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对传播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博览会的影响”。
上海世博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传播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是有一次世界各民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是比较先进的,近几年来更是兴起了一股汉语汉学热潮。但是事实上,汉语在国外的传播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理想,在世界上流行的可以说只是中国古汉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中国文化并不真正为世界所推崇。这可以从中国文学作品未曾得诺贝尔奖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因不放过任何机会向世界各国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上海世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再次展示中国多彩灿烂的民间文化精髓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上海世博会将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次集体亮相。上海世博会期间,在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将达到2万场,而中国56个民族的特色文化、300多个地方传统剧种、500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将成为上海世博会2万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现中华文化。上海世博会特别鼓励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作品在世博会上进行首演,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中华文化继往开来的一个崭新起点。
全国各地入选的戏剧曲艺、绝技绝活、民俗都已经入驻上海世博会现场。如安徽地方剧黄梅戏和民间舞蹈凤阳花鼓,值得一提的是,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糅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使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此外,河北的吴桥杂技、四川的川剧绝活变脸、黑龙江的东北二人转、浙江的舟山锣鼓、山西绛州锣鼓、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等民间民俗艺术和相关工艺展示,也都为参观者带来新鲜的视听享受。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入世博会联合国馆,主题定为“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意在让联合国馆中弥漫中国茶香,在上海世博园中“冲泡”出“中国味”;而位于世博园国际组织联合馆内的国际竹藤组织馆,通过丰富多样的竹藤制品,让游客领略了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织演绎。中西合璧的《木兰诗篇》在上海世博会“绽放”,整场演出融合了歌剧、交响乐、舞蹈和中国传统戏曲等元素,在西洋歌剧的韵律中,观众陶醉于演出所传递的“中国式”震撼;而挪威国家馆日文艺晚会则有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挪威顶级音乐和创新舞蹈,交响乐团演奏京腔大鼓,嬉皮士舞蹈与中国武术同台融合,著名华人音乐家、上海世博会全球文化大使谭盾与挪威同行们的联袂,可谓“中挪合璧”。能歌善舞的各民族演员将带领参观者领略中国的多民族风情。在世博园区内,贵州将以巡游、广场表演和舞台表演等形式,尽展省内18个少数民族“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歌舞。水族是“唱起歌来似水流”、布依族更有“无歌不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苗族有婀娜动人的锦鸡舞、粗狂奔放的木鼓舞、欢快热烈的板凳舞,还有布依族的摆手舞等。此外,还有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五彩的传说”儿童合唱团,其成员全部是来自草原和戈壁民族部落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不过5岁,将为观众带来原生态的天籁之音。另外,还有宁夏的回族舞剧、回族风情服饰表演、回族婚礼展示等,以及集新疆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新疆杂技为一体的《魅力新疆》,西藏的《天上西藏》等民族歌舞,都将在世博会期间与观众见面。上海展馆以石库门造型为主要元素,具有历史与现代交融、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天津展馆的建筑外形以天津典型的小洋楼造型,体现了天津中西文化交融和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特点;而马德里案例馆的“竹屋和生态气候树”、麦加的“帐篷城”,世博会上展示的成功案例,表达着低碳、绿色、创新等人类共同文化价值和文化理念。
在世博园区,我们现场感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游览世博园会有一种环球旅游的体验,而这也正是世博的最大功能,世博是一个展现文化多样性的最好场所。
捷克国家剧院芭蕾舞团,献演捷克芭蕾舞大师JiriKylian创作的里程碑式作品;奥地利馆日音乐会上,来自奥地利的爱乐乐团将与上海交响乐团联袂演绎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父子的经典曲目;波兰馆日、瑞典馆日、芬兰馆日都上演本国最有口碑的经典文艺节目。尤其特别的是丹麦馆的“美人鱼之声音乐会”,6场音乐会中大部分为现代音乐,囊括爵士乐、蓝调、世界音乐、摇滚乐、流行乐和电子音乐等众多音乐流派。演出人员从大型合唱团到单人表演不等。加拿大太阳剧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巴西玛瓦卡乐团、阿根廷“探戈之火”歌舞晚会、玻利维亚盛装大游行、澳大利亚“季风”舞蹈团演出的《在金色的阳光下》和《火舞》,非洲“肯尼亚文化村”表演和大型民族歌舞《非洲脚印》等,都见证这一场五大洲汇聚一堂的艺术盛宴。意大利馆中国汉字组成的“福”字及与中国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设计,奥地利馆形如同“人”字,波兰馆选择剪纸造型,墨西哥馆主题采用了中国风筝,泰国馆舞“中国龙”、穿中式旗袍、演绎中国曲目而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雕塑、卢森堡的“金色少女”、西班牙馆的“小米宝宝”、日本馆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则备受中国游客青睐。上海世博会让世界各地文化百花齐放,中西传统文化再次碰撞交融。
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家养生哲学、西方的智慧和时尚元素,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在“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传统世博理念下,完美交融,上海世博会“生动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构成一幅多元文化、多种文明和谐共融的美好画卷”。
世博会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各种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人类和城市发展承载的精神内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文化就倡导“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很好的诠释。“能让不同文化和平相处的城市,才会成为影响世界的决策中心。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文化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不能也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不可能脱离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4月30日,历时一百八十多天的世博会在上海开幕了作为全世界人民的世博会,灿烂的烟花与绚丽的水景在黄浦江上交相辉映,盛况空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是中华......
2010世博2010年请你别忘记我,哪怕我为你增添一片绿叶,也是我对你真诚的祝福。2010年请你呼唤我,我要用我最高亢的歌声,震醒每个沉睡的角落。2010年请你带上我,用你那无比的睿智,带......
世博对上海的贡献今年,世博会,这一全球性的盛会,在经历了精彩的5个月后顺利闭幕了。从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不难发现,世博会改变了我们很多。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
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1) 宋正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对音乐传播的影响,总结音乐艺术传播的特性,中国社会音乐商品化应遵循的原则及推动音乐事业发展的途径,研究如何正确......
湘西支教教案 ——范一鹏【课题】: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上海2010上海世博会 【教学计划】:对于湘西一个环境比较闭塞的地方的孩子来讲,外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却又有些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