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_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9:1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中国古代监狱制度”。

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

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根据地下文物发掘考证,至少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经形成了以夏为代表的相对统一的国家形态,继而也揭开了中国监狱发展史的帷幕。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夏朝建国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至今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古代 监狱发展 特征

本学期选修了监狱法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监狱这一国家暴力机器的了解,再联想到看过的讲述不同时期事件的电视剧中所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监狱——从《封神演义》中的“画地为牢”到封建社会的“天牢”“地牢”,再到《越狱》中现代化的福克斯监狱,于是产生了去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监狱的想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产生了这篇文章。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地理环境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狱的发展表现出了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独具的规律和特色。

一、中国监狱的发展历史悠久。监狱的产生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缓慢孕育的过程。中国广为流传的皋陶造狱的传说,其时间就可追溯到尧舜时期。相传皋陶是舜时期掌管刑法的长官,曾被禹推举为继承人,但他先于禹去世。他善于料理狱讼,遇到难案“令神兽獬豸以角触着直者,以知人善恶,明辨是非”1。当时也出现了像对待野兽般的原始的关押拘禁方式和设施,如古文献记载的○“系之徽墨 于丛棘”2.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刑罚和监狱的雏形。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犯罪、刑罚和监狱也就应运而生了。禹传位给儿子启,正式确立了世袭制度,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作为国家“附属物”的监狱必然然在夏朝产生,已成为不争之事实。国家与法律密切相关,夏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式制定了《禹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说明夏朝有了犯罪和刑罚,而处罚犯罪就必然有拘押和执行刑罚之场所,由此也可推断夏朝有监狱的存在。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也可以找到诸多关于夏朝监狱的记载,如《史记.夏本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夏台又名“钧台”,在今河南省禹州境内,是夏桀设狱囚禁商族首领汤的地方,是一种特定的监狱形式,不是夏朝监狱的通称。“三王始有狱”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监狱。迄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监狱制度以及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始终居于世界监狱发展的前列。中国监狱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从未间过,由此辗转相承、沿革清晰、内容丰富、特点鲜明、自成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监狱文明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传统特色。

二、中国传统“礼法结合”对狱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与法的互相渗透结合,是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法制文明特有的现象。礼的主要作用在于“别贵贱”、“序尊卑”,从而确定“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的宗法等级秩序,具有“经国家,定社稷”的功能。自汉代儒家思想在我国“定于一尊”,礼法结合逐渐成为此后各王朝的治国思想和立法原则。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引法入律”到隋唐礼法的完全融合,使法律道德化,法由止恶而兼劝善,“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外貌”3说明礼法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维护○1薛梅卿.中国监狱史[M].第二页.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 ○2薛梅卿.中国监狱史[M].第四页.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 ○3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第六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

社会的安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因而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正是由于礼法结合的特殊作用,才使礼法结合成为贯穿中国古代狱制指导思想和治狱实践的一条主线。

三、“诸法合体”下的监狱立法与监狱体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是“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涵盖了民事、经济、行政、司法等各个部门法,也决定了监狱立法的特征,从监狱产生起直到明清的三千多年历史中,没有产生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典,这种特性也是世界所少有的。战国时期李悝《法经》中的“囚法”一篇,是有关监狱管理的,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早期的监狱法,后代各朝法律中的《断狱》、《狱官令》等篇目,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监狱制度的法规,特别是清人赵舒翘的《提牢备考》一书,系统收集了清王朝建政以来有关监狱管理方面的条例、章程和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监狱学的专著。《唐律疏议》是现存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典,共12篇502条,其中名例、卫禁、职制、断狱、捕亡等篇目中都有关于监狱拘押罪犯和刑罚等方面的条文;此后的《大明律》、《大清律例》中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令、格、式等法律形式中也有关于狱制的规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监狱管理制度在内容上是充实和完备的,在形式上是分散和多样化的这一特点。这种局面持续到鸦片战争以后,在清统治者内部,一些以洋务自诩的官僚地主阶级集团,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思想,使传统的“诸法合体”逐渐走向了“分门别类”。在“诸法合体”下的中国古代监狱管理体制特点极为鲜明,表现为狱政、行政、司法的合而为一。自秦统一以后,建立了皇帝制度,使皇权日益神秘化、制度化、法律化,皇帝握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皇帝“口含天宪”,任意改法废法。随着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和日益强化,决定了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和司法者的地位。监狱不是独立机关,而是从属于皇帝控制下的行政机关,司法权受行政权的干预和支配,更谈不上司法独立。中央常设监狱如刑部狱、御史台狱等,都由中央司法机关具体负责管理,监狱的管理权同样受同级司法官署的控制。地方监狱直接由各级行政长官管辖,各级行政长官集行政、审判和治狱于一身。因此,中国古代监狱,不是行使监狱管理权限的专门机关,而是兼具行政、司法和狱政等多种权力的一般管理机关,从而形成狱政、司法行政机关在组织上的一体化特征。

四、自成体系的监狱管理制度

中国历代统治者在不断总结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备了一套监狱管理制度,并自成体系,代代承袭,其特点十分鲜明,表现在:第一,中国古代各王朝在监狱管理中,崇尚的是威吓、惩罚和报复主义,把监狱的镇压作用放在首位,建立了系囚制度,这是拘押、械系和看守囚犯的总称。包括门卫、桎梏、点视、分类拘禁、对脱狱反狱劫狱的惩罚等制度,其目的“务要内情不得外出,外情不得入内,使人知幽闭困苦之状,以顿挫其顽心”4。○这是监狱发挥镇压作的前提。历代统治者为强化监狱的专政职能,都十分重视这一制度,并在立法上将系囚的各项制度具体化。第二,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使历代统治者认识到,单纯的刑罚镇压不仅不能压服人民的反抗斗争,反而会导致亡国灭种的严重后果。因此,为了笼络人心,标榜其“仁政”,建立了悯囚制度,这是关于保障狱囚基本生活待遇的制度。其内容包括衿老怜幼、宽缓狱具、提供囚粮囚衣医药、纵囚归家、法外行仁等措施。这是统治者为防止狱吏任意凌虐囚犯,防止阶级矛盾的激化而采取的措施,是从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出发,阐发在监狱管理中的感化教育。当然它决不仅仅是什么“圣王仁及囹圄”的悲天悯人,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人民和巩固专制统治。第三,在中国强制狱囚服劳役,早在商朝就有了,到西周形成固定制度,秦汉时期则广泛使用,隋唐时期发展形成完整的居作制度。这是强制被判处徒刑、流刑的罪犯服役的制度,是一种既禁其人又役其身的自由刑与劳役刑相结合的刑罚制度。《唐书刑法志》载:“用刑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之。”可见徒刑是剥夺自由、强制服劳役并奴役羞辱兼而有之的刑罚。各封建王朝为了保障居作制度的顺利进行,都规定了严惩违制的条款。由于居作制度的普遍实4杨殿升.监狱法学[M].第一百八十六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施,促使了劳役监的发展,古代被判处劳役刑的罪犯往往要同时施加肉刑,这是古代刑罚的一个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盛行的野蛮残酷的惩罚主义和报复主义思想。而劳役刑与肉刑相结合,也方便了劳役监的管理,因此这一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袭。第四,录囚制度则是有关皇帝或各级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地巡视监狱,对狱情进行审查和监督的制度。这一制度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完备于唐代,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则是录囚制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古代狱制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平反冤狱,疏决淹狱,减少非法庾死狱囚具有一定作用。有利于缓和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封建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定,进而保障统治阶级根本和长远利益。但封建社会本身固有的腐朽、黑暗的狱制以及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使这一制度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与局限性。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代的各项监狱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这些监狱管理制度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具有内在联系,共同为封建国家机器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也是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这些监狱制度和法规条文中所蕴含的丰富中华古文明的特质,对于后世乃至周边国家监狱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今天我们研究中国监狱史绝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展示或炫耀已有的辉煌,而是为了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狱政思想中“明德慎罚”的感化主义、惩罚与教育思想,监管中的分类监禁、分管分押等,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我们维护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自觉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人类历史上监狱制度的产生、发展,监狱的本质特征,狱政思想、监狱立法、监狱管理制度的内容等,观“前世之迹”,明“治乱之道”,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参考文献:【1】薛梅卿.中国监狱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

【2】张晋藩.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杨殿升.监狱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左传[M].昭公六年.【5】周密.中国刑法史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定稿]

1.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1)先秦: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

揭秘中国古代监狱

揭秘中国古代监狱董沁生羑里城,最早的国家监狱,如今的文化旅游胜地。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

论网络营销的发展及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论网络营销的发展及特点作者:卫秀玮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从互联网与网络营销的关系入乎,逐步引入,层层推进,全面论述了网络营销......

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经历了一......

下载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