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2_中考历史精点复习2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0:26: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考历史精点复习2”。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专题复习六贞观之治和评价唐太宗

1、“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统治期间(627-649年),政治较为清明,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相对较轻,生产时间有所保证,经济因此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称“贞观之治”。除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外,还应包括这一时期和睦的民族关系、频繁的中外交往和繁荣的科技文化。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隋朝创建的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了许多大粮仓,到隋文帝末年,全国粮食、布帛的储备可供朝廷几十年的开销,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些都为唐初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唐初统治者吸取隋朝速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这是唐太宗能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的思想根源,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

3、“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用人和纳谏是唐太宗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原因。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左右大臣都是一时之俊。选官得人,这是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还重视纳谏。他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名,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魏征、王硅、马周等都是直谏之臣,魏征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于隋而发展,完善于唐。唐太宗增加了宰相人数,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的失误。(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隋末群雄割据,都拥有一方土地。唐朝建立后,许多割据豪强相继来降,唐高祖为了安置这些归降的割据者,便多设州县,以致州县比隋时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精简机构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一方面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并分给农民土地,采取措施保证农时。农业生产因此得到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不准修建台阁,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这是与轻徭薄赋互为表里的措施。应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与此无不关系。

C、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为了广开选官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使之成为唐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笼络、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吸收了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对排除当时门阀地主的残余势力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撰《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4、评价唐太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两点:a、要历史地看问题;b、要论从史出。)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生。他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阁屡有兴作,犬马鹰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专题复习七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到达天竺后,玄奘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研习佛法。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他还把《老子》翻译成梵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文,介绍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唐朝中外交流

唐朝中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教授,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译经活动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5、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专题复习八清朝的“闭关锁国”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这是造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3)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主要表现: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等。

3、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方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启示:(清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对比带来的启示)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向进步,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够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古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代世界无数真切而确凿的史事明白无误地昭示给我们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心态,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专题复习九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前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扩大了造纸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作用)。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初年。唐朝末年,印刷术已经相当发达,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标有确切日期(亨通九年,即686年)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又为近代印刷术奠定基础(作用)。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要比欧洲早四百年。

3、火药:我国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作用)。

4、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作用)。

5、例题: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到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近代科学,而中国却未能出现类似的近代科学。

(1)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教育发达。

(2)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有哪些? 答: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

(3)中国为何在16世纪后未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答: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思想控制的加强和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后果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

(4)你认为上述材料留给我们怎样的思索? 答: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届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2014届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中日关系问题(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

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6

2012届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6专题六: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及其表现1、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表现:资本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二、全球化带来的机......

届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整合

小官庄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组吴春宏编写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

历史期末复习测试

期末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

中考历史复习研讨

海童中心校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时间: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地点:海孜实验中学发言:葛思利(海孜实验中学)一、2013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2、从历史分期上看3、从考纲样卷分析辨析改......

下载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届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测试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