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专项训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选择题专项训练”。
政治期末复习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1.在2008年的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形势,作出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央财政拨出近千亿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强化灾区防疫工作,抢修灾毁基础设施;全国各行各业、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1)结合材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2)谈谈国家对灾区人民实施救助的政治学依据。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国家对灾区人民实行救助,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旨意的执行者。国家对灾区人民救助,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国家对灾区人民进行救助,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4)简要说明抗震救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并说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意义。
(1)关系: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共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②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新的时代精神,是新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给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2)①抗震救灾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②弘扬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③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展示中华民族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5)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必要性。
(5)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抗震救灾精神,尊重科学,以人为本,遵循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有人说,地震不由人,抗震不由天。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某市市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辨析:只要完善好党的执政方式,就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七28)
3.2008年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双方在东海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这项共识是双方经过3年多艰苦磋商达成的,体现了双方的冷静、务实好智慧,从中可以看到双方决心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的强烈意愿。
辨析:面对当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处理国际问题时,必须坚定地维护本国利益。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当代国际社会,我国必须坚定地维护自己本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题中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坚持平等互利、互利共荣的原则。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任何国家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做到互惠互利,而不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和损害他国利益,从长远看,这样做最终也会损害本国国家利益。
4.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省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普遍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贯彻《行政许可法》,简化审批手续,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听证制度,着力打造“阳光政府”,让政府的行为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山东省政府在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5.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课堂作为对青少年进行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要坚持知与
行的统一、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的统一。
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怎样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荣辱观?
6.200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宁夏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近890亿元人民币,比1957年增长了80多倍。随着经济总量的突破性跨越,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区铁路通车里数780多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宁夏还十分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等,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宁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对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什么启示?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坚持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必须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
④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和少数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
⑤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
1.(1)①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党和政府认真分析形势,作出周密部署,科学决策,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②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重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和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③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党和政府认真分析形势,周密部署,尊重科学,抗震救灾。
(2)(3)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抗震救灾中周密部署,科学决策,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发挥了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②正确处理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③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高昂的革命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统一,既发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又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
④坚持内外因结合,把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与国家支持、全国各地的支援结合起来。⑤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抗震救灾中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全国人民的力量。
(6)①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地震的发生,是自然界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因此,地震不由人。
②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地震发生后,人们抗震救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因此,抗震不由天。
③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既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那种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和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需要有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旨意的执行者,是政府职能的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需要政府履行职能,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不仅有“共享”的权利,更有“共建”的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④题目观点是片面的。
4.①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做到了依法行政。
②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③打造“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④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荣辱观,必须把课堂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青少年进行正确荣辱观教育,要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连结,我们认识事物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培养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必须坚持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的统一。
④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荣辱观,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典型示范与群众实践的统一。
非选择题训练(一)(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辨析:大众文化就是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2.近年来,一股传统文化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涌动。祭孔大典举办规模不断扩大、......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选择题训练1.有一种智慧叫包容。包容性发展是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共同进步的发展;是各种文......
赣榆一中政治期末练习(三)一、选择题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 ①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
政治选择题专项训练(八)1.对下列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1表示某商品价格升高后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 B.图2表示某商品价格下降后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 C.图3表示实施新能......
病句修改选择题专项训练 【常见病句类型】病句修改的前提是必须明确造成病句的原因。一般说来,病句有以下几种:1、句子成分残缺。如主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等。 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