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永威之行桂楠_永威之行学习心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8:23: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我的永威之行桂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永威之行学习心得”。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我的永威之行

阚桂楠

题记:泰戈尔的一句诗:“孩子,让他们望着你的脸,因此能够知道这世界的全部意义”。是的,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世界,同时,孩子又是世界的主人。踏上工作岗位四年了,这四年里,我和孩子们心与心碰撞,情与情交流,我有太多的感动和温馨,也有太多的迷茫和思考:教育为了什么?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学生幸福的成长,哪个更重要?有多少老师在愉快的教,有多少学生在快乐的学,我们给了孩子多少快乐?

2012年4月13凌晨零点,我们一行43人,准时从学校出发,踏上去河南永威学习的旅途,我就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样,带着责任和重托,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历经8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沁阳永威学校。虽然一晚上没有睡觉休息,但是当我迎着朝阳,看到永威那朱红色的校门时,心中竟消失了疲倦之感,踊跃在心间的只有激动和兴奋。

在永威学校,经过一天的参观、听课、交流,耳闻目染了永威学校厚重的校园文化,“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严治校、科学管理”的准军事化的学校管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络绎不绝的人流,丰硕的办学成果,让人深思、催人遐想,受益匪浅。

永威学校究竟是依托什么力量来求发展的呢?它凭借什么发展这么快呀?除了有一个特别敬业的蔡林森校长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

(一)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写在永威校园中最醒目的地方,我相信这句话也烙在每个参观学习老师的内心深处。永威学校的老师说起这句话时,总是那样充满了自信,还有那么一点“舍我其谁”的自豪,然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思想,最终造就了永威这座辉煌的教育大厦。

大家知道之句话的背后的一个故事吗?

首先得从蔡林森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起。洋思中学创办人、前任校长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读书,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单上的算术“68”分改改成“88”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是全镇26名未考取初中的学生之一。小学教师对蔡林森摇头叹息:“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

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初中,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教师”。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旁边打一个“?”,但自己不讲,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孩子们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不停地问:“怎么错了?怎么错了?”蔡林森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

来。蔡林森笑着说:“对呀!”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每天晚上,他还让孩子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自己更正,并记下来,再反复默写、检查。星期六回家,蔡林森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一边赶路,一边把本周学习中做错题目再查一遍,如果错了,就再更正。这样,20几里的乡间小路,成了孩子们总结一周学习的“课堂”。

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来越爱学,越学越好。后来,大儿子考取上海交大,小女儿考取华东师大,并先后赴美国留学,大儿子已获得了博士学位;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入了党,提了干,现任中国石化二公司财务科长。

活生生的事实引起蔡林森的深思:如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教每个学生,还有哪个教不好呢?由这个朴素的思想出发,蔡林森带领洋思的老师们开展了一项平凡却是伟大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的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灵魂里去,就好像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知识,不是物件,能够把它捆绑起来,然后,老师一传一递,学生一收一拿就能够完成。教育即生长,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一切教育,一旦没有保护好这种天性,没有唤醒主体的觉醒,没有触动学生的生命和灵魂,这种教育就是蹩脚的,拙劣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像一盏明灯,给人以方向,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催人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他们是对传统教育“学生难教”的彻底粉碎,是对只重视优生,而忽视或放弃差生的传统模式的无情宣战。一种教好每个学生,对人民负责,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能教好每个学生,让每个家长满意,就成为永威人最大的幸福,相反,就是他们最大的痛苦。他们坚持从起始年级抓,从最后一名后进生抓,不忽视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在永威学校的校园里、师生间、课堂上,在我们看似平常听似平淡的教学现象背后,执着地洋溢着一种教育的博爱精神,对学生的赏识与信任精神,这即是“爱满天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精神。这种精神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层层张扬开,演化作永威人自信的体行实践。

(二)教学模式和“三清活动”相得益彰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永威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而永威的“当堂训练”,也与我们通常关心的当堂巩固、当堂掌握不尽相同,而是有检查自己学的功能,训练自己用的方法的许多追求。显然,永威的课堂教学所关心的已不只是学生自主地学习,而是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为此,他们布置学生进行课外作业则特别强调拓宽性。自主学习,这在永威已不是一种理念,一种目标,而是事实,在这种事实里,其实已经在与终生学习的理念接轨。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是难,很难。我想,永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永威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性,“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三)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我的思考

在永威学校的办学经验中,令人感触最深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满了教育关怀的学生观。

永威的成绩,永威的奇迹,是永威人奉献精神的结晶,首先永威有一位极具奉献精神的好校长—蔡林森,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他不仅具有一个优秀校长对教育事业应有的执着的爱,他还对他的学校、对他的学生有一种特有的自信,他相信他的儿女能够成人、成才一样,相信他的每一个学生,并把它变成永威学校的办学理念。蔡校长非常务实,他对学生的信赖是真诚的,而且把它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他们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人人进步、人人学好成为现实。蔡校长是严谨的,他的严谨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严字当头,对己对人、对师对生一个样。蔡校长是自信的,但从不自满,他非常肯学习,他很朴实,并非有过人的才智,他相信笨鸟先飞的道理,在努力学习、不断学习中升华自我。在蔡校长带领下,永威有了一个奉献、务实、能干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讲奉献务实的教师队伍,这些便是永威取得奇迹的根本所在。

永威为什么对大家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因为永威是朴素的、真实的,是大家都可以借鉴的、模仿的;是因为永威经验中的朴实道理还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这种生命意识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没有权利去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命角色。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品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

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近孩子的心灵,只有用儿童之眼看世界,你才能收获教育上的阳光,你才能看到满园春光。

我认为,学习永威第一步,就是正确定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属于谁?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这是整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学生要干什么?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这个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三个观点:

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人。我们相信每朵花儿都有它的春天。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天才与平凡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而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

2、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强调提供条件,创造环境,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训练,促使知识内化,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我们无法把水珠从水里挑选出来。”这个经典的比喻妩媚极了。作为教师,我们根本无法确认谁是优秀的,谁是糟糕的。爱因斯坦做不好小板凳,却提出相对论;丘吉尔拼不好文法,却改变了历史。

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把水珠从水里挑选出来,因此,我们只有治理好整条河流。让小溪欢快地奔向小河,让小河静静地流向大江,让大江汹涌地融入大海。我们将用欣赏的心理,期待的眼神,赞美的语调,宽容的心境,平和的话语,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你们的每一滴水,都来自黄河雪山,都是独特的一滴,既是喧哗,也是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你们将没有两岸,只有前方。

你们将自主选择你们的未来,决定你们河流的走向;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目送,以一种恒久的姿态,目送你们渐行渐远。

结语

五一回家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是谈论“鬼谷子纵横捭阖之术”,其中提到一个关于企业领导的观点,提到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要引领的员工的梦想,引领员工的未来。我想,这个道理我们教师也可以运用,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引领学生寻找理想,给学生许下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说得通俗一点。如果我们为孩子的未来和梦想而努力工作,我们学生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学习。我们我们的学生就会充满信心去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更加不可能走得多远。

引用一首通俗易懂的歌曲《兰花草》作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这首歌隐含的意义实际上就满含希望的意思,对事物怀有期望。

祝愿我们的中和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谢谢!

我的永威之行桂楠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我的永威之行阚桂楠题记:泰戈尔的一句诗:“孩子,让他们望着你的脸,因此能够知道这世界的全部意义”。是的,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世界,同时,孩子又是世......

永威之行心得体会

永威之行心得体会2013年3月10日夜,在中心校领导的带领下,带着全面学习永威的信念,我们走进永威校园、走进永威课堂、走近教师学生,使我感受颇深,经过认真反思,认真总结,主要有以下......

永威之行所见所感

永威之行所见所感6月1日,我随赵校长以及十几名教师前往永威学习,有思考也有收获,感受颇多。现就此次学习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一)、所见1、课堂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后......

沁阳永威之行的震撼和感悟

沁阳永威之行的震撼和感悟地处河南焦作的永威中学是河南永威集团2002年创办的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在我看来,因现任校长是前洋思中学蔡林森校......

永威心得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梁莎十月十八日,我们几名老师一起来到永威学校学习。在这一天的培训学习中,无论在精神面貌上、思想观念上、教学艺术上我都得到了空前的洗礼,使我受益匪浅,这是......

下载我的永威之行桂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永威之行桂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