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过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 初二期末复习
一、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3分)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要求:点明节日名称+相应习俗+说出其寓意。)答案示例:清明节扫墓,寄托对逝往亲人的哀思。
中秋节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2)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A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节日承载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文化精髓,是几千年中华历史传承下来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但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传统文化不及时代的变化等诸多原因,面对接二连三的外来冲击,传统文化正渐渐被人们遗忘。当代青少年不能一味的喜欢洋节日,单纯的追求西方文化,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传承中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现代人喜欢西方的节日胜过传统的中国节日,主要原因是西方的节日特点更符合我们的心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氛围。中国节日里最重大的要数春节了,但在春节里,孩子们得到的无非是新衣服、压岁钱、烟花爆竹和年夜饭的美食佳肴。小一点的孩子还会觉得很新鲜,玩得很快活,可年年如此,青少年也会厌烦。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平日里不愁吃穿,不过年也能得到名牌的新衣服,也能吃上大鱼大肉,年夜饭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期待的了。总的来说,传统节日讲的是家庭团圆、和谐,而西方节日则注重浪漫、好玩,于是比起前者,现在的青少年当然就更偏爱后者了
二、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9分)
(1)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2分)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①重阳节)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②母亲节)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7分)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对象 认可度 欢快度 结果节日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春节高高中高中低 圣诞节低中高低中高 ① 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分)
答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
(或:更喜欢“洋”节日);
或“对„洋‟节日认同度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即可得2分。
只单方面答出对“洋”节日或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度情况,得1分。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
或:认同感高的“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
③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3分)
加强保护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或:加大政府保护和扶植力度,尽早将一些重要且影响较大的传统节日纳进“申遗”程序。
或: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扩大中国传统节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
或:保护传统节日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可精心打造一批知名节日。
或:应坚持继承、保护、改造、创新并重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其更生活化,人文化。
三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9分)
(1)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2分)
要求:任选一个节日;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
实施方案
日期(2009年)节日 活动主题 4月4日 清明节 祭奠英灵,缅怀先烈 5月1日 劳动节 体验劳动,歌唱明天 5月28日 端午节 纪念屈原,弘扬传统 10月1日 国庆节 感受成就,祝福祖国 10月3日 中秋节 诵读诗赋,期盼同一(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歌唱祖国(歌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嚼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
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采。
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3分)
幸福安康 繁荣昌盛
答案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
评分标准:能恰当使用提供的词语,得1分;能表达出祝福祖国之意,得2分。共3分。
(4)请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表达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2分)
答案示例:示例一: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示例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示例三: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评分标准:必须是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相连的诗句,书写无误,得2分。共2分。
四、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重阳节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 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
宣传标语:
重视传统节日内涵,【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
或者【示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
五、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3分)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示例①:
活动内容: “民俗文化”知识竞赛。
基本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②:
活动内容: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
基本思路: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3分)
示例①: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②: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推荐对象1分,理由2分,共3分)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
问题1:示例①: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
问题2:示例②: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
问题3:示例3: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每问1分,共2分)
六、世界上很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端午节短信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宇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示例一: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示例二: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
(2)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岳母(岳飞的母亲)冰心
答:示例一:孟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岳母 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三:冰心 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3)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示例: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恩情,请您答应我,好吗?
七、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列要求作答。
(1)请说说“端午节”的来历。(2分)
示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守旧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 6 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
(2)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2分)
示例: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插艾草,饮雄黄酒等。
(3)从2008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八、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请你参加相关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6分)
活动一:我的发现——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材料1: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办法》规定,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材料2:2008年初,浙江省确立了14个传统节日标志地:绍兴(春节看祝福)、海宁(元宵看灯会)、余杭(端午赛龙舟)、开化(中秋舞草龙)……
材料3:衢州西安高腔被列进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能表演衢州西安高腔的专业演员已经很少。
探究结论:
我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数量多、内容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传承上还存在危机。
活动二:我的观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简述理由。
观点1: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2: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观点理由:
赞同观点1,理由如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节赏月等传统民族节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应该大力保护。
赞同观点2,理由如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已阔别了现实生活,失往了存 7 在的基础,所以被淘汰也是正常的。
活动三:我的体验——衢州在传统节日中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春节贴对联、清明扫墓祭祖等。谈谈你在期它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麻糍节等)中参加过的民俗活动以及你的感受。
示例:清明节,(家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扫墓祭祖,踏青游玩,吃清明馃。)(这个日子里,有怀念逝往亲人的感伤,有家人团聚的欢乐,也有享受春光的惬意。)
写出民俗活动内容给1分,+ 写出感受给1分
春节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元日 》 楼》 王安石(隋)隋炀帝 爆竹声中一岁除,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春风送暖入屠苏;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千门万户瞳瞳日,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总把新桃换旧符。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清明(杜牧)
《甲午元旦》-
清明时节雨纷纷
孔尚任
路上行人欲断魂
萧疏白发不盈颠 守岁借问酒家何处有
围炉竟废眠
牧童遥指杏花村
剪烛催乾消夜酒 倾囊
分遍买春钱
端午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文秀(唐)
桃符老兴偏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传闻为屈原;
欢笑拜新年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
洗得直臣冤 《元夕》
欧阳修
望月怀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张九龄
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时。
后。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思!
旧。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滋。
袖。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 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午
除 夕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释义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
【篇1:家乡的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传统节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1.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开始于哪个朝代?周朝2. 请列举出五个清明节节日习俗?荡秋千、踏青、蹴鞠、扫墓、植树、插柳、放风筝、拔河3.在我国宝岛台湾和闽南一带地区,未婚女子在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