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长杨玉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复旦大学杨玉良人物”。
复旦校长杨玉良:人文阅读是一种德性的体现
2013年05月06日 06:0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近日举行的复旦大学读书节开幕活动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发表了“人文·读书”的主题演讲,他提倡通过深阅读的方式进行人文阅读,同时也指出,“当下人文阅读的衰微”要引起人们的警觉。
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杨玉良认为校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氛围。“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认为气首先是一种德性,这种德性主要是张扬人性善的一面和有灵气的一面。”
“德性也涉及到道德,我不想成为一名道德说教者。”但是,杨玉良同时指出,现在把道德制高点当作贬义词来用,这是“明显的道德虚无主义”。对此,杨玉良试图用三种类型的“理性”概念作为说明,“一种是道德理性,它有关人类的价值观,实际上是说你怎么做是善的,怎么做是恶的,这是理性的最高层面。”第二个是“科学理性”,代表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当我们扔掉了道德理性,那就只剩下工具理性。”他批评这种为达到某一目的通过设定途径的理性,因为它会导致“赢者通吃”的情况,“不管赢得多么卑鄙”。
会场上,杨玉良多次提及“心中的魔鬼”。他很赞同一位影评人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解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一个人干了坏事,我们先不要说这个人全是坏的,我情愿把他认为是他心中的老虎出来了。”而通过恰当的阅读可以达到改善的目的。
对于目前社会上“去常识化”的现象,杨玉良反对浅薄化的炒作,“在当下的学术评价体制与环境下,总有很简单的常识被炒作,而且还是有相当教育水准的人。”因此,要通过博雅阅读,追求专博并立的自我完善。
说起自身的阅读,杨玉良还透露,他最近在读的书是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和阿瑟·克莱曼的《道德的重量》,关于这两本书,他认为前一本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从天使到恶魔的变化,其中折射出人性中,“群体力量远超过个人力量”。而后一本书,则告诉他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与无常。
在学生提问环节时,杨玉良也被问及类似的问题,他表示在他的藏书中,10%的书与他的专业相关,30%的书是工具性的技术书籍。而另有20%的是经人推荐的小说,其中国内文学包括最近在看的贾平凹的《带灯》和《古炉》,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酒国》也有涉及,而与他同乡的作家余华的书则是每本都读过。
杨玉良 复旦大学校长、教授 ---大学不能没有"精神围墙"核心观点大学要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一味保守而偏至复古固然不行,但忘记传统而完全流俗,也就是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礼致辞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每到毕业的季节,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收获和离别的气氛,找回人类的天真——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毕业典......
在法学院八十周年院庆庆典大会上的致辞——复旦精神与法学的使命校长杨玉良2009年9月26日尊敬的各位来宾、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在举国上下喜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 2012年9月7日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学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发表了一场重要演讲,演讲的主题为“重温关于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