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永远做群众生命的守护神_安全生命的守护神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1:25: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桑巴:永远做群众生命的守护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全生命的守护神”。

桑巴:永远做群众生命的守护神

——记物玛乡赤脚医生桑巴

作者:刘伟

物玛,藏语意为牛奶飘香的地方,在物玛乡政府附近有一个湖泊,其湖水呈乳白色,远远望去整个湖泊像盛满了牛奶的大缸,由于湖水对周边草场的滋润,使附近一带水草丰美,牛羊膘肥体壮,形成了难得一见的高原小气候,物玛乡因此而得名。物玛乡是改则县的西南门户,下辖枪古,本松,萨玛龙,扎多,布孜,根琼,达热7个村,省道301线贯通全境,往西南方向经过革吉县可抵达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往东方向经措勤县或尼玛县可抵达拉萨,全乡面积8317.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450米,人口2240人。

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生活着这样一位医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始终把病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不管是白天黑夜,无论路途遥远还是冰天雪地,只要哪里有病人他就赶到哪里。他治病救人从不计较报酬,在生活待遇上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尊重。在广袤的牧区草场上,牧民帐篷中经常能够看到他瘦小的身影在忙碌奔走。他就是牧民群众的好儿子,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桑巴。今年6月初,我专程拜访了66岁的桑巴老人,瘦弱的身躯,刻满岁月烙印的额头,褶皱满布的双手,一双经历世间沧桑而充满慈爱的眼睛,……尽管青春已逝,但老人精神矍铄,神情镇定。他十分困难地讲着一口生硬的普通话,在翻译的帮助下,将我带进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轨迹中。

桑巴的住处是乡卫生院安排的职工周转房,一家几口人挤在不足30平米的狭小空间里。走进桑巴的屋子,虽然简陋,但和大部分藏族牧民家里一样,收拾得非常整洁。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一排藏式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证书,时间跨越近半个世纪,十分显眼。这些写满历史与辛酸的证书,让不太爱说话的桑巴打开了话匣子,在回忆中将往事与我们娓娓道来……

桑巴,男,藏族,1946年生于改则县物玛乡枪古村,中共党员,1963年从医,当时担任物玛乡枪古村兽医,由于他勤奋好学,医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2年成为一名赤脚医生,担任物玛乡枪古村人医,从此与医疗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近50年的从医生涯将他历练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桑巴从事医疗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岗位上默默工作,始终把爱岗敬业、服务为民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在岗位上为物玛乡广大牧民群众服务,几十年他累计为病人诊治10万余人次,为400多人接生,并于2005年获得“全国优秀村医生”荣誉称号。

儿时的耳闻目睹赋予了他学医治病的使命感

桑巴小的时候,经历并目睹了许多群众生病后因得不到救治而亡的惨痛经历,使他幼小的心灵萌生了学医治病的理想。西藏和平解放,全西藏人民迎来了新生,1963年他被选派到拉萨学习畜牧兽医,并在畜牧兽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他是牧区长大的孩子,深知牲畜就是群众的命根子。在任乡村兽医的九年时间里,每年都要在各村巡诊7-8次。当时交通落后,他常年骑马走路在野外为群众救治牲畜,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从事兽医工作的同时,桑巴也积极学习钻研民间医学和西医,为村里群众看病。1969年村上派桑巴和托美到日喀则拉孜县去换盐,途中托美关节炎发作,疼痛得无法走路,他就背着他前行,并利用自学的针灸技术为他治疗,行走5天后到达曲夏乡买药配合针灸治愈了他。回到村里,正碰上村民扎桑食物中毒,他用民间土方治好了扎桑。他们都说:“桑巴,你有这么好的医术就应该做人医啊!大家都需要你”。对于这两个患者的成功救治,增强了桑巴为群众看病的决心。

1972年1月,公社干部推荐桑巴到县上学习,并参加短期医学培训,同年4月他改行做了一名“赤脚医生”,担当起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为群众解除疾苦是他生命的全部

为了更好的为乡亲们服务,桑巴尽可能地挤出时间学习医学知识,虚心向前辈学习,为了掌握知识,他在自己身上做药物实验,针灸扎遍全身,熟悉穴位。从事人医工作以来,他怀着对医学事业的崇敬和热爱,以自己的朴实善良,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作为一名村医,他始终把病人的事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路途遥远还是冰天雪地,只要哪里有病人他就赶到哪里。

桑巴从事人医工作以来,怀着对医学事业的崇敬和热爱,以自己的朴实善良,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医生职业的特殊是医生本身的责任感决定的,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他,就没有休息时间,他已经把医疗事业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觉得病人就像自己的家人。

有一次,桑巴从村外为病人看病回来,与他同路的扎西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名妇女躺在地上,他马上前去查看,发现该人下体大出血,在经过简单的救护后,该人向桑巴讲述了她躺在地上的原因:原来他刚生产7天,为了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丢弃,来到了这里,却因为产后出血,晕倒在这里。桑巴听她说完,马上就把她背到了村医务室,立即为她输液治疗,直到她病情稳定,才让她拿了些药回家。在治疗病人时,无论他多么疲倦、多么繁忙,只要病人的病情没有稳定,他都会陪在病人的身旁。

1978年2月,羌塘高原还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桑巴,桑巴……”喊声未落,一位浑身湿透的牧民已经推开屋门,他是外村人,表哥重度脱水,已经昏迷。他哀求道:“病人快不行了,你的医术高,快去救救吧!”此时,天色已暗,大雪纷飞,他转过身,目光落在床边,飘忽的油灯下,刚满一岁的小女儿严重感冒,高烧不退,病情很重,需要及时治疗。怎么办?望着女儿,他犹豫了。去吧,对不起女儿,不去,对不起乡亲。但是,作为医生,岂能见死不救?于是,他叮嘱了妻子几句后背起药箱就走。病人叫嘎当,33岁,没有娶妻,弟弟妹妹年幼,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早亡,家徒四壁,有的仅仅是一顶帐篷。病人已经高烧半月,两天水米未进,骨瘦如柴。桑巴行医仅仅六年,还未见过如此重症。为他把了脉,他根据医学知识做出判断,病人是由重感冒引起的发热脱水,还未发展为肺炎。于是,先打针输液,总算稳住了病情。夜深了,病人奄奄一息,家人害怕,谁也不敢挨着睡。桑巴就说:“我挨着睡,有什么危险,好抢救”。阿里的冬天十分寒冷,特别是晚上,那天的气温近零下20度,但他家里只有两张破烂的被子,桑巴虽然寒冷困倦,却不敢合眼,不时观察病情,一会儿量体温,一会儿喂药,甚至还帮助病人解便。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上午9点,病人慢慢退烧了。到中午,开始说话了,还喝了一碗糌粑糊糊。中午一过,病人的脉象开始恢复正常。病人脱离了危险,桑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另一块石头却越来越沉——小女儿还在家里病着。此时,雪越下越大,路上积淀了十几厘米厚的雪,在路上,他摔倒好几次,大约晚上8点,终于及时赶回为女儿治病。

作为一名赤脚医生,他把病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只要哪里有病人,桑巴就赶到那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路途遥远还是冰天雪地,他都会第一时间的赶到。

1975年,由于连降大雪,许多帐篷都是湿的,牧区群众普遍都患上了关节炎,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经验,桑巴总结出了一套治疗方案。扎果村的热杰患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不已,不能走路,当时没有交通工具,热杰托人捎信给他,知道病情后他没有丝毫推脱,背上药箱骑上马,踏着积雪,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行程30多公里赶到患者家去诊治,使患者病情大有好转。热杰激动地说:“阿吾桑巴,这么冷的天赶来为我看病,你真是活菩萨”。同年,次旦一家三口在离村三十公里的山上放羊,他父亲腿部突然疼痛无比,无法站立,桑巴通过初步诊断后,判定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于是用针灸结合西医的方法成功将他治愈。

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让他的医术更加成熟

桑巴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实践,他的医术不断提高。随着牧民群众各种疑难杂病的出现,他以前掌握的医学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牧民群众的需要。他从县医院医生那里借来了《伤寒杂病论》,《藏医基础理论》,《儿科学和妇科学》,《西医基础》等书籍,总共50多本。为了读懂这些“天书”,他每天都熬到深夜,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从不间断。使他在计划生育、计划免疫、母婴保健等医疗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素质。

1983年的一个晚上,康托区玉托村村民久琼的女儿分娩,但婴儿患有吸入性肺炎和分泌物堵塞,情况十分危险,村民久琼深夜赶来请桑巴出诊。人命关天,他穿上衣服,骑着马就直奔患者家里。夜色沉重看不清路,在疾奔中桑巴不慎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所幸摔得不重,顾不上疼痛,心中挂念着婴儿,骑上马继续行走。一进帐篷,他来不及喘口气就抱着婴儿查看,在迅速判断病情后,抓住婴儿双足倒立拍足底,从婴儿鼻腔中流出分泌物使呼吸顺畅,再配消炎针剂治疗,婴儿很快转危为安。

1995年,康托区玉多村村民扎西的儿媳妇生产后来找桑巴诊治,病人因产后出血不止,导致体内积污过多,如不消除干净对身体损害很大,但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桑巴只好用手清理,进行消炎,止血治疗,并建议立即送乡卫生院治疗。但是,家人犹犹豫豫不肯去。他想是不是家里没有钱,于是,桑巴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0元给了他们,为了防止意外,他还找来了村里唯一的拖拉机。送患者到乡卫生院治疗。

枪古村村民普石卓,由于身体虚弱,导致难产,她生过三次小孩,桑巴就从死亡边缘将她拉回来过三次。她第一次生小孩的时候,桑巴刚刚成为人医不久,但是当时村上只有桑巴一名医生,她家人就马上把桑巴叫了过去,到她家里一看,她正在羊毡上痛得死去活来,而她家的老母亲正在转动着经筒,乞求着菩萨的保佑,在向她丈夫了解情况后,桑巴立即断定,她是难产,在经过他的一系列处理后,普石卓顺利产下一名男婴。但是由于她身体虚弱,在产下小孩后,立即就陷入了昏迷,并伴产后大出血,她家人一看就吓慌了,此时的桑巴,也不由自主心慌了,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他立刻清醒了,如果桑巴都慌了,谁来救治她呢,他马上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拿出来,看着书上的方子对症下药,普石卓经过短暂的昏迷终于苏醒了,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桑巴在她家整整守了一个下午,直到她的病情完全稳定才离开。回到家,妻子问他去了那里,桑巴说:“普石卓生了个小男孩,我去为她接生了”,当时妻子很不理解,因为一般生小孩都是女人的事,一个大男人去干什么。在经过桑巴的耐心讲解后,妻子终于明白了,从此以后,桑巴就开始兼职了“接生婆”。

艰苦岁月让他幸福不忘党恩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为了在最快的时间给病人看病,桑巴在每月只有18元补助费的情况下,先后掏钱买了马匹、自行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每年到各村巡诊8到9次,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七八十年代,桑巴的孩子都还小,每次出诊时不得不把家里的牲畜雇给别人来放,仅在2003年冬季,桑巴在扎果、玉多、色当等地夜里就出诊四次,最后自己累得患了重感冒,输了几天液才好转。

“我是从苦水中泡大的,现在成长为一名医生,最感谢的就是共产党”。他父亲和弟弟都是共产党员,在他们的熏陶教育下,使他对党的宗旨有了深刻的认识,新旧社会的对比,使桑巴坚信只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牧民群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以一名普通群众的情怀,任劳任怨为群众治病。1995年桑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随后全国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使他真正认识到一名党员必学保持崇高的使命感。并在行动上向广大牧民群众践行了党的先进性,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跟着党走,才能富裕,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以此为动力,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体现在具体工作中,为此,他失去过羊群。

1985年,康托区一名患者家属到桑巴的卫生室来找他为妻子看病,在得知他在山坡上放羊后,立刻骑马到山上去找他,还没有到放羊的地方,就喊道:“桑巴、桑巴、桑巴……,我妻子快不行了,你去看看好吗?”桑巴他听到这句话后,二话不说立刻跟着他回到家拿上药箱就走,在走的时候,由于没有交代羊群在那里放着,等他第二天回到家里,桑巴妻子问他羊群呢?他才匆匆去放羊的地方,羊群都不知道去哪里了。至此,桑巴去看病的时候,都要给妻子说一声羊在那里,实在没办法就雇就近的村民帮他去看羊。

群众的需求让他成了这片土地的守护神

为了给村民服务,桑巴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进城机会,有一次,自治区卫生厅西罗厅长到阿里地区检查工作,来到了枪古村,当时,村卫生室正有六位病人在治疗中,而且自己的女儿怀孕后,出现严重的贫血症,昏迷了已经近半个小时,他两头忙不过来,领导对此十分关心,在领导的帮助下,桑巴立即将女儿转到了县医院治疗,经过诊断,发现女儿的血色素只有8克,病情很严重,并有生命危险,而当时县医院还没有输血设备,必须马上转到地区医院治疗。作为医生,却不能治好女儿的病,桑巴很痛苦,但是他立即雇上县医院的车,委托一名县医院的医生把女儿送到地区救治,在安排好一切后,第二天又随车赶回村里照顾自己的六位病人。事后,领导见桑巴这样辛苦,就说:“局里想调你到县上或乡卫生院工作,具体单位任你选。如果同意,马上派你去学院深造”。桑巴说:“我一直在牧区当赤脚医生,从来也没想过离开农村,我和这里的农牧民有感情,这里越贫穷,我越不忍离开。我愿意在牧区当一辈子医生,我一走谁给乡亲们看病”。枪古村大多数牧民还处于半游牧生活,家与家之间相隔好几公里,打预防针是一件苦差事。每当疫苗一到,桑巴就背起疫苗为适龄儿童注射。这几十年来,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全村的每一户人家,从未间断,有一次,桑巴腹泻,浑身无力,但是疫苗到了,一天也不能耽搁。于是,桑巴拄着树枝咬牙上了山。白天打不完,晚上接着打。在昏暗的灯光下,孩子们的臂上留下了一个个印记,桑巴的头上也淌出了一串串汗珠。由于劳累过度,他回家大病一场。

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是他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最基本的要求。2002年3月,一名外地到乡上筑路的工人因意外受伤,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桑巴竭尽全力为该患者治疗,治疗后,因患者无亲人照顾,他经常守在病房,随时观察病情,并进行照顾,患者逐渐恢复了健康;但是他却没有钱支付医药费,是桑巴为他掏钱垫上的。这样的事例还很多,正是广大牧民群众对桑巴的支持和信任,使他深感自身责任重大,也使自己有了无尽的动力。

2005年,由于桑巴的优秀表现,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为此,他被作为一名先进典型在电视媒体上大力宣传。而他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近到物玛乡周围的几个村,远到邻近革吉县的部分乡村的患者都来找桑巴去诊治。为此,他常常顾此失彼,经常为这家看了病就顾不上那家,从而出现了一些家庭为了早点给家人看病而送礼的现象。但是,桑巴深知,他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名乡村医生,他从来不收受群众一点好处,严格公正的为广大牧民群众服务。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了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桑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缘于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怀,“为党旗增光,为百姓造福,就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桑巴对我说道。

桑巴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乡村医生,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为群众服务,用数十年的光阴守护着这片土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广阔胸怀,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永远做育龄群众贴心人

永远做育龄群众贴心人—三和乡计生办主任雷世梅事迹雷世梅,自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我乡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曾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多年来,他不辞辛劳,始终以一颗热忱......

永远的依赖守护神

永远的依赖守护神有一个人,在我们未出生时起,就为我们打拼,立志要给我们好的生活;有一个人,接过我们出生后的小身子,就满心的欣喜与小心翼翼,甚至出了一身汗,只因怕弄伤脆弱的我们;有......

做地球的守护神

做地球的守护神新桥中学804班甘芷毓“咦?我在那儿呢?这是什么地方?”我疑惑地环顾四周,只感觉自己轻飘飘的,像一个脱离躯壳的魂魄悬浮在空中,我的脚已经发软了,它们实在不习惯离开......

生命的守护神作文

生命的守护神作文......

生命的守护神作文

生命的守护神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下载桑巴:永远做群众生命的守护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桑巴:永远做群众生命的守护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