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1草原”。
草原教案
师: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为大家带来了照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播放歌曲 放幻灯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里是哪里啊? 生:草原
老师板书(草原)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老舍先生去到草原参观访问的时候,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让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全班同学起读课题 生:草原
师:同学们把书打开,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么现在老师请你们再一次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谁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老舍先生是从哪两个方面去写草原的。(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好请那位同学)
生:老舍先生第一点是从草原的景色来写的,第二点是从草原的风土人情来写的。
师;草原的风土人情是通过写草原上生活的什么(板书。景 人)生齐;人
师。生活的人民去表现的。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草原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请大家静静的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边读边勾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好吗(教师巡视)生;好
师: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特别会学习,有的同学不仅勾画了句子,而且在他认为非常关键的词语下面画了记好。
老师发现了有的同学真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读书的时候有了感受,他用简洁的语言吧自己的感受写在了书的空白处,这就叫批注。我们都要像这位同学学习。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师:谁还喜欢这一句也来读一读 师,板书(一碧千里)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在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绿色的师;在你眼前的是 生;一片绿色 师;往远一点看还是 绿色 再往远看 也还是绿色的。放眼望去这草原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你们看到了吗,你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把一碧千里的场景给读出来。(幻灯片)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草原,你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把我们也带进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全班齐读
师;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 并不茫茫)同学们你知道茫茫是什么意思吗
生;模模糊糊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他说 而并不茫茫就是并不模模糊糊
师;同学们草原一碧千里,是那样辽阔 师:还有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羊群一会——白色的大花)
师;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绿色与白色的搭配是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来读(幻灯片)生齐读;
师:还有谁想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流入云际)(幻灯片)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而且这位同学好眼力,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写草原美景的点睛之笔,不过老师读这句话中有一个疑问,翠色欲流。它流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生;欲
师;欲是什么意思 生;将要的意思
师;将要流而没有流,为什么接着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师,谁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生:我觉得应该是绿色一直好像就到了天地的交接处一样所以说是轻轻流入云际。
师:谁能说一说用绿色 渲染 生:绿色渲染就是颜色慢慢的散开
师,颜色慢慢的慢慢的向周围扩散,最后轻轻,轻轻流入云际。你们知道什么是翠色吗
生;是青绿色,看起来很翠绿的颜色,师,很准确
师;绿的好像都要流下来了。这就是翠色欲流。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看看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开始 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生;草原和天空就像融合在一起了,草原的颜色是绿的鲜艳,绿的夺目,充满生机的,天空也好像被这种颜色给渲染。师,体会的真好师; 课件 听他的发言我想起了一首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大家齐读(幻灯片)师;你们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那里的天——
师;你能不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生;因为这句话表现了老舍先生的欣喜的心情,我觉得这句写出了草原的天空特别蓝。特别明朗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么明朗,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幻灯片,草原景色,放音乐)
师;我们一起读 这种境界——乐趣(继续放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看到的全是什么 生齐;草原
师;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一条迂回的明亮的带子
是什么,生;河
师;同学们你们听(音乐 马声。赛马)生;听,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蒙古人骑着骏马,在大草原上奔驰着,师;他们来干什么 生齐;来迎接客人
师,人的场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 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老舍先生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生;蒙古人民迎接我们的欢乐场面,然后再美酒佳肴款待我们,最后和我们一起联欢,依依不舍的话别。师;板书 远迎 想见 款待 话别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远迎的部分,找同学读一读 忽然—— 课件 生;忽然—飞过来
师;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飞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
师,好,蒙古人是向我们飞过来,那么为什么像一条彩虹呢
生;因为他们穿的衣服颜色非常漂亮,五颜六色。像一条彩虹(课件蒙古族人骑马)
师;是一群人向我们飞过来,蒙古同胞从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这是多么的盛情。
师,如果你就是客人当中一位,你的心情是怎样,我们一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生;读 忽然——蒙古包
师;蒙古包外,许多匹马,人很多——谁来读一读 蒙古包外 图片课件 生读。(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师;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生;蒙古人说;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访问团的人说,师;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师;为什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生;因为语言不通
师,语言不通影响大家的热情吗 生;不影响
师;平平常常的动作,表现了不平常的热烈反应。
师;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课件 蒙古人招待的图片 食物)
师:这是蒙族人对汉族同胞的什么?你能说说吗
生:这些都很具有浓郁的名族色彩。也说明民族同胞用自己最好,最丰盛的食品。用最热烈的形式款待客人。师;说的真好
师;大家看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什么叫“何忍别”呢?(课件)
生:怎么忍心分别呢?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师:就是说他们不忍别离,那么这个“天涯碧草话斜阳”是什么意思?
生:夕阳西下了,我们还在这长满绿草的……天边……说话。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夕阳西落是不是?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个“话”在这儿是话别的意思。
师:跟夕阳话别?(众笑)
生:应该是谈论。
师:谁和谁谈论?
生:蒙族人民和我们谈论。
师:那么怎么叫“话斜阳”呢?
生:我觉得是,在夕阳的照耀下谈话。这个“话”不一定就是“话别”。
师:因为蒙汉情深,怎么能够忍心相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这么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他先写的是什么呀?(指板书)
生:是蒙汉两族的友谊。
师:这种友谊使作者怎么样?你们说,看到风光,看到蒙古人民这么热情,他对整个的草原怎么样啊?
生:爱。
师:对了。爱到什么程度?
生:不忍别离。
师:什么关系?
生:它的关系是,第一小节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这两种美结合起来,就抒发了作者热爱草原,依恋草原的感情。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说,老舍在看到草原的时候高兴不高兴?
生:高兴。
师;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听音乐,看图片结束
《草原》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都很喜欢音乐,那么,今天老师为大家找来了一首很美很美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后,说说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草原之歌》乐曲) 师:大家......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
教学示例 草原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句。“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