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出塞赏析”。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②。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烽火:古时候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三月:形容时间很长,非确指。
②白头:指白发。浑:简直。不胜簪:意思是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作者困居长安时写的,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长安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已物是人非。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美好春景更增加诗人的愁思。本诗结构严谨,从而使诗人感时伤别之情更深沉而具体。最后以“不胜簪”作结,忧国之心真挚感人。这首诗,对仗工整,情致沉郁宛转,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景物与作者情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十五从军征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糊状的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2]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3]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2、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
3、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出塞》—王昌龄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出塞》,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出塞》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唐代诗人......
《出塞》教学设计 定兴第二实验小学 姚金杰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人把秦汉以来......
《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注解】: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
出塞出塞1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
《出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出塞》是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诗人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