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公共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高师院校公共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
究
【摘要】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作为“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有责任对公共普通话进行规范和纠正。传统的高师院校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着教材老旧、互动缺乏和重视程度不够等情况。本文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氛围的改革,达到师生良性互动,实现对高师院校公共普通话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探析。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更是每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务院国发[1992]63号文件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1]作为培养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有必要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的高师院校都开设了普通话的相关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内容陈旧、教材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效率是普通话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
一、公共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背景
(一)语言基础不均衡、教学难度大
高师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全国各地,各地学生普通话程度不一,同样的教学方式,会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不够吃”的状况。语言基础的先天差异,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2]。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校对全国17个省市招生,最南的学生来自于广东,属于粤方言区,存在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部分、儿化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纠正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来自东北的学生基本语音面貌优秀,他们则需要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显然,原有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教学课堂,教学环境难度的加大会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老旧、缺乏统一标准
当前,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内容大多选取的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编写的专业教材,此类教材侧重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学生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普通类专业学的普通话学习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学生在专业普通话学习之前只有小学时的语言基础,在我的课堂上曾出现过有的学生连基本的“a、o、e……”都发音错误的现象。跟播音专业的学生相比,普通师范类学生的语言学习更要从基础抓起,这就要求教材的选择必需适合学生特点,侧重于基础教学。
同时,高师院校教材内容雷同率高、重复率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学习后期的创作思维,无法体现出高师培养目标特点。
(三)对普通话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普通话分为三级六等,从事教师资格不得低于二级甲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普通话课程设置只有半个学期或是一个学期的课时量,远远不能满足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公共普通话课程的学习主要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最早在大二下期才可以进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淡化,学生在公共普通话课堂上建立起的语言能力无法在测试中体现。
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使用普通话的意识,甚至不少高校教辅人员都不用普通话与学生沟通,不良的语言环境也对普通话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二、公共普通话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一)多样化教学手段实施,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对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训练为辅。公共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音乐诱导、朗诵激励、“提问―互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合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实效性,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中人体发音器官、不同发声位置的声音效果对比,让学生构建出立体、动态的发声过程,建立形象思维;在共鸣、气息的训练中,让学生们体会说话与唱歌的异同,变抽象为具体,更易接受和理解。
另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理工科学生以男生为主,这时可采取激励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艺术类学生性格活泼外向,这时让学生通过演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声音弹性、口腔控制的把握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学习过程单调且枯燥,普通话正音需要通过大量的重复、细致的体会舌位和唇形及感知气流来达到归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急躁、灰心、丧气种种情绪。这时候,教师的适时引导、调动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在朗读和说话环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稿件或话题进行练习。我们曾经让学生分角色演绎《二十美金的价值》,夸张幽默的表演让全班捧腹大笑;在“我尊敬的人”的说话练习中,学生讲述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让同学们潸然泪下、感同身受;让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学用自己的方言来朗读《白杨礼赞》,不仅让同学们开怀大笑,也在笑声中发现自己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和需要改正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交际工具。一个人嗓音的优劣、普通话标准与否,直接体现这个人素养的高低。很难想象一位举止优雅的女性却说着一口纯正的方言,这对个人形象是巨大的损伤。了解了这些新形势,能促进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起学习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三)了解学生心理,营造平等、温馨的课堂环境
与70、80不同,90后、95后的学生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更强。有位老教师曾感慨的说:“过去我们是赶着一群小羊在走,现在是赶着一群小猴在走,小羊闷着头往前冲,小猴们边走边嬉闹”。在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们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存在着浮躁、承受能力弱等问题。他们喜欢网络、喜欢“火星文”,喜欢被当作成年人来对待,这些都要求高校教师要去主动了解大学生心理,营造平等、温馨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当考试评委来给应试同学划错别字、核算分数。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听辨能力,又是对知识点的重新学习和巩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出“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前面提到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语言基础、嗓音特点、气息共鸣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语言的领悟和感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语言基础薄弱、性格内向、学习愿望强烈的学生要给予更多鼓励和关注。在笔者的课堂上就曾经有位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宣泄式练习方法成为一名热爱演讲的人,性格也由原来的羞涩、害羞转变成活泼、开朗、外向。所以,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和学生保持朋友式的关系,在教学态度上保持平等平视的心态。只有在这种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语言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高师院校的学生们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影响着祖国下一代的语言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师院校公共普通话改革既意义深远又责任重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 [Z].1995-3-18.[2]郑川.普通话教学刍议[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
[3]刘佳.浅谈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2
高师院校低音提琴演奏教学改革设想论文摘要:低音提琴演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低音提琴较之其他弦乐......
摘要:低音提琴演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低音提琴较之其他弦乐器并不被人们广泛应用,因此在教育与教学......
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最近几年,随着市场对于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可见商务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摘要: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也是当前高校工科学生的......
立足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优化高师教育课程 高师教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面对现实,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对策。需要改变课程取向偏颇,探究新方法和手段,培养创新型教师;改变课程结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