三、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四、1、C2、C3、D4、B

五、1、宋,周敦颐。

2、略

3、文体,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4、品德高尚

5、略

6、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③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7、(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8、字数 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陈述、感叹、疑问、排比、反问、比喻

11、晋、陶渊明

12、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3、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1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参考答案:陋室铭

1.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

2.A.灵异 B.这 C.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D.映入 E.博学的人

F.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G.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

H.调弄,弹奏 I.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J.佛经

3.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4.强调助手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5.刘禹锡,梦得,唐

6.用韵

7.对偶

8.①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②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③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④有什么简陋的呢? ⑤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才使得它不显得简陋)

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9.E A B B A A A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12.C

13.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4.赏中外佳作、尝古今佳酿、解今生烦恼、赏绝代佳人

-:

八年级短文的练习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八年级短文的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短文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练习题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相信很多......

八年级短文两篇的练习题

八年级短文两篇的练习题一、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1、狡黠()2、藻饰()3、诘难()4、滞碍()5、味同嚼蜡()6、吹毛求疵()7、矫()8、睾()肾9、阐证()10、要诀()二、将下列的成语及......

短文练习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短文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短文》练习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短文》练习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八年级《短文》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短文》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