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浅析”。
浅析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刘文波136403
摘要:分组讨论是新课改后现代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合作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学习小集体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1]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2]
总结过去一些分组讨论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所设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探究性,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结论单一而具体的问题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形式很热闹,但这种分组只有表面形式,却并没有实际效果。
2、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合作,交流无法深入进行。
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没有预习新课,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且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针锋相对的正面交锋,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则学生缺乏主动合作,准备不充分,交流无法深入进行,分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现上。
3、学生参与面有限,缺乏自制力,影响讨论效果。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是有差异的,往往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大多数人几乎成为多余的人,缺乏自制力,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讨论别的事情,小组汇报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
4、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过多或过少。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有的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或正在讨论的兴头上就喊“停”,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出现较多,教师往往用这招来调解课堂时间,失去了分组讨论的意义。
5、教师不做引导,问题没能向更深层发展。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踊跃讨论发言。原本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就该讲解、总结,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将知识的外延扩大。可是教师为了教条的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等理念,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组讨论没有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也有的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无目的的巡视,只是象征性的走走„„其实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真正掌握分组讨论法来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又要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认识规律。学生要逐渐适应参与讨论的学习习惯,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使自己的讨论能够围绕中心,说在点子上扩大讨论的参与面,通过辩论探究问题,提高讨论的探究质量,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讨论步步深入。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所以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一定要紧紧扣住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
1、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讨论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出学习任务,活跃求知欲望,深化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等多种功能。所以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问题、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
例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重大的发明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于是设计的问题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基础和前提?为什么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定会提升学生分解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
问题如果难度过高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否则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在小组内加入一些竞争机制,会促进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这样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思维产生了碰撞,情感产生了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4]
3、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科学分组。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对学生有较多的表达机会,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民主自由和谐互助的气氛,让学生凭兴趣自由选组,做到让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配合在一个小组,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做到科学分组,使学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现代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
小组成员的合作。[5]
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在合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和独特见解,也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过程,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在历史课上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以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为前提,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6]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耐心指导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方式,尽快使学生适应课堂分组讨论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课程改革制定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452001
[2]《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P1502005
[3]《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2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14
[5] 陈旭运《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102
[6] 马运《慎重使用课堂的“分组讨论” 》 光明日报2005
注:作者姓名:刘文波
出生年月:1972年8月
性别:男
籍贯:吉林省双辽市
单位全称: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
职务:教导主任
职称:中教一级
邮编:136403
情景教学法在技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 要】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教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方式。本文在体验式教学......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什么是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初探昔 阳 中 学石金霞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初探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去是、现在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
小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步运用于偏远农村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更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有效的运用历史图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