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攀比现象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攀比现象调查”。
论正确处理学生间的攀比现象
【摘要】:小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性
阶段,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尤其重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其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如今“互相攀比”已悄然成为小学生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如何避免小学生受“攀比心理”作怪而身心扭曲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攀比心理”发展自我已经成为现在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合理利用 攀比现象 处理方法
【正文】:每当久别后重新来到学校时,每个人都是以一个崭新的面貌来到学校。这时不难发现小朋友们总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有的是在炫耀自己身上的新衣服,有的是在骄傲的叙说自己丰富的假期,有的是在展示自己新买的书包,有的小朋友们静静的在听,有的小朋友悄悄的走进教室„„这一个个画面萦绕在我脑海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攀比”已经无处不在,让我切身的体会到正确处理攀比的重要性。
在社会观、价值观刚刚萌生的小学,作为一位启蒙老师,我们有责任去正确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们已经萌生向别人炫耀的思想时就是攀比心理正在影响他,我们应该及时避免这种想象的继续产生以及其对周围学生造成坏得影响。攀比作业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它包括这任何一个可以成为谈资的东西,例如:家庭条件、外表长相、荣誉、学习等等。影响它形成的因素也是有很多种的,比如:社会的不利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的不当学校教育;怕孩子赶不上人的不当家庭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不够和虚荣心、表现欲强的自身心理因素等。虽然人们总是给攀比以不好的坏印象,但是以我的观点来看,攀比不完全是不好的,里面也有合理竞争的积极因素的。但并不是代表我是同意小学生之间的攀比,小学生之间的攀比大多是一种片面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只在物质享受方面向高档看齐。当这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想一种挫败感、自卑感。这种心理的存在必然会使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的发展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扭曲了小学生的心灵,给家庭带来负担,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这种现况急需我们解决。经过思考,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正确处理“攀比现象”。
一、齐心协力,塑造良好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滋润了,但是这也滋生了不少奢侈之风。不少成人包括家长在内流露出了相互攀比的思想与行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小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样一来,小孩子们的生活便受到了污染,产生了攀比心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改变社会整个环境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抓住现象,分析成人攀比行为背后所需要的过硬本领和践行的劳动作为保障的事实。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慢慢的尝试着让学生们去认识到并去理解这样的事实,让他们知道漂亮的背后还需要有本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生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洗礼。当然,我们不仅需要让学生们知道这些,更应该让家长们知道不正当的攀比所产生的危害性。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将来会有怎么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更能间接的影响到一生。有了父母这人生的第一个导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学校的教育,相信学生一定能都健康的成长为栋梁之才。相反,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准确的把握合理的攀比,那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的。现如今学生们的观念正处在形成阶段,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更要求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正确处理攀比。如果学生是在学校处于炫耀的一方,难免将来会犯唯我独尊,蛮横的毛病;如果是处于静静倾听的一方或者是悄悄走进教室的一方,难免他不新生羡慕更甚嫉妒,难免将来不会自卑,更深产生其他的心理扭曲„„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也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远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被影响到的那一个人。为了让我们的呵护能正确帮助他们成长,齐心协力,共同构建抵制不正当攀比的防线是十分必要的。
二、循序善诱,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攀比
攀比虽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存在着,但是人们对攀比现象的认识确实不全面的。现在的很多人都认为攀比是一个消极的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攀比,把攀比仅仅局限在所谓的物质对比上。但实际上攀比也是有合理竞争的积极因素存在着的,它还可以作用于其他积极的精神等方面。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面对的是一群可爱无邪的小朋友们,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时间活动把小学生的攀比现象从传统的片面的物质和表面现象中拯救出来。引导他们将攀比的范围扩展到比内涵、比能力等积极方面,从而达到培养合理竞争意识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互相对比,实现超越自我,激发个人的拼搏精神和学习热情,而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等表面现象。但由于竞争有排他性等特点,正当合理的竞争也有转化为恶性竞争的可能。因此,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应该多倾向于集体性的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体力区别等条件分成不同小组,经常性的开展“优秀小组评选”活动,并将互帮互助作为其中重要的标准。以此来激励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在某方面落后的学生建立正确的攀比心理。为避免在某方面落后的学生出现破罐破摔的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多多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优点。通过优点的发挥来建立自信,进而达到拥有在不足之处奋力直追的兴趣和勇气。相信这样在经常性的团体活动的熏陶下和老师的呵护下,小朋友们一定能从意识上淡薄物质条件在个人心中的地位,从而换来良好的心态和品德以及对攀比心理合理的理解。
三、纵向引申,实现自我超越
小学生在攀比的时候,往往是自已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别人拥有的东西或者别人获得的荣誉自己也非常渴望拥有。但由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受情绪控制,不能理解认得需要的满足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就是实行反攀比,将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没有的进行对比。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权宜之计,不可长期依赖。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加上父母给孩子们讲的道理,慢慢的让孩子们知道那样的攀比是不可取的。即使这样我认为不能满足小孩子们争抢好胜的欲望,当再次出项差距时,相信攀比这头怪兽依然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因此我认为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就在与正确的引导,将攀比对象逐渐从其他人转换成对自己的超越。要引导学生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比较中,孩子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汉字今天会了,原来不会的东西今天会了。在攀比的过程中不在于别人会怎么样,而在于自己今天会怎么样,明天又会怎么样。在不断的攀比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鼓舞人心的。我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信心是十分强大的,足以引导小学生战胜所谓攀比的坏影响,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四、松弛有度,避免攀比、对比、竞争激烈
攀比虽然存在一些合理的竞争机制,但也是不可过分取之。愈演愈烈的攀比现象最终必将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影响,难免不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功利性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松弛有度,避免攀比、对比、竞争的过分激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们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教会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
以上四点就是我对如何正确处理攀比现象的理解,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的我一边在实践一边在摸索着更好的方法。总希望我的一腔热情能够换来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尧勇.新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2002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 清迎修.青少年心理教育与犯罪预防[J].民主法制建设.2003,(1).19~21 [3] 曹专
小学生高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期,2002年 [4] 胡冰心.小学生消费“攀高”令人忧[N].人民日报,2007.6.25
如何处理学生的攀比现象如今,菁菁校园之中,攀比邪风劲吹,豆蔻年华之际,斗富恶习盛行。而且攀比斗富的版本,一日一个新花样,升级速度甚至堪与电脑病毒繁茂期间的商业杀毒软件相媲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攀比现象的演讲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社会生活迅猛发展,物质世界日益丰富,各种竞争不可避免,许多学生特别是即将成人的高中学生,由于幼稚和虚荣,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完美与盲目向上的愿望,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比别人好,比别......
论学生攀比心理- 1学生攀比的特点是复制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一)在相互攀比的学生中,低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弱于高龄阶段的学生。原因在于,低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年......
学校代码:11923 学生学号:200X27020XXX 学士学位论文小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调查研究学生姓名:朱莹莹 专 业:小学教育 班 级:06.1班 指导教师:金金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系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