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血梅花_鲜血梅花评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47: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鲜血梅花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鲜血梅花评论”。

《鲜血梅花》

余华

一、文本概览

《鲜血梅花》以颠覆武侠的先锋姿态问世,那意义的虚无、命运的偶然、叙事的迷宫、光影的流转、意象的象征等对武侠小说的新变和发展显得弥足珍贵。

综合说来,这个武侠故事中蕴涵了微妙的哲理:强大的不一定幸运(例如阮进武之死);虚弱的不一定无能(例如阮海阔的幸运);偶然常常改变一切阴差阳错也可能触发奇迹。

二、关于作者

1960年4月生。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曾当过牙医,后弃医从文。1984年在《北京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1987年《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的成名作。陆续发表《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作品,成为当代“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余华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如他自己所说,“1986年以前的所有思考都只是在无数常识之间游荡”,直到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和中篇《现实一种》,开始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态度”。这些小说以一种“局外人”的视点和冷漠、不动声色的态度叙述。《鲜血梅花》、《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这些通常被看做是对于武侠、侦探、言情小说的戏拟作品,也具有明显的颠覆意味。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余华的写作出现了变化。原先的这种和“现实”、日常经验的“紧张”关系,在《在细雨中呼喊》中有了缓和。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与“现实”的态度的调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可以觉察到那种含而不露的幽默和温情。

透过现实的混乱、险恶、丑陋,从卑微的普通人的类乎灾难的经历,和他们的内心中,发现那种值得继续生活的简单而完整的理由,是这些作品的重心。《许三观卖血记》发表之后,余华小说写作有长达十年的停歇,直至褒贬不一的长篇《兄弟》的出版。

余华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等,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国内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

三、文本赏析 《鲜血梅花》写于1989年1月。它既有别于新锐的“新潮文学”,也不同于写“原生态”的“新写实小说”。

这篇小说的情节、意境颇像武侠小说,但读后细细回味,又会参悟出一般武侠小说中很少涉及的神秘主义玄机:人生如迷宫、偶然改变一切。这样的小说,可以称为“新武侠小说”。

《鲜血梅花》被公认是余华对武侠小说的戏拟之作,小说虽沿用陈陈相因的武侠程式,但从内容题旨、情节模式和道德伦理等方面,彻底颠覆了武侠小说惯有的文类特征。它以戏拟武侠小说的形式,“改写”了传统武侠的“复仇”主题和“成长”模式,探索了意义的虚无、人生似迷宫、偶然改变一切等先锋的命题,完成了对武侠小说文类和价值的彻底颠覆。

而在《鲜血梅花》发表近年后,纵观其间更为广阔、久远的文学发展轨迹,从中国先锋文学的断续之路、武侠小说的演进之路的双重视角,重读《鲜血梅花》这一特异文本,会发现其恰如余华一贯推崇的博尔赫斯的一部名篇《交叉小径的花园》之题,蕴含着多种意味,预示了歧路交叉中先锋与武侠的双重可能。

《鲜血梅花》讲述的是遵母遗命,梅花剑传人阮海阔行走江湖寻找杀父仇人的故事。他途中因缘际遇帮助了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多年后得知这两人已将自己的仇人杀死,于是自己再无仇可报。

四、艺术成就

1、《鲜血梅花》的风格相当唯美。余华一贯擅长刻画奇异的感觉。在此篇中,“天空飘满了血腥的树叶”,“那堆火轰然倒塌,像水一样在地上洋溢开去”,“井水宁静地制造出了另一张阮海阔的脸”,“阳光的明媚无法掩饰道路伸展时的荒凉”„„这些写景、写人的感觉的奇妙之笔富于联想与暗示,充满陌生感的异彩,如诗,如画,也相当个性化。

2、《鲜血梅花》充满神秘的诗意。那柄梅花剑,那些侠客的神秘,还有关于江湖、庙宇、华山的点滴涉及,都散发出古色古香的气息,与那些神秘、奇幻的诗意描写水乳交融,给那神秘美增添了古朴又明丽的色彩。由此也可以看出,余华拥有几套笔墨的才华。

主要人物(寻找历程):阮海阔——胭脂女——黑针大侠——白雨潇——青云道长

五、课堂拓展

1.《鲜血梅花》与传统的武侠小说有什么根本的不同?(1)情节不同。

传统的武侠小说无不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读者,而《鲜血梅花》的情节却很平淡。武侠小说会有这样的情节线索:父亲被杀——儿子成长——手刃仇人。但《鲜血梅花》的主人公却一直在寻找杀父仇人的过程中停滞不前,最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手完成了复仇任务,而自己却直到最后才明白杀父仇人已死。线索:父亲被杀——儿子平淡地寻找仇人——仇人已死。

(2)描写重点不同。

传统武侠中,作者往往会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各种武功招式、武林门派,塑造性格各异的江湖人物,为读者呈现一个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江湖。而《鲜血梅花》中却基本看不到江湖的影子。相反,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主人公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以及他的寻找旅途。

(3)主题意旨不同。

一般武侠小说的主题是邪不胜正、大侠必胜,而《鲜血梅花》的主题却与此完全无关。虽然故事的情节线索是主角大仇得报,但既没有正义的一方又没有邪恶的一方。

(4)叙事语法不同。

传统武侠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可以概括为“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和“浪迹天涯”;这四个陈述句在武侠小说中各有其特殊功能,分别表达“侠客的行侠手段”、“侠客的行侠主题”、“侠客的行侠背景”、“侠客的行侠过程”。而《鲜血梅花》虽然也有“仗剑行侠”和“浪迹天涯”的故事,却显然缺少“快意恩仇”和“笑傲江湖”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这样的“改写”中,就浮现出了“先锋小说”的荒谬感。同时,作家也由此突破了武侠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

2.以“武侠”为外衣,对武侠小说的颠覆(1)“寻找”覆盖了复仇,成为叙述的主要指向,象征着对人生寄托与生命意义的追寻。他于偶然和无意间遭遇的胭脂女、黑针大侠、白雨潇、青云道长,每个人都问他类似的问题“你将去何处?”(或“你是谁?”、“你在找什么人?”“你为何离家?”)每个人都会带给阮海阔心中的“寻父母”企望,促其成长,每个人都与他擦肩而过,留给他下一个使命。这是永恒的人生疑惑和生命进程。

(2)主人公:阮海阔不是一个侠客的形象,他既没有半点武艺,又虚弱不堪,更为重要的是,他缺乏行侠仗义的侠客气质,甚至连武侠背景中的复仇叙述——本该刻骨铭心、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也不能激起他对仇人的仇恨。这与一般武侠小说中那执意复仇的侠客形象是迥然有别的。

(3)人物形象。余华选取胭脂女和黑针大侠两个形象,本身就不在突出他们是侠客。一个使毒,一个用暗器,都为大侠所不齿。

在塑造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形象时采取了轻描淡写的艺术策略,他赋予人物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江湖人士的身影,并将他们的复仇过程退入背景,通过白雨潇之口一笔带过,而将阮海阔的漂泊漫游推上了小说文本的前台。

这种书写方式无疑使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失去了展示他们武功的机会,从而使人物的豪侠气质随着复仇情节的淡化而呈现出虚弱的态势。(4)如何理解“人生如迷宫”、“偶然改变一切”这样的哲理?

特别强调《鲜血梅花》的喜剧意味与博尔赫斯小说的悲观主义意味的格调之别,“偶然改变一切”也意味着人生的希望常常系于偶然。人生如迷宫,偶然改变一切。人生无常,没有人能够抵抗。同时又写出了现代人的迷惘和困惑,写出了人生选择的无奈性和无常性。

《鲜血梅花》以解构主义叙事手法颠覆了传统的武侠小说。从表面看,这是对武侠世界的逃离,实际上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还原。作者以阮海阔主体性的缺失来隐喻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缺乏精神主导的现代人只是一味遵循命运的安排,凭借本能去行动,传达了现代人的宿命意识及虚无主义观念。

无偿鲜血倡议书

无偿鲜血倡议书无偿鲜血倡议书【1】区属各部门、各派驻机构、园区各企业:根据市文明办的有关要求,为更好的开展我区创建“江西省第14届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拟定2015年11月13日(......

无偿鲜血广告语

无偿鲜血广告语1、明珠融爱心,鲜血铸生命。2、我健康、我献血、我自豪!3、让情在鲜血里涌动,让爱在人世间循环。4、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无偿献血就是延续生命。5、我的血流你......

无偿鲜血广告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无偿鲜血广告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无偿鲜血倡议书

无偿鲜血倡议书......

义务鲜血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这片蔚蓝的天空给了我们温暖的阳光和欢歌笑语。我们在被赋予中构筑了亲情、友情和美好的爱情,在这一切的一切中我们是不是更加深......

下载鲜血梅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鲜血梅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