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08国贸金融一班 陈宇涛 0840303124
我国金融危机的政策以及分析
(一)我们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解读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十大对策措施。重点包括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国家首次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相应,国内各地区也纷纷推出了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的计划。通过这些措施的推出,将力求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次中央的4万亿投资和地方的配套投资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政策。
1.为什么主要选择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顾朝明先生的著作《大衰退》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1)关于大衰退的传统解释。长期以来,对于美国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以及20世纪90年代日本长达15年的大衰退,传统解释一般都认为:股市崩溃导致银行不良资产贷款等问题凸显,因此造成信用紧缩,流动性陷阱产生,进而导致企业借贷困难,最终引发了整体经济大规模的倒退。基于这种理解,到目前为止的西方主流观点对于这种大规模经济衰退的解决办法基本上都着眼于货币供给方,主张政府在大力治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同时,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的资金,增加流动性,遏制并消除信用紧缩现象,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股市崩溃——信贷紧缩——企业借贷困难——经济萧条——政府注资(货币政策)——信贷扩张——经济复苏。
(2)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辜朝明先生在《大衰退》中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彻底颠覆了以上这种传统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问题的根源并非货币供给方,而是货币需求方——企业。这种观点认为,经济衰退是由于股市以及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以后,市场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度扩张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企业负债严重超出资产,因此,企业即使运作正常,也已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总是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但是暗地里这些企业却在全力以赴地偿还债务。这时企业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企业能够利用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到债务偿还上,不遗余力地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企业这种“负债最小化”模式的大规模转变最终造成合成谬误,于是就会出现即便银行愿意继续发放贷款,甚至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也无法找到借贷方的异常现象。由于借贷方不足这个造成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止的关键因素深藏于幕后,不为人所知,最终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衰退期间的货币政策失灵现象的发生。
市场泡沫破灭——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合成谬误(企业不贷款)——货币政策失灵——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当企业资产负债表失衡,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企业大规模转向负债最小化模式,从而导致合成谬误,将经济拖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此时利率降至极低点,通货紧缩现象发生,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
2.党中央、国务院的应对策略主要采取财政政策2008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2009年新春伊始,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又一轮中央投资计划,这一次是1300亿元。这笔中央投资初步拟定安排中央项目350亿元,分配给地方额度为95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构成了新投资的六条主线。
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采用的是财政政策。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在经济下行阶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但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断定,在经济下行阶段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是偏面的。党中央、国务院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如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货币政策措施。
2009年6月12~14日温总理在湖南考察。温总理指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消费稳定增长,夏粮再获丰收,工业稳中有升,市场信心增强。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当前广大基层干部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机理、“美元本位制”危机的学理解释、党的应对政策的正确解读方面还缺乏学术上的理解,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统一思想,树立信心方面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经济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解读党的经济政策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策之我见
① 运用我国的宏观调控,加强金融等行业的规范管理。在风暴呼啸之时,冷静对待风暴,不能以他人之乱,而自乱。而是要加强规范自身行业的经营管理,以堵他人投机转嫁危机。正如温总理20日上午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今年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形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不可低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对此,我们密切观察形势的变化,沉着应对,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正在收到积
极成效。我们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还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的物质基础和体制基础,有多年来积累的应对风险的经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对此要谨慎金融业的放贷,加强房产、股市炒作的监管,确保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
② 如何救市?不是政府投入资金,而是政府运用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政策调控。正如温总理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提高调控的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特别要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作用,调节市场的发展。做生意有亏有赢,我们赢的时候自然要笑,但亏的时候也不要气馁,按我们家乡的话说:“我们既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做生意,搞投资本来就有风险,哪有一味地赢一味的赚钱的?亏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不得不承认。这就要求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自然规避与调节,而不是某一些行业一亏了,就要求政府投入,救!这不利益社会的发展与公平。如果某一行业亏了,我们都要救,那么每个人做生意亏了,我们都要去救吗?那消费者能同意吗?
③ 政府适时适价收购内、外资的抛逃资产。如今的股市、房产等行业泡沫味浓,经一些人的炒作,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特别是房产,有人认为,房地产业的下滑是资金的短缺,这是一个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房地产的房价远远超出其价值,已超出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从而出现观望相持的局面。如果房价能使购房户承受较合理的价格,自然购房户就会下手,不至于看热闹。房价的下跌,才是房地产商的出路,一味地死挣,后果不堪设想。面对内、外资想在风暴猖狂之时,想抛逃取现,特别是外资想抛逃取现,以撤走资金去救他国之市,我们就可将计就计,就让他们撤,但不是现在。如果现在撤,我们冷观其变,他们撤他们的,我们看我们的,不去接收,等市场调节到一定的时机、一定的价位,我们就可放手收购,将这些破产的在逃资金收为国有或集体所有或有能力的企业所有或个体所有。如一些大城市的房产,有些人不是想兑现外逃吗?到适时适价时,可以收购以解决我国的住房难问题。这样我们也可做一回赚钱的生意了。
浅谈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艺术设计系09环艺29090101020方树威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恶化,演变为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冲击力强大的、席卷全球的国......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此后,危机愈演愈烈,大量从事次贷业务的机构相继破产,主......
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美国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快速升级为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的金融危机,成为20......
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有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2年6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通过财政补贴推广节能家电的活动。这是近年来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效应分析对政策效应的科学评价一般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政策的最终目标即看国民经济各主要变量变化是否符合决策者的初衷;政策的中介目标即看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