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竞赛试题_8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
丽水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______召开的。
A、2007年10月15日
B、2007年9月15日
C、2007年11月15日
2、《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______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决定。A、乡镇级
B、市级
C、县级
D、省级
3、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______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确认。A、县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
C、乡镇级
D、国家
4、未依照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森检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______的罚款。
A、100-1000元
B、100-2000元
C、50-2000元
D、500-2000元。
5、《植物检疫证书》按(即同一运输工具)______核发。
A、两车,一证
B、一车,两证
C、两车,两证
D、一车,一证
6、对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可凭______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有效期为____月。A、木材运输证、一个月
B、产地检疫合格证、一个月
C、产地检疫合格证、三个月
D、产地检疫合格证,六个月
7、对违《植物检疫条例》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______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A、森林公安,B、资源科,C、植物检疫机构,D、林政科
8、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保存样品,保存期至少______。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9、______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A、林业主管部门
B、各级林业主管部门 C、政府部门
D、各级政府部门
10、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______的责任制度。
A、“谁得利、谁防治”
B、“谁护理、谁防治” C、“谁经营、谁防治”
D、“国家经营、国家防治”
11、______主管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B、国务院植树造林司
C、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D、国务院森防检疫主管部门
12、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由______负责。A、发货人
B、托运人
C、报检人
D、收货人
13、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一律凭______承运或收寄。A、植物检疫要求取
B、植物检疫证书
C、植物检疫调动运书
D、植物运输证书
14、试验、推广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带有______。
A、林业有害生物
B、植物检疫对象
C、病虫害
D、各种有害生物
15、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必须______ A、复检
B、产检疫
C、小范围试种
D、隔离试种
16、松材线虫病每年要实行______两季的疫情监测和调查工作。A、春秋
B、秋冬
C、冬夏
D、春夏
17、黄脊竹蝗以______在土中越冬。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8、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一般是在松毛虫的______期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19、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的主体是______ A、林业局
B、检查站
C、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D、县林业局 20、松材线虫病实施检疫检查的抽样比例,苗木按一批货物总件数的______进行抽样,木材按总件数的______进行抽样。A、5%、10%
B、10%、10%
C、5%、5%
D、10%、5%
21、局部地区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划为______,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植物检疫对象______;发生地区已比较普遍的,则应将未发生地区划为______,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入。A、疫情发生区,传入,消毒区
B、商品林区,传入,消毒区
C、采伐区,传出,保护区
D、疫区,传出,保护区
22、______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A、2004
B、1985
C、1980
D、1998-200023、产地检疫是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产地检疫要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各地应严格执照下列哪个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产地检疫______。A、《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B、《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C、《植物检疫条例》
D、《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24、国家林业局2008年3月18日发布的2008年第3号公告,将______增列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A、刺桐姬小蜂
B、枣实蝇
C、加拿大一枝黄花
D、红火蚁
25、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分别发布全国和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病虫害______,并提出防治方案。A、中、短期趋势预报
B、中期趋势预报
C、中、长期趋势预报
D、长期趋势预报
26、禁止使用带有______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A、各种病虫害。
B、危险性病虫害。
C、检疫性病虫害。
D、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27、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______的林木种苗基地。A、无病虫害
B、无检疫对象
C、无林业有害生物
D、无公害
28、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监督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林内各种有益生物,并有计划地进行繁殖和培养,发挥______。
A、物理防治作用
B、化学防治作用 C、无公害防治作用
D、生物防治作用
29、发生森林病虫害时,有关部门、森林经营者应当采取______,及时进行除治。A、综合防治措施
B、无公害防治措施 C、物理防治措施
D、生物防治措施 30、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______。A、森林病虫害良种防治措施
B、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C、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D、森林病虫害各种防治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31、根据最新的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极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包括______。A、松材线虫
B、美国白蛾
C、林业害鼠
D、松毛虫
32、林业有害生物包括哪些______ A、害虫
B、病害
C、鼠兔害
D、有害植物
33、防治松材线虫病要做到______ A、治早
B、治小
C、治了
D、治狠
34、检疫机构对违规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哪些管理权限?______ A、封存
B、没收
C、销毁
D、责令改变用途。
35、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范围有哪些?______ A、种苗繁育基地
B、种子园
C、母树林
D、贮木场及加工场(点)
36、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是:______ A、防止外来危险性病虫侵害
B、防止本国危险性病虫外传 C、防止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扩散
D、保障植物性商品正常流通。
37、林业主管部门负责______。
A、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
B、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C、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D、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38、______负责确定全国林木种苗检疫对象。______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可以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木种苗补充检疫对象,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A、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B、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C、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39、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______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
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
A、林业主管部门
B、农林主管部门
C、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
D、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
40、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不除治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______,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______。代为除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不因被责令限期除治者______而停止执行。A、代为除治
B、部分费用
C、全部费用
D、申请复议或者起诉
41、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______ A、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B、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C、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D、种子、砧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42、发现有植物检疫对象、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______,经检查合格后______;无法消毒处理的,应______。
A、消毒处理
B、继续调运
C、发给植物检疫证书
D、停止调运
43、被称为“______毁灭性病害”的______在短短十年间,疫区已扩至江浙六省,发生面积约6、6万公顷,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A、松树
B、马尾松
C、湿地松粉蚧
D、松材线虫病
4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______ A、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B、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
C、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
D、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45、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括:______ A、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B、木材、竹材、药材、果品、盆景和其他林产品。C、乔木、灌木、竹类、花卉; D、其他森林植物46、2007年,我国资源监管力度加大,______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木材检查站实行24小时监控。A、浙江省
B、福建省
C、西藏自治区
D、青海省
47、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是:______。A、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人员
B、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和程序
C、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和防治措施
D、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物质保障
48、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预报内容中,发生范围预报包括______ A、发生级别
B、发生面积
C、发生时间
D、发生地点
49、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
A、发生期监测
B、发生量监测
C、发生范围监测
D、危害程度监测 50、《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费用可以从哪些渠道解决。______ A、育林基金
B、木竹销售收入
C、多种经营收入
D、事业费
51、以下活动,属于国家加强林业生态文化传播力度的有______ A、开通国家生态网。
B、举办森林文化节、湿地文化节等活动。C、举办赠港大熊猫、城市森林论坛。
D、启用森林防火吉祥物防火虎“威威”
52、2007年12月17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了______,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履行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承诺,制定和实施国家林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将林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A、《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B、《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C、《国际森林文书》
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53、为了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坚持把建设______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A、加强森林经营 B、深化改革 C、解放思想 D、生态文明
54、建设现代林业就是要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构建三大体系,提升三大功能,发挥三大效益。其中林业的“三大功能”是指______ A、生态功能 B、经济功能 C、基础功能 D、社会文化功能
55、以下属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的有______ A、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
B、巩固和拓展生态文化阵地;
C、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D、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56、以下属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有______ A、自然规律原则
B、技术规律原则
C、经济规律原则
D、环境规律原则
57、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体系中,()是基本指标。A、成灾率
B、防治率
C、种苗产地检疫率
D、监测覆盖率
58、森林经营者应当______,______,______,提高防御森林病虫害的能力。A、开展病虫防治
B、选用良种
C、营造混交林
D、实行科学育林
5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______对______,定期发布______,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A、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和测报点
B、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情况 C、测报对象的调查和监测情况
D、长期、中期、短期森林病虫害预报 60、森检人员在执行森检任务时有权行使下列职权:______ A、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依照规定实施现场检疫或者复检、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
B、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消毒处理、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 C、依法查阅、摘录或者复制与森检工作有关的资料,收集证据 D、拘留违法者
三、是非题(40分,每题1分)
61、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检机构,由其负责执行本地区的森检任务。A、是
B、非
62、兼职森检员可签发《植物检疫证书》。A、是
B、非
63、地方各级森检机构应当每隔二至三年进行一次森检对象普查。A、是
B、非
64、属于国外新传入或者国内突发危险性森林病、虫的特大疫情由林业部发布;其他疫情由林业部授权的单位公布。A、是
B、非
65、生产、经营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生产期间或者调运之前向当地森检机构申请产地检疫。
A、是
B、非
66、省际间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检机构或其委托的单位申请检疫。
A、是
B、非
67、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森检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须复检。
A、是
B、非
68、森检机构从受理调运检疫申请之日起,应当于十日内实施检疫并核发检疫单证。A、是
B、非
69、调运检疫时,森检机构对可能被森检对象、补充森检对象或者检疫要求中的危险性森林病、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实施检疫。A、是
B、非
70、对森检对象的研究,不得在该森检对象的非疫情发生区进行。A、是
B、非
71、对违反规定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森检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A、是
B、非
72、当事人对森检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森检机构的上级机构申请复议。A、是
B、非
73、当事人对森检机构的行政处罚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二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是
B、非
74、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森检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森检机构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A、是
B、非
75、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A、是
B、非
76、十七大报告认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A、是
B、非
77、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A、是
B、非
78、枣实蝇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名单。A、是
B、非
79、刺桐姬小蜂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名单。A、是
B、非
80、发生区的松木、松材及其半成品、成品应当依法检疫和办理木材运输证后可以调用。A、是
B、非
81、松材线虫病可随松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远距离传播、甚至从境外传入。A、是
B、非
82、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检疫、积极扑灭的原则。A、是
B、非
83、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我国城市森林不断增加,已有7个城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上海市新增林地1.2万亩。
A、是
B、非
84、截止2007年底,我国林业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8.4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A、是
B、非
85、国家林业局规定,规划治理的区域除松材线虫病、蛀干害虫等危险性病虫外,集中连片的森林面积应超过3.33万h㎡。
A、是
B、非
86、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体系中,发生率是基本指标。A、是
B、非
87、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管理的制定应遵循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时性原则;激励性原则。A、是
B、非
88、超过有效期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无效,需交换或调运货物时按调运检疫程序办理。A、是
B、非 89、《产地检疫合格证》不具有《植物检疫证书》在流通领域里的功能,不能作为办理调运手续的凭证。A、是
B、非
90、经产地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运前可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A、是
B、非
91、专职检疫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培训。A、是 B、非
92、调入地的森检部门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时,确认不合格者检疫费由原检疫证书签发部门支付。A、是
B、非
93、旅客随身携带规定限量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免收检疫费,需截留检验的,可以酌情收取检疫费。A、是
B、非
94、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森林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A、是
B、非
95、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我国林业建设和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A、是
B、非
9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的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A、是
B、非
97、无公害防治是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完全没危害的防治措施。、A、是
B、非
98、松材线虫病的传媒昆虫是松墨天牛和杉天牛。
A、是
B、非
99、兼职测报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监测对象、测报对象的调查,测报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指导基层调查人员开展病虫情调查工作。
A、是
B、非
100、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A、是
B、非
附件1 《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知识竞赛试题单位:东至县龙泉镇林业站姓名:方林凯得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自( D )起施行......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竞赛题一、填空题:每题一分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的协调,实......
附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农药产品和防治机械名单一、目的意义为了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促进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加快森林建设持......
201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现在要增强林业工作,保护植被资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为危害林业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很多的林业有害生物,所以我们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防治原理1.1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