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商会发展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汉正街发展状况”。
第一章 汉正街商会发展史
1.1 商会概述
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
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会是商人利益的代言人。其具有协调市场各行业主体合法利益、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政府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故商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市场化水平和经济规模。
商会有两种典型的分类。一种是行业协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法人、相关的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沟通本行业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协调同行业利益,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发展。如汉正街全新服装商会、皮具箱包商会、鞋业商会及服装辅料商会等。另一种商会是地域性的,通常由某地区企业公司、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的公民所自愿组成的组织。如温州商会、浙江商会、湖南商会等。1.1.1商会的作用
一是参政作用。商会要进行行业调研,及时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行业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二是代表作用。行业商会代表并维护该行业自身利益和权益,能很好地反倾销、反壁垒、反制约,并提升行业的层次和档次。
三是自律作用。制定行业公约,维护行业权威。有效地矫正营业的弊害。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制定行业标准,统一质量认证、质量检测等。
四是服务作用。组团参展,进行行业培训、评审,组织学习、参观、考察,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五是协调作用。协调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业内企业与业外企业甚至外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纠纷,协调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与相关政府部门交涉,有效地抵制有关部门和人员吃、拿、卡、要的行为。
六是信息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及时上情下达,掌握最新信息,了解商机,让业内企业少走弯路。还可与外地行业商会加强联系,结成联盟,共谋发展。七是政治安排。对业内优秀人士做好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使精英分子能担任地方或上级机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好地为本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1.2 商会的特征 1.公益性
商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使各商户利益实现最大化,然而在商户自主经营的方式下,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例如资金、信息等等,这时候需要一个能代表商户利益的强有力的组织来维护其利益,而又能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商会则是这样一个非营利、非党派民间组织,商会没有营利可言,纯粹是一种为商户服务的,以为会员创造利润,为行业发展拓展空间为宗旨的公益性组织。2.民间性
从历史上看,商会是民间自发产生的,是“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商会的活动能力来源于有关企业将自己的部分私权力的自 愿授权和委托,形成行业商会章程和行业规约,凡承认和遵守章程和
行规的本行业企业、高度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可自愿申请入会,退会自由。商会自筹经费,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理事单位的赞助以及其他捐赠、商会在服务中的创收等。商会自理会务,会员民主、自主选举领导人,按照商会章程管理商会事务,自聘工作人员,决定其薪资福利。3.自律性
商会作为一个非官方组织,其章程的制定及其依照章程所为的运作均是纯粹的独立行为,其作为企业利益的代表在遵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本行业的行规或基本规则,供企业按照统一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我国行业商会须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独立实体。同时,行业商会的自 律性也并不排斥政府对其在法律规范范围内活动的监督权能。4.法人性
商会是由同一行业的企业法人、相关的事业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自愿组成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或由某地区企业公司、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热心公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民组成的团体,故其具有典型的法人性,能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是不是我们的组织才能有明显的特征。1.2 中国商会发展史
中国的行会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前后。《论语》中说:“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其中的“肆”,指的就是中国最早的行会组织。
行业组织在先秦时代被称为“ 肆”,汉代称为“ 行列”、“ 市列”,隋唐代后则称为“行”。行以“ 行首”或“ 行头”主持本行事务,在行内负责贯彻有关官员和市场的规定,向政府交纳税收,办理与官府的交涉关系事项等。
行会在宋代有了较大发展。进入明清,行会则因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领域,开始分别以行帮、帮会、会馆和会所等不同名目和组织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行会通过制订行规行纪,用对会员强制的办法,限制行业内部的竞争,同时抵制来自外部的竞争。商业行会的行规偏重于统一市场价格,统一度量衡器,对其他方面的控制较为松动。
19世纪4 0年代,外国人在中国开始创办的近代工业,为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工场作坊和以军火工业为代表的近代企业的涌现,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行业组织不断替代旧有的行会组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现代意义的行业商会在清朝末年诞生了。1874年辽宁工商界“公议所”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会。1900年官方邀请各帮会筹建商会并拟订了章程。1902年后卜海、天津和杭州成立商会组织。1911年后各地纷纷成立总商会。1914年T商部颁布了《商会法》,规定各省城、商埠及商务繁盛区域需设立商会。同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各地商会达1099个。1929年重新制定《商会法》,1930年全日商会、商会联合会2046个二次山界大战结束后,各地纷纷恢复或市建商会。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工商业联合会。在政务院的指引下,各地在改造旧商会、旧同业公会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工商业联合会,将同业公会作为团体会员参加工商联,工商联的各项工作都是通过这些同业公会贯彻执行的。1953年,同业公会改为工商联领导下的专业组织。这时的这种专业组织与原来的行会或同业公会相比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改变后的这种专业组织不再或基本不再具有代表本行业企业利益和要求的义务,而是逐渐形成代表工商联与这个行业进行联系的渠道;二是这种变化使参加工商联的同业公会的会员只是以个人身份直接加入工商联,而不再作为团体会员开展活动。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1958年前后,作为私营工商企业的民间联合体,行业商会(同业公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释放了相当的社会自由空间,整个社会自由度有所扩大。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从全能主义社会向后全能主义社会的转型,“ 第三领域”慢慢积聚了一些资源,开始尝试“去国家化”并一定程度上的自治,呈现出不断扩展和制度化的趋势。但同时由于全能主义时代的政治惯性,包括行业组织在内的中国社会自治组织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路径依赖。目前的行业自律组织按照生成路径划分,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自上而下,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建立的,具有准政府部门性质,其名称多为行业协会;二是自下而上,由民营企业自主推动设立,具有完全的民间性质,其名称多为行业商会,是工商联的二级组织;三是政府与企业合力推动,其名称为行业商会或行业协会,无论其名称为何,其职能定位、活动方式、会员构成、制度建设等核心特征均与民间行业商会无二,只是由于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当地政府的开明,获得了行业商会所没有的独立社团法人地位和一定的政府支持。1.3 汉正街商会发展史
汉正街市场既有厚重的商业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经济气息。历史上这里商帮、会馆林立,他们相互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使这一方热土得以复兴。在此诞生的汉正街商会林林总总,形式多样,满足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1996年9月25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正式成立,隶属硚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团体会员身份接受硚口区总商会指导。截至1996年底,市场总商会下设6个商会,即新安街商会(名誉会长高彩云、会长申生麟)、三曙街商会(名誉会长彭涛、会长谢诗海)、宝庆街商会(名誉会长张惠吉、会长张菊英)、利济街商会(名誉会长张佑红、会长秦丽君)、汉中街商会(名誉会长刘季和、会长刘敦敏)和汉正街商会(名誉会长吴方桢、会长胡卫东),会员2 800个(人)。
市场总商会的宗旨是: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对广大会员进行团结、教育、引导、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本着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为经营者服务的原则,以商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维护商会会员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总商会旗下共有19个各类行业商会、联谊会,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十多年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在区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场各行业商户的厚爱中,充分发挥了商会的“帮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引导谋划市场发展、诚信守法经营、反哺回报社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团结广大的会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汉正街的二次创业中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1年4月,汉正街二期改造。将同安坊、来祥里、三曙街、大夹街、余庆里、利济南路等5万多平米的低矮“棚户区”拆迁,原地建起四层楼的“汉正街小商品中心市场”,将街头巷尾所有摊位“引雀归笼,还路于民”,长期在户外摆摊的商户,也告别了日晒雨淋的生涯。
小商品中心市场经营面积3.5万余平方米,有近3000经营户在此经营,主要经营小五金、小日化用品、毛巾牙具、针头线脑等,荟萃了全国各地的小商品,是华中小商品百货聚集地。这里的商品高、中、低档的、传统的、现代的、摩登的、质朴的交织在一起,和谐共处,吸引着众多的客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真正实现了开一个市场、活一片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
面向新世纪的挑战,中心大楼全体经营户在商会的带领下,抓住汉正街“二次创业”的契机,努力重塑品牌、重塑布局、重塑环境,力争把未来的小商品中心大楼培育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旅游购物中心。
汉正街市场皮具箱包商会成立于1999年3月,是汉正街市场最早组建的商会之一。会长李明高先生,是汉正街箱包市场的创建人。
1995年11月18日,随着李明高先生创办的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的开张营业,标志着箱包市场在汉正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箱包市场创建初期,经营面积只有2500m2,商户不足200户,品种比较单一,档次一般化。箱包商会成立后,商会一班人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几番走南闯北,深入市场调查,精心策划,广招商贾。从一个地下箱包城发展壮大成为现在的以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华贸精品皮具城为龙头的汉正街皮具箱包经营区域。大小箱包商城已有五个,经营面积达30000 m2,商户560户。精品箱包、精品皮具、普包、休闲包、小皮件等专卖场已初具规模,并拥有众多固定的消费群体,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皮具箱包市场。
箱包商会在一手抓市场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一手抓社会效益。八年来,商会对内积极做好商户的协调稳定工作,引导商户正当竞争,规模经营;对外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国家的政策、政府的要求贯穿到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多次调解商户与商户、行业与行业、商户与客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市场繁荣做了一定的贡献。其中龙头市场华贸皮具箱包地下商城就五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成为汉正街专业市场的一面旗帜。
自1979年汉正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以来,服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是汉正街市场的“支撑行业”。2006年汉正街服装销售额达到90亿元左右,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汉正街市场的提档升级,武汉桥建集团投资兴建的汉正街中心商城,已开辟为全玻璃橱窗的名牌服装展示专营店,成为武汉服装品牌总汇,其国内国际名牌服装总经销总代理达数百户。其硬件环境堪称国内一流的汉正街第一大道、汉正街品牌服饰大楼也相继开业。这些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彻底改变了汉正街“马路市场”的老形象,使之向商贸服务、文化休闲、滨水观光于一体的全新经营模式逐步升级。现代化的大卖场、专卖店、精品店、网络营销,正在取代传统的摆摊经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汉正街经销的品牌已达3000多个。大量品牌的抢滩不仅让市场商机和人气上升,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经销、总代理大本营。
汉正街服装行业的繁荣壮大,是汉正街市场经济发展的佐证,在汉正街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的今天,全新服装商会和商会党支部将在会长郑斌的带动下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诚信经营,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赢得客户。我们愿与广大客户合作,共同为美化人民生活而努力。
汉正街服装辅料行业在汉正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行业起步早、规模大,是市场的“支柱行业”。近四年来,汉正街的服装辅料经营户由150户左右猛增到近千户,年销售额突破十亿元,年创税上百万元,商品幅射西南、西北、华中、华北及我国大部地区,是华中地区服装辅料行业的龙头老大,为汉正街市场的繁
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装辅料市场的经营户随着汉正街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他们把自己的事业深深植入了汉正街这片沃土。他们的事业拓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大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便于同国际接轨,适应社会发展,实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升汉正街市场服装辅料行业优势,做大做强服装辅料产业,提高汉正街市场服装辅料行业知名度,维护服装辅料行业的合法权益,我们于2007年6月成立了服装辅料商会,年青有为的企业家万朝红先生被首推为会长,我们将蝉尽竭力地为用户之所急、之所需,提供优质新颖的服务和商品,美化实惠您和她。
汉正街行业商会还包括工艺饰品童玩商会、文化体育用品商会、床上用品商会、塑料商会、鞋业商会、副食商会、针织商会等等,这些商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带领商户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汉正街行业商会打造了一系列汉正街品牌,发挥其商会职能,诚心服务,为商户谋福利,使汉正街各行业得以协调、稳健发展。
汉正街商会也包括了一些区域商会。2005年3月汉正街晋商平遥商会成立,成为汉正街第一个以地域命名的商会,天下第一街与天下第一票号的精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平遥商人在汉正街商业发展壮大,以小商品、服饰为起点的转折,成为平遥商人的新生。目前,在汉正街类似平遥商会会长王承祥一样经商的人就有4000多,店铺近千余家,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三千万元。直接通过他们拉动的地方投资就达两千多万元,成为平遥地区融资的新渠道。
晋商历来不乏巨商豪贾,汉正街平遥商帮——这是一个现今中国市场普遍的商贾群体,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亦是商品市场中普通的一角,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他们是穿过历史,让我们了解晋商走南闯北的一面镜子,他们连接过去几百年,亦将承继汉正街的晋商未来。
除了晋商平遥区域商会以外,汉正街还成立了汉川商会、武汉温州商会、武汉湖南商会等区域商会,为外商共同发展,共谋福利,“抱团取暖”提供了有力平台。
商会简介:
具有500年历史的汉正街,史称为“汉口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之初是商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现仍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是湖北武汉最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街之美称。
汉正街市场既有厚重的商业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现代经济气息。历史上这里商帮、会馆林立,他们相互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使这一方热土得以复兴。市场经济的进程需要协调发展,汉正街市场总商会正是在这样的呼唤下于一九九六年成立的,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商会的宗旨是:在党的十七大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对广大会员进行团结、教育、引导、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其主要职责是:本着一切为市场服务,一切为经营者服务的原则,以商会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维护商会会员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汉正街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总商会旗下共有19个各类行业商会、联谊会,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当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
十多年来,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在区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市场各行业商户的厚爱中,充分发挥了商会的“帮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引导谋划市场发展、诚信守法经营、反哺回报社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汉正街市场总商会将不负众望,一如既往地团结广大的会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汉正街的二次创业中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汉正街市场总商会
汉正街中心市场商会、汉正街皮具箱包商会、汉正街工艺饰品童玩商会、汉正街文化体育用品商会、汉正街电子商会、汉正街床上用品商会、汉正街塑料商会、汉正街鞋业商会、汉正街晋商平遥商会、汉正街全心服装商会、汉正街副食商会、汉正街针织商会、汉正街服装辅料商会
翻开史册,汉正街历尽沧桑。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
汉正街导游词介绍(共15篇)由网友“泥鳅不会游”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汉正街导游词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汉正街导游词介绍 翻开史册,汉......
汉正街的历史变迁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替,汉正街犹在,不过不再是“青青石板,白墙灰瓦”,只是朱颜已经改变了。500年悠悠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汉正街却没有沉寂在历史的洪流中,而是以......
汉正街的变化作文我觉得近年来变化做大的应该是汉正街。硚口区,最繁华的地方就是汉正街。它,可是中国第一街呀!是一个热闹的大集市。可现在呢?到处都是板车,汽车和公交车,全部都涌......
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简介中国汉正街电子商务平台是由享受政府专项科技资金支持的武汉市天志有限公司,与北京银信网创科技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联合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和湖北各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