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词汇整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重庆方言词汇整理”。
寒假作业
重庆方言词汇
综合实践调查
重庆一中 黄瀚滢
2014-2-15
浅说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
来源: 傅徐昕的日志
摘要:重庆话是重庆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它是重庆码头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手段,是重庆山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少有学者研究重庆话的发展演变,作为现代汉语研究之下的一个小细节,笔者以重庆人的身份和自我的亲身经历为主要依据,加之现代汉语中学习到的一些理论性知识,结合前人的一部分研究结果,对重庆话里的方言词汇作小小的探究,仅属个人之偏见耳。
关键词:重庆话 方言词汇 古文言 白话 历史文化
川渝地区有一句俗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这是何道理呢?很简单,四川人说普通话会有一股浓重的“川普”味儿,倒洋不土的,听起来搞笑得要死。外地人可能听起来觉得没什么喜感,可川渝本地的人一听就要喷饭。当然这是针对那些说普通话十分不标准,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训练的人来说的。对于学习过现代汉语以及上过普通话课的人来说,即使你身处川渝地带,有着浓重的乡音,你学习普通话依然不会太难,这是因为普通话的代表北京话,与四川话和重庆话他们理论上是同一个方言区。
因此,北京人听重庆人说话,基本上听懂是没什么大的障碍,自然,重庆讲普通话也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于是笔者来说说这种种的缘由。首先,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我们说的普通话。那什么是普通话呢,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就是普普通通的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解释到这里,其实还是很不明白,那么我们说其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那么说白了,北京语音就是北京话的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也就是说普通话就是北方方言的规范整合。那么我们再来谈谈北京话和北方方言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北京话就是北方方言的代表。
那么其三,我们来说说北方方言是怎么一回事儿。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从汉语方言的角度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划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当然兄弟民族语言不包括这个范畴内。那么我们说的重庆话、四川话是属于那一个方言区呢?待笔者细说,北方方言使用人数占汉民族总人数的73%,它又分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我们说到的重庆话、四川话就属于西南方言,也就是说重庆话和四川话都是北方方言。
也就是说北京话、天津话、重庆话、四川话、昆明话,其实他们就是同属一个方言区的。像吴方言的苏州话、粤方言的广州话和北京话的差别,要比重庆话和北京话的差别大得很多很多。说到这儿,大家可能明白很多了吧,因此,同一个方言区的,自然说话听话也不会那么费力,好比让一个不懂粤语北京人听粤语,他一定会郁闷死,但你让他去听重庆话,虽然他之前没学过,不过他一定基本上是可以听懂的。
但我们说普通话为什么全国使用,畅通无阻呢。这是因为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华夏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中国,就一直有使用“官话”的传统。何谓“官话”,就是一种全国通用的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称为“官话”,到了辛亥革命后称作“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才叫做“普通话”。在这样的一种传统之下,这种语音、词汇、语法都比较统一的官方语言一直以来为全民族接受,它的变化发展也是统一的。再者北方方言的覆盖面广,但在各个地区由于同当地的语言结合,以及气候、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各方面影响,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才逐渐有差异。
那么说到这儿,这与我们所说的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有何关系呢?笔者想说,这种关系非常。笔者认为,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很大程度上是与古文言、古白话保持一致的,而普通话中好多的词汇和语法已经由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被白话、被西化,其实有一部分还是很日化。因为五四时期,好多好多的新词语、新说法,都是从日文当中翻译过来的,比如“茶道”“景气”“资本”“体操”“主观”等等,这种叫日文借字、汉语借形。
并且,重庆由于身处两江交汇之处,地势险要且峻峭,码头文化源远流长,“山城”“雾都”的地理特色更是为它增添了人文气韵。在这里,笔者且把重庆话和四川话分别开来,原因是重庆话的范围比四川话更小,且重庆话与代表四川话的成都话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故笔者在这里只是浅说重庆话以及它的一些方言词汇。
现代重庆话及其它的方言词汇的发展有两个来源和两个方向。首先就是它的历史文化来源,重庆的历史文化并不是那么深远和灿烂,但和他有千丝万缕的蜀地四川就不可小觑了。巴蜀本来是不分家的,四川的一颦一笑都直接影响到重庆的风吹草动。四川人称天府之国,是大西南大后方的粮仓,古有“巴山楚水凄凉地”的说法,又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诗句,荆襄地广、汉中可望、蜀山屏障、天府安享,因此唐明皇才会逃难到四川,因此诸葛亮才会据蜀地而出祁山。在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原因之下,东西二川、巴蜀两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起来,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对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愈发重要巨大。自然而然,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的中华文明、华夏文化。
我们在前边说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说官话的传统,这样的传统自然在各个地方都一样。在四川(包括重庆),在一个北方方言区的小片区,既有兄弟民族语言,也说官话。需要说明的是,巴蜀地区本来不是汉民族大量居住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汉民族人数越来越多,多数都是北方方言区的人们迁徙过来的,两湖两广云贵地区的为主,笔者远祖的祖籍就在山西。那么我们可以说,在很久以前,川渝两地的人们可能说的就不是四川话、重庆话,他们讲的可能就是江淮方言、西北方言,甚至华北方言或东北方言。那么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差别就不会太大。由于历史的变迁、水土气候的原因、以及人们生活的节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的变化就在所难免。
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人们的书面用语是文言文,而我们说到官话分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那么这个官话的书面用语即文言文,而这个口头用语就是古白话。巴蜀地区的人们也使用官话,当然也书写文言文,自然也用古白话,值得一提的是,古白话自然要分官话版本和方言版本。在形成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的过程中,古文言、古白话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相互影响、共同丰富,而官话版的古白话是方言版古白话的来源,方言白话的形成与官话白话密切相关、方言词汇的丰富与文言和白话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这些论述,可以得到的是,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就是由古文言和古白话遗留和发展而来的。其实这句话是一句废话,是人都知道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遗留和发展而来的,那么重庆话自然而然是由古代的重庆话遗留和发展而来的了。但不同的就在于,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由于自身原因和地域因素,古白话和古文言并不是本土的产物,“官话”的成分占据了大量的因素。再者,之前说到,川渝地区由于深处大西南,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及北京上海等地,因此对于一些说法保留得比较完整,对于一些新的说法也接受得不够彻底,有些说法就显得比较古怪、比较不洋不土。
有一种市场上很常见的菜,重庆地区好些地方都称它叫“蕹菜”,笔者思虑了好久,也不知道这个菜应当如何用书面用语表达出来,后来查《现代汉语词典》才知道这个字念“weng”,去声。但说起它的俗名,大家都认识,它叫“空心菜”,重庆这边白话也叫“藤藤菜”,但“蕹菜”似乎并不常见。其实不然,“蕹”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后来才从“草”变成“菜”的。也就是说,“蕹”救是一个古文言词,现在都不得会用了,但重庆话里面还有,还保存着的。
同样的,与“蕹”字同音的还有一个字“齆”,重庆话里一个人说话听起来不清楚、好像鼻子里面被堵住了一样、鼻音很重,就说他“齆声齆气”“齆鼻儿”。这个说法估计在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了,这个“齆”字,就是鼻子堵塞不通气的意思。这也是一个古文言词,现在大家说一个鼻子被堵塞了,就不会精简到一个“齆”字身上了。
在中国画中有个很专业的术语,它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画法或者说笔法,就是用毛笔沾上浓墨与淡墨画出山川石头的纹理阴阳,它叫“皴”,念“cun”,阴平。它也指皮肤因风吹或受冻而干裂,重庆话中说这种现象叫“皴了”,皴此时念“cen”,阴平。那么为什么说它是重庆话的方言词汇呢?因为在普通话中它已经很不常用了,一般都说皲裂或龟裂,而重庆话中仍用这个词,而且保存还比较完整,它的意义也没变。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俗语“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打破了沙锅才能问到底,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用的是一个字的谐音——问。原文应该是这样“打破沙锅璺到底”,这个“璺”,念“wen”,去声。什么叫“璺”呢?就是器物上的裂痕。那么打破沙锅,自然裂痕就会一直裂到沙锅底了,谐音“问”,自然就一语双关了,这是个歇后语,并不是俗语,值得说明。那这与重庆话有什么关系呢?我常听家里的老人说,这个罐罐、那个缸缸裂了条璺璺(有的也说“璺路”“路路”),一开始真不知道说的什么,后来才明白是条裂缝,也不是“纹路”,而是“璺路”。这也是重庆话中保留的比较古老的一个文言词汇了。
以及现在也在用,但似乎在普通话里用起来不太恰当的、或者不常这样用的一些字词,比如“屙”“孬”“杵”“钵”“焯”。普通话里,说大小便,使用的动词一般是“撒”或“拉”,而重庆话里就直接用“屙”,念“wo”,阴平,虽然普通话也用,但一定不会这么直白。以及“孬”,重庆话里,它不念“nao”,阴平,它念“pie”,去声,和孬的意思相近,常组词“孬火药”,指能力差、做不好事的人。还有“杵”,普通话里也用,重庆话更口语,念“cu”上声,一般和人搭配到一块,比如说一个人站在那儿不动很傻很呆,就说“你杵在那堂儿做(念zu,去声)啥子”。堂,可以算作一个代词,就是那个地方、那里的意思。关于“钵”,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和尚化缘的那个东西,其实在古代不然,重庆人经常称大碗叫“钵钵”或者“土钵”,钵字念阳平,普通话里要是这样叫该有多好笑啊。至于“焯”,可能很少有人接触这个字了,它的现在的意思就是把蔬菜放在水里略微煮一下就拿出来,念“chao”,阴平,重庆话里念“cao”,去声,通常组词“干焯”,字面意思就是干着锅煮东西,大概就是形容那种没什么本事、又斗不过别人、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这些字或者词,在普通话里也有用到,但不常用或者不这样用,在重庆话里却经常用到,也是一种古白话词汇语法的遗留现象。
以上说的是,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的历史文化来源,然后笔者再来谈谈现代重庆话及其方言词汇的非历史文化因素成分导致形成的由来,以例子说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历史文化因素下产生的,还是非历史文化因素产生的方言词汇,他们内部之间是存在很大的交互式的和谐统一、相互融入的关系的。
第一类是语气词助词类的,比如重庆人常说的“恁是”“恁呃”“啷呃”“嘞个”“咋子”“哈”“咯”“噶”“切”“倒”“嘿”等等。这些词汇,是地地道道的方言词汇,它的产生,自然也逃不了历史的因素在里边,他可以说是普通话中同义词语的地域化,这种地域化,很大原因是受重庆本地人的发音方式和说话的语调语气影响。比如“恁是”,就和普通话里的“硬是”接近;“恁呃”就和“这么”差不多;“啷呃”就和“怎么”谐音:“嘞个”好比“这个”;“咋子”又叫“爪子”,和“啥子”近义。“咯”“噶”“切”都是句末的语气词;“倒”差不多是个助动词,与普通话的“着”类似;“嘿”与“很”同义,可以算副词吧。值得注意的是,重庆话里,尤其是一句话说完,常伴有“哈”“咯”“噶”的后缀,一个词,又常有“子”“巴”的后缀。“巴”字,有时还做前缀或充当一个词没有意义的成分,比如“巴适”就是舒服的意思,“巴倒烫”就是贴着喉咙的烫,“假巴意思”就是假惺惺的,还有一个话把子“妈嘞个巴子”,相当于普通话的“他奶奶的”。
第二类是动词形容词词类,这个相当丰富,笔者在这里列一些例子,略带解释:“黑黢黢、旮旮旯旯、愆翻儿、刁最儿、弯酸、香音、抻抖、洼抓、猫杀、妖媛儿、婆烦、恼火、讨嫌、大套、扭倒吠、搁得平、戳锅漏、冒皮皮、怪眉日眼、正儿八经、骚冲、吃皮、方脑壳、沁人、打胡乱说、扑爬、雄起、不摆了、闪骰子、豁我、要得、下课、医你焖鸡儿、安你冷墩、开黄腔、发瘪言、扳嘴劲、脑壳长苞、哎哟啰子、飞叉叉的”。
如是何谓“黑黢黢”呢,关键在“黢黢”,“黢”念qu,阴平,就是黑的意思,当然“黑黢黢”就是很黑了,其实这属于古白话里边的词汇;何谓“旮旮旯旯”,这个其实很常见,就是很偏僻的地方,不过,在重庆话里,这个意思未免狭窄,在重庆话里,“旮旯”分别念ka,阴平,guo,阳平,意指屋子的角落或偏远的角落、小地方等,其实这也是古白话的遗留现象,很有可能在古时候人们就这样形容角落呢。再说愆翻儿、刁最儿、弯酸、香音、抻抖、洼抓、猫杀、妖媛儿,可能这八个比较难理解。“愆翻儿”就是指小孩子很调皮、不听话、爱胡闹,“愆”就是罪过、过错的意思,还翻倍,可见多么让人憎恨;“刁最儿”意思大同于故意,“刁”就是狡猾无赖,达到了顶点,与普通话里的“刁难”差不多;“弯酸”其实很形象,“弯”就是很绕来绕去,“酸”就是很涩很迂腐,“弯酸”其实就是形容那种很挑剔、很小气、很抠门、很让人抓狂的人。
对于“香音”,笔者也只是依据读音借汉字拼凑的,至于两个字该怎么写,笔者实在无从考证,“香音”即便宜,笔者估计这是古汉语中的某个词汇由于千百年来在此地被各类人使用(尤其是商业买卖过程中),逐渐发生了音变而不知其最初是那两个字了,也有可能是一种事物,代指货物价格便宜,逐渐取代了便宜二字,但无从考证。
而抻抖,就是形容小伙子一表人才、很帅很精神,也有指把事情弄明白的意思,念“chen tou”,阴平、上声,“抻”就是拉扯擀平的意思,“抖”就是抖干净、抖擞的意思,也可以叫“抻展”。洼抓呢,差不多就是脏的意思,被泥淖低洼地抓住了陷进去了,弄得到处是污泥,自然会很脏了。猫杀,可以理解为做事很厉害、很急切、很杀血(注明,“杀血”也是重庆方言词汇,指很带劲、很费力、很猛烈、很出人意料)、来势汹汹等。妖媛儿,单从字面看,“妖媛”可能来自“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但重庆话里的妖媛儿指的不是美少男美少女,是说那种有点霸道、和常人做法有点不同、还有点挑的人。
A ao卵犟
a安逸
a屙屎屙尿
a安逸:满意,舒服。a安死老----淹死了 B b棒棒:名词 b暴搓
b摆龙门阵
b把把:是一种邦臭还嘿洼爪的东西。b摆龙门阵:指聊 天。可以讲一个洛二胡懒得烧舌吃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个一皮瓦生意亏到唐家坨的故事,还可以是一个葩耳朵遭拷沙罐的故事„
b板板钱
b包包儿
b暴搓
b白兹八兹
b不摆老
b霸道
b背时
b板不落
b板命
b簸簸车
b巴口烟
b巴
b般
b摆龙门阵:聊天
b暴蹉:特别丑
bai:长短不一
bai子:瘸子
b背(bei 1声)油-----过多耗费时间、精钱财等
b背时-----倒霉,语含嘲笑
b巴着路走:沿着这条路走
b巴适
b霸道
b宝器-----傻里傻气
b宝批戳戳
b巴心不得
b白天出切灯晃,晚上打死人子板板
b把门关俺
b巴心巴肠 广泛的说,身上的夹夹也属于把把。
力、感
情、b白生生:白净净
b白卡卡:白苍苍
b巴倒烫----倒霉的人和事甩都甩不开
出处不详。c除蒜儿
D C c扯平伙
c处
c除脱:一个人咩倒把另个人洗白了的行为。
c除蒜儿
c檐脑水
c菜背篼
c戳机
c叉叉裤
c粗革革
c锤子
c吃皮
c称抖
c锤子
c撑唤
c笞
c出血
c吃麻麻鱼
c吹垮垮
c除脱
c撑倒起
c车一转
c戳锅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c蹉跎:说人长得丑
c除脱(2)-----杀死,解决
c称透[3声]-----工整,美观
c潮:指穿着入时,流行
c吃=整嘛
c菜背兜,送菜:总是输给别人,给人垫背,输人钱财 c草纸
c擦=麻
z擦=zhi
擦=揩(读开)
c吃福席(赴宴)=吃抹货,吃啪货
c锄脱:好东西不幸失去了。比如失业了,重庆人会说:"工作锄脱了" c吃皮:某人很吃得开,或者做了一件让大家都很佩
服的事情,我们就说他“吃皮”,具体
dian颠颠儿:顶端
d对头:语气助词 d东西多
d斗牙儿
da扑爬;摔跤
dia:提,伶
d灯儿晃:到处打王逛的样子。
为人表现:冒皮皮,打非白;处事表现:放鸽子,吃豆腐„
d斗是:
语气助词
d当门:指示代词 d打手冲
d倒拐子:手倒拐
d当门
d刁助
d短处处
d蹲点
d打的d对穿对郭
d打巴壁
d灯晃
d打王逛
d登独
d独沙屁眼
d夺
d打斗凑
d灯拉麻汤
d打摆子
d到处迢
d达白
d打抖抖
d对头
d点水
d搭巴壁:占便宜
d丁丁猫=蜻蜓
d打呵嗨
d对头:是的d逗是:就是
d灯晃:整天游手好闲不做事 d带把子:说脏话,讲怪话
d打望:看靓女靓仔
d对(dui 4)头-----是,对的d叮叮猫
d登独:指男孩帅气
d得行-----可以,有能力
d打ten
d灯儿晃:在外东游西荡不落屋,或搓麻将或扯金花,或到夜总会洗脚城,都叫“灯儿晃”。d打整:打扫、整理,清理,教训,收拾
d打王逛
d达扑爬----摔跟头
d打锤,郭列----打架
d达而浪
E e二麻二麻----喝醉了 e二寸:香烟
e饿棒
e二回
e硬是
e硬笞夺棒
F f非时:指一个嘿不乖的女娃二一天惊爪爪,飞叉叉还嘿霸道的样子。f粪荡
f福福:水果核
f放闷烟
f发梦冲
f方脑壳
f坟堆堆头撒花椒:麻鬼哦你
f飞叉叉地跑
f飞失女娃子
G g各人:名词 g革实
g怪得怪脑:指一个人行为举止怪异。可能表现:口水狄答,鼻浓口呆或是北知爸知豆呜虚呐喊„
g高头:指示代词。上面
g各人
g国防身体 g勾登子:胯档
g乖商商
g哈起一砣
g估倒起
g耿直
g郭列
g搞刨老
g搞灯
g告一盘
g搞醒豁
g梗
g裹起耍
g搞豪
g怪头怪脑:搞不懂
g干巴巴:没水
g龟儿子-----常用脏话
g喀喀-----角落里,旮旯
g告花子-----乞丐
g龟儿烂监狱,甲级战犯都跑俅老
你龟儿不懂科学,骑起猪儿追摩托
g嘎嘎=肉
g耿直:直爽,讲义气
g各回各的屋,免得娃娃哭.各回各的家,免得生娃娃.g恍耳服息
g搁平:棘手事儿给解决了,麻烦事儿给办妥了,这就叫“搁平”了。有的人火气大,动不动就脚尖或锭子疙瘩,或动棒动刀的,把对方往死里整,这也是想把人家“搁平”,也就是叫人家“竖着进来,横着出去”的意思。但在“搁平”别人的时候,他自己也给公检法“搁平”了。g搞醒豁
g搞刨老
g搞起耍----闹着玩
g告一盘----试一下
g告花子----叫花子
g该遭,该背湿----活该
g搁平----摆平
g各人----自己
g勾兑
g瓜兮兮----傻呼呼
g瓜娃子----傻子
g归愈
g革一刀
g拱猪
g瓜兮兮:表情尴尬
H h哈巴儿:重庆人嚼人的常用词。同义会这样说:“你看别个王二娃好行市,昨天才给屋头买了大背投!”
J
j架麦=开头=开始
j夹毛居:指一个妖不倒台的人对毛居
实施的一种让其扫皮,脏班子的行为。
词有:神戳戳,宝塞塞,宝气„
j 鸡
巴 :名词
h航是:形容一个人为人嘿大套,处事嘿吃皮的样子。
h黑区吗空
h猴,k抠,k扣
h哈起费
h霍得转
h豁二伯
h嘿:很
h好多: 多少
h哈板=哈儿=笨蛋=傻瓜
h哈儿:傻子
h哈戳戳:傻痴痴
h划得着:划算
h黑区妈恐-----十分黑;常指天黑
h哈批戳戳
h黄司机:名词。水平差强的司机
h孩子:鞋子
h花费,投入少=撇托
h回来我润他两句,他还跟我毛起,紧到扭到费.我才
不虚他也,等费沙皮了瑟,我是要和他拉爆的哦.h滑唧唧:滑不叽溜
h嘿们----非常
h嘿起----使劲
h换轿
h呵别个----骗人
h哈儿----傻瓜
h霍得转 h嘿门
h行士:就是“拽”,指一个人特别有能力,特别让人羡慕,根据情况而定 —---
比如两人吵架,一个对另一个说:“好!你行市些,老子怕你!”;另一种情况是,老婆在家教训老公,j级笔:级别,水平 j鲫壳儿:鲫鱼
j夹夹
j经蹦
j惊抓抓
j紧倒起
j夹毛居
j解gai手
j将息
j记倒: 记得
j假打
j将就
j夹:剪
j假打:虚伪
j捡粑合,捡撇脱=捡便宜
K
k客期头:膝盖
k
k客吗斗儿
k旷
k空哨
k口水滴答
k开腔
k空了吹
ka沙罐
k垮起(个)脸-----脸色难看,生气
k可怜=造孽
k开腔
k开黄腔:没有根据地乱说
k旷老----傻了
L
l老油条
l落教:指一个人不一定长得登独,不一定穿得琛抖,但绝对耿直。
l理麻:一般指对一个牵翻儿,喜欢搞豪的娃二进行的教育行为。通常方式:靠壳转儿,挨灭片儿„
l朗个:指示代词 l勒个:指示代词 l老板凳:名词 l赖格宝
l箩篼
l龙门阵
l尿罐
l伶阿子:蝉
l老棉裤
l烂哑哑
l落教
lui溜
l拉稀摆带
l老告
lia贴;粘贴
lian菜:凉菜
l郎个:怎么
l笼起
l乱劈材
l落教:讲义气重交情
l棱(len 1)-----用两只手指夹着某物朝一个方向理
lia:黏
l拉爆-----离婚
l朗(nang 1)个-----怎麽,什麽
l龙豁皮:土得要命,尽做让人发笑的事
l乱劈柴:不按规矩,不讲章法,不走正道,就叫“乱劈柴”。劈柴,谁都见过,把不成形的木材置于地,l老火
l浪个----怎么
l了----老
l理骂:学生违反校规,工人违反厂规,官员违反官规,凡违反了规章、法令等都要遭“理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不按规章制度来,就像是一团乱麻,相应的管理人员当然就要把你这团“乱麻”
来顺一顺,理一理。轻者,遭头头儿批评教育;重者,遭公安机关依法惩治。l乱劈材
l勒哈----这下
l老火----严重
M
m毛居:指遭欺压得瓜西西的人。
m麻批:名词 m毛居
m蚂丫儿
m毛超哥
m篾条
m灭片儿
m暮卵
m闷灯儿
m闷三儿
m莽子
m米米
m暮卵
m暮痴痴
m莽粗粗
m明砍
m麻包谷
m闷起整
m雀雀儿=鸟
m麻嘎嘎
m麻 :骗
m莫搞豪:不懂事
m默倒起
m妹儿:姑娘
m莽起:使劲
m没钱=4个包包儿一样重
m猫儿抓糍粑――脱不到爪爪
m莫搞毫,莫千翻:叫人要规矩一些,不该动的东西
莫要随便去动,不该干的事莫要随便去干,以免惹祸
m莽粗粗:胖乎乎
m茅斯
m卯:就是有矛盾了,大家互相较劲,互不相让,非
要争个输赢的意思——“你和他搞卯了哈?”
m冒皮皮,冲壳子----吹牛
m霉子----托儿
m闷墩----傻呼呼的人
m麻脱----推脱
Nn扭倒费:由于冷个,浪个的原因,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卯起了。
n嫩个:指示代词 n恼火
n扭倒费
n弄巴实:把事办妥帖
n内部油碟:铁哥们,好兄弟
n男娃儿:男孩
n嫩个:这么
n脑壳捱,坐头排
n你娃-----你这家伙;语含戏噱
n脑壳空哨-----聪明,机灵
n恁个----这么
n哪点----哪里
O o哦货
o哦货----玩完
P p屁眼虫:名词 p皮:名词 p苞谷
p婆娘
p扑雀
p葩
p撇脱
p批垮一口
p皮面
pie
p批垮卵垮
piao
p喷
p拼:斗,凑 拼了
p耙耳朵:怕老婆
p爬:滚
p瞥得很=差劲得很=很差劲
p婆娘:老婆
p便宜=相因
p背兜:驼背
p耙和----便宜
p扑雀儿
Q qiu球:语气助词 q清早八晨
q千方
q哨皮
q悄悄咪咪
qiu眼睛 :熏眼睛
q哨皮-----丢脸
q切----去
R rua
r日批
r日白
r日
r日你仙人板板
r日(ri 2)妈-----他妈的S
s耍把儿:重庆人把玩具或玩物称作“耍把儿”,一个小孩手中的塑料手枪或变形金刚,是耍把儿,一个年纪大的人的养只鸟,也叫“耍把儿”。
s撒:语气助词 s骚棒:名词
s耍朋友:谈恋爱
s死人子
s水大棒
s骚豁豁
s死皮赖股
s少妖八儿
s屎粑粑
s屎砣砣
s山卡卡
s杀提:收拾
s送菜
s惨耳屎
s赏一砣儿
s说个铲铲《圈圈》:子虚乌有,说话不算数
s收秤
s杀郭
s说得惊半半的:乱打包票
s刹割:没有了,尽头了
s屎=粑粑
s是怎么回事=啷个搞起的哟
s水垮垮-----某些工作上不负责、学习上不认真,乃至于感情上不专一的人
s杀馆子-----去饭店打牙祭
s刹一脚:停一下
s少幺爸:古惑仔、街娃
s神戳戳
s酸叽叽:酸不溜丢
s舌老
s啥子----什么
s神戳戳----神经兮兮
s水凼凼----水坑
s闪色子
T tuo砣 :量词 t土狗
t堂客
t天棒
t土伙
t讨嫌
t颠颠儿:指示代词。顶端
t砣儿车
t抬杠
t踏雪
t堂客:老婆
tai:多大一砣
t踏血----贬低
t滕滕菜
W w握搓
w雾独独
w微微=鹅
w弯酸=麻烦
w歪:横不讲理
w王大姐:在重庆,“王大姐”特指某类生活作风不
检点、不正常的女人。
w窝屎尿
X
x洗涮----嘲笑
x相因:指买一件东西嘿撇脱,不抛杀钱。
x西得好:指差低低儿嘎嘎儿豆和主观意愿相违背而发出的感叹。
x虾扒:名词 x兄弟伙
x学生妹
x小壳转儿=小家伙
x凶
x香因
x贤惠:闲在家里什么也不会
x想经想怪
x下课
x雄起:加油
x悬吊吊:不稳妥
x洗白:完了
x洗白
x洗白(bie 2)-----破产,输光,完蛋
x虾爬-----宵小之人,懦夫
x兄弟伙-----好兄弟,哥们
x雄起-----加油
x下课(kuo 4)-----下岗,下台
x雄起
x雄起----加油,坚持
Y
y要得:语气助词 y牙儿:名词 y摇裤
y牙巴
y一匹瓦
y医闷鸡
y一火舌
y牙刷得很
y妖牙儿
y邀不倒台
y要得:好的
y幺不了台:不得了了
y:以次充好
y一哈:全部;一下子
y遇得到-----表示极度抱怨,意同“撞鬼” y邀鸭子
y依教
y一甘
y要得
y要得:好
y原配搭子
y眼睛水
y眼眨毛:眼睫毛
y牙刷儿得很:对人或事表达某种失望情绪的时候,y医闷鸡
y一哈哈----一会儿
y一西----一些
y遇得倒哦----说自己倒霉
y幺五幺六 :1516。这个词在重庆话中出现极多,为了显示自己的某些特殊方面而故作姿态有“神经兮兮、幺芽(妖艳)、无事生非、做事不靠谱”等多重意思,据溯源是来自于牌九(类似于川牌中的杀福玩法)的术语。牌九中有幺五(猫儿)和幺六(跷脚),一个六点一个七点,加起来是十三点,而牌九中要配的是两张牌加起来为十四,因此一张幺五一张幺六就指配不上对,暗指“不对”。加上“幺”和“妖”同音,故有了众所周知的意思。另外由于幺五加幺六是十三点,因此上海话和粤语中的“十三点”基本和这个词同义。
Z z灶精儿 :名词 z中车
z奏奏儿:塞子
z乍包儿:礼物
z正南齐北
z匝翻翻
z造孽
z扯皮
z匝开
z栽觅得儿
z走草
zhuai摔倒
z遭不住
z匝翻儿
zhua球 :踢球 z遭锤
z脏班子
z阵仗
z扎起
俚语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身体相许
360行,行行出大爷
你是没长脑子还是脑子长霉啊?
z作数
z装莽
zag砖头 :砸砖头 z搓夹夹
z扯把子
z扯谎lia白
z枣袖子
z爪猛儿=蚱蜢
z作数=要得=好的
z长的称抖=长得好看=长得漂亮=长得帅
z装莽:装蒜,装糊涂
z拈起来:夹起来
z扎开嘴巴:张嘴
z匝翻翻:毛糙糙,看上去不顺眼
z装莽(ag 1):装蒜,装糊涂
z长得乖:长得漂亮
zhua 2声-----踢
z杂皮-----社会小流氓
z扯得狠
zhua梦脚:踢
z正南其北:说正经的、不闲扯的意思,一般来说,这是某人向某人强调一件事情重要性
或表达其诚恳态度的习语:“我跟你说嘛,正南其北 的„„”
z崽儿----有轻蔑的意思,也有喜欢的意思,要看语气
z遭不住----受不了
z灶精儿
z贼喝喝:贼溜溜
z奏奏儿:塞子
z整----吃
z造孽----可怜
z搓一顿----吃一顿
z扎起----支持,撑场子
z走帕----拖把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你是个特例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随便
牙儿不黑不是角色
饱汉不知饿汉饥
亏到唐家沱
听你龟儿吹,尿罐都要飞
泡都不初(出)一个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能喝四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才放心
万宝路红塔山这样的同志一般般,金玉溪软中华这样的同志要提拔
又背马达又背电
屎胀老来挖茅斯 小贴士
用一把斧头一阵乱劈乱砍,砍成小块块儿便于置于灶堂;不像木匠做家具,把木头劈得方方正正,木板
板儿也好,木条条儿也好,都劈得有棱有角有板有眼的。所以“乱劈柴”就是不讲规矩、乱来的意思。
那些地方多在旮旮角角,即使大白天,屋子的门窗都被厚厚的帘子遮掩着,光线黯黯淡淡,所以
只有在灯儿下“作业”,只有在灯儿下晃荡,所以叫“灯儿晃”,形象得很。
重庆人爱用这个词:“勒娃黑求机儿牙刷”、“哪个事情哪,算了,牙刷!”其出处也很难深究。
重庆方言中,不论是几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还是几十岁的叔叔、阿姨,男人一律称“男娃儿”,女人一律称“女娃儿”;若带几分不恭时,则男人叫“崽儿”,女人叫“婆娘”。
重庆言子儿数量甚多,父亲称“老汉”,子女不论男女长幼,父母一疼爱,都称“幺儿”,妻子称“堂客”
厨师称“炊哥”,警察叫“察二哥”
邝(kuang)素芬 :“邝”大意是指脑袋少根筋的意思,“素芬”这个词成都也用,指某类比较平庸的家庭妇女
碰伤 蹭破皮儿 剌个口子 出血 淤血 红肿 溃脓 结痂 疤 腮腺炎 长疮(动宾) 长疔(动宾)痔疮 疥疮 癣 痱子 汗斑 瘊子 痦子 雀斑 粉刺 狐臭口臭大脖子(甲状腺肿大) 鼻子不灵(嗅觉不灵)......
渠算儿(蚯蚓),丁丁猫儿(蜻蜓),爪母儿(蚱蜢),格蚤儿(跳蚤),金啊子(知了),瞎块儿(青蛙),巢冲(蛔虫),偷油婆(蟑螂),雀雀儿(小鸟),照鸡儿(蛐蛐儿);身体部位系列:哈老壳(脑袋),瞎孔(胳肢窝)(勒个让我笑惨了!!),手倒管儿(手......
武汉方言词汇武汉方言词汇武汉方言词汇形象生动、恢谐有趣,体现了武汉人爽直、开朗,机敏的性格特征。一般词汇1.红帽头:捉弄的对象。2.荒器:游民。3.姑娘婆婆:妇女。4.诈金标:大喊......
1.婆姨陕北方言中称呼妻子或已婚女人为婆姨,民谣中也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把“妻子”称作“婆姨”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所以能看到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有学者认为,“婆姨......
重庆方言小品--捡粑合捡粑合(小品)人物:老实人:收旧货的,男,30多岁,伦牌铀亍?o:gt;白开水:女,40多岁,衣着光鲜。道剧:背包一个(底漏洞),手机一个,箩筐一挑,零钱一叠。老实人(担一挑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