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品牌再创辉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张裕品牌”。
张裕品牌再创辉煌
在市场经济中,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很多“老字号”步履艰难,不少新名牌各领风骚没几年!有100多年历史的“张裕”,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在受洋酒冲击、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近几年利税连续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销量、销售收入居葡萄酒行业第一。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进行的2004年度企业竞争力监测中,张裕综合竞争力指数居位列中国上市公司食品酿酒行业的第八名,成为进入前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
面对市场机遇和葡萄酒行业的激烈挑战,张裕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进入世界葡萄酒酒业前20强,成为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企业集团。百年名牌创出了新辉煌。
一、创新是魂
走进张裕公司,既体验到了历史的沉香与厚重,又感受到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时代气息。
坐落在老厂区内的“酒文化博物馆”,述说着这个民族企业饱经的沧桑、创造的辉煌;百年大酒窖中,那两米多高的大橡木酒桶,紫铜色的外表,令人不禁想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山腰上的新厂区内,一排排闪光的发酵罐,一条条盘龙似的灌装流水线,一台台“思考”着的电脑,无不向人们展示;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工厂。
创办于1892年的张裕公司,是我国少有的超百年企业。“张裕”牌葡萄酒早在1915年就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4项金奖。
1997年,张裕公司销售收入和葡萄酒总产量位居全国同业第一,创税利过亿元,净利润比上年增长51.2%。1998年上半年,实现税利又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倍。百年企业、世纪名牌,凭什么在洋酒冲击下创出新辉煌?(一)老名牌也要创新
“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这是1992年7月江泽民同志到张裕视察时写下的题词。
“酝酿”的实质则是创造。老品牌是一笔宝贵财富,有时也会成为创新的障碍。在张裕,曾有一个“四不动”之说,即历史上传下来的原料、工艺、产品种类和价格下能动。曾有人认为,谁动了,谁就是张裕的罪人。
“老名牌也不能靠吃老本过日子。老名牌更要刨造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张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利强坚持要创新。
有资料表明,在20世纪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巴拿马金奖的中国企业并非张裕一家,国内各行业共有70多个品牌获此金奖。物转星移,今日已所剩无几。
在张裕公司发展的历程中,也曾几次遭遇危机。远的不说,1989年就曾跌入亏损300多万元的境地。临危受命的总经理孙利强、党委书记田福永等一班人,果断地实行了经营战略上的3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老牌子,要创新”。
(二)技术创新带动产品结构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为了保证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张裕公司每年都按总销售额的固定比例拨出经费。在l 500平方米的科研大楼里,上百位科研人员每天攻关不止,每年都有几十项新成果推出。
张裕技术创新的成果,是产品结构的优化和每个产品的质量提升。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世界优质产品评选大会上,张裕公司的“解百纳”:干红葡萄酒荣获国际金牌,XO级金奖白兰地荣获国际银牌。继1915年获“巴拿马金奖”,张裕公司再捧这两个世界大奖,就是张裕人技术创新的成果。
历史上,张裕不生产干红葡萄酒.“解百纳’干红葡萄酒的开发成功,标志着张裕的产品结构由甜葡萄酒向干葡萄酒的转变。目前,张裕公司已开发出了半甜、半干、全干等十几种产品。
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结构创新,由中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转变,由一般品种向特色产品转移,这是张裕的一个重要特点。近年来,公司采用先进的低温发酵等新工艺,研制出一系列高品质的葡萄酒产品。“新开发的XO级白兰地,质量上、档次上远远超过了一百年前的金奖白兰地。”总工程师、科研所所长王恭堂告诉我们。
根据白兰地讲究新鲜度的消费新趋向,公司在酿造工艺上取得了新突破,开发出了XO级、VSOP级、VS级和低度可雅白兰地。低度可雅白兰地酒度虽低,但保留了白兰地原有的香味,该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尚属首创,一上市便深受欢迎。
保健酒是张裕产品拓展性创新的杰作。公司已开发出拥有16个品种的保健酒系列产品。其中的“至宝三鞭酒”,畅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香港消费者誉为“风味好、疗效好,成色好”的“三好产品”。
目前,张裕公司已开发形成了六大系列、6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全新的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延伸老名牌的内涵,提升、刷新其品牌的整体形象,这是张裕人实现再创新辉煌的秘诀。
(三)制度创新
对于张裕公司来说,所谓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解决名实相符的问题。张裕公司创建时就叫“张裕酿酒有限公司”。公司的名字叫了100年,但它始终只是一个“独资”企业。开始时,它是由张弼士一人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建的个人独资公司。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实际上只是工厂)。
独资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投资主体单一, 董事会可有可无,有也是形同虚设。董事不“懂事”的现象,既可笑又难以避免,而不愿意让别人分享利润,是最不懂事的事!
20世纪50年代,国家拨给70万元资金,张裕人兴奋了40年。1997年9月,张裕公司改造为股份公司发行B股,募集到境外资金3亿元。
利用这笔巨资,公司进行了一系列设备引进、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全部完成后,公司的各种葡萄酒生产,将由1996年的3.5万吨扩大到7万吨以上,干红等热销品种的产量将翻几番。
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张裕人进入了资本运营的新境界,壮大实力,奠定了进一步创造辉煌的基础。
二、质量是根
(一)产品的质量,体现着企业的质量、人的质量、民族的质量 张裕人的质量理念,很奇特,很庄严。他们认为:“产品的质量体现着民族的质量。产品质量的高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道德精神和行为规范。”
质量意识的这种变化,伴随的是责任感的加强。张裕人普遍有一种“为国争光,为张裕人添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与近年盛行的“先造名气、后造产品”做法相反,张裕人恪守“先上质量,后造市场”。他们认识到,名牌之根在质量,打好质量的根基,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质量和利润发生矛盾时,张裕人从来都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质量。宁丢利润,不丢质量信誉。1997年中秋、国庆前夕,干红市场火爆,“张裕干红”脱销。窖里的干红,口感已经很不错,但按标准还需再陈酿1个月。为了保证质量的万无一失,他们还是足足等待了1个月才灌装上市。为此,销售收入至少损失了上千万元!可他们认为值。
“酿美酒,也酿文化,更酿一种真善美精神”。张裕人对自己品牌的呵护,倾注一片爱心,富有几分诗意。
凭质量,张裕葡萄酒创造了耀眼的辉煌。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评出“中国八大名酒”,张裕竟占3种(金奖白兰地、味美思、红葡萄酒)。后来的历次国家评酒会上,张裕一直保持着这个殊荣。迄今为止,张裕公司的产品已获得国际金奖8项、银奖5项,国内金奖37项、银奖5项。
(二)原料为基,设备为器,人为本
同样的抓质量,张裕人别具特色,颇有章法:抓住3个“支点”(原料,设备和人),实施“全程质量管理”。
就葡萄酿酒行业来说,原料的质量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葡萄酒的质量,80%取决于原料。国内外专家公认,没有好葡萄就不会有好葡萄酒。
把原料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第一关,把葡萄园作为“第一车间”,是张裕创名牌和再创辉煌的成功经验之一。
优质葡萄基地成为张裕葡萄酒的一大优势。如今,葡萄基地已发展到3.7万亩。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在附近的福山、牟平、蓬莱、龙口、莱州5个区县带动起10万余亩葡萄基地的发展。
张裕人培育的“烟73”、“烟74”两种红葡萄,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国引种的“火种”。张裕公司先后引进、培育的优良葡萄品种多达324个,为促进全国乃至世界的酿酒葡萄种植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7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局经过详细考察和论证,正式命名烟台市为中国“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成为国际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谁先获得并运用了最新科技成果,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工艺,酿造出可与世界名酒一比高低的葡萄酒,这是张裕公司的定位。近年来,张裕公司逐年加大技术改造投入,1994年以来,总投资额已达2亿元之多。目前,张裕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和关键设备,都是从法国、意大利、德国和瑞典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同时,公司新建了葡萄皮渣蒸馏车间,购置了4个酒业公司配酒车间的过滤设备,新建了总面积约1万千方米的两个酒窖,葡萄酒、白兰地全部采用法国橡木桶储藏陈酿。
人的素质和产品质量的两个提升一齐抓,这是张裕公司的又一个特色。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公司鼓励职工深造,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和人才引进,目前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已达450人,占职工总数的1/3。
(三)“全程管理”是保证
张裕人把质量看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带着危机感抓质量管理。总经理孙利强说得近乎危言耸听:“质量是一把悬顶之剑,稍有不慎便会招致灭顶之灾。质量上失去信誉,是要倒牌子的。”
在质量控制上,他们加强检测点控制密度,防微杜渐。在防葡萄酒混浊的抗酵母沉淀工序中,他们没有采纳通常所用的终端一次性检测控制法,而是采取每小时一检的全线动态检测控制,检测密度提高了l0倍以上。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以“全程管理”为核心的张裕质量管理模式已成型。所谓“全程管理”,即在生产的全过程抓质量,而不仅仅是最后一道工序对质量的检测把关。从原料一直到成品上市销售,都有细密、成套的质量控制目标、措施和制度。
“两大”机制:与个人利益挂钩的质量责任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张裕的产品质量责任制,与一线职工的奖金挂钩,与技术人员的职称挂钩,与各公司的主管厂长、经理职务挂钩。照章考核,就是凡出现质量问题,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者,各分公司的分管领导也要自动辞职.若继续发生质量问题,所在分公司经理自动辞职。公司每年拿奖金总额的I/3作为质量奖励基金,通过严格的评比,重奖质量优秀者。
质量“一票”否决制:质量一票定命运,包括经济收入,职称职务的升降、任免等等。
“张裕的牌于是民族的牌子,张裕的质量代表着民族的质量。”总经理孙利强毫不含糊地说,“谁砸了张裕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抓质量,就是要动真格的。
三、市场是镜
(一)名牌的价值在市场体现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品牌则是市场竞争的宝器。没宝要炼造“宝”,有宝要用好“宝”。老名牌企业用好手中的“宝”,也并不容易。
我们发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程中,老字号、老名牌企业—般都要经历悲喜交加的3个阶段:吃“老本”阶段、“不适应”阶段、再造辉煌阶段。
靠“吃老本”,张裕公司风光到1988年。1989年,张裕公司尝到了市场经济海水的苦味;产值较上一年下降了22.5%,产量下降了26.2%;6条生产线停了4条,l/4的职工没活干,近l半的酒压在仓库里,当年亏损300多万元。
“这是患了‘市场不适应症’”。在大量调研、分析之后,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新领导班子给出了这个准确的诊断。
“名牌的价值在市场,像张裕这样的民族品牌,首先要在市场中得到承认。”总经理孙利强认识得十分深刻,“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
由不适应到适应,张裕公司在市场经济中再造辉煌,最关键的一步是,公司决策者果断推行了经营战略上的“三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企业由传统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一切围绕市场转;二是由“销售我生产的产品”转变为“生产我销售的产品”,盯着市场干;三是由“做买卖”转变为“做市场”,从“推销”到“营销”。
(二)围绕市场转,盯着市场干 “三个转变”,实质上是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的转变,用孙利强的话说,就是“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盯着市场干”。
市场无情。进入20世纪90年代,洋酒开始大量涌入,新崛起的几家葡萄酒公司,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开发出适应消费需求的干白、干红,很快树起品牌形象,抢占了一方市场。
“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盯着市场干”,于是突出了干红葡萄酒。尽管张裕开发的干红葡萄酒1987年就获得了世界金奖,但由于种种障碍,直到90年代初,没能形成生产规模。
“老名牌要学会‘做市场’,变推销为营销。”张裕的当家人孙利强较早认识到这个问题。张裕公司的市场营销,可圈点之处主要有:
一是“把功夫下在最终消费者身上”,建立起销售公司、代理商、终端网络(宾馆、饭店)相结合的销售网络体系。
一般企业的销售是两个“围着转”,销售经理围着代理商转,销售人员围着销售经理转。张裕对营销人员实行“三三制”,即1/3的人员联系代理商,1/3的人跑酒店,宾馆等终端网络,1/3的人员做市场调研与分析。这样,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组合,使
市场开发工作更具科学性、连续性和立体性。
二是多层次的营销体制。在集团一级设立独立于生产体系的销售公司,全权负责市场开发;在白兰地、香槟酒等专业酒公司设置销售部门,具体负责该产品系列的销售工作。这样做既利于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又利于重点地区和单项品种的市场开发。
三是把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到销售队伍中来。1994年以前,公司的销售人员中近80%的人是高中以下学历,有的还是因在车间表现差分流过来的。1995年,一次性补充90多名营销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目前,张裕的销售队伍已由过去的20多人扩大到39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5%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左右。
(三)重点突破,“五个到位”
张裕公司在开拓市场时,在选择目标市场、拟定营销组合、网络布建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成为葡萄酒市场上一道舰丽的风景线。市场开拓策略上,对于中档市场,实行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快速推进,全面占领”;对于高档市场,“选择重点城市,实施重点突破”。
张裕人分析,有的葡萄酒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抢占了较大的市场,是因为打了一个“品种差”、“时间差”,其市场优势只是相对的。
许多企业搞不好,并不都是对问题没有认识到,更多的是没有做到位。张裕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关键在于他们注重在“实”宇上下功夫,抓到实处。
做市场抓到“实”处,张裕人的经验是5个“到位”:
一是策划方案到位。张裕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论开拓哪一块市场,都要先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有时甚至是不惜重金,委托咨询公司协助调查,依据调研结果制定方案。
二是主导产品到位。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需要的、高中低档结合的产品系列。葡萄酒讲求品位,因此强调包装、质量、档次的统一。
三是代理商到位。在拓展市场阶段,代理商必不可少。关键是“铺货”能力的强弱作为选择代理商的首要条件。
四是人员到位。市场开发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张裕派往一线的销售人员,不仅数量到位,更要求质量到位。从市场调研到资金回笼这一整套工作,每一个人都要能独立操作。
五是资金投入到位。1998年,张裕进行营销策划,计划投入8000万元树立老名牌的新形象。张裕注重讲求实效,使投入与回报都到位。
“市场有多大,张裕的发展就有多大。”在谈到张裕未来的市场规划时,周洪江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祝愿张裕:市场无限,发展无限!张裕公司大事记
1892年:张弼士于烟台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建张
裕酿酒公司
1896年:张弼士最终聘定奥匈帝国世袭男爵兼驻
烟领事官拔保为公司酒师
1906年:建成1215亩、嫁接有24万余株、124个品 种的张裕葡萄园
1912年:孙中山入京过烟台,参观张裕公司,并题
赠“品重醴泉”以示嘉勉
1915年:公司所产(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经巴拿马万国
博览会选评,荣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
状
1932年:公司举行创办40周年纪念活动。
国民党要员孔祥熙、宋子文、张学良题词留念 1952年:金奖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被
评为国家名酒,进入国家八大名酒之列 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携带公司
所产金奖白兰地宴客 1956年:毛主席对公司作出指示。
周总理批准拨给公司提高名酒质量专款 1958年:成立张裕酿酒大学
1979年:公司三种传统产品又获国家名酒称号 1987年:烟台市被命名为“国际葡萄酒城”
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25届世界评酒会
上解百纳干红葡萄酒荣获世界金质奖章 1992年:张裕百年庆典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公司并题词
公司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召开 1993年:张裕注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1996年:公司税收首次突破亿元
1997年:烟台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张裕B股发行,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
股票上市公司 股份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1998年:公司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审核认证 1999年:中国最大的发酵中心在张裕正式投产 2000年:张裕矿泉水公司投产
公司增发3200万股A股
利税突破3.5亿元
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2001年:西部建厂,进行低成本扩张
建设第一家中国式的葡萄酒庄
迈开国际化合作步伐
张裕集团是一个有近120余年历史的企业。1892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在烟台投资创办了我国首家采用现代生产方式的大型酿酒企业,这便是张裕集团的前身。此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张裕以葡萄酒的生产经营为主业,挑起了中国葡萄酒业领头羊的重担。成功的品牌战略更让张裕集团如虎添翼。1993年,“张裕”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近年来,张裕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定在20%左右,高居同行业之首。
营销上有一条法则,叫“概念集中法则”,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只有集中传播一个概念才有效力。“张裕”品牌的核心概念是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如果盲目地、急功近利地进行品牌延伸,可能会冲淡百年品牌的形象。因此,张裕的多元化并没有全部伴之以品牌延伸,而是实施多品牌战略,“张裕”品牌为集团公司拥有,各公司有偿使用,目前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采用“张裕”品牌。对于张裕品牌旗下的上百种产品,则采用了副品牌策略,而且一些副品牌名称也很有文化品位,但是,由于不少副品牌是用酿酒葡萄品种名命名,难以专享,比如张裕推出的解百纳干红葡萄酒上市大受欢迎,随之引来了业内众多的解百纳干红,这也让张裕人生出些许无奈。
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进行整合传播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品牌承诺并兑现给消费者的最主要、最具差异性与持续性的理性价值、感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它是一个品牌最中心、最独一无二的要素。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也是品牌一切资产的源泉,因为它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在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下形成的,所以它必须经过市场检验并被消费者认可、接受。在现代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要取得优势,一定要拿出与其它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特色,实行差异化战略。
营销上有一条法则,叫“概念集中法则”,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只有集中传播一个概念才有效力。“张裕”品牌的核心概念是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如果盲目地、急功近利地进行品牌延伸,可能会冲淡百年品牌的形象。因此,张裕的多元化并没有全部伴之以品牌延伸,而是实施多品牌战略,“张裕”品牌为集团公司拥有,各公司有偿使用,目前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采用“张裕”品牌。对于张裕品牌旗下的上百种产品,则采用了副品牌策略,而且一些副品牌名称也很有文化品位,但是,由于不少副品牌是用酿酒葡萄品种名命名,难以专享,比如张裕推出的解百纳干红葡萄酒上市大受欢迎,随之引来了业内众多的解百纳干红,这也让张裕人生出些许无奈。
1、张裕是如何进行品牌延伸的?
因为张裕公司严谨科学的品牌延伸
A.忠于专业:无论是拿破仑、轩尼诗、马爹利或是苏格兰的威士忌,几百年来都忠心耿耿经营着自己的特色酒种。白兰地就是永远的白兰地,威士忌就是永远的威士忌。他们立志于一个专业的发展和壮大,于是积累成为行业霸主。他们没有象中国的国酒茅台白酒延伸到茅台啤酒品牌,也不象古井贡白酒延伸到古井红双喜葡萄酒,因为他们知道,茅台酒要战胜华润、燕京和珠江啤酒的付出意为着什么,更清楚在白酒中尚不能稳居前三名的古井贡又进军葡萄酒,要想战胜长城、张裕葡萄酒的可能性有多少!因为国际酒名牌们知道一种真理:惟有最忠于专业、才会赢得专业的最锋利。
B.忠于品牌:国际酒名牌非常忠于自己的品牌,他们要让自己旗下的品牌孩子最长寿、最健康、最富有创造价值,所以他们都懂得“少生优生”的道理。他们不想让量影响到质,因量而造成的教育不良会降低整个品牌的价值。厚此薄彼、三心二意是对品牌的不忠和亵渎,生而不养的品牌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报复“父母”,甚至会使“父母”精疲力竭,不老而终。以国际最古老最知名的白兰地马爹利为例,在3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马爹利只推出了三星、金牌、名士、蓝带、XO、金王等,不到十个品牌,而且每一个品牌的推出都是那么天然和谨慎,决不会象目前中国的一些酒类品牌那样,有了灵感起个好名子就马上推出一个品牌;
C.特色定位:国际名酒在悠久的酒类酿制和配制过程中,只有在超出了现有品牌特色或条件的前提下才会自然而然地为新特色或特殊条件下才能酿制的新酒种定位新品牌。他们往往是以特色和质量定位品牌而不是以流行概念定品牌。如法国白兰地有政府统一的质量特色标准品牌:以陈酿的时间将白兰地品牌定位在标签上都要标上陈酿时间的符号:如VO——陈酿5年;VSO——陈酿10—12年;VSOP——陈酿20—25年;XO—陈酿40年。再比如“人头马”中最昂贵的“路易十三”的诞生,是因为从本世纪初30年代,法国政府多次颁布法令,详细划分“人头马”白兰地不同品牌的原料产地,既以科涅克城为圆心,向外扩展为6个不规则的同心圆,越是接近圆心的地区,所产葡萄的质量便越好,于是只能以圆心区的葡萄为原料的条件限制下的酒品牌“路易十三”就诞生了!
2、张裕公司的品牌定位是什么?
独具特色的品牌个性定位是所有国际名酒成为百年品牌共有的秘密。
具有质量与精品永恒标志之称的拿破仑白兰地定位为宫廷文化,因为它的出名还在于曾受拿破仑的钟爱。在个性表现上:包装上有一个拿破仑的剪影,又极巧妙地创制了名为约瑟芬(即拿破仑最爱的情人)的酒瓶为装饰。这种高质量高档次的拿破仑白兰地,使拿破仑与约瑟芬合二为一,更加彰显了其宫廷文化中独具的神秘与浪漫,一名“拿破仑的白兰地”广告词 伴随着拿破仑品牌走向了世界。由于他们使用了名人商标,在宣传中便大肆进行传奇式渲染,很快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接受,并成为质量和精品的永恒的标志。今天该公司已成为白兰地酒的帝国,势力遍及世界。拿破仑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试图建立的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虽昙花一现,但以他命名的白兰帝酒却“实现”了他的帝国梦——一个在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不可战胜的独具皇宫文化特色的帝国。
而世界上最古老、最驰名的白兰地酒马爹利则定位为“马爹利干邑艺术浓情似 火”;白兰地人头马则定位为世界名酒的“头马”;而苏格兰的威士忌则紧抓酿造条件与年份的严格,数百年来紧紧定位为“生命之水”。独具的定位就意味着磁力个性,更意味着品牌冲击力和持久性。纵观我国诸多品牌的定位,大都空洞无物,什么“吾国泱泱,惟我五粮”、“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这些广告词在传达着什么样的品牌个性信息呢?近来中国的酒类品牌们的定位能力似乎有所提高,如金剑南定位为“ 唐皇宫文化”;小糊涂仙定位为具有中国儒家特点的“难得糊涂”文化;金六福定位为“福文化”等;优秀独具的品牌定位必须具备五个特点:真实性、独具性、永久性、想象性、感染性。
永恒的品牌定常位,浮躁的品牌常定位。
再创辉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身为中华儿女应该做到的事,也是一种美德。作为一个中小学生,学习是不不可少的,也只有学习,才能收获知识,才能创造更美更辉煌的祖**亲,但是现在同学......
展望未来 再创辉煌文章发布时间:2011-07-06 五月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二十三日又是那样明媚祥和,全校师生洋溢在一片喜悦之中,“高等自学考试与行业人才培训研讨会”在我校......
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实现全国百强县前50名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幸福开原而奋斗3月16日,xxx市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我们三家子乡乡村两级干部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昨天在北京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这次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