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索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跨越转变,乡镇干部已经从过去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但乡镇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此,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现作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难——乡镇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现行机制与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臃肿,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要求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每个上级机构和部门都要在乡一级找到自己的“脚”,结果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运行成本太高。以我县为例,我县是陇东一个落后的贫困农业县,财政入不敷出,但每个乡镇吃“皇粮”的多则近百人,少则五六十,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
2、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税费改革前,乡镇就存在着财政收支缺口,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借债,通过寅收卯粮来勉强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绝大部分事权(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等)都需要乡镇承担,乡镇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比例失衡。而在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的情况下,乡镇的职
权也逐渐萎缩,近年来乡镇的“七站八所”在行使职能时逐步走向独立,相关部门如国土、司法、统筹等十多个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党委、政府形成“隔离层”,而这些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却依然在乡镇。权利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直接造成乡镇各项工作协调和开展困难,乡镇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具备的行政职能不相匹配。
3、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不能安心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想“进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工作方法简单;更有一少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浮。
4、干部流通体制不够完善。乡镇干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性别比例失调。干部进出不畅,难以有序流动,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但交流的主体是乡镇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的交流难度很大,仍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城郊乡镇的不愿交流到边远乡镇,本地干部不愿交流到外乡镇,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思想上有厌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5、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乡镇干部学知识、学技术大多靠自学,目前的培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相应的干部培训配套机制也不完善,乡镇干部素质提高缓慢。据初步统计,乡镇干部中重管理的干部多,懂技术的干部少,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0%。
盼——农民期盼乡镇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乡镇职能,变指令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那么,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他们迫切希望有一批联系紧密、作风过硬、发展经济本领强的乡镇干部带领他们搞经济、闯市场,在生产、技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市场信息对于农民来说,好似指路明灯,农民要致富,就要选准项目,而项目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判断和预测。农民普遍反映,希望乡镇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较全面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2、提供科技服务。农民群众因为缺乏技术,搞项目时就不大胆,想干而不敢干,怕一旦技术跟不上,就会失败,亏本。技术问题已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一条拦路虎,为农民提供的科学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3、提供流通服务。调研中,农民群众大多反映,现在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找不到销路,大多都卖到了小商贩的手中,短斤少两不说,小商贩还极力压价,农民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这也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直接原因。农民急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流通服务组织,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他们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4、提供政策服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认真抓好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落实好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基本政策,不但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用好作风提供优质服务。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农民群众需要的是真正扑下身子,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真心诚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干部。
变——乡镇转变职能要出实招
转变乡镇职能不是一句空话,要动真格,出实招。今年以来,我县采取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制,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等改革措施,使乡镇工作机制真正走上一条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改革新路子。下面,结合实际,提出转变乡镇职能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机构。转变乡镇职能,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构做保证,必须调整乡镇机构设置和运转形式,改变干部工作角色和方式方法。一是按需求设置机构,我们对过去设置重复、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销;把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把业务单
一、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机构进行挂靠。二是按服务设置机构,针对服务的对象、性质和方式的不同,设置对应的服务机构,实行“对口”服务。三是按发展设置机构。各乡镇根据区域经济的不同现状,设置符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的相应机构。
2、优化组合人员。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对乡镇内设办(所、队)负责人,全面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由办(所、队)负责人根据其业务特点选择工作人员,一般工作人员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自由择岗。对在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
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村和街道社区任职。
3、撤销包村干部,成立产业服务队。积极探索和改革乡镇干部管理和服务模式,撤销干部包村,重新整合技术力量,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成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畜牧产业、财政、林业,计划生育和综合工作等产业服务队,同时制定目标任务,实行考核奖惩,且与工资挂钩,激发了干部为农民服务的热情,服务队巡回各村开展技术培训,进行专业指导,推动了产业发展。过去,乡镇干部包村工作“一把抓”,什么事都管都抓,结果什么事都抓不出成效。成立服务队,工作不搞“大杂烩”,干部不当“万金油”,实现了干部包村向专业服务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乡镇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市县试行将乡镇干部下派到村任村支部书记的做法,收效良好。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就这一做法征求乡镇领导、一般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时,大家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可行: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乡镇机关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同基层党组织的“高位嫁接”。二是可以消化乡镇富余人员。三是可以缓解村干部报酬给乡镇财政带来的压力。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在角色扮演上有冲突。二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难。村委会及村干部能否接受下派的村支书,群众对其信任程度如何,以及乡土观念、宗族势力的排挤等等,都为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设置了重重阻碍;三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生活上有困难。考虑到吃住等细节问题,有可能给农民增加新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行乡镇干部下派兼任村支书这一做法要
慎重。第一,要挑选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这是前提和保证;第二,要符合该村实际,该派则派,不搞一刀切,这是关键。
5、变乡镇干部为农村经纪人,成立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有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结构调整“你也调,我也调,调来调去卖不掉”,农民最大的困难是卖难问题。为让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种啥不愁销,我们可以在乡镇干部中挑选信息灵、懂营销、善管理的干部,鼓励他们组建中介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和产品营销等有偿服务。也可以按股份制形式,成立农副产品购销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农民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总之、转变乡镇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全新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不懈地探索,才能找到出路,基层工作才能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按照“精简、统一......
转变政府职能与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和新一届政府主要采取的做法 ●如何在深化行政审......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
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