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孝道_孝道与人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35: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与孝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孝道与人生”。

我与孝道

孝道就是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我们都听说过古代有个“黄香温席”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女孩黄香只有九岁,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去世的早。在寒冷的冬夜,家里没有任何烤火设备,黄香在夜里读书本就冷的直哆嗦,但她想起年迈的父亲肯定也非常冷,睡不好。为了使父亲少挨冻受冷,她走到父亲房里,给床铺好棉被,钻进父亲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床铺捂热后,才招呼父亲来入睡。黄香用自己的孝心暖了父亲的心。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女孩都懂得用自己的微薄绵力尽可能的照顾、孝敬父母,真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学习。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敬养父母。敬养父母双亲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这五方面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我的爷爷78岁时,在2006年3月的一个傍晚突然晕倒不起,经120救护车送到南部县人民医院急救确诊为突发性脑溢血。我的父亲还想方设法请来南充川北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前来会诊,医生诊断说这种病由于年纪大只有长期住院,保守物理治疗。在长达十个多月的住院昏迷期间,父亲、母亲、姑姑和我白天深夜轮流值守看护。父亲白天还要继续上班,深夜又去医院悉心照顾,虽然也身心俱疲,但从无任何怨言。父亲教导我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做好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才能谈的上抱负国家、回报社会,孝道是一个人为人立世的基本之道。”在照顾爷爷生病期间,对我的人生态度触动很大,不仅亲身体会到了一个子女对父亲的淳淳孝意,还懂得了以后在任何时候都要有颗仁慈之心,博大的胸怀。

中国人讲孝,既重赡养,也重视心里关怀和内心愉悦。在有些人看来,父母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从经济物质上养活他们,使他们吃穿不愁,也就算报答生育之恩了。孔子不同意这种观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强调“敬”,认为仅仅“能养”是不够的。所以,孝敬父母应在既养又敬上下工夫。在家不仅应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减轻父母家务负担,而且应从思想上,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在南部县中心乡狮子咀村有个孝顺儿媳马廷秀,她个子不高,却勤勤恳恳为家操劳,撑起了半个家;她不善言辞,却日复一日悉心照料老人,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孝道。马廷秀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她不仅操持家务是一把好手,在空闲时还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与同龄女子相比,她给人的感觉是少了几许青春,多了几分稳重。2011年,马廷秀与丈夫蒲开伟结婚,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当时,嫁到丈夫家的时候,公公因腿部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马廷秀会常常搀扶公公到外面行走,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但马廷秀还是感觉很幸福。她的婆婆杜维珍说到:“我们家里这么贫困,她没有嫌弃,她一嫁过来,她父亲就是瘸了,如果是别的媳妇的话,就不会在家里照顾,就会在家里找事情,吵啊闹啊,有时候我发火她都不发火,从来不发火。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1月,公公被查出患有肺癌,为了不让一家人操心,老人并没有把这一噩耗告诉全家人,而是自己一个人硬抗着,然而短时间内,病情不断恶化,癌细胞扩散到脑部,并形成肿瘤,最终病倒,这时候,才外出打工10多天的马廷秀便迅速从城里赶回家,并陪同公公一起到成都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当医生给出诊断结果时,全家人才知道病情的严重,由于家庭贫困,不能承担高昂的医疗费,公公只能回家休养。期间,丈夫要外出挣钱,维持家用,照顾老人的事就落在了马廷秀身上,而这时的公公已丧失自理能力,吃饭、喝水都必须有人在一旁帮助。

中心乡狮子咀村支部书记冯树中说:“她爸爸病的比较严重,基本失去了自理能力,瘫痪,他每天都想出来,但是自己又不能走,就全靠他这个媳妇背出背进,喂饭、喂水都是他这个媳妇在照料他,我们全村人看到这些都觉得很感动。”每天早上6点,马廷秀就要把公公背到轮椅上,然后推着公公在自家院子里走上半个小时,如果天气好,还会背老人到外面走走。老人生病期间,每隔半小时都要喝水,马廷秀在忙农活时都会准时回家给老人喝水,考虑到公公喝水不方便,她还会细心地在水杯里放上一根吸管,防止水洒落在公公身上,以免身体着凉。马廷秀本人说到:“既然嫁到别人家里了,不管家里怎么样,在对待自己子女,对待长辈上,都要像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对自己一样的,对别人好,才能对自己好。”2015年11月,公公因病去世,一家人在伤心难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马廷秀的感激和亏欠。另外南部县河东镇北登观村村民陈文珍的孝顺故事也是广为流传、为人称道。她的丈夫不幸车祸去世后,便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虽然改嫁了,然而儿媳不忘孝心,改嫁后又将公公带在身边,这一带就是19年,在这19年时间里,不仅悉心照顾,而且还与现任丈夫建起了一个为人称道的“模范家庭”。

陈文珍说到:“那个时候家里一切事务都是我在料理,那会儿赔也没赔多少钱,那个时候老爷子回来,没有儿子,也有点不相信我,自己就把钱拿在手上,我也不计较。”唯一的儿子突然去世,这让黄国财老人几近崩溃。陈文珍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洗衣做饭、下地干活,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看着失去丈夫的儿媳仍然任劳任怨地照顾这个家。公公黄国财心里很是愧疚。于是,他拖着年迈的身子帮陈文珍挑水、担粪、浇菜,但陈文珍害怕老人摔倒,每次都将公公劝回了家。面对这种家庭状况,很多儿媳都会选择独自改嫁。然而陈文珍却把共同孝敬公公作为重新择偶的条件,坚持带着公公改嫁。

像马廷秀、陈文珍这样敬老孝亲的孝顺举动感动着整个村子,名扬广播。她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原先村子也有不孝顺的媳妇,通过马廷秀、陈文珍这样的好媳妇一带动,很多人都有改变。同时对社会上的其他年轻人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马廷秀、陈文珍还有其他我们身边还不知道的孝顺朴实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拥有一颗孝敬、博爱的内心,这种学习的典型事迹对我们社会上的年轻人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教育年轻人恪守孝敬之道。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孝道分养亲、敬亲、尊亲三个层次外,还强调“推恩”。孟子说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又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把孝亲敬老的美德推广到同学、师长及社会每个成员,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兼及他人的父母长辈,使全社会人与人之间都能够互尊互爱,和谐相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忠孝两全。这是对国家而言。孝忠相通,孝始忠结。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说:“孝子善事君。”把对父母的孝心转化为对国家的忠心,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自古忠臣多出于孝子,尽孝与尽忠是相辅相成的,孝与忠有着内在联系和共同本质的“两位一体”。小家与大家本质相通。

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提倡先修身养性、融合家庭。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在家庭实行孝道可以规范人伦次序,促进家庭和睦。然后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剂人际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孝道和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亲情与孝道

亲情与孝道亲情,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都需要的,亲情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亲情只有“奉献”二字。有多少孩子没有父母,感受不到亲情。然而,我们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中......

孝道与舍得

前言: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七大一再强调,要与时俱进。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掌握了信息就把握了时代的脉博。而掌握信息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沟通。鬼谷子称之为:捭阖(baihe)为先,乃......

孝道与人生

孝道与人生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中,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最为源远流长的,三皇五帝时舜帝孝感动天,商周泰伯和仲雍为顺父意传位文王割发刺面,春秋战国儒家主张百善孝为先,汉朝两晋......

孝道与感恩

孝道与感恩文化孝道,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

大学生与孝道

大学生与孝道思政三班 张旭阳 学号 2012414567 摘要: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道强调的是孝的理论层面,孝行侧重的是孝的实践层面,然而有时二者是......

下载我与孝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与孝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