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知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船舶知识”。
船体知识
一:
船体构件焊接连接的种类主要有对接、角接、搭接、塞焊和端接,相应的焊缝种类 有对接焊缝、角焊缝、搭接焊缝、塞焊缝及端接焊缝等。
对接常用于两块钢板的拼接。手工焊接在板厚大于5~6mm时需对被焊钢板边缘加开坡口,以保证在焊接时能焊透。较薄的板材一般单面开坡口,对较厚的板材一 般需双面开坡口,坡口角度一般在40度与60度之间。坡口的截面形状有1 形、2 形、3形、4 形、双面2 形及单边1 形或2 形等。
角接常用于相互垂直或交叉构件之间的连接。对有水密要求或构件受力大的部位需双面连续焊接,板材厚时要开坡口以保证焊透。在一般构件上有双面链式间断焊、双面交错间断焊和一面间断一面连续焊等。
搭接和塞焊常用于修补强度要求不高部位的覆补及某些需要覆板加强的部位,方法是首先在原钢板上覆贴一块钢板(称覆板),将其四周焊妥,这种方法叫搭接,其牢度较差。为增加牢度,在覆贴的钢板上,再开一些圆形或长圆形小孔,然后把覆贴钢板和原钢板在小孔处焊在一起并将小孔堆焊至与覆贴钢板平,这种方法叫塞焊.|
端接仅用于薄板的连接,在船体结构中极少见.主要构件
船体的主要支撑构件称为主要构件,如强肋骨、舷侧纵桁、强横梁、甲板纵桁、实肋板、船底桁材、舱壁桁材等。
次要构件
一般是指板的扶强构件,如肋骨、纵骨、横梁、舱壁扶强材、组合肋板的骨材等。
二:
船体结构的形式
组成船体的基本结构形式是骨架和板材。按骨架排列形式的不同可将船体结构分成横骨架式、纵骨架式和纵横混合骨架式三种结构形式。
1)横骨架式
横骨架式船体结构是指在主船体中的横向构件排列密尺寸小,纵向构件排列的间距大尺寸也大,其结构简单、建造容易、横向强度和局部强度好,又因其肋骨和横梁尺寸较小,故舱容利用率较高且便于装卸。横骨架式船舶的总纵强度主要由外板、底板、甲板板以及分布在其上的纵向构件来保证,在较长的船上则需加厚钢板来保证总纵强度,因此增加了船舶的自重,同时这种船舶横向刚性比纵向刚性大,所以横骨 架式结构主要用于对总纵强度要求不高的沿海中小型船舶和内河船舶。
2)纵骨架式
纵骨架式船体结构是指在主船体中的纵向构件排列密尺寸小,横向构件排列间距大尺寸也大,由于纵向构件的增多大大提高了船体的总纵强度,因此可选用较薄的板材,从而使船舶自重减轻,但施工建造比较复杂,同时由于横向构件尺寸的加大使货舱舱容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影响载货量,且装卸也不便。因此纵骨架式结构常见于大型油船和矿砂船。
3)纵横混合骨架式
纵横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是指在主船体中的一部分结构采用纵骨架式而另一部分结构则采用横骨架式。通常船中部位的强力甲板和船底结构因所受的总纵弯矩大,故采用纵骨架式,而下甲板、舷侧及在受总纵弯矩较小,建造施工不便和波浪冲击力较大的首、尾部位则采用横骨架式结构。
混合骨架式综合了上述二种骨架形式的优点,因此,既保证了总纵强度,又有较好的横向强度。同时,这种骨架形式也减轻了结构重量,简化施工工艺,并充分利用了舱容和方便装卸。但在纵横构件交界处结构的连续性较差,在连接节处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纵横混合骨架式结构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散装货船.三:
一.船体主要结构图
船体主要结构图的用途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该图可以达到了解本船船体结构的尺度,其次该图亦是造船时计算强度和选用构件的依据,同时修船时亦可根据图上标明的板材和骨架的厚度与尺寸,用船体允许的蚀耗表算出允许蚀耗,对照实测 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换新。常用的船体主要结构图有下列几种:
(1)基本结构图
基本结构图反映了船体纵、横构件的布置和结构情况,是全船的结构图样之一,即是绘制其他结构图样的依据,并是具体施工时的一张指导性图纸。主要包括:
1.纵中剖面结构图:图上注有肋骨尺度和间距、甲板纵桁尺度、各种支柱尺度、纵 舱壁厚度及其上的扶强材尺度、上层建筑的高度以及板的厚度和扶强材尺度等.2.各层甲板图:图上注有甲板板的厚度、甲板纵桁的尺度和间距、横梁尺度、舷边的角钢尺度和各开口的位置及尺寸等。
甲板板由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首尾相接,并平行于船纵中线。甲板边板由于要保持一定宽度,故沿舷边呈折线状布置。在大开口之间及首尾两端也可横向布置。
3.内底结构图:图上注有内底板和内底边板的厚度、舭肘板的尺度、内底和船底纵骨的尺度、肋板的厚度和尺度、中桁材和旁桁材的厚度和尺度。
(2)外板展开图
外板展开图上有外板的排列及厚度、外板上开口的位置、各层甲板、内底板、船底 纵桁材、舷侧桁材、各道舱壁、肋骨和肋板的位置线等,是造船或修理时确定船体钢板的规格和数量,申请备料和订货的主要依据。
船壳外板是由许多块钢板焊接成的,钢板的长边沿船长方向布置。长边与长边相接叫边接,焊缝为边接缝,短边与短边相接叫端接,焊缝称端接缝。钢板逐块端接而成的连续长条板称为列板。
位于船底平坦部分的各列板称为 船底板 ;位于船体纵中线的一列船底板称为 平板龙骨。由船底过渡到舷侧的转圆部分称为 舭部,该处的列板称为 舭列板。舭列板 以上的列板称为舷侧列板,其中与上甲板甲板边板连接的这一列板称为舷顶列板。
外板展开图由船壳外板沿基线横向展开而成,在图上每一块钢板的宽度是其实际宽度,而长度是其在基线上的投影长。
组成船壳外板的每块钢板在外板展开图中的确切位置用编号的方式表示,编号 由列板与钢板序号两部分组成,并冠以左舷(p)或右舷(s){P代表左舷-port或leftboard。S代表右舷-starboard}。对不同列板,以平板龙骨为基准并称其为$ 列板,与其相邻的列板为% 列板,再次的列板为& 列板,以此类推,但’、(I,O,Q,)三字母不用;而同一列板中每块钢板的排列序号可从船首排起,也可从 船尾排起,并用阿位伯数字表示。
3)横剖面图
它包括中横剖面图,机舱处横剖面图及货舱口处横剖面图。其上有一些重要的船舶尺度、横剖面形状及剖面处各构件的尺度等。
4)舱壁图
图上注有舱壁板的排列和厚度,扶强材及其肘板的尺度和水平桁材的尺度。
二 总布置图
总布置图由右舷侧视图、各层甲板与平台平面图、舱底平面图及船体主要尺度和技术数据等组成。反映了船舶总的布置情况,即全船各舱室的划分与位置、各种船舶设备及位置。该图比较集中体现了船舶的用途、任务和经济性。
三、船底结构
船底结构是保证船体总纵强度、横向强度和船底局部强度的重要结构。作用于船底上的外力有:水压力、机械设备和货物的负载、总纵弯曲引起的拉伸力和压缩力,进坞坐墩时墩木的反力、机械设备运转时的振动力等。
船底结构主要有双层底结构和单层底结构两种类型。
(一)双层底结构
双层底结构是指由船板、内底板、内底边板、舭列板及其骨架组成的底部空间。
根据《钢质海船人级与建造规范》的要求,船舶应尽可能在首防撞舱壁至尾尖舱舱壁间设置双层底。客船当船长自50M 至小于61M 时,至少应自机舱前舱壁至防撞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之间设置双层底;当船长自61M 至小于76M 时,至少应在机舱以外设置双层底,并应延伸至防撞舱壁及尾尖舱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当船长为76M 及76M以上时,应在船中部设置双层底,并应延伸至防撞舱壁及尾尖舱舱壁或尽可能接近该处。
双层底内的油舱与锅炉给水舱、食用水舱之间,应设有隔离空舱。双层底可以增加船体的总纵强度、横向强度和船底的局部强度;可用作油水舱装载燃油、润滑油和淡水;也可用作压载水舱以调整船舶的吃水、纵倾、横倾、稳性和提高空载时车叶和舵的效率,进而改善航行性能;万一船底板意外破损,内底板仍能防止海水进入舱内,从而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对液货船亦可提高船体的抗泄漏能力; 它还能承受舱内货物和机械设备的负载。
2.组成双层底按骨架形式的不同分纵骨架式和横骨架式两种,其主要组成部分有船底板、肋板、舭肘板、桁材、纵骨、内底板及内底边板等。
1)船底板
船底板是指由平板龙骨至舭列板之间的外板。由于船底板各部受力不同,因此其板厚也有所不同,其中平板龙骨最厚。平板龙骨位于受力最大的船底纵中线上,并在船最低处易于积水腐蚀。规范规定其厚度不得小于船底板厚度加2mm,且均应不小于相邻船底板的厚度,其宽度在整个船长范围内应保持不变,但其宽度不必大于1800mm。在船中部由于受总纵弯矩大,因此规范规定在船中部0.4L区域内的船底板厚度不得小于端部船底板厚度,并使船中部0.4L工区域以外的船底板厚度逐渐向 端部船底板厚度过渡。
2)横向构件
(1)肋板
肋板是连接内底板和船底板的横向构件,并是保证船体横向强度和船底局部强度的重要构件。按其结构与用途的不同可分成实肋板、水密肋板和组合肋板。
1.实肋板:又称主肋板,是非水密的横向构件。为减轻结构重量、人员进出及便于舱室之间空气和油水的流动,其上开有减轻孔、气孔和流水孔,有些减轻孔专门设计成便于人员通过的入孔,除轻型肋板外,入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双层底高度的50%,且其位置在船长方向上应尽量按直线排列,以便人员出入。为增强实肋板的强度,在其上焊有加强筋。
对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至少每隔4个肋距设置实肋板,且间距不大于3.2M,机舱、锅炉座下、推力轴承座下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横舱壁及支柱下应设置实肋板,距首垂线0.21L以前区域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
对纵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应在机舱区域至少每隔!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但在主机座、锅炉座、推力轴承座下的每个肋位处均应设置实肋板。横舱壁下和支柱下 应设置实肋板,距首垂线0.21L以前区域应在每隔1个肋位上设置实肋板,其余区域 实肋板间距应不大于3.6M。
2.水密肋板
水密肋板从横向将双层底分隔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舱室,其上无开口。一般在水密横舱壁下均设有水密肋板。因它可能会受单面水的压力,因此其厚度比实肋板厚度增加2MM,但一般不必大于15MM,垂直加强筋也应设置得密一些。
3.组合助板
组合助板又称框架肋板,由内底横骨、船底横骨、肘板和旁桁材的扶强材组成。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在不设置实肋板的肋位上设置该肋板,目前已较少采用。组合肋板可用轻型肋板代替,该肋板的腹板厚度与高度不小于所在区域的实肋板,但允许有较大的减轻孔,且与组合肋板相比,施工方便。
(2)舭肘板是连接肋板和肋骨使其组成横向框架的一块板材,俗称污水沟三角板,应在每个肋位上设置。舭肘板的宽度与厚度相同,且其厚度与实肋板相同。其上 有板或折边以增强其刚度(面板或折边的宽度一般为其随时厚度的10倍),板上开有圆形的减轻孔和污水孔,但孔缘任何地方的板宽均应不小于舭肘板宽度的1/3,它可保证舭部的局部强度和船体的横向强度。
(3)纵向构件
中桁材:又称中底桁,是置于船底首尾纵中线上的纵向梁,它与平板龙骨、中内 底板组成工字型纵向构件,是船底结构中重要的强力构件,俗称龙骨。规范规定在船中0.75L区域内,其上不得开入孔或减轻孔,其它区域(舱壁前后& 个肋距内除外)可以开孔,但开孔的高度应不大于该处中桁材高度的40%。中桁材应尽量向首尾柱延伸,并应在中部0.75L区域范围内保持连续,其厚度规定为船端0.075L工区域内可比船中0.4L区域内减少2MM、炉舱内应较船中0.4L区域内增厚2.5MM。箱形中桁材:又称箱形龙骨,它是由两道对称布置于船底纵中线两侧的纵桁、内底板、船底板和骨材等组成的水密箱形结构,一般设置于机舱舱壁与防撞舱壁之 间。箱形龙骨不仅能起到中桁材所能起的作用,同时还能将其用于集中布置各种管 路和电气线路,以便于保护和维修这些设备,避免管路穿过货舱而妨碍装卸货。缺点是要占去一部分双层舱容,故又称管隧。按规定箱形龙骨的宽度(即侧板之间的距 离)不应超过2M。箱形中桁材设有水密入孔和通向露天甲板的应急出口,其出口的关闭装置能两面操纵,围壁结构与水密舱壁要求相同。
旁桁材:又称旁底桁或旁龙骨,对称设置于中桁材两侧且平行中桁材,并与船底板,和内底板相连,其上开有减轻孔、流水孔和气孔等,一般间断于实肋板之间。其以前区域,旁桁材间距应不大于3个肋距。对纵骨架式双 不大于4M,距首垂线0.21L L 桁材;当船宽大于1S时,中桁材两侧应至少各设2道旁桁材,桁材之间的间距一般 ?6t 2{![1]o 时,中桁材两侧至少应各设1道旁桁材,对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而言,当船宽大于10M , 厚度可比中桁材减少3mm,但均不小于相应的肋板厚度。旁桁材的数量根据船宽而定,层底结构而言,当船宽大于12m 但小于20m 时,中桁材两侧至少应各设1 道旁桁材。当船宽大于20m 时,中桁材两侧至少应各设2 道旁桁材,桁材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M。
纵骨:是纵骨架式结构中设置的纵向构件,一般用尺寸较小的不等边角钢制有内底纵骨和船底纵骨,分别连接在内底板和船底上,它是连续构件,穿过实肋板。当船长超过20m或纵骨采用了高强度钢时,船底纵骨应穿过水密肋板,但也可采用相应的替代结构。内底纵骨的剖面模数为船底纵骨剖面模数的85%,且船底纵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m.纵骨是保证船体总纵强度的重要构件。
内底板和内底边板
内底板,是双层底上面的水密铺板,其两侧边缘与舭列板相连接的一列板叫内底边板。内底板和内底边板构成了双层底的内底,其长度也就是双层底的长度。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内底板在船端部0.075L区域内的厚度为船中0.4L 区域内厚度的0.9 倍,对双层底内为燃油舱的区域,内底板厚度应不小于8mm。其厚度分布特点与船底板相似,即船中部较厚,两端稍薄,而中内底板因与中桁材相接,受力较大,其厚度也稍厚一些。此外,为便于人员进入双层底进行施工、清舱和检修,并从有利于通风的角度出发,在每个双层舱的内底板上至少开设有两个成对角线布置的长 圆形或圆形入孔,同时配有水密的入孔盖。内底边板处于船底结构向舷侧结构过渡的舭部位置,受力较复杂,且内底边板处 易积水、腐蚀,故比内底板厚些。其结构形式有下倾式、水平式、上倾式和曲折式四 种,下倾式内底边板与舭列板可构成污水沟普通干货船较多采用;水平式内底边板施工方便,舱内平坦且强度好,一般客船、集装箱船、油船的油舱区域、一些干货船的货舱区域及其他船舶近首尾区域较多采用;上倾式内底边板便于散货的装卸,故散装货船与矿砂船较多采用;曲折式内底边板则因其结构特殊,相比可提高船舶的抗沉性,主要用于经常航行在复杂水域的船舶。
上述四种内底边板的结构形式除下倾式外,其他三种均只能在舭部设置污水井。
(二)单层底结构
单层底结构主要用于小型船舶、老式油船及内河船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抗沉性和防泄漏能力差。主要构件有中内龙骨、旁内龙骨、船底纵骨、肋板及舭肘板等。
四、舷侧结构
舷侧结构是指连接船底和甲板的侧壁部分,它要承受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碰撞力、冰块的冲击和挤压力、甲板负荷、舱内负荷、总纵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等外力的作 用,是保证船体的纵向强度、横向强度,保持船体几何形状和侧壁水密的重要结构。舷侧结构按骨架排列形式的不同有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大类,其主要组成部分有:舷侧外板、肋骨、强肋骨、舷侧纵桁、舷侧纵骨及舷边等。
舷侧外板
舷侧外板是指舭列板以上的船体外板(包括舷侧列板和舷顶列板),与甲板边板 连接的舷侧外板称为舷顶列板。舷侧列板在船中部较厚,向两端渐薄,靠近舭列板附近的要比上面的厚一些,同时在靠近首尾局部受力大的部位和尾轴附近的包板等也 要加厚,对航行于冰区的船舶应根据规范的规定对它进行加厚。舷顶列板是受总纵弯矩最大的一列板,规范规定其宽度不得小于0.1D(0.1D 为型深),并规定在船中0.4L 区域内,其板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0.8倍,也不得小于相邻舷侧列板的厚度。
肋骨
肋骨是从肋板、舭肘板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并与梁肘板和横梁组成船体的横向
肋骨的作用
肋骨的作用是支持舷侧外板,保证舷侧的强度和刚性。而与其他横向构件组成的框架,则可达到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防止船舶在摇摆和横倾时产生横向变形。
!)肋骨的分类
肋骨按其所在位置一般可分为:主肋骨、甲板间肋骨和尖舱肋骨三种。对某些需进行局部加强(如冰区加强者)的船舶,还需在位于水线附近每一肋距中间增设一短肋骨———中间肋骨。按肋骨的受力不同可分成普通肋骨和强肋骨两种。普通肋骨一般可用不等边角钢、球扁钢做成;而强肋骨则由尺寸较大的“ 型组合 材或钢板折边制成。在横骨架式舷侧结构中,一般每隔几个肋位设置一强肋骨(应从内底延伸至上甲板),其目的是增加局部强度,如机舱、货舱的舱口端梁处等;在纵骨 架式舷侧结构中,强肋骨是唯一的横向构件,其在支持舷侧纵骨的同时,还起着保证 船体横向强度的作用。
肋骨编号及肋距
为便于在船舶修造中指明肋骨位置及海损事故后能迅速准确地报告受损部位,必须对肋骨进行编号。肋骨编号以尾垂线为基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较普遍采用的编号方法,即以舵杆中心线为0 号(无论有无舵柱),向首排列取正号,向尾排列取负号;另一种是少数有舵柱的船舶以舵柱后缘为0 号,向首排列取正号,向尾排列取负 号。
按规范规定,肋骨的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m。
舷侧纵桁和舷侧纵骨
舷侧纵桁多为横骨架式舷侧结构中设置的纵向构件,通常采用” 型组合材,其腹板与强肋骨腹板同高,主要用来支承主肋骨。舷侧纵骨是纵骨架式舷侧结构中的主要纵向构件,一般用尺寸较小的不等边角钢或球扁钢制成,主要用来保证总纵强度和支持外板。舷侧纵骨穿过强肋骨,其最大间距不大于1m.舷边
舷顶列板与甲板边板的连接处称舷边。舷边处于高应力区域,受力大,此处的连接强度,对于船体承受总纵弯曲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其特殊的连接方法,一般有下列三种:
舷边角钢铆接法
这是一种老式的舷边连接形式,它是将等边角钢,即舷边角钢的两边分别与舷顶列板和甲板边板铆接。这种方法利用了铆接能重新分布应力和止裂的特点,但其工艺复杂、工作量大,不适合现代化工艺的要求,因此在有些船上用扁钢代替角钢,将扁钢垂直焊接在甲板边板上,再把扁钢与舷顶列板铆接,这种形式仅作为过渡连接形式,最终也将会被淘汰。
!)圆弧连接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圆弧舷板使舷顶列板和甲板连成一个整体,采用这种连接方法能使甲板和舷侧的应力过渡较为顺利、分布均匀,且结构刚性较大,但甲板有效利用面积减少,甲板排水易弄脏舷侧,此外由于线型变化问题,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船中部位。规范规定圆弧舷板厚度至少应等于甲板板厚度,它的圆弧半径不得小于板厚的15倍,且在船中0.5L 区域内的圆弧舷板上应尽量避免焊接甲板装置。
舷边直角焊接法
这种方法是把舷顶列板和甲板直接焊接起来,此种连接法施工简单,但易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多用于中小型船舶及有舷边水柜的散装货船等。
舷墙与栏杆 船舶在露天干舷甲板以及在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甲板的露天部分均设置舷墙或栏杆。按规定,露天干舷甲板以及上层建筑甲板和第一层甲板室甲板的舷墙或栏杆的高度除经特别同意可适当降低高度外,其高度应不小于1.0M。但对甲板上设计成装运木材的船舶,其舷墙高度至少应为1.0M。
舷墙
舷墙的作用是保障人员安全,减少甲板上浪,防止甲板上的物品滚落人海。主要由舷墙板、支撑肘板和扶手等组成。在船中部,舷墙板不和舷顶列板相焊接,而是由支撑肘板支撑在甲板边板上,其下端与舷顶列板上端间留有一定空隙以利于排水,上端由扁钢或型钢做成扶手。对船长等于或大于65M的船舶,干舷甲板上的舷墙板厚度应不小于6MM。舷墙不参与总纵弯曲。
栏杆
栏杆的作用主要是保障人员安全,防止甲板上的物品滚落人海。栏杆的最低一根横杆距甲板应不超过230MM,其他横杆的间距应不超过380MM。
五、甲板结构
甲板结构须承受总纵弯曲应力,货物的负载和波浪的冲击力等外力的作用,是保证船体总纵强度、横向强度、保持船体几何形状及保证船体上部水密的重要结构。由于营运、安装设备和进出人员的需要,在甲板上设置了各种不同 的开口,这些开口破坏了甲板的连续性,减弱了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在开口的角隅处易造成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在开口处都要对结构进行加强,从而使甲板结构显得比较复杂。
按骨架结构形式的不同,甲板结构可分成横骨架式和纵骨架式两种,其主要组成部分有甲板、横梁、甲板纵桁、甲板纵骨舱口围板及支柱等。
!“ 甲板
甲板按其作用可分成:强力甲板、遮蔽甲板、舱壁甲板、干舷甲板和量吨甲板等。
当船体受总纵弯曲应力时,受力最大的一层甲板叫强力甲板,如上甲板及在船中部0.5L 区域内长度不小于0.15L 的上层建筑甲板和此上层建筑区域以外的上层连续甲板均为强力甲板。20 世纪60 年代建造的某些船舶,在其甲板上设有吨位舱口的开口,并在舱口设暂时性非水密封闭装置,这种甲板间舱既可装货又不计人总吨位和净吨位的甲板叫遮蔽甲板。水密横舱壁上伸到达的连续甲板叫舱壁甲板。按《1966 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量计干舷高度的甲板称干舷甲板,通常是上甲板。按《1969 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丈量船舶吨位时的基准甲板叫量吨甲板,通常也是上甲板。遮蔽甲板不可作为干舷甲板和量吨甲板。上甲板是各层甲板中最厚的一层,规范规定在船中部0.4L 区域内强力甲板的厚度应保持相同,并逐渐向端部甲板厚度过度,强力甲板(包括端部甲板)的最小厚度应 不小于6MM。甲板边板是上甲板受力最大的,且容易被甲板积水腐蚀,因此必须连续,厚度也是上甲板中最厚的一列板。在船中0.4L 区域内的甲板比首尾两端和大开口线以内区域的甲板厚。为防止甲板开口角隅处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该处应为 抛物线形、椭圆形或圆形,并应采取加强措施。
横梁
横梁是甲板结构中的横向构件,起着承受甲板货、机器设备和甲板上浪时的水压力作用,同时还支撑舷侧,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横骨架式结构中,横梁一般用尺寸较小的不等边角钢制成,并装设在每一肋位上用肘板与肋骨连接。位于货舱口横围板下的横梁叫舱口端梁,货舱开口范围内的横梁称半横梁,半横梁的尺寸与横梁相同,它一端由肘板与肋骨连接,另一端与舱口围板连接。在纵骨架式结构中一般每隔3-5档肋位装一强横梁,作为甲板纵骨的支架,在其上开切口让甲板纵骨穿过。
甲板纵桁与甲板纵骨
在横骨架式结构中,甲板纵桁用尺寸较大的T 型组合材制成,主要用来支撑横梁。甲板纵骨是纵骨架式甲板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一般用不等边角钢制成,其间距与船底纵骨相同,主要用来保证总纵强度,此外,还有主要用来支撑横梁的甲板纵桁。
舱口围板
舱口围板是指设置于露天甲板(上甲板)货舱开口四周的纵向和横向并与甲板垂直的围板。其作用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海水灌入舱内和增加甲板开口处的强度。舱口围板在甲板上面的高度是依据《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来确定的,其最低要求是不小于450mm。舱口围板上缘一般用半圆钢加强,围板的外侧还有水平加强筋和防倾肘板,以增加围板的刚性和防倾,纵向围板的下部与甲板纵桁处于同一直线上,兼作甲板纵桁的一部分。
舱口角隅处的加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舱口围板下伸超过甲板;另一种是将围板分成两块,分别焊在甲板开口边缘的上下面,在下面用菱形面板加强。
支柱
支柱是舱内的竖向构件,其作用是支撑甲板骨架,承受轴向压缩力,保持船体竖向形状。支柱的上端应位于甲板纵桁和横梁的交叉节点处,下端应在船底纵桁与肋板的交叉节点处。多层甲板船上下层甲板间的支柱一般应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对需载运大件货的舱,为不妨碍装卸货,通常采用悬臂梁的结构形式来代替支柱。
梁拱和舷弧
梁拱是甲板在两舷与舷顶列板交点的连线与纵中剖面线的交点,至横剖面中线与甲板板交点的垂直距离,简称为甲板的横向曲度。梁拱可增加甲板的强度,便于排泄甲板积水和增加储备浮力。梁拱的取值范围一般在船宽(B)的()1/100~1/50之间,干货船的梁拱通常取B/50,客船的梁拱取B/80。
在甲板的纵向上,首尾高而中间低所形成的曲线叫舷弧线。在船长中点处舷弧线最低,从该点画一条与基线平行的直线,则舷弧线上任一点量至该线的垂直距离就称为该点的舷弧。舷弧可增加储备浮力,便于甲板排水,减少甲板上浪和使船体外形更美观。其中位于首垂线处的舷弧叫首舷弧,位于尾垂线处的舷弧叫尾舷弧,首舷弧是尾舷弧的2 倍。
六、舱壁结构
舱壁的作用
主船体在设计和建造时按要求设置了若干的横向和纵向舱壁,这些舱壁所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舱室,以便安装各种机械设备及装载货物、燃油、淡水、备品和压载水等; 横舱壁对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和刚性起很大作用,它是船底、舷侧和甲板等结构的支座,可使船体各部位构件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传递,其中水密横舱壁是保证船舶 抗沉性能的重要结构; 纵舱壁可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较长的纵舱壁还可增强船舶的总纵强度;某些舱壁采用了防火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
舱壁的分类 舱壁一般按用途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两大类。
按用途分类
水密舱壁:一般是指自船底(船底板或内底板)至舱壁甲板的主舱壁,它将船体分隔成若干个水密舱室。水密舱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密横舱壁,这种舱壁能保证 船体因海损事故造成某舱破损进水时不会蔓延至其他相邻舱室,使船舶仍有一定的浮力和稳性,从而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其设置数量依据船长和船型不同而异,万吨 级船按规定需设置6-7 道,其中位于首尖舱与货舱之间的首尖舱舱壁即船舶最前的 一道水密横舱壁又称防撞舱壁,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水密横舱壁,其上不得开设任何门、入孔、通风管道或任何其他开口,并应通至干舷甲板。位于船尾的最后一道水密 横舱壁即为尾尖舱舱壁,水密尾尖舱舱壁应通至舱壁甲板,但当尾尖舱水密平台甲板在水线以上时,可仅通至水密平台甲板为止。另一种是水密纵舱壁,一般仅见于液货船。
”防火舱壁:是根据规范对船舶防水结构要求而设置的具有一定隔热能力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的舱壁。按规定,机舱和客船起居处所的舱壁应采用防火舱壁。
液体舱壁:是液舱(油舱、水舱等)的界壁,它经常承受液体压力与振荡冲击力,故舱壁板较厚且其上的骨架尺寸也较大,并需保证水密或油密:
$制荡舱壁:是设于液舱内的纵向舱壁,主要用来减小自由液面的影响,其上开有气孔、油水孔和减轻孔。
按结构分类
按舱壁的结构形式来分,可将其分成平面舱壁、对称槽形舱壁及双层板舱壁三 类:
平面舱壁
平面舱壁由舱壁板和其上的垂直与水平骨架组成。大型船舶舱壁板的钢板长边沿水平方向布置,其厚度由下向上逐渐减薄。其上骨架竖向排列的称为扶强材,水平方向排列的称为水平桁。
对称槽形舱壁
对称槽形舱壁由钢板压制而成,以其槽形曲折来代替扶强材。其优点是在保证具有同等强度的条件下,可减轻结构的重量,节约钢材,减少装配与焊接的工作量,便 于清舱工作。缺点是所占舱容较大,不利于舱容的有效利用,一般用于油船、散装货船及矿砂船。对称槽形舱壁的剖面形状有三角形、矩形、梯形和弧形几种,其中梯形和弧形用得较为广泛.所有横舱壁均为带垂直扶强材的平面舱壁,所有纵舱壁为带水平扶强材或垂直扶强材的平面舱壁。
外壁板带垂直扶强材,内壁板为带垂直扶强材。扶强材的偏差将使用该直尺检查,直尺名垂直于扶强材,扶强材根部处内壳与直尺间的最大间隙建议为 4mm)
大连海洋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生产)实习报告题目:船体装配学生姓名:高祥专业:船舶维修与制造班级:船舶1班实习地点:STX大连集团指导教师:刘作江实习时间:2011 年 7 月25 日至2011 年......
一. 名词部分(一) 船舶1.船舶与海上设施的类型 Type of Ship and Offshore Unit 货船 Cargo Ship 杂货船 General cargo ship 干货船 Dry cargo ship 散货船 Bulk carrier 矿沙......
1、某单位于2008年3月1日,依据《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及其修改通报(2004)、《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及其修改通报(2007)的要求设计了内河100m散货船,并向×......
船体识图基础例如:HP球扁钢,pl8指8毫米的钢板,W,FL分别是T型材的复板和面板,FB筋板,BHD舱壁缩写,AB平台缩写,BL基线缩写 在制作各种舰船模型时,一般都要接触到模型工作图纸。模型......
船体车间年终总结(2011)2011年,船体车间在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在生产部的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克服困难,团结一致,进一步推进车间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在规范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