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莫高窟正”。
莫高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莫高窟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莫高窟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先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板书)
二、精读“彩塑”
1、浏览第二小节,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这是怎样的彩塑吗?
2、生汇报,出示: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大家说得都非常准确,但第3小节第一句中有个词也很好地概括了彩塑的特点——精妙绝伦)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出示3幅图)瞧,这就是文中描写的彩塑。
5、对照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说读出是哪些精妙绝伦的彩塑。交流,出示图、字:慈眉善目的菩萨 威风凛凛的天王 强壮勇猛的力士
6、能够把它们读好吗?自己先练练。
指名读,评语:这菩萨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谁再来读;
这天王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再读
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再读
连起来把三个词组读一下
7、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再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彩塑。(齐读)
8、你看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这就叫——(引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精妙绝伦
9、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再指读。
师评: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读得不错。
10、分组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总写——分写——特写——总写。(板书)文章写这两千多尊彩塑,用了这一段文字,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得多有条理啊!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一、二两句齐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
三、精读“壁画”
1、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板书)
这个句子在第三自然段开头,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的是哪一层意思?启示下文的又是哪一层意思?那么,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作者是怎样介绍宏伟瑰丽的壁画呢?请默读浏览,先找一找描绘壁画内容的句子。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是一个排比句,写出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①描述一:同学们,敦煌的壁画不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它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如果把这些壁画连起来办一个1米宽的画展,这个画展就有60多里那么长。面积之大,实属罕见。画上画了些什么呢?请你读。
②描述二:同学们,就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在那断崖绝壁上,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开凿了700多个洞窟,(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492个,)用他们非凡的智慧画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是何等的不易啊!谁再来读?
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宏伟瑰丽的壁画。
描述三:看了这么多精美的壁画,你是否感到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正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他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断地画呀,画呀„„前一代的作品滋养着后一代人,后一代的作品又给再后代的人启示。他们画下了动人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画下了中华民族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源远流长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3、过渡: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最高的那就是“飞天”。①简介“飞天”:飞天是神佛形象中能歌善舞的仙女。
②请同学们看这一段描写“飞天”的文字,为了写这些飞天,课文一口气用了几个“有的”?有没有写完?你的依据是什么?
③喜欢这些飞天吗?自由读、悟,指名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读出来。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把你听到的读出来。读着读着,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把你闻到的读出来。
④描述:壁画上的飞天,她没有用背上的双翅,没有用脚上的祥云,只用了两根长长的丝绸就飞了起来,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化作了我们眼前这段美妙的文字。谁来读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下。
⑤壁画上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到的飞天姿态说一说,你可以说一句,也可以两句,三句,甚至发挥想象说得更多。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生1: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脚踏祥云,遨游天边;有的手拿宝剑,冲入云霄;有的手捧花篮,漫天浮游;有的追逐打闹,悠然自得;还有的口吹竹笛,笛声悠扬。
(老师点评:仿佛也让我听到了优美的乐曲声。)
生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手朝祥云,凝望碧空;有的舞步翩翩,雅雅颂歌;有的手捧仙桃,飘入云间;有的篮挎玉水,步伐轻柔;还有的纤纤玉手,吹萧飘音。
(老师点评:实在是美得让我们陶醉。)生3: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手捧花束,撒向大地;有的手拿玉萧,吹奏乐曲;有的面望同伴,追逐打闹;有的置身花丛,追赶蝴蝶;还有的三五成群,谈笑风生。
(老师点评:她们真是悠然自得啊。)
生4: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舞动裙摆,翩翩起舞;有的挥舞彩带,遨游碧空;有的倒悬身子,挥洒绿叶;有的手拿柳笛,轻盈吹奏;还有的端坐云霄,双手合十。
(老师点评:感谢你们让我仿佛走进了飞天的世界,身心随着飞天飘旋。)
4、引读小结:这就是敦煌的飞天,敦煌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5、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也是先总写,再分写,接着来一个特写,最后再总写。交流:先总写的是什么?(莫高窟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再分写的是——壁画的内容;接着对壁画上的飞天进行了特写;最后总写作者的赞叹。
四、精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3、比较两句话有何不同:
洞里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从曾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莫高窟曾经有六万多件文物;曾经有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曾经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与骄傲。(板书:曾)而如今仅存部分经卷;仅存渺无人烟的荒漠和阴冷的洞窟;仅存中华民族难言的辛酸与痛苦(板书:仅)
5、介绍背景:(课件出示)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
6、不管是经卷、文书、帛画、刺绣,还是铜像,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难怪著名作家余秋雨在《道士塔》的文尾发出这样的感慨:“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几卷经文?我好恨!”(齐读)
7、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我们还要大声地、自豪地告诉全世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六、作业布置
围绕“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写一段话。(写作方法:总写——分写——特写——总写)
彩 塑
总写——分写——特写——总写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壁 画
藏经洞 曾 仅
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
《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苏教版)第18课《莫高窟》。 教学目标:1、认识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样子和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2-10-29 09:10:23| 分类: 刊发文章|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刊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2012年第11期作者: 张小平许发金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
《莫高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本单元“名胜古迹:这一主题的引领下,《莫高窟》为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和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搭设了平台。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