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财政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民生与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 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 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 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 得到切实保障。
2.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2.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清理和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依法审批的收费基金要严格按规定纳入预算,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债务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要继续按照现有制度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增强债务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三)逐步落实民生财政的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监督、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财政决算监督。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让全体人民考评民生财政的绩效。
三、构建民生财政的风险
近年来,“民生财政”的提法时有所见,一些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承认,财政适当增加对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让大家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一味地打造“民生财政”,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财政支出的范围无限扩大。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边界是由市场缺陷所决定的,政府不是无限的政府。在打造“民生财政”的口号下,一些本不属于政府承担的支出项目,也被纳入到了预算,要求由财政开支。许多部门和单位假借改善民生的理由编列预算,纷纷向财政部门要钱。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宏观税率下降的空间大大缩小。“民生财政”使得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充分”的理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支出都没有控制和压缩的余地,减税也就失去了操作的空间。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难以控制。任何融资行为都存在风险,政府的债务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负债,应该有一个警戒线。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民生财政”,融资平台贷款就有很好的理由,风险也就会加大。最后,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分税制体制的一个缺陷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楚。
四、民生财政的构建措施
要构建有效的民生财政,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各种民生财政制度,健全民生财政运行机制,规范和完善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服务领域。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优化是防范风险的路径之一。就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五大项目的支出来说,在教育支出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经不少,有些甚至过多,而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学历学位教育支出偏多,职业培训教育支出相对不足;再如文化支出中,综艺晚会等娱乐文化的支出偏多,而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大众文化的支出偏少。就财政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民生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按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性质进行梳理,明确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乃至第三部门的支出边界,防止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尤其要防止公共部门大包大揽。
财政民生支出效率的提高是防范风险的又一条路径。在医疗卫生支出中,医疗设备档次过高,普通患者使用不起;在保障性住房支出中,住房户型结构不好、价格偏高,诸如此类的事例较为普遍。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方住房公积金资金大量闲置沉淀,使用效率不高,有些地方资金使用率不足20%。
总之,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着力支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1.《论民生财政》齐秀华2.《构建民生财政的思考》杨春吴新民3《民
生财政的风险》朱柏明
民生财政的有关理解内容摘要:财政体现着民生性。本质上说我国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公众能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能真正掌握着财政预算的审批权,能通过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对财政进行监督,能看到公共财政中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在纳......
关于两会的思想汇报——民生之思考敬爱的党组织:自两会召开以来,关于两会的报道就颇受关注。两会的召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与民生息息相关。两会上有多个问题涉及......
尊敬的领导、评审、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来自县财政(地税)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打造民生财政 服务和谐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县自2008年10月......
坚持解放思想建设民生财政2009-5-8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