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检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测试”。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检测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K-39Ca-40Mn-55Cu-64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中:(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B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C .用石墨作干电池电极D .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的石蕊试液中.① 二氧化碳 ② 臭氧 ③ 甲烷 ④ 氟氯代烷 ⑤ 氮气 ⑥ 氧气中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A.① ②B . ③ ④C ⑤ ⑥D . ① ④ 3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原因是()A .不同元素组成的B .不同种原子构成的C .碳原子数目不同D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O2的下列用途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灭火B .作化工原料C .制干冰D .温室中做肥料.电器设备失火时,要选择泡沫灭火器和液态CO2灭火器中液态CO2灭火器的主要原
因是()
A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C .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
A .迅速做人工呼吸C. 拨打急救电话 120
B .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D .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海湾战争引起科威特大量油井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据报道,有些地区下降
黑雨,你分析形成黑雨的主要污染成分是()
A .炭黑B .二氧化碳C .甲烷D .一氧化碳
8.干燥的空气通过灼热的炭层,逸出的气体再通过足量石灰水,最后主要剩下的气体是
()A.N2和 CO
B .N2和 CO2C.CO和CO2D.CO 和O.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
A .放人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放人一杯水
C .放人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D .放人一盏点燃的油灯.① 大量植树造林 ② 用大量 Na0H 溶液吸收CO2 ③ 禁止生产含氟冰箱 ④ 减少
矿物燃料的燃烧 ⑤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⑥控制白色污染⑦不要乱扔垃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A . ① ② ③B④ ⑤ ⑥C . ① ③ ⑦D . ① ③ ④ ⑤
11.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留传至今。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正确的选项()
A.CaCO3 ~CaO~CaCO3B . CaCO3 ~CaO ~Ca(OH)2 ~CaCO
3C.CaO ~Ca(OH)2~CaCl2~CaCO3D.Ca(OH)2~CaCO3~CaO~Ca(OH)
212 .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墨水,其理由是()
A .单质碳不跟其他任何物质反应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 .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下列用来区分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分别通人紫色石蕊试液B .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内D .通过灼热的 CuO.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用化学式表示正确的一组是()
A .熟石灰、石灰浆、Ca(OH)2B .石灰、石灰石、CaC O
3C .煤气、水煤气、COD .生石灰、大理石、CaO
15.一定量的 CO2气体通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 a gCaCO3沉淀,若把等质量的CO2 先通过下列变化:CO2~CO~CO2(每步反应都进行完全),再将得到的CO2通人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出 bgCaCO3沉淀,则 a , b 的关系是()
A.a=2bB .a = bC.a=13bD.2a = b.实验室制取 CO2时需用到的仪器是()
A .铁架台、单孔塞、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B .大试管、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C .集气瓶、导管、玻璃片、酒精灯、单孔塞
D.集气瓶、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导管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
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A.没有加热B.锥形瓶的橡皮塞漏气
C.加入的酸是硫酸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18.某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后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
了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气体()
A .一定是 CO气体B .一定是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 CO 和 H2的混合气体D .一定是 CO和 CO2 的混合气体
19.欲证明生石灰(CaO)中含有石灰石的最简便方法是()
A .加热B .加人澄清石灰水中C .加热并通人CO2D .滴加稀盐酸
20.根据O2、CO2的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在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时不需考虑()A .反应物的状态B .反应条件C .气体的性质D .气体的用途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2分,共40分)
1.将 5g碳放在盛有 8g 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碳和氧气没有剩余,则容器中的气体是, 质量是。.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利用金刚石的.3 .在碳的几种单质和化合物中:具有金属单质的某些特性的单质是;钻头上镶的一块固体是;做防毒面具堆的最好的填料是;制油墨或油漆需用;人工降雨的制冷剂是;石墨可做高温下工作的机器的润滑剂,是因为它。.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证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有 300 多种化合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检验香烟烟雾中是否存在 CO2和CO,在对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 ① 澄清的石灰水,② 浓硫酸,③ 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 澄清的石灰水,发现 ①、④ 变浑浊。(提示:浓硫酸吸收水分)试回答:(1)① 变浑浊的现象说明;(2)烟雾中是否存在CO;做出此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为。.有 A、B、C、D、E 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l)A + CuO(2)C→B 十 H2O(3)B+H2O→ C
(4)D+氧化物(5)B + Ca(OH)2 →D + H2O
(6)B + A E 试推测:
A 是__,B是____________C 是_____, D是__________,E 是_。
6.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能否与制取CO2的装置相同_____
(2)氨气可以用法收集
(3)现欲制取并收集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集气瓶和。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14分)
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的方案。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加人试剂,结果发现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后又立即变清。
(1)描述Ⅰ中出现的现象。
(2)分析Ⅳ中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3)根据Ⅲ中的现象,你可以得到的结论
有。
(4)为了达到该同学的实验目的,该生所用原料最好将换成,且请你指出该生实验中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现象,上述方案中多余的实验是。
四.计算题:(6分)
37.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耐高温,不与酸反应),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他取用2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
求:(1)2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3)100kg这种纯度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固体多少克(即含杂质的生石灰)?
提示:CaCO
3CaO+CO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DCDACBAADDBBDADDCCCD
二、填空与简答: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13g2、硬度大的性质
3、金刚石金刚石活性炭 炭黑二氧化碳质软、耐高温、有滑腻性
4、(1)存在二氧化碳(2)存在一氧化碳(3)①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C、CO2、H2CO3、CaCO3、CO6、(1)不能(2)向下排空气法(3)酒精灯
三、实验探究:
(1)蛋壳减少、有气泡、蛋壳上下浮动
(2)溶液由紫变红 CO2+H2O==H2CO
3(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4)浓盐酸
(5)稀盐酸
(6)Ⅰ中有气泡 Ⅱ中有白色沉淀
(7)Ⅲ和Ⅳ
四、计算题:(1)0.3g(2)85%(3)62.6kg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介绍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05年5月19日,河北承德暖儿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是A、乙醇 B、甲烷 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记住常见的碳单质、性质、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3、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污染 知识要点:一、碳的几种单......
第六单元知能检测一、读拼音,写词语。2、“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措着衣袋,好像里面装着宝贝。”句中的“宝贝”是指 () ..zhēncángnánkànwãnyǎzhãdiãA.王老师给蔡林同学的纸条......
第五册第六单元检测题一、语言的实际运用l、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变化最大的一组是: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B、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