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诊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综述_针刺伤防范措施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9:11:1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关于急诊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综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针刺伤防范措施”。

急诊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唐秋碧(2009141005)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0901班

关键词:针刺伤;原因;防范措施;急诊护士

Keyword: needle gore stab;reason;protection measure;nurse in emergency

正文: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是接触注射器、输液针头、刀剪、缝合针等锐利器械及血液的高发科室,因此急诊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事件,据中华护理学会调查, 在职一线护士中约 90 %曾有针刺伤史[9]。目前日益增多的输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诊护士针刺伤的机率,另外,急诊护士抢救和治疗的是多为尚未明确诊断和尚可能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因此,针刺伤在急诊护士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值得关注。本文对针刺伤的危害、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对策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针刺伤的危害

1.1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概率越来越高,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1],潜在感染的风险较大;急诊护士,每天完成大量注射、采血、输液、手术及使用后的针头处置工作,由于经常接触各种针头,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很高,发生率居锐器伤中首位,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据文献报道[2],被相应病原体污染的针头刺伤后HIV 的感染率为0.3%,HBV的感染概率为6.0%~30.0%,HCV的感染概率1.8%。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主要原因。以上资料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1.2通常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病人。由于病人及其家属的紧急性及迫切性,要求急诊护士要动作迅速、及时准确,并且常在患者没有完全明确诊断前即对病人投入处置和抢救工作中,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未明确诊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正是由于这种紧迫性,使得急诊护士不得不常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同时,有相当多的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虽然对针刺伤的危害也感到害怕,但是却采取了消极回避或无奈的态度,从而使 1 / 5

得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防范意识下降。

2、针刺伤的原因

2.1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毛秀英等[3]调查26 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对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更没有客观的反馈资料。陶新学[4]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而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并没有随着人群中血源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职业安全的认识和防护知识。

2.2自身意识不够:数据显示41.0%[12]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因此会导致工作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绝大多数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也是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所必须承受的,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护士心存侥幸,认为因一次小小的针刺伤就传染上某种疾病不太可能。有很多护士工作时常常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或直接用手取针头、收废弃针头或将使用过的缝针、针尖直接丢弃于一般的塑料袋中或不及时处理等,这些操作过程都易发生针刺伤。

2.3 操作时不规范: 急诊科面对的是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 所以各项操作都体现出很急,易被刺伤。有研究[21]表明, 遭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有关规范和建议造成的。针刺伤可能发生在:(1)注射器使用前,如抽完药液后重新盖帽时被针尖刺伤。(2)注射器使用中,如缝合过程中、静脉注射拔除针头护帽时、静脉留置穿刺拔出导芯时、抽血拔出针头时、转移血样至试管过程中等。(3)注射器使用后(丢弃时),如使用后重新盖帽时、处理使用后的未盖帽的针头时、放置在床旁车上或治疗盘里的针头;运输使用后的输液器或未盖帽的注射器时等。

2.4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人力不足使护士工作时过于繁忙和紧张, 可增加护士针刺伤的几率。

2.5针刺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对伤口处理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 2 / 5

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低,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

2.6其他因素:如操作时采光不足或环境受限;抢救和处置患者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过于紧张的抢救气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3、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3.1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美国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美国的所有医院,值得借鉴。我国相关分析也已经证明[5],实施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可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因此,第一、应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包括在校期间的理论培训;实习前培训;上岗前的培训等,有利于护士从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保护患者和自身。第二、对在职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如举办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班、各种讲座、宣教等,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使她们对每一个针头的处理都非常重视。告知护士,针刺伤后严重的后果是感染HIV、HBV、HCV等传染病,纠正她们的侥幸心理,使之主动预防促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2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 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急诊护理人员的锐器伤的相关理论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上岗前职业危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防护意识, 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 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

3.3规范操作要求,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者经常督查护士的操作规程,指导正确折断安瓿和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或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收集箱;操作前中后需遵循以下几点:(1)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单手重新盖帽技术,使用重新盖帽装置。(2)注射器使用中:注射过程中要带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 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不要直接传递;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等。(3)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重新盖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注射器使用处;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及将针头存放在床边、治疗车顶部或治疗盘内等。

3.4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3 / 5

无针连接系统、真空采血系统等,是降低使用针刺伤危险的有效措施。加强急救基本技能的训练,完善抢救流程,使分工明确,各行其责, 达到默契配合, 减少因慌乱造成的针刺伤[9]。

3.5做好预防接种:定期为急诊护士体检,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 易感者感染HBV,其有效率可达到80%-90%[7]。

3.6做好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1)保持镇静;(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3)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 并用抗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4)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5)记录和报告受伤者情况, 所涉及患者的资料等,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在案;(6)向本科室和相关部门领导汇报, 启动应急预案, 并做跟踪随访。

小结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而急诊护士面临的针刺伤危险因素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护士应遵守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采用防护用品,远离针刺伤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希兰,王云琼,周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241.248

[2]陈亮,张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分析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67

[3]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分析,2003,17(2):1422144

4]陶新学,章小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分析,2005,19(5):857~858

[5]姜华,卢惠琳,胡小青.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调查及研究[J].中华实用护志,2004,20(2):63~64

[6]洪海兰,林舂阳,徐伟萍.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分析,2004,2,18(2):293

[7]马秀敏.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分析,2008,5(6):51~52 [8]刘领君.安全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10 年2 ,7,5 期.[9] 马晓琳.急诊护理中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现 代 临 床 医 学Jun.2005,6.第31,3期.JOURNAL OF MODERN CLIN ICALM EDICINE 4 / 5

[10] 郑晚霞.急诊护士在心肺脑复苏抢救配合中的体会探讨.护理摘要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1] 吴蝈艳 周军.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当代医学 2008,9,149, Contemporary Medicine, September 2008, Iue No.149.[12] 应菊素 徐国英 王晶 牛小秀.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 ,39 ,3 [13] 胡素红.急诊护士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5职业与健康6 2006 ,8 OCCUPATION AND HEALTH Vol.22 No.15 August, 2006 [14] 傅晓燕.PU一1 1 76 急诊护士三年针刺伤的分析及对策.第17 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 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书面交流

[15] 黄宇静.急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3 ,2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Mar.2008, Vol.14,No.2 [16] 赵芝珍 曲方欣 李 敏.急诊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1-9 ,12 [17] 唐朝焕.急诊护士针刺伤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医疗装备2009-9 [18] 任爱兰..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Chin J Nosocomiol Vol.22No.1 2012

[19]王玉莲.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及防护对策.吉林医学2011-1,32,1 [20] 岳亚琴.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5-10 11 OURNAL OFQ ILU NURS ING Oc.t 2005 Vol1.11 No1 1 [21] 惠晓芳..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现代医学(M odernM ed ica l Journa l), 2007-8 [22]阳康丽.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8-12,3.Ch ina PracM ed, D ec 2008, V o.l 3, No.34 [23] 林焕阁 王侠.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当代医学 2010-8,16.Contemporary Medicine, Aug.2010,Vol.16 No.24 Iue No.215.[24] 李彩英.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8 [25] 徐国英 应菊素 王晶 牛小秀.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6,13.Chin J Emerg Med, June 2004, Vo11 13, No16 [26] 吴亮军综述;黄俭强审校.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2006-10 13 ,10 Journal of Nursing(China)Vol.13 No.10.[27] 高秀红, 董笑菊, 张桂兰, 于文双.急诊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5职业与健康6 2007-11,23 ,21 O ccupH ealth Vo.l 23 No.21 Nov 2007 [28] 张 静, 周秀花, 李洪英.急诊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 [29] 唐平.急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吉林医学2006-12 ,27 ,12 [30] 李 艳.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防护.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8,189.[31] 周建琼.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西部医学2009-7.21.7 Med J West China, July 2009, Vol.21, No.7 5 / 5

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

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天水市中心血站体采科刘向阳【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和总结采血护士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新建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伤后的处理方式,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8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

新建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伤后的处理方式,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 对我科17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

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邮编430400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新洲大街61#单位: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医科手机号码***电话027-86921811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张慧霞(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中......

工程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工程,位于*** 主要工程内容为:土方工程、疏浚工程、岸壁工程、地基处理、浮桥、相关临时工程、相关结构物拆除工程和......

下载关于急诊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急诊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