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试题:公共基础知识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事业单位考试试题题库”。
【一】
考题1:发明地动仪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是:()A 张衡 B 沈括C 郭守敬 D 庄子 答案 A 考题2: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是:()A 郭守敬 B 孙思邈 C 沈括 D 朱世杰 答案 B 考题3: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中央杭州西湖会议 C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 D 考题4: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 B 中共杭州西湖会议C 中共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共二大 答案 D 考题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指:()A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B 细胞学说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元素周期表的确立 答案 ABC 考题6:最早创造数字的是:()A 阿拉伯人 B 欧洲人 C 中国人 D 印度人 答案 D 考题7:小孔成像的原理是:()A 光是直线传播的 B 光的折射原理
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A 考题8:能够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A 二氧化碳 B 氟里昂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C 考题9: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 甲烷 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 D 一氧化碳 答案 A 考题10:如前所述,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是基因的物质实体。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核着酸,每个核着酸由()三部分组成。
A 一个糖分子 B 一个碱基C 一个核酸分子 D 一个磷酸分子 答案 ABD 考题11: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人是:()A 哥白尼 B 布鲁诺C 伽利略 D 亚里土多德 答案 A 考题12:旧诗包括:()A 古体诗 B 新诗C 近体诗 D 叙事诗 答案 AC 考题13: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A 哈维 B 胡克 C 施莱登 D 许旺 答案 CD 考题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A 智能性要素 B 实体性要素C 现实性要素 D 虚拟性要素 答案 A 考题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B 新文化运动仍然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C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D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案 C 考题16: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的最早会议是:()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C 中共六大 D 湘赣边界会议 答案 B 考题17: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局部水平 B 器官水平C 整体水平 D 细胞水平 答案 BCD 考题18:生物技术主要包括:()A 基因工程 B 酶工程 C 发酵工程 D 细胞工程 答案 ABCD 考题19:文明世界的赵州桥是()时修建的。A 两晋时期 B 隋朝中期C 唐朝前期 D 五代时期 答案 B 考题20:下列选项,属于自然型电磁污染源的一项是:()A 家用电器 B 高压、超高压系统 C 雷雨天气 D 无线电广播通讯设备 答案 B 考题21:手持移动电话又称为:()A “大哥大” B “二哥大”C “三哥大” D 无绳电话 答案 A 考题22:()是飞机隐身技术的主攻问题。A 雷达隐身 B 红外隐身 C 透明技术 D 伪装技术 答案 A 考题23:第一台可供实际运行的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A 富尔顿 B 特里维西克C 斯蒂芬逊 D 维维安 答案 C 考题24:世界上首先得出生命起源的科学的哲学判断的人是:()A 恩格斯 B 达尔文 C 巴斯德 D 微耳和 答案 A 考题25:发现行星运动之定律的天文学家是:()A 伽利略 B 开普勒C 哥白尼 D 托勒密 答案 B 考题26: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有:()A 创立了历法 B 记录了丰富的天相资料 C 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 D 提出“盖天说”的宇宙结构理论
答案 ABCD 考题27: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A 主要功能是治理风沙危害和防止水土流失 B 占全国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
C 东起内蒙古自治区,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所跨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答案 AB 考题28:我国古代被称为“药王”的著名医学家是:()A 李时珍 B 华佗C 扁鹊 D 孙思邈 答案 D 考题29: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 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B 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 政治诱降和军事打击并重 D 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答案 A 考题30:生命的本质是:()A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物质的有机结合 B 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 细胞 D 神经力量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考题31: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什么现象:()A 氧化 B 自燃C 潮解 D 熔化 答案 B 考题32:食盐放在空气中会:()A 风化 B 潮解C 结晶 D 溶解 答案 B 考题33:在大洋东北部能延伸到北极圈内的洋流是:()A 阿拉斯加暖流 B 北大西洋暖流 C 拉布拉多寒流 D 千岛寒流 答案 B 考题34:黄河干流下游很少有支流流入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少,属半干旱地区 B 干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 C 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 B 考题35: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科学家是:()A 德漠克利特 B 布鲁诺 C 道尔顿 D 牛顿 答案 C 考题36:既不临海又不与邻国接壤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A 广西壮族自治区 B 西藏自治区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 D 考题37: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B 电磁波的发现 C 飞机的诞生 D 能源的广泛应用 答案 A 考题38:十七世纪后半期天文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是:()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康德提出“星云假说” C 哈雷发现“哈雷多星” D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答案 C 考题39:元朝科学家郭守敬曾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南的观测地点:()A 海南岛 B 西沙群岛C 中沙群岛 D 南沙群岛 答案 B 考题40:1905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C 民主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 ABD
【二】
考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答案: B 考题2:因果联系指:()A: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答案: D 考题3:阶级是:()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答案: AB 考题4:构成一个社区的基本要素有:()A: 一定的地域空间 B: 一定数量的人群C: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有的某些共同利益 D: 在特定地域的特定人群中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答案: ABCD 考题5: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A: 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 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 C: 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 习俗、道德、宗教、法律 答案: C 考题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 D 考题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力保证。
A: 讲学习 B: 学习制度化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考题8: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C: 政治活动 D: 妥协 答案: C 考题9: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考题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答案: D 考题1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案: B 考题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C 考题1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A: 增进人的平等 B: 维护社会公正C: 保持社会稳定 D: 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 ABCD 考题1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答案: D 考题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ABC 考题16:哲学的党性是指:()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答案: A 考题17: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A: 加强宏观调控 B: 完善市场体系 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答案: C 考题18:“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连结起来 答案: ABD 考题19:()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呼声 答案: A 考题20: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有:()A: 提高法定准备金 B: 提高贴现率C: 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D: 在金融市场上抛售政府债券 答案: ABD 【三】
考题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 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准备 B: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C: 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C 考题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 D 考题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A: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 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 C: 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作用 D: 培养年轻干部 答案: A 考题4: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 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它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 它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D: 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深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 ACD 考题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 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 B 考题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是说:()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答案: BD 考题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 它是自然界规律 D: 它是社会规律。答案: B 考题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 C 考题9: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A: 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 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 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答案: C 考题10: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A: 是不可靠的 B: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 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 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答案: C 考题1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因为它:()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 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D: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答案: ABCD 考题12: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B: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C: 是否承认偶然性 D: 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答案: BCD 考题13: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 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答案: D 考题14: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 D 考题15:唯物辩证法认为()A: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
C: 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案: D 考题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答案: A 考题1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答案: C 考题18: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A: 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 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 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D: 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互易其位 答案: AB 考题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
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 答案: D 考题20: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是:()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观念的集合C: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答案: CD 考题2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有:()A: 使用价值是抬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答案: ABCD 考题2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价值是同质的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 ABCD 考题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A: 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 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ABCD 考题24: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主导性的平等原则应该是:()A: 经济平等 B: 社会平等C: 机会均等 D: 利益均等 答案: C 考题25: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理论流派的观点。
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答案: D 考题26:社会变迁是指:()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
答案: C 考题27:()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C: 社会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答案: D 考题28: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作(),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 社会结构 B: 社会地位 C: 社会分层 D: 社会类别 答案: B 考题2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A: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 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答案: C 考题30: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C: 资本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 D: 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答案: B 考题31: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A: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 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 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 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答案: ABC
考题32:商品和产品的区别是:()
A: 体现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而物化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
B;商品不仅具有产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而且还具备产品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属性即价值
C: 产品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而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D: 产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不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答案: ABC
考题33: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 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 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答案: B
考题34:必然王国是指:()
A: 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奴役。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的社会状态 B: 人们已经获得了自由的社会主义社会
C: 人们受盲目必然性支配,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奴役的社会状态 D: 人人自由平等的原始社会状态 答案: C
考题35: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虽然社会分化发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对社会分化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分化 B: 人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分化
C: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流动的加速进行 D: 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结构的变动 答案: B
考题36: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是:()
A: 政治条件 B: 人口条件C: 生态环境条件 D: 经济条件 答案: D
考题3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A: 思维和存在 B: 人和自然界C: 主体和客体 D: 实践和认识 答案: A
考题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A: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 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 是否承认矛盾和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考题3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 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 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答案: C
考题4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的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实践观点 答案: D
考题4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答案: B
考题42:“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 认为“理在事先” B: 片面夸大意识能动性 C: 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D: 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答案: C
考题43: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在组织中,社会个体往往被安排到固定职位上发挥其职能,他们只能按所属组织的要求来行动。这样,每一组织都以()为基础,而否定实质性的合理性,即以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为基础,发挥其才智,并能知晓他们的行为后果。
A: 职能分化 B: 目标化C: 功能上的合理性 D: 非理性 答案: C
考题4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A: 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B: 民主集中制C: 决策科学化 D: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 答案: D
考题4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案: ABD
考题4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 对抗的矛盾和非对抗的矛盾 答案: B 考题47: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 C 考题4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规定,省部级领导干部每年应至少抽出()时间,市(地)县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A: 一个月,两个月以上 B: 两个月,三个月C: 一个月,两个月 D: 三个月,六个月9 答案: A 考题49:辩证思维方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体现了:()A: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 B: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
C: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是有差别的统一,逻辑只是反映历史的主流和方向 D: 逻辑进程应当与历史进程基本一致 答案: ABCD 考题50:毛泽东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社会学中属于()的考察方法。A: 微观 B: 历史C: 个性 D: 宏观 答案: D 考题5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A: 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D: 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只是人本能的反映 答案: B 考题5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A: 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 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 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答案: AB 考题5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 A 考题5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按劳分配制度 B: 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C: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D: 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 D 考题5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的观点。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D 考题56:真理是:()A: 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B: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C: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 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 答案: C 考题57: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答案: C 考题58: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普遍性 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考题5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是:()A: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的木同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则是少数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答案: ABD 考题6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A: 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 静止中包含运动 D: 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答案: BCD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基础知识测试题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市公安局与××工商局联合行文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应使用公告。x 2.在我国,各级机关组织对重大事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导语:公文一经形成即直接公之于众,无保密要求;受文者不仅包括各种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公文写作特点,供考生参考!【公布性文件】1、公......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深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导语:以下这篇“深圳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1) .艾滋病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病......
航帆全体预祝大家考试成功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