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他人天地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有他人天地宽j”。
心有他人天地宽
篇1:心有他人天地宽
9.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宽容,人为什么要宽容;
2.宽容要讲究原则;
3.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为什么需要宽 容?
2.难点: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三、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思考教材、找出重点、理解记忆
四、自主学习:
1.宽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_,原谅和不计较他人过失。
2.“ 和而不同、___________”,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宽容,是一种________,宽容,是一种________。
4.宽容是有_______的,不是_______的。宽容要____________。
5.我们不仅要宽容别人,还要_______自己,________自己。
6.宽容使我们能赢得______,获得______;宽容能使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使
自
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合作探究:
1.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着木地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也笑了。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她,她也就立刻下决心“投李报桃”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这里。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老板作 简 单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宽容有什么作用?
2、在生活中,你将怎样对人、对己宽容?
3、2011年11月16日是第17个“国际宽容日”。某市为了弘扬“宽容”这一传统美德,决定利用这一天开展以 “弘扬民族美德,构建和谐城市”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该市16中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也积极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
如果你是该 班学生,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请你为本班这次活动设计几种形式。(至少三种)
(2)假如以演讲为活动形式,请你设计这次演讲比赛的主题及活动过程。
六、课堂展示: 分组展示预习及合作探究内容。
七、总结归纳: 同学自己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种美德。下列说法,与其意思接近的是()
A.与人为善,暖于布帛 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D.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2.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就需要()
A.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B.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C.改变人的个性 D.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3.“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防?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的这首诗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A.生活需要诚信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人们之间应该平等相待D.宽容别人,悦纳自己
4.宽容具有巨大的力量,它是()
①一种美德; ②一种境界;
③“同而不和”的体现;④有原则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辨析: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迁就他人。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与同学交流。
9.2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学习目标:
2.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4.在生活、学习中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宽容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在实践中如何 做到换位思考
三、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思考教材、找出重点、理解记忆
四、自主学习: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含义: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______在别人身上。
(2).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____________,对人持平等、______和友善的态度。
(3)实质:关心他人、___________,理解他人。
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含义: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___________。
(2)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__________过程。将心比心、__________,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3)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105页的材料,并思考回答材料后提出的问题。
2.阅读教材1 05—106页梁楚瓜秧情 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试着用一句比较合适的话(最好是格言)加以概括,并给这个故事取一个标题。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阅读教材107页“管鲍之交” 的故事思考问题:
(1)你是否希望拥有象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为什么?(因为人总难免犯错误,这是总希望得到朋友的谅解。)
(2)对照故事反思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体谅他人的地方?造成怎样的结果?
(3)简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方法。
六.课堂展示:
分组展示课前预习及合作探究内容
七.总结归纳:
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
A.理解至上,善待他人B.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C.迁就他人,成人之美D.尊重他人,宽待他人
2.下列体现理解至上、善待他人观点的是()
A.发寒假作业时,小明要求换一本没有皱褶的B. 春节快到了,王方埋怨妈妈还不给她买新衣服[来源:学.科.网]
C. 李力看电视只顾看自己喜欢的 节目,从不管别人
D.马龙上自习时大声说话,老师批评他,他虚心接受并表示歉意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含义是()。
A想要成人必先自立,想要达到目标必先豁达
B要立足于世上,必先学会自立;要飞黄腾达,必先自 身达观
C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D自己能立足于世上,别人也就能立足于世上;自己能达到目标,别人也就能
达到目标
4.下列描述中,体现了理解至上、善待他人精神的是()。
A.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B.老师总批评我,肯定是看我不顺心,故意找我的茬。
C. 他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我一定要找机会报复
D·爸爸去外地工作,两个月都没打过电话,他不爱我,是一个坏爸爸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 与不足写出来,相互交流。
9.3平等尊重你我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
2.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
3.在学习、生活中能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并能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树立平等意识,学会尊重
2.难点:正确理解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思考材料,找出重点、理解记忆
四、自主学习: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__________ _ _上的平等。
2.弱势群体的含义以及如何帮助他们
(1)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上处于___________的人群。
(2)我们应当___________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___ ________,为他们提供____________的帮助。
3.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___ ________、诚信待人、___________,充分理解他人。
4.尊重社会,就要遵守______________,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5.尊重自然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
6.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___________、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______________;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______________。增强平等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五、合作探究:
材料一司机见闻:新车上的座椅被刀子割破,露出了里面的海绵垫子;车上配备的安全锤经常丢失双层车上层成了吸烟场。
材料二乘客见闻:经常有人在公交车上吸烟,有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将公交车当成了垃圾车。
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你所在的城市有不文明行为吗?请举例。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行为?
(3)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六、课堂展示:
分组展示课堂预习和合作探究内容
七、总结归纳:
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篇2:人教版八上思想品德《心有他人天地宽》复习题
人教版八上思想品德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知识点
1.宽容的含义p101
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宽容合作的基础及其原因。P102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原因: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②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的原因p102、103、104
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
②人非圣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无意间伤害别人,同样也可能受到别人无意中的伤害,这都需要相互宽容。
③宽容的重要性是…
4.宽容的重要性p103、104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②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③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5.如何正确看待宽容?p104(注意辨析题)
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②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③宽容要讲究策略。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伤害时,要善于宽容别人的过错,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人,使其改过。
④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⑤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6.如何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宽容自己?p104
①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
②既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妄自尊大。
③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改过迁善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7.怎样做到宽容?p102、104、①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是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②宽容要讲原则,不盲目。
③宽容要讲究策略。
④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⑤决不迁就坏人、恶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⑥我们不仅宽容别人,还要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要求、实质是什么?p105、106
①含义: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②要求:A.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B.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
③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含义、要求是什么?p106
①含义: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②要求:A.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
自己的利益;
B.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10.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是什么?p107、108
①含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之所想、理解至上。
②要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③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11.怎样的错误是可以谅解的?p107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12.为什么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p108
①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
②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人时,所获得的往往是讥笑、不满、愤怒和误解;
③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
④对周围的事物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1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里?p109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①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②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14.怎样理解人生而平等?p109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
(2)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15.如何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p110
①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这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
②在人群中,有的具有这方面能力、有的具有那方面能力,丰富多样的个体构成了我们的集体。
③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
④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16.什么是弱势群体?怎样对待弱势群体?p111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它包括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对这些弱势群体我们应做到:
①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②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7.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具体要求(表现)是什么?p112 尊重他人的原因:
①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②如果彼此缺乏起码的尊重,交往就会产生严重障碍,失去平等、诚信、友善交往的氛围。尊重他人要求(表现):
①礼貌待人
②平等待人
③诚信待人
④友善待人
⑤充分理解他人
18.为什么要尊重社会?尊重社会具体要求(表现)是什么?p112
尊重社会的原因:
①我们尊重人,不仅仅限于尊重个体,还要尊重社会。
②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
③我们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社会的表现(要求):
①尊重社会就是要遵守社会的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②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这些是我们应当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
19.为什么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要求(表现)是什么?p113
尊重自然的原因:
①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
②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表现(要求):
①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
②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西、美丽南宁尽己所能。
篇3: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
2、能力目标
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
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框题: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情景导入
(学生朗读教材引言内容,教师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情景活动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想一想:
※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是宽容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张英的回信让他们懂得了宽容的道理。)
※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宽容是一种美德,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 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1)什么是宽容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以宽待人”。
(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情景活动二: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见教材p101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后讨论回答)
※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定存在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也是必然的,性格的差异只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部分,能够宽容的对待朋友与自己之间的差异,对待朋友的不足,这是能够与人正常交往的前提。)
教师讲述: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冲突”
情景活动三: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见教材p102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2页材料)
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情景活动四: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见教材p102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为人宽容的人一定会获得真诚的友谊。)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因为他冤枉了小亮,而小亮很宽容地对待了他的“冷嘲热讽”。小亮的宽容大度使小培很惭愧,所以他向小亮道歉。
※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解人之难,补人之过,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够赢得朋友,赢得友谊。
情景活动五: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103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宽容/不宽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
情景1: 乙:太不像话了!长眼没有? 甲:叫什么叫?踩你有怎么样?
情景2:甲:真对不起,踩了您的脚。乙:没关系,难免的。
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
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两个人大打出手,两败俱伤
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化干戈为玉帛,相安无事
你对情景一的评价:两个人都没有宽容之心,为一点小事出言不逊,这是很不可取的。你对情景二的评价:一个人真诚的宽容他人的过失,他就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也是一个快乐的人。
教师讲述:(按教材p103页内容讲述强调)
(2)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按教材讲述后学生讨论)
情景活动六: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辨析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有原则的,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o 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让我们对下列观点加以辨析。
※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
※ 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 宽容等于纵容。
※ 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 对缺乏宽容心的人是无法讲宽容的。
※ 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板书标题)
(3)宽容是有原则的想一想: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按教材讲述。)
(4)宽容也包括自己在内
宽容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包括自己在内。
宽容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发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要点)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框题: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二、讲授新课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想一想:
※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 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不能。你喜欢,不等于别人也喜欢,还是应当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想,否则真有可能好心做坏事。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引入本节课第一目的教学。)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学生朗读教材后,教师强调讲述)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
(2)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学生朗读教材)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教师可按教材讲述)
2、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情景活动二: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 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之想,理解至 上。如果我们都能够时时处处都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难 处,我们就能够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赢得真挚的友谊。)
※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情景活动三:小蓉与母亲的比较(教材p107页)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说明换位思考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2)换位思考的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想一想:
※ 换位思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
(3)以欣赏他人的态度待人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活动内容)
情景活动四:我最欣赏的同学(见教材p108页材料)
(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8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四、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学重点:
1、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以及智愚来衡量
3、与人的平等不能以貌取人
4、在学校生活中,“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平等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框题: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讲授新课
1.人生而平等
(1)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情景活动一: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问题)
※ 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地位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你是否因为家境、智力、身体等原因而产生过“优越感”或“自卑感”?
※ 把你成功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或“自卑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p109页)
(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情景活动二: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
活动设置意图:认识“以貌取人”的害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问题)
想一想:
※ 相貌主要取决于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乡貌取人?
相貌主要取决于天生。人与人之间相貌是有区别的,但是相貌的好坏 并不能够代表人品的好坏,素质的高低,以貌取人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也是不能平等待人的表现。
※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什么?
看重他的品德、学识和他对社会的贡献等
心有他人天地宽的练习题1.小黄性格开朗,快言快语,小李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小黄爱好文艺,小李爱好体育。他们两人的性格、爱好虽然不同,但他们都爱好文学写作。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
教学过程:一、思考:公交车上的惨案1、教师问1:同学们,大家都乘过公交车吧?(肯定是乘过的!)2、教师问2:有没有同学在公交车上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冲突?或者看到过公交车上的矛盾、冲突?(有......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
一、辅导设计理念1、相关年龄特征阐述: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心胸开始变得狭窄......
心有他人天地宽主题班会教案一、辅导设计理念1、相关年龄特征阐述: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很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