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技术教学中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_歌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9:28: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声乐技术教学中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歌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声乐技术教学中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

摘 要:歌唱时的思维活动、内心歌唱的作用和类似歌唱心理等等的心理因素,对歌唱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着很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声乐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的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对声乐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艺术;声乐教学;歌唱心理;运用;方法

歌唱时的思维活动、内心歌唱的作用和类似歌唱心理等等的心理因素,虽然至今没有较完整的、科学的论著,然而,在歌唱家的演唱中,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这些心理因素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声乐技术和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在我们运用的所有教学方法中,均有运用歌唱的心理因素。人的情绪、感情、激情、热情及高级情感中的“美感”,都是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中常常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若是今天学生的情绪不好,技术训练效果也不好;学生歌唱时不带着感情歌唱,技术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歌唱时没有激情,发高音就困难;歌唱时没有热情,声音就没有活力。还有,学生喜欢的作品就唱得好,不喜欢的作品就唱不好等等,都说明这些心理现象与声乐技术的密切关系。

这是一个心理学科运用到声乐技术训练中去的理论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体会,可供读者参考:

1.用在声乐技术支持下的声乐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技术“激情”。在声乐学生中间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当他们听到歌唱家优美的歌唱时,就会激动而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而且感到唱得很自如、放松,感到很舒畅;在学习歌唱的环境里,听到一声充满激情的高音时,他们也会随之发出这个高音来。尽管那时他的情绪可能正处于低潮,然而,此刻似乎他已丢掉了自己不好的情绪,以激昂的情绪来代替。当歌唱作品已被自己理解,被自己感情接受以后,他会感到声乐技术发挥得很好,越唱越想唱,越唱越兴奋,越兴奋技术发挥得越好。

因此,教师以美好的声音和形象的教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形象时,即能引起学生内心的感情共鸣,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唤起他们的歌唱欲望,这样的“共鸣”、“欲望”,即可使他们处于情绪饱满和感情充沛的状态之下,从而激起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和身体动作产生内部和外部积极的运动。这样,声乐技术的传授也就易于被学生接受。

2.启发和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完成声乐技术和艺术上的要求。音乐不用文字就能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并且对听众产生强烈的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具有感人的“音乐形象”。歌唱音乐一般是和文字一道来表现“音乐形象”的。声乐技术以表现音乐和语言形象为目的。歌唱家将音乐形象通过声乐技术变为“声音形象”,语言和音乐都融合在一起了。在这里,丰富的想象是铸造“声音形象”的心理因素。当教师发现学生唱得很呆板、很机械时,常以充满感情的想象来分析音乐和歌词,使学生通过想象将作品的音乐、语言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对这些画面进行连续的想象,激起学生对声乐技术的追求。在追求中,声音形象被表现出来了。反过来,声音形象也使声乐技术得到稳定、巩固和提高。想象力来源于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声乐教师应提倡学生加强对生活的观察、文学作品的阅读、以及各种艺术的欣赏活动,以此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3.“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它包含着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两个方面。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办法使学生发声时对技术的注意力能合理地集中和分配,也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为歌唱服务的方法之一。我们知道,歌唱发声技术中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均不是在孤立地完成正确的歌唱发声的,而是以一种所有因素的互相协调,配合一致的运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学习发声技巧过程中,将注意力合理地集中和分配到各个因素的实施上,以便完成这种多因素的协调运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注意了这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因素的现象,结果还是完成不了正确的歌唱发声。发声中对各因素的“控制能力”,实际是歌唱者合理地集中和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学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要他注意的发声器官的活动方面,同时还能注意到(这种注意力可能比前者弱一些)其他发声器官的运动。这就是教师常要求学生头脑对技术的实施,不能只是“一根弦”,而要“多装几根弦”。

教师应当用各种办法来协助学生对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的调节。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注意力,也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集中和分配”。学生的问题绝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在我们设法克服其主要因素时,还必须注意对其他因素的指导。在注意学生学习阶段中的技术同时,还应注意到前阶段的技术因素和后阶段技术的衔接。

第二,教师在学生学习阶段中提出的技术要求,范围不能过分扩大。应以学习阶段的技术目标为主,其他方面技术目标为辅,有重点地提出技术要求。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技术目标上,同时适当地在其他方面分配些注意力,以求得阶段技术目标的完成。

第三,当教师实施的某种方法、某个发声练习、某些教学语言已不能使学生合理地集中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时,应立即改变自己选用的方法、发声练习和教学语言,以促使学生重新合理地集中和分配注意力,使被抑制的注意力重新积极起来。

第四,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和学生的意志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在学习技术阶段或是艺术表现上都是如此。因此,在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对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培养。

4.通过反复练习而使科学发声方法成为学生歌唱的技能和熟练的技巧。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反复练习而接近自动化了的动作,叫做技能。它的生理基础是由于在大脑皮层的运动中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以后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一系列动作便一个接一个地自动产程出来。这里的技能是指初步学会的阶段。而熟练的技巧则是指技能形成过程的高级阶段,即熟练掌握而达到完善阶段,其中活动的基本成分已经接近完全自动化了。

歌唱发声是人的大脑皮层运动中的高级神经活动。内心的歌唱总是引发着发声器官和肌肉的运动。长期反复的声音训练,便形成了发声习惯——即正确运用发声技巧的习惯。习惯会使人为了不去完成那种自动化了的动作而不安。习惯是在无意中形成的,但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改变它。

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顽固的发声毛病,这是一种长期接受错误声音影响而形成的发声习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长期反复的训练,可以用新的、正确的发声习惯破坏它,进而取代它。声乐教师所进行的工作正是这样的破旧立新的工作。在学习新的、正确的发声技能时,只有不断地使用它,才会不断地加强它。对于旧的、错误的发声习惯,不去使用它,那么,最终我们将会抛弃它。

歌唱中我们常常要求自然,但是,我们追求的是错觉中的自然。因为任何东西只有经过训练成为习惯,才能被人感到是自然的。歌唱中有错误的习惯被人感到自然,也有正确的习惯被人感到自然。从形成正确的发声习惯的角度来看,那些错误的发声习惯被人感到的自然,我们恰恰感到正是不自然的表现。教师的责任,就是用适当的练习和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可靠的、习惯性的艺术行为。艺术性的歌唱正是正确的发声法成为歌唱习惯的结果。

将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技术教学中,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提高技术教学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相信声乐技术将会被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而声乐艺术也必然会因此而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李铮、姚本先(主编).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

歌唱心理声乐教学论文一、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并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可以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学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它有利于学生对歌唱状态、咬字、吐字、音准的改进和修正,还能够......

声乐教学的歌唱心理培养分析论文

声乐教学的歌唱心理培养分析论文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较为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歌唱的技巧、唱功等,对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从而在......

声乐教学中歌唱表现力培养研究论文

声乐教学中歌唱表现力培养研究论文一、影响学生歌唱表现力的因素(一)遗传因素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遗传因素也就是先天因素,这种表现力是与生......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摘要:在概念声乐教学要解决的声音,唱歌技能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心理因素在演唱会。歌手胆小,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一系列心理异常,它会影响唱歌正......

下载声乐技术教学中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技术教学中运用歌唱心理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