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野望免费”。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解词:[东皋]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鉴赏:首联“望”字点题,交待时间(薄暮)、地点(东皋)、以及人物苦闷矛盾的心情。
“欲何依”用典,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解词:无
翻译: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鉴赏:颔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出浓浓的秋意。(画面)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解词:[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翻译: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鉴赏: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画面)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解词:[采薇]采食野菜。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翻译: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鉴赏: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这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陌生,诗人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文学常识]
1、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2、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典故)
[主题思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解词:[从]往。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翻译: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要去往那楚地漫游。鉴赏: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待地点和事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解词:无
翻译: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脱离群山的束缚,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鉴赏:颔联化静为动,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入”字仿佛江水流入辽阔的原野,流向大海之外。两个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解词:[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翻译:月映江面,犹如飞天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鉴赏: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了两幅画面。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与江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两联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解词:[怜]喜爱。
翻译: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鉴赏: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含蓄抒发了思乡之情。[文学常识]作者,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主题思想]本诗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即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含蓄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曾“南穹苍梧,东涉溟海”,杜甫也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还有那顶天立地的三山五岳,甚至......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赏析】西山上皑皑白雪护卫着三城......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王绩诗鉴赏《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
《野望》赏析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