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优秀]_中国烟草标准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5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烟草标准化”。

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

福建省南平市

2011年11月

中国 北京

福建省南平市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

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汇报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福建省烟草公司南平市公司作为“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单位,在国标委和国家局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来,在标准化力量的推动下,南平烟叶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更加明显,特色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下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南平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一、南平烟区基本情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

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下辖10个县市,人口306万。拥有耕地面积314万亩,宜烟耕地面积128万亩,次宜烟面积101.7万亩,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烟区之一。南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年平均气温17~19℃,无霜期250~300天,烤烟可利用大于10℃的积温为3300~38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2000小时,年降雨量平均1680~1900毫米,烟田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属烤烟适宜种植区。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之所为,乃良田地气使然也。”清朝乾隆年间,浦城晒烟被列为贡烟,有“贡丝”之称。

南平烟叶生产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和全球最大的卷烟企业美国菲莫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五年中美技术合作取得提高烟叶成熟度、高茎壮苗标准、追施硝酸钾、白云石粉改良土壤等先进技术理念,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2年,南平烟区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产区;2004年,南平烟区相继承担了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开发和国家局优质特色烟叶开发项目,并在多次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烟叶收购总量突破80万担,呈现出规模与质量、特色、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2011年,南平市标准化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国标委和国家局验收,成绩优秀。

二、主要成效

(一)实施标准化全面提升了烟叶生产水平

通过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带动,南平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标准化示范面积不断提升,2009-2011年标准化示范面积比例分别为84.24%、95.77%、97.24%;集约化规模生产更加突出,户均种植规模保持在14亩以上,2011年达到18.68亩;烟叶收购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连续五年达到70%以上,均获得国家局通报表彰;特色烟叶面积不断扩大,占生产总量的30%以上;烟叶质量稳中有升,特色烟叶质量提升明显,在“

532、”“461”重要品牌配方比例稳步提升。

(二)科学制订了系统完整的综合标准体系

编制和发布了较完整的《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体系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编写格式规范,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订并发布了67个企业标准,涵盖南平烤烟生产全过程,贯穿了生产收购经营各个环节,覆盖了产品质量、生产规划、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减灾措施、现代烟草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能够满足指导烟区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从内容和构成上实现高起点、全覆盖、广受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立足于烟区实际,是南平烟区多年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的梳理、总结和提升。

标准体系体现了五大特色和亮点:一是实践总结提炼13个现代化

烟叶生产方式标准,有效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二是以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5个烟叶质量特色化标准,全面构成烟叶质量管理监测体系;三是构建标准化落实平台,建立2个标准化烟叶工作站管理标准, 加强标准化烟草站的管理和烟草站的创建评先工作;四是围绕市场需求抓科技,建立2个科技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注重生态文明,建立3个安全环保工作标准,体现了关爱烟农,安全生产的环保理念。

(三)实现烤烟生产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

在《南平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中15个生产技术标准的支撑下,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11项生产关键技术标准到位率和普及率得到极大提高。品种布局良种化,以卷烟品牌为导向,100%推广符合企业需求的优良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三个品种种植面积基本持平,每个县市1到2个品种;土壤改良科学化,根据烟区土壤理化状况,推广白云石粉配合稻草溶田进行改良土壤面积达95%以上,100%施用有机肥等;育苗技术集约化,全面实行集约化漂浮育苗技术,培育优质壮苗,商品化供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根据生产提炼高茎深栽标准,100%进行深栽技术,促进烟苗移栽后早生快发;施肥技术平衡化,全面实施平衡施肥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总氮,有机氮比例占20%以上,合理控制基追肥比例。施肥时做到以株定量,同时建立

烟农施肥档案进行动态监控;田间管理规范化,全面落实烟株开盘时揭膜、培土、除草,确保在旺长前全面完成揭膜培土工作。既减少化肥用量又促进了烟叶生长发育,效果显著;100%推广刀片斜削适时打顶技术,防止因多雨造成空腔病。做到了烟花、烟杈、病烂叶以及覆盖地膜等一律出田,积极开展了废弃地膜、烟杆回收与利用研究,进一步净化了基本烟田环境;病虫防治统一化,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无公害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全面落实统防、统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烟叶采烤标准化,全面推广标准密集烤房,标准密集烤房烘烤率达95%以上,工场化烘烤率逐年增加。全面推行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技术,100%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收购交接标准化,严格按照《烤烟》国标收购、交接烟叶。烟叶收购全面推行预检制编码收购,烟叶工商交接全面实行“原收原调,一打三扫”。

(四)支撑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

围绕“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工商合作、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突出品牌导向、生产特色优质烟叶为重点,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化相关的13个标准,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建阳全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县建设经验提升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规范,有效支撑了南平市基地单元建设的规划和发展。2011年全市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级试点有5个,分别为红塔集团建阳麻沙

基地单元、江苏中烟建阳城关基地单元、上海烟草集团邵武拿口基地单元、浙江中烟浦城临江基地单元、福建中烟武夷山兴田基地单元,包含24个乡镇,238个种烟村。南平基础设施建设及验收规程促进烟田基础设施的又好又快推进。三年来基地单元试点共投入资金3.77亿元,建设项目数3620个。高标准进行烟水、烟路、烟机、烤房和育苗棚建设,搞好“田、水、路、机、房、苗”六配套,发挥整体功能。南平烟草农业科研制管理办法、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管理规程三个标准有效支撑烟草机械的研发推广和管理。单元试点已示范推广烟叶拔杆机、培土机、覆膜培土一体机和剪叶机等烟用机械3000多台,有力推动烟草机械化作业程度。烟农专业合作社管理规程有力促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推广。在土地流转、组织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整体优势,体现规模效益,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单元试点共组建17支合作社,深化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和专业化运输等六个专业化标准为烟叶生产过程专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试点建设专业机耕服务队62支,专业植保服务队46个,专业烘烤户210户,专业采编队63个,专业分级队143个,散叶收购1.7万担,专业运输户(队)143支。积极有效引导生产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的以烟农为主体的“三户五队”建设,实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

务、市场化运作”。南平农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对完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支撑。200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临武夷山星村镇黄村村视察烟农文化站,对烟草部门为农村信息化建设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运用省现代烟草平台,实现基地单元信息有效整合,信息化运用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标准化烟草站实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烟草站收购管理水平。今年5月,国家局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验收评价组对建阳城关基地单元给予高度评价,“建阳城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成效明显,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经验收评价为优秀。自2007年姜成康局长视察武夷山时首次指出南平烟叶生产已经基本具备现代烟草农业特征以来,如今南平现代烟草农业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五)通过标准化加快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科研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示范期间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显著增加,科技转化率明显提高。2008-2010年,全市公开发表科技论文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的23篇。自主研发专利8项,均获得国家实用发明专利,大部分专利产品已经在烟叶生产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一是栽培调制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开展解决南平烟叶生产实际问题的《红花大金元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烤烟新品种(系)筛选利用研究》、《特色品种采烤配套技

术研究与开发》和《南平市烟叶质量评价与特色定位研究》等三个项目,建立了南平优质特色烟叶指标体系。标准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又转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目前,三个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研究成果均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烘烤过程中色素与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密集烤房节能降耗试验项目已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中期鉴定,而且在南平烟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二是烟草农业机械成果转化。通过科技项目研发,烟叶拔杆机、旋耕培土机、畦垄施肥机、株距定位器四项烟用生产机械研发初步成功,并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这些转化的产品已经在烟区示范推广,并形成相应的操作标准,推动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密集烤房优化成果转化。烟叶烘烤专利成果显著,通过科技研发获得气流上升式烤房专用风机、密集烤房供热装置一体式结构、烟叶烘烤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烤房余热交换器等产品,并提炼充实到标准体系中,目前示范推广面积较大。四是有机烟叶开发成效显著。在三年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的基础上,秉承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有机烟叶开发理念,2011年,南平开发有机烟叶740亩,三个县市作为试点,烟叶品种选用翠碧一号和红花大金元。有机烟叶生产严格遵循国家有机产品相关标准,开发比较顺利,并初步形成有机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至今

三个试点已经全部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有机烟叶经工业公司评吸,认为“有机烟叶清香风格突出,香气质好,香气量较足,甜感明显,烟气状态好绵柔细腻”。今年5月“通系列”生态创新成果汇报会上,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视察武夷山市对“通仙”生态有机烟叶园区给予肯定,“有机烟叶园区生态环境好、烟叶长势好、烟茶在同一区域种植理念好”。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标准化项目实施以来,省市县各级高度重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和相关工作小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制订了示范区建设三年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项保障措施,并且每年制定指导性文件,着力实现技术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强化考核,形成完善的运行和监督机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较完善,烟水、烟路等配套工程标准化程度高,满足烟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二)科学制定标准体系

重视标准体系分解编制。以市公司为主体进行标准体系的编制,将标准分解到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由工作的开展负责人担任相关

标准的撰写人,并抽调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形成标准编制组。将标准融入各部门的工作中,使标准成为各部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标准化工作涉及到烟叶生产的全过程,市公司烟叶生产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专人,做好本部门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及相关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强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已经组织大范围修订标准体系四次,邀请专家组评审一次,每次修订完成后都对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和宣贯。迄今为止,已经形成四个不同阶段和版本的标准体系,保证了标准体系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度重视标准宣贯

标准化宣贯对于落实标准化生产至关重要,南平市公司围绕标准体系积极落实烟叶生产各项技术和管理服务标准。建立了完整的标准化推广网络和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分阶段的技术培训,采用现场会、技术手册、报纸宣传、示范牌、横幅、标语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烟叶标准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标准到位率及广大技术员和烟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示范区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落实标准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标准引领作用

加强各地烟叶标准化中心示范片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烟叶大田

生产均衡度整体提高。一是中心示范片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相结合,提升展示水平。二是严格按照各项生产技术标准操作,确保示范片烟叶生产高质量高水平。三是烟水、烟路、烤房等配套措施较好地满足了烟叶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核心示范片载体建设,烟叶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烟田整齐度明显提高。加强各地标准化烟草站展示载体的建设,促进站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建设标准化烟草站,充分发挥烟叶生产收购培训管理的枢纽和载体作用。烟草站管理完全按照南平标准化烟草站管理规程抓落实。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切实提升烟叶生产服务水平,使站点建设达到“职责明晰、贯标到位、管理有序、内业规范、环境整洁、提升形象”的目标。2010年全市11个烟草站作为首批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站,全部通过省局验收达标,其中8个站被评为“优秀站”,3个站被评为“达标站”。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我司主动加强了与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青州烟草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制修订、科技项目研究。为高起点、高水平开展标准化工作,市公司先后组织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人员前往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云南大理、洛阳宜阳和山东诸城进行考察学习,对我市标准化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司作为南平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成员单位之一,加强了与南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联系与交流,有效促进了我市烟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六)注重标准创新机制

创新标准修订机制。在原有专门召开标准修订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固化为结合每年生产技术研讨会进行标准体系的修订。成效明显:一是节约时间和集中资源;二是参加修订技术管理人员层次完善,有助于提升标准的适用性;三是形成了标准修订的机制,便于持续提升标准。创新标准转化机制。注重结合科技创新成果及经生产验证可行有效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标准,并示范推广。如烤烟原收原调工作规程、烟叶生产土地流转模式、专业化烘烤管理规程和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办法等。

四、工作体会和下阶段思路

经过三年的辛勤努力,南平市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回顾我市烟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先决条件;二是完善科技网络,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基础保障;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发展适度规模,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关键环节;四是完善制度管理,加强质量控制,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五是抓

好基地建设,坚持农工商研结合,是实施烟叶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工作是烟叶生产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为了保持烟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标准宣贯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及时更新,保障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行;二是继续强化标准宣贯,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三是对照国家局通报文件,认真排查完善,切实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烟叶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在组织及制度保障、综合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及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环节加强研究,建立落地生根的长效机制。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欢迎各位到南平烟区检查指导!

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

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2011年11月 中国 北京— 1 —强化落实 着力创新 全面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水平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

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

附件: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总表第七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汇......

烟叶标准化生产

烟叶标准化生产---现代烟草农业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可见农业标准化工作......

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县考核验收单

验收结论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组织对第三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县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考核验收的通知》(国烟科监[2003]21号)的要求,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示范区任......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水平,规范项目管理行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根据《......

下载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交流材料[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