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常识_1文学常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45: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本文常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文学常识”。

本文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

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

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5.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子喻山水》全文翻译

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堆土,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3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贤明的君主不会满足他有的贤能之士,所以才能聚集民心 ;饱学之士不会厌倦学习,所以才能成为圣人。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4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江水,日夜不停。”

5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有根源的事物便像这样的,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根源,就像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

上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6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7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带兵的基本战术要像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水根据地而控制流向,士兵因为敌人而取得胜利。所以用兵在于随机应变,像水那样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能因敌人变化而变化然后取胜的人,可以称他为神。

三则短文,作者的关注重点不同。

孔子侧重于“为山”之“为”,突出人的主观意愿。堆山几乎成功,因不能持之以恒而功亏一篑:反之,哪怕只在地上到下一筐土,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堆山成功。韩非子侧重于“不立好恶”,“不择小助”,突出太山之所以高,江海之所以富的原因。由此阐述了国君应具有恢弘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才能不偏不倚,公众无私,上下同心,功成名就。管子侧重于不辞细流,不辞土石,突出海之所以大,山之所以高的原因。由此阐述了量的积累,既是明主广聚百姓之道,也是士修身成圣之道。

编辑本段《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2. 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 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4. 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 正善治“正”同“政”,为政。6. 明主不厌人

二.古今异义:

1. 未成一篑2. 虽覆一篑3. 太山不立好恶4. 江海不择小助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6.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7.下无伏怨之患8. 上下交朴9. 以道为舍10.海不辞水11.明主不厌人12.何取于水也13.盈科而后进14.放乎四海15.苟为无本16.故声闻过情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18.容光必照焉19.不盈科不行20.不成章不达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2.故几于道23.与善仁24.夫唯不争25.故无尤26.以其无以易之27.水因地而制流28.故兵无常势

一词多义:1. 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厌”同“餍”,满足

古义:差,古义:即使,古义:没有,古义:不拒绝,古义:君主、气魄,古义:心胸,古义:臣民,古义:都返璞归真,古义:归宿,古义:拒绝,古义:满足,古义:得到,古义:坎、再往前流,古义:到达,古义:假如,古义:名声,感情;古义:游学,古义:小缝隙,古义:不向前流,古义:达到阶段,古义:利导,古义:接近,古义:交友,古义:正,古义:过失,古义:改变,古义:根据,古义:固定的,今义:未来。今义:虽然。今义:不树立。

今义:不选择、小资助。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今义:经历、内心。今义:下面。

今义:交往、朴素。今义:舍弃。今义:辞别。今义:讨厌。今义:录取。

今义:科学、后来进步。今义:开放。今义:苟且。

今义:见闻,实际。今义:游玩。

今义:容纳、光明。今义:没有能力。今义:写成文章。今义:锋利。今义:几乎。今义:和。今义:唯独。今义:尤其。今义:容易。今义:因为。今义:经常。

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4.为

苟为无本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5.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动

知者动动善时7.下

以其善下之水之形避高而趋下8.厌

明主不厌人士不厌学9.乐

知者乐水知者乐10.舍

以道为舍不舍昼夜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2. 仁者寿3. 动善时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5. 以其善下之6.君子之志于道也7.居善地(二)

1. 不舍昼夜2.

七、八月之间雨集(三)

宾语前置的标志是被成为好的行为典范善于活跃的思维行动处……下游低处同“餍”满足厌倦爱好快乐归宿

停留,止息感到快乐延年益寿

把握时机成王

处……下游(志n,志向)(v,有志)安于卑下从早到晚在七八月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以……为耻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1. 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 故声闻过情名声3. 动善时行动

4. 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1. 盈科而后进注满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1. 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 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 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

7.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8.太山不立好恶

文言句式:

(一)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2. 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1. 沟浍皆盈。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2.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3.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三)

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2. 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3. 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4.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5.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6.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四)

1. 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5. 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五):

1.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4.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它们的干涸了,能站着等待。5.何取于水也?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六)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滚滚的源头活水。(七)固定句式: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2.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没有什么(能)启代替它。

第一则(譬如为山)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第三则(海不辞水)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第四则(子在川上曰)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第五则(徐子曰)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六则(孟子曰)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第七则(上善若水)体现“贵柔”的思想主张 人应不争。第八则(夫兵形象水)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论语-子罕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

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老子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绪论主要内容是概述了LNG在能源产业的重要地位以及我国LNG发展和建设概况。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加,而现有的能源结构很不合理,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制订了......

李本文

浅谈如何当好农村信用社主任宁强县舒家坝镇信用社李本文 一个企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那么信用社主任应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实际浅谈......

本文_00061文档

本文【5、詹天佑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本文无题诗歌

本文无题诗歌夜里常常无眠无妄的的眼睛噙满疑惑谁是谁的谁谁又都不是谁的`谁红尘滚滚花开花落又一岁生命里又融进了多少的美没人看到我的憔悴不管多少风雨我都昂首面对走过......

本文_00088文档资料

本文【复习4】所属专题栏目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3、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

下载本文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文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