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10课_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33: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哲学与人生》第10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哲学与人生第十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着重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情感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为: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教材当中“同是黄埔军校同学的徐向前和胡宗南走上不同道路“的事例,提出问题:“请结合人生目标的选择,谈谈为什么这两个人的结果截然相反?”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人生目标的选择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板书标题,引出新课)用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 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来突破重点。

第一个环节: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讲清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用图示的方式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第二个环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

请学生学习阅读“西安事变”和“恩格斯名言”,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2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第三个环节: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请学生学习教材第108页“北平和平解放”案例,让学生思考问题:“了解发展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何指导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新课内容2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感受人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学习教材第109页 “周恩来”的案例,并思考问题:“周恩来的人生目标和当时社会发展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总结,得出结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融,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实现,而且还会促进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之后进行练习(运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分析第110页材料 “打工仔”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实际的人生目标才是正确的,中职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步骤三 拓展延伸

小组活动:“策划我的人生目标”:设计人生目标蓝图。第二步:相互交流,相互监督。小组成员互相交换意见,修订和完善个人目标。通过推荐或自荐方式,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全班面前交流。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115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青春里的爱情痴情的人永远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他有什么理由不被我打动呢?但坚持不懈的温柔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坚持不懈或者温柔的人,仅此而已。牵我双手......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从哲学看苦乐人生姓名:侯刚 学号:20134615 13级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摘要:当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洞察人生的意义,超越现实,向前提挑战,展望未来时,就产生了......

人生与哲学

一、哲学的定义 说句实话,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从苏格拉底到孔子,从存在主义到道家的智慧,从神话悲剧到文化视野,从审美到宗教等方面以哲学的角度省思人生。本书不仅是学习了许多......

下载《哲学与人生》第10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与人生》第10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